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阈下基层农村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对策

2022-10-21 17:20张璠甘肃省委党校甘肃兰州730010
公关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村民基层农村

文/张璠(甘肃省委党校 甘肃兰州 730010)

引言

在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中乡村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基础构成,也是维持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保障。为促进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妥善解决新时期环境下所面临的矛盾问题,帮助乡村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国家所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指引作用,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三农”问题。十九大提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之后,选择以资金、项目等多种形式向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全面提升乡村基础性建设成效,强化基层农村治理水平,妥善解决社会治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重点与难点,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一、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

1.乡村振兴

在现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期间,乡村振兴战略计划实施的价值作用逐步凸显出来。要想妥善解决民生问题需首先解决“三农”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部署之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解决所面临的“三农”问题有着极高的价值作用。

2.乡村治理

从乡村治理工作来看,需要在党的正确引导之下,政府部门需要鼓励多方主体积极参与至社会治理环节中,对于乡村社会公共事务开展统一化的管理活动。农村治理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搭建出新型农村治理管理机制。一般情况下,在实施乡村治理活动时需要将党的领导作用、政府职能作用以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二、乡村振兴视阈下基层农村治理价值

1.妥善解决基层矛盾

一般情况下,乡村治理下的农村群众受到聚居形式、生长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乡村地区在开展人民群众工作时,从工作本身复杂程度以及工作落实层次来看均有着多样性特征。基层农村治理工作开展期间,所涉及的人事关系以及利益关系具备极高的复杂性,倘若基层农村治理时并未采取合适方法规范这一部分工作,将会激发农村治理环节原本的内部矛盾,不利于乡村地区社会团体与社会环境的稳定性。基于乡村振兴下开展基层农村治理工作,群众与干部需要统一遵循规范与准则,有效规避其中的各项社会风险问题的发生,避免各项工作可能产生的多种矛盾问题,搭建和谐良好的基层关系,为农村基层经济稳定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逐步修复基层生态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农村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传统社会结构已无法充分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求,价值理念也逐步向内向化以及虚无化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疏离。在乡村各项治理工作开展期间,拥有较多资金成本构成可进一步强化基层农村治理工作,逐步完善各项组织制度,强化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信任水平,继而达成乡村共同体意识,妥善解决已存在的碎片化社会生态问题,继而全面提升乡村社会资本的价值作用。

3.有效巩固基层政权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治理方式过度行政化与粗暴化,人民群众无法通过有效的路径来充分表达出自身意见,政府部门与村民之间无法实现高效率的沟通与交流,导致村里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无法妥善解决,大大降低政府部门的威信。针对这一情况需要积极创新基层农村治理理念,通过强化基层治理能力以及推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来全面提升农村的基层治理效果,妥善处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提高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政府部门的信任程度,有效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基础。

4.全面提升基层干部领导能力

农村基层治理活动开展期间需要为基层干部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科学合理的路径方法,基层领导干部在开展各项具体工作时需积极学习科学合理的治理手段,严格遵守各项治理工作要求与规范,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与问题处理能力,提升领导干部的实践工作能力。此外乡村振兴视阈下基层农村治理工作开展可全面提升领导干部的威信,帮助群众接受与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与意见,从基层干部角度来看,也有利于提升基层干部各项工作开展的便利水平。

5.及时反馈农村地区基层需求

在各项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其中必然包含执行与反馈这两部分内容,在农村治理过程开展时,需要严格按照上级政府指示与工作安排落实相关工作。在治理工作交流反馈环节,基层领导干部需要将群众内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反馈,将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及时反馈至上级部门,全面提升各项问题的解决效率,彰显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

三、乡村振兴视阈下基层农村治理的现实困境

1.农村基础平台相对薄弱

农村是农民群众生存生活的重要空间,也是村民谋求发展的重要平台,导致农村平台薄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农村内高素质人才无法抵抗城市高薪的诱惑,因此大多数的青壮年人群流向城市,加之农村的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在村庄建设环节中缺乏助力人群,继而导致村庄平台建设愈发薄弱。此外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医疗设施、教育水平相对于城市来说较为落后,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要进城务工,想要凭借自身吃苦耐劳的本事在城市立足。因此出现农村无法留住人才,农村发展缺乏内生动力的情况,严重影响农村的发展速度以及质量。

2.农村治理机制有待完善

农村治理工作所涉及的主体包含基层政府、村民以及社会组织等,虽然现阶段农村治理已摆脱单一治理模式,选择转向多元化治理措施,但是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政治体制观念的影响,无法有效提升村民的自治主体地位,因此对于农村内治理多元化主体转变发展带来阻碍。从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农村地区尚未实现多元化农村治理主体,单一化的治理主体仍旧是农村治理的主要现象。基层农村治理中的基层组织主要是由党支部委员会以及村民委员会构成,而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则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在农村支部委员会之中,党支部数据隶属于第一负责人,但由于其在农村基础治理环节中极易受到农村特点影响,农村基层治理内容繁多且具备相对明显的复杂性以及烦琐性。与此同时受到人员数量的制约,党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员民在运行过程中时常会面临问题,给基层农村治理活动开展带来阻碍。

