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妇产科学》见习课中的应用探索*

2022-10-25 00:52韦凯伊韦业平麦虹廖雁
智库时代 2022年38期
关键词:教研室超星妇产科

韦凯伊 韦业平 麦虹 廖雁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妇产科学》涉及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及病理知识,内容多且复杂,学生感到学习难度较大。《妇产科学》见习课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妇产科学》见习课无论从基本的手术观摩、问诊到专科查体均受到一定制约,如患者隐私保护意识增强、医患关系紧张等,使妇产科学见习课的开展受到不同的阻碍,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学校的统一部署,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推荐以混合式教学的形式开展,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效果,本院妇产科学教研室全体教师精心备课,以我校《妇产科学》教学大纲为基础,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重新制定教学模式,更改备课方案以及授课课件,以求达到“同质等效”的教学结果。相对于理论课部分,见习课的授课更具挑战性[1],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对授课内容和形式进行钻研,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妇产科学》见习课的授课教师对授课内容、授课软件、教学应用App 等能熟练运用。目前为止笔者所在的妇产科学教研室针对临床本科学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授课已形成一定模式,掌握一定规律,同时总结出一些经验,现笔者将所在教研室全体教师的智慧和成果分享以供参考。

一、本学院学生的情况

自2017-2018 春季学期起,本教研室独立承担临床本科五年制学生理论课及见习课的教学。每学年授课学生约220 名,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同时与本校其他学院的妇产科学教研室共同拟定学生《妇产科学》专业课成绩构成比方案,各学院学生于期末时统一参加笔试考核。

二、《妇产科学》见习课教学的现状

《妇产科学》是一门涉及女性生殖器官和隐私的课程,见习课教学更是受到教学内容、模式、设备的制约,既往多以线下模式展开授课,学生无法得到专业课涉及疾病的“临床”感受,教师也多以邮件模式发送教学视频、慕课链接等渠道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对此类方式的教学内容反馈少,收获不多、理解困难,对专业课的系统学习仍存在困难,无法达到教育目的,学生的临床思维也得不到培养。在现今“互联网+”影响下的教育环境,新的教育模式不断被推出[2]。学生、教师可享受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更多的线上开放课程也逐步应用在一线教学中,更多的学生可以享受到高质、海量的教育资源,也为学生多模式学习方法提供了便捷渠道。高校教学的改革也由此开拓了崭新的思路,给一线高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中国慕课建设起步较晚,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线上开放课程的推广逐见成效,其应用也逐步在一线教学中广泛起来,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部分高校对新型教学模式采取的政策不同,导致培训经费不够、缺乏配套设备和教学硬件,一系列鼓励政策的缺乏,使得教师学习新型教学技巧的途径被切断,加之宣传力度不足,学生甚至教师对新模式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二是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建立线上教学模块的方法和途径,线上综合线下协同教学的格局难以打开,难以形成混合式教学的落实、评估机制和考核办法,最终导致无法实现传统线下教学向新型教学的转变。三是专业课授课存在知识点多、理解困难等问题,既往结构化的课程体系如何转变为网络时代的碎片化知识、碎片化学习、碎片化时间的形式体现在教学中存在困难。四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存在知识背景、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难以真正落实“学以致用”,教学质量可能无法得到保障。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可针对课前、中、后不同教学阶段确定教学目的,从而达到有效监管及评价,学生可在线上和线下与教师团队沟通,及时解决学习问题,但这要求教学团队有质量较高的课程计划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这对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工作、一线教学运用形成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现我国教育类应用软件多达万计,以学堂在线、超星学习通、智慧树等为主的网络教育平台给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冲击[3],线下课堂结合线上教育软件的授课方法已经形成近年高校教学的趋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日渐突出。自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开始,本教研室开始启动基于超星学习通App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校、学院和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宣传,并在学院逐步推广,本教研室的教改工作也随之有了一定成果,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教改工作获得校级教改立项和自治区级的教学比赛奖项,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随着混合式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更多教学资源整合到混合式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到混合式教学带来的福利,也逐步接受并积极使用在线课程资源,学生线上课程平台的使用率逐步上升,为学生今后的见习课、临床实习工作奠定基础。笔者所在教研室的教师经过多渠道培训、学习,对教学方法、模式等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和调整,针对本院教学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制订新的《妇产科学》教学方案。

