浅析中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系统整合

2022-10-21 17:20邵平平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南通226007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新课程心理健康

文/邵平平(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南通 226007)

较长一段时间内,《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独立开设的两门课程,且“心理健康”仅是一门选修课程。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将上述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思政必修新课程,即《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将二者系统整合,建立综合性教育,能够切实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增强职业精神、提高核心素养。

一、《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积极稳定且持续发展心理状态,在此状态下,个体个性特征完善,能够对环境作出良好的适应,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心理健康的个体认知、情绪、意志均处于积极状态,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自觉管理和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间,所面临的心理冲突和各类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因而在中职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基于心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在遵循中职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一是发展性功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促进和维护作用,促进中职生人格健全发展、提升处理心理问题和环境适应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将来走进职场和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功能;二是预防性功能,中职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准备,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时,不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提高心理防御和心理调节能力,预防不必要的心理问题和悲剧的发生;三是矫治性功能,即矫正和处理学生已经产生的心理问题。当前中职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卑、焦虑、抑郁、人际问题等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重新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

2.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在统筹考虑自身的兴趣、特点、职业偏向、智力、能力,以及所处的家庭及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规划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实现该目标的过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三方面,即职业的定位、职业的目标、发展的路径。

职业定位能够帮助个体在社会和人生中把握自我定位,以实现个人发展和适应社会,职业定位是职业生涯的关键,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研究表明,目前多数中职生缺乏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对大部分职业也是一知半解,在校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步入社会后在择业就业时便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盲目随意找工作、频繁更换工作、无法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等,职业定位不准,无法累积职业经验,阻碍了个体职业素养的提升,进而影响职业生涯发展,因而针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意义重大。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提升综合职业素养与能力,促进职业生涯发展,旨在引导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努力使其转化为现实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一般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一是自我认知,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职业潜能分析与培养,客观地认识自我、准确把握职业定位;二是职业认知,帮助学生合理评估职业机会,明晰就业环境,做到知己知彼;三是确定职业目标和实现路径,指导学生在充分考虑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的前提下择优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规划具体可评估的实施方案。

二、在心理健康框架规划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整合后的新课程,对于中职教育有多方面积极的影响和意义。新课程并非两门课程的简单堆砌,系统整合后的新课程主次分明,旨在心理健康框架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是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仅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心理健康却是贯穿每个个体一生的重要课题,也是人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1.心理健康决定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和效率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量极为丰富,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日益增强,人们的学习、生活、就业、发展等环境变化速度加快,变更频繁。而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他人无可替代。心理是否健康决定了学生能否主动、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决定了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和效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经历发展与危机、稳定与变化、有序与无序、适应和冲突,但心理健康状态下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获得成长的同时更能辩证地看待职业生涯中的挫折与冲突,把握机会,制定新的规划、及时调整,解决面临的冲突,使自己的生活和职业达到平衡和适应。

2.心理健康决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路径

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不能仅仅通过传统的课堂知识讲授来获取,更依赖于学生的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在体验和探究中体会、领悟、反思,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运用内外部资源与支持,培养个人兴趣、挖掘自身潜能,合理内化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据实而论,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影响人生的发展,每个中职生都应该认真规划并努力落实,但同时我们也应知道职业生涯规划并非一次性完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因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调整。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决定了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和方法,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中职生的人格特质、认知能力、心理弹性、意志控制、情绪调适、耐挫能力等是否完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其能否有效积极地规划探索职业生涯。

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整合的意义

新时代对中职生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成为德才兼备、德技兼修的全面型高素质人才,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整合后的“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是中职思政课中培育学生职业精神与健全人格的一门新课程,促进中职生在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实现自我心理成长。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旨在培养中职生形成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探索契合自己实际和社会发展的积极目标,养成敬业乐群、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和理性平和、积极向上、自尊自信的良好心态,提高中职生应对挫折、适应社会、求职就业的能力,坚定通过职业发展实现人生出彩的信心。具体而言,将《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整合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意义:第一,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在心理健康的框架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能使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解决自己面临的心理困惑与矛盾,又能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与方向,避免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学生实际需求、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第二,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心理特点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合理看待自己认知职业的情绪和态度,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第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在关注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同时也重视培养中职生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和成才观,为学生健康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整合中存在问题及实施策略

据实而论,中等职业学校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作为一门整合后的新课程,其师资队伍和课程教学的情况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师队伍方面,虽然任教该课程的老师对专业培训有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正规的继续教育渠道,培训机会不多,他们很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上得到较大的提高。因此,为进一步推进该课程的实施,相关部门应拓宽继续教育途径,加强对“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提升思想义务水平、夯实专业基础、增强其对该课程的教学能力。在课程教学方面,作为一门专业的新课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不免会遭遇一些问题、困难,除了师资队伍问题外,还应重视各级政策措施。各级部门均应出台相应政策,加强对新课标的宣传解读、系统学习以及实践训练,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保障中职思政教师深刻理解新课标内涵、切实落实到实践教学中,保证考核评价质量。

此外,在综合考虑新课标的实施对策时,还应注意重视以下三点:一是把握好课程定位,“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作为中职思政课必修课的一部分,具有强制性,体现国家的意志,是其他思政课程无法取代的;第二是要坚持育人理念,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发展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内容,深挖教学资源,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第三要重视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体验式学习,能进一步激发自身潜能,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规划人生的能力。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新课程心理健康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