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选择

2022-10-21 17:20张健潘青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江苏张家港215600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时政校园文化中华

文/张健 潘青(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江苏张家港 2156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极为深刻的历史价值特点及现代社会意义,然而,当前有诸多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功利性目的突出,严重忽略社会主义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必须要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校园文化加以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渗透。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现状

1.高校重专业学术教育,轻思想教育

深受应试教育、市场经济所影响,高校在系统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大多都渴望实现快速成功,以至于高校过于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而严重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鉴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并且在短期内将很难看到直观效果,因此大多高校都认为这并不是太重要,导致高校传统文化教育过程大多都较为敷衍,呈现出对专业学术的教育过于重视,却严重忽略学生人文主义、思想价值的教育,由此导致大多高校的校园文化极其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高校思政教育过于注重政治文化,轻传统文化教育

思政课是高校教学组成的重要内容,但是各个高校在思政课的组成部分上却存在不同看法。虽然它是思政课堂与思想政治相综合的教学,但是它的大多内容均为时政理论,思想内容方面的教育少之甚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更是微乎其微。国家在积极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思政课堂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所增多,但是同标准配比而言,差距仍然较大。尤其在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若是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将极易导致身心发育尚不完全、社会经验尚不充足的大学生深受西方文化所影响,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念深受侵蚀。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选择

1.强化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愈发开放包容的时代环境下,大数据、计算机、互联网的全面渗透,复杂多元的外来文化也冲击着当前时代的文化氛围,因此,培养大学生端正的文化态度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的重点问题。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认清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当前时代所存在的巨大价值,同时也切不可肆意排斥外来文化,要以科学发展的视角,对外来文化予以辩证性看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使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相互融合,大学生也能肩负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带领中国走向繁荣,走向世界。其次,高校也要注重在各个专业课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氛围的社会中,更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培育高校学生开放性、包容性、世界性的文化态度,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树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心,同时也不可妄自尊大,要谦虚、谨慎,以足够开放的心理包容各具风格的文化。最后,在风格各异、价值观念不同的文化碰撞下,要引导学生持以理性态度,正视不同文化的优势特点,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文化学习的基本态度,也是大学生体现文化自信、彰显文化自觉地根本体现。

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需夯实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首先,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高校需明确民族精神的有效传承,其根本就在于人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并非仅为大学生个人责任,而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要落实的义务。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担负着实现民族振兴、国家繁荣的使命责任,更需要全方位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清晰未来发展方向,明确自身使命责任。在具体学习中,充分发挥个人能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渗透到日常学习、工作中,以足够专业的学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实现自我目标。其次,引导大学生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社会发展的影响。高校要善于更新教学模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促使高校大学生能够清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促使大学生具备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清晰本国文化内核,奠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

2.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重

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点就在于思政教材,教材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也是塑造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重要来源。因此,高校思政教材内容,需科学配比时政理论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虽然时政理论于学生政治观念的影响重大,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也影响着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树立。高校要从本质上明确,学生思政方面的培养需要全方位渗透,若是一味开展时政教育,学生对于时政的学习也将是走马观花,难以落到实处,若是一味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将极易导致学生固地自封,难以实现创新发展。只有将时政内容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完美融合,促使高校学生在思政学习的过程中,清晰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进步,更能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优质思政教学。

高校教师是塑造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引路人,高校教师队伍同时也是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人才支撑、智力保障。因此,提高高校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应面向以下两方面人群。一方面,导师、专业教师,这是学生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启明灯。导师不仅关注学生思想发展,也关心学生日常生活,若是导师自身缺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就会在日常同学交流过程中影响到学生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专业教师主管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社会实践,都需要专业教师科学组织深入学习,方可促使学生掌握足够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学校管理人员。学校管理人员包括校长、主任等等各级领导,这是高校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核心影响要素,若是学校管理人员自身尚不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将难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高校校园文化的完美结合,学校方方面面的价值观引领都将会出现些许问题。因此,高校若是想实现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必须坚定文化信念,定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聘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杰出代表人士,深入学校进行系统培训,促使学校教师、领导都能具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自觉地在日常教学中,以足够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的教学语言创新案例实证,实现全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3.健全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多面保障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是由相关党委组织、行政部门齐抓共管,不断完善而成的。因此,为了构建起高校校园文化合力发展机制,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就要促使高校相关部门得以协调配合,合力共进。一方面高校党委组织需健全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工作目标、整体计划,以此来部署校园文化活动的诸多重大问题。引导相关行政部门实现推进,落实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决策安排。另一方面,建设形成校党政机关、导师、专业教师、各级领导所组成的合力机制,促使校园文化开展更具科学效用。

高校要面向社会、高等教育学校聘请校园文化专职工作人员,以此方式将促使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深度结合,实现更全面覆盖。在此同时,为了能够促使各个专业、方向教师实现“乐教”,更有益于校园文化的渗透,高校就要配置足够专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在学科教研活动时,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并适当减轻教师现有工作量,设置同教学内容相配合的奖惩机制,缓解教师压力,提高教师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认清大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当前时代所存在的巨大价值,同时也切不可肆意排斥外来文化,要以科学发展的视角,对外来文化予以辩证性看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高校要从本质上明确,高校学生思政方面的培养需要全方位渗透,若是一味开展时政教育,学生对于时政的学习也将是走马观花,难以落到实处。最后,则要立足于学校实况,实现全方位的制度保障。

猜你喜欢
时政校园文化中华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