三、课程的实施

(一)理论课程安排

理论课是见习课程的基础,没有坚实的理论课基础一切临床见习都是空谈,理论课程的学习本教研室采取基于超星学习通App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的同时链接腾讯课堂App 实现在线直播,鉴于境外学生的网络不稳定等问题,直播过程中采用同时录像功能,实现课后可在规定时间内播放相应课程的视频,方便境外、国内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也可针对疑难知识点反复观看视频,利用碎片化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见习课课程安排

见习课的授课同样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使用超星学习通App 进行课前、中、后的任务安排,同时也采用腾讯课堂App在线录播进行授课,基于见习课重点多、目的广、操作难等特点,其教学过程较理论课程更具难度,教师授课的挑战性更高,教师不仅要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思政教育。还要保证学生能在线下课堂的基础上拓展思维参与到线上课程、科研计划甚至社会科普工作中去。

(1)建立微信/QQ。学习群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构建师生良好教学关系的方法之一,现阶段“95后”学生具有思维活跃、自我意识强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有较多见解甚至不同于教师的看法,课前熟悉学生特性有利于线下课堂的顺利开展,同时可在线下课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但理论知识点是固定的、不易推翻的,建立以见习小组为单位的微信/QQ 群利于教师在课前、课后对一部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教师能更好地、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学生可更好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有研究表明学习群的建立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学生对学校、学院、教师的归属感[4]。(2)构 建MOOC 平 台。MOOC(慕课)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逐渐流行,互联网上多种可利用的教学平台资源越来越丰富,这对高校教育迅速落实线上教学和混合式教学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建立有意义的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对学习平台的利用率,简化授课教师的授课间期,增加学生见习期的操作时间,从而提高学生的专科操作能力。因此,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在学院的支持下,开始自主制作微课视频:每个视频5 至10 分钟,上传至以章节为单位的超星学习通App 中,便于学生将知识碎片化,再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反复学习和巩固。如分娩机制抽象难懂、妇科手术和操作涉及解剖知识专业性强,以微课视频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学生更易理解记忆。当然,可利用的MOOC 资源也不局限于教研室自有资源,积极利用网上他校精品课程的视频和国外医学教育视频等公共资源也可以作为我们微课资源的补充。(3)指导学生利用超星学习通App 参与学习过程。超星学习通App 平台是目前与笔者所在学校联合推进线上教育的教学软件,通过超星学习通App 确定学习指南及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学习通App 发布学习指南,包括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及建议、应掌握的知识点等指导学生自学,学生可针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微课视频内容包括教师章节讲课视频、示范问诊、查体、医患沟通、手术操作视频等。为避免学习疲劳,可将一个视频分解为小知识点,观看视频后通过提前组建好的微信/QQ 群或在建立的章节讨论环节提出针对知识点的问题,不仅可提高学习效果、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同时可通过课前测试,了解留学生通过微课学习的效果。完成课程学习后,学生再次通过超星学习通App 进行课后测试,测试题主要为A1 型题,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为目的。从学生利用登录平台的情况和互动率可了解到学生对该学习平台接受度高,是帮助学习专业知识的利器。(4)建立标准化患者库。由于《妇产科学》相关疾病的患者情况特殊,如:涉及患者隐私、缺乏典型病例、患者不配合等情况,时常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问诊的学习需求,建立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库有利于学生对典型疾病临床问诊的进行。学生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具备专业知识医护人员指导,经过训练的医学生,依照个案剧本要求扮演患者的角色[5]。SSP 能将所需扮演的患者客观、逼真地呈现,有一定反馈性和问题处理能力,也能掌控问诊时间,有助于教学单位解决临床学生问诊的教学问题[6]。教师协同SSP 与留学生在微信/QQ 学习群进行临床问诊或现场问诊,教师全程监督、观察,可通过这种模式,观察学生对某些疾病的了解程度,可在课后针对学生的问诊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也可客观地对学生的问诊进行评分。(5)建立妇科手术虚拟仿真应用平台。笔者所在教研室,建立了具备知识产权的妇科手术虚拟仿真平台,虚拟仿真具有较强交互性的特点,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创建逼真的问题情境,学生得到沉浸式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除现有的手术示教视频外,教研室建立了具备知识产权的妇科手术虚拟仿真平台,目前包含的手术模块有: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异位妊娠病灶清除术等,在《妇科手术》《产科手术》等见习课内容授课过程中,可使用产科分娩模型和妇科腹腔镜操作平台了解手术操作情况,观摩手术室直播视频,课程结束后,利用虚拟仿真平台指导学生进行手术操作的学习,了解基本的《妇产科学》手术过程,参与手术同时可对女性盆腔的解剖结构加强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妇产科学》这门学科的热爱,为学生的实习期奠定基础。