3.农村文化教育相对薄弱

在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要想全面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全面性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农村的文化教育活动。在基层农村治理环节中文化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构成,与整个乡村振兴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从实际情况了解到,绝大多数的农村居住人员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导致农村地区的思想观念整体落后,影响当地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也给基层农村治理活动的开展带来阻碍。此外伴随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逐步提升,乡村社会治理环境也发生极大的转变,其呈现出多元文化交错等问题,给农村价值体系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相较于城市地区而言,乡村教育资源有所制约,严重影响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以及素质水平,给基层农村社会治理活动开展带来干扰。

四、乡村振兴视阈下基层农村治理对策

1.转变传统社会观念,强化农村主人翁意识

由于农村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主人翁意识,农村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相对薄弱、个人能力并不充足,为此需要唤醒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有效培养农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及能力。首先需要积极向农村人民群众传播平等化思想,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建设,调动村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充分发挥青年妇女的个人能力,鼓励妇女积极担任村干部并参与村庄各项事务。同时需要引导农村的村民组织构建,充分发挥村民组织的力量,将妇女、老人以及儿童有序组织起来,在农村积极发展文化休闲、科学教育等组织,全面提升村庄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村庄主体的责任感。此外需要逐步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更加重视农村的民生民意,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价值作用,深入联系人民群众,逐步拓宽农户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让农户不仅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2.夯实农村的基础发展平台

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内生力量薄弱的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振兴,为此需要吸引与留住农村建设的人才,为基层农村治理活动源源不断的输送力量。首先需要不断优化农村的基础设施,为农村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农村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地进行教育设施、农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以及基础住房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人才营造出优良的生活环境以及发展环境,为基层农村治理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需要以政策优势吸引优良人才投入农村建设环节中,借助人才振兴政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鼓励人才积极担任村庄的村委会职务,打破农村发展困境,对于乡村振兴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意义。

3.构建农村社会治理多重机制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要想全面推动基层农村治理活动的开展,需要构建相对完善的农村社会治理多重机制。

第一,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功能作用。对于农村治理结构中的不同主体均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深入挖掘自身潜能。在基层农村治理活动开展期间需要明确政府不同部门所需要承担的职能,根据实际情况逐步转变政府部门职能,合理下放部门的权力,继而实现权责与职能的全面性落实。此外在基层农村治理环节,需要高度重视村民在农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给予村民充分自治空间,充分发挥出村民的自治权利。同时在基层农村治理环节中,需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主体作用,而在乡村建设环节中社会组织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对基层治理工作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二,全面推动法治建设进程。基层农村治理环节中党支部委员会以及村委会在工作执行期间,市场会出现机制实施不协调的问题,为此需要构建完善的“两委”分权合作机制,明确“两委”所需要承担的权责,促进“两委”成员能够积极落实自身职责,对于现有的工作手段进行创新与完善,强化“两委”运行的规范性,强化党支部委员会与村委会关系的和谐稳定性。如党支部户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价值,而村委会作为农村各项事务管理工作的执行部门,需要最大程度维护村民自身的合法利益。此外在基层农村治理工作开展期间,法治建设是推动其治理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需要严格按照选举程序执行各项工作,选择高素质且相对合适的领导班子成员。为全力推动基层农村治理的法治化进程,领导班子需严格遵守法治为本的原则,全面提升乡村干部的法治理念与意识,强化相关内容的宣传活动,全面提升村民的法治素养。

第三,逐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所要面临的主要矛盾也发生极大的转变,在农村基层治理活动开展期间,需要从思想与认知上合理化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以往管理人民的传统管理观念,遵循引导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思想理念。同时在基层农村治理活动开展期间也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制度,重视基层农村中法治化治理工作,有效规范人民群众的自身行为,有效避免执法犯法行为的出现。

4.全力推动乡村精神文化建设

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对于文化建设工作的相关内容高度重视,在获得部分成绩同时也有个别问题显现出来,为此需要全面推动乡村精神文化建设,为基层农村治理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第一,全力开展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活动。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相关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活动,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全面开展文化惠民功能,构建出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框架,继而有效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需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宣传活动,充分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实现对农村居民的合理化引导,进一步提升农民的思想认知水平,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第二,全面提升农村德治水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乡风文明在其中有着保障性作用,在基层农村治理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地位,为此需要深入挖掘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教育内容,重视农村的德治建设工作,全面提升乡村德智水平。

第三,强化农村教育投入水平。强化乡村教育工作开展可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人口素质水平,为此在乡村教育工作开展期间需要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补充,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工作的和谐化发展。

五、结语

总言之,乡村振兴视阈下基层农村治理活动开展可妥善解决基层矛盾,逐步修复基层生态,有效巩固基层政权。为此乡村振兴战略下需高度重视基层农村治理活动,明确基层农村治理环节中的现实困境,转变传统社会观念,强化农村主人翁意识,逐步夯实农村的基础发展平台,同时需要构建农村社会治理多重机制,全力推动乡村精神文化建设,让农村地区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村民基层农村
西瓜种植让村民过上“甜蜜”日子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