表1 学生使用超星学习通app 情况统计表

(三)多元化评价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落实,就不能和传统教学一样单纯依靠期末笔试成绩和出勤率对学生进行评价,在混合式教学中不同阶段的学习过程都应有相应的评价方式,传统的教学评价为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笔试成绩,本教研室同时也采取形成性评价,包含学生出勤率、学习态度评价、主动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技能操作能力,多元化的评价系统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过程,充分体现混合式教学的先进性和学生能力的更多可能性。(1)学习态度评价。通过微信/QQ 学习群布置学习任务,利用学习通App 对学生运用平台的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包含签到、抢答、互动、讨论、作业等模块的使用情况等,平台后台对学生的活跃度进行等级划分,结合学生线下课堂活跃情况作为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估。(2)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目前本教研室联合超星学习通APP 学习平台建立MOOC 资源,学生可根据课前预习要求或课后作业要求进入学习通APP 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完成相应的作业。线下课堂,教学利用超星学习通App 待用的签到、点名、抢答等功能,对学生进行的活跃性进行评价,平台可提供指定学生的平台使用情况的数据,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同时,本教研室在固定学期进行竞赛性的学习活动,如超轻粘土妇产科模型制作比赛、思维导图制作比赛等,也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渠道之一。(3)临床思维能力评价。临床思维是集合临床医学、自然科学、社会学科等多元的理论知识,学生围绕患者开展一系列临床活动从而掌握信息和数据对患者进行的症状体征进行总结得出诊断、治疗等个体化方案,是一个复杂的医学思维流程,所以提高临床思维是临床专业学生见习期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可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学生课前可通过学习平台初步熟悉妇产科问诊特点,课堂教师分析讲解疾病问诊重点,教师利用学习平台抽取学生组队,以小组方式对病房患者或SSP 进行病史采集、问诊,得出鉴别诊断、诊断、治疗等一系列信息,从而掌握某一种疾病的诊疗。利于建立学生的临床思维,教师在这一流程中除适当引导外,主要扮演观察者的角色,观察学生问诊过程并记录,对其作出评价。(4)技能操作能力评价。妇产科专科操作技能,是临床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在见习期的学习十分重要,属于掌握内容。课前学生可通过学习平台观看相应操作视频,线下课堂教师通过演示进行操作指导,课后教研室定期开放操作教室提供学生自主操作训练的机会,鼓励学生拍摄操作视频反馈至教师处。教师可直观地了解学生专科技能掌握程度并对学生提出建议,结课前通过统一的考核对学生的专科技能操作进行评分。

四、讨论

临床医学专科课程需要教学团队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接触新的教学方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临床本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虽然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确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网络时代的学习福利,但仍有较多困难需要克服,首先,MOOC视频需不断更新,新的手术技术不停迭代,教研室需要不断维护和更新线上资源,管理繁杂,经费紧张;其次,教学依托的网络平台和软件在境外并不通用,给境外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困扰;再次,《妇产科学》内容涉及隐私和敏感内容,直播授课容易被平台限制等。虽然本阶段的探索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学生反映也比较积极,但也不乏因期评要求而做表面功夫的学生,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贯通在整个教学过程,真正意义上为学生学习进行的教学改革仍需我们继续探索。

五、结论

当今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资源的获取“互联网+”背景的影响下愈发便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教育的应用中凸显优势,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又保留了师生课堂互动的优势,使得课堂更有趣味,学生学习更有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有效提升教学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认同感和学习能力,为培养新一代高质量医学生而努力。

猜你喜欢
教研室超星妇产科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走进大山里》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汽车电器》数字版出版合作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