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文阅读的视域审思高考古诗词鉴赏题
——以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为例

2022-10-27 01:16甘肃孟青兰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8期
关键词:群文答题古诗词

◎甘肃/孟青兰

2022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高考语文全国乙卷题型灵活变化,难度提升。就古诗词鉴赏题来说,近几年,全国乙卷几乎都是单篇阅读,很少考到两篇以上,但2022年考了比较阅读。考生反映2022年题型变化了,以前答题的模板用不上,答题的思路也跟不上了。实际上,在高考改革的转型阶段,以多文本呈现题目已经在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新材料作文等题目设置中多次出现,高考语文试题已经渗透了新课标的群文阅读理念,整套试卷阅读的字数突破了一万字,对考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提出了较高要求。古诗词阅读由单篇阅读到多篇阅读,也体现了新课改对古诗词考查的高要求。

一、真题呈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命题分析

(一)选材内容

命题者对唐宋名家的诗词情有独钟,《白下驿饯唐少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五律,题材均属于送别诗,其中《白下驿饯唐少府》鲜为人知,属于名家非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广为人知,属于名家名作,也是高考必背篇目之一。两则材料课内课外互相关联,语文学科人文认知情境真实具体,诗歌都蕴含真挚醇厚的友情、豁达乐观的胸襟、昂扬向上的精神、豪迈高远的志向,能够激发考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使考查的知识与能力建立起有机必然的联系,体现了以教材为基点进行拓展延伸的群文阅读理念,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陶冶了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体现了新课改“教考衔接”“引导教学”“服务选才”的核心功能。对积累丰富的学生来说,是有好处的。命题具有合理的区分度,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二)题干设置

题目设置仍然是一道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但稳中求变。综合考查学生古诗词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14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15题要求考生将《白下驿饯唐少府》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阅读,鉴赏两首送别诗作者所表达的排遣离愁的不同方法。从题型设置看,由单篇阅读变为两篇比较阅读,增加了阅读量,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写作技巧、抒情方式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记忆理解能力、比较鉴赏的能力等。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试题很有挑战性,增加了答题难度。

三、解题思路

从做题的过程来看,学生答对这道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需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如作家作品,写作背景、诗歌的体裁及题材、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运用典故等,而且要能熟练背诵默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才能进行比较阅读鉴赏。考生要答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必须读懂、读透题目。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然后检索两首古诗中相应的语句,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白下驿饯唐少府》中颈联“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按照“是什么”“怎么写的”“写了什么”的逻辑层次组织语言叙述,分析比较两首古诗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一般诗歌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学生需对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了如指掌,才能运用自如。答题思路总结如下:

读题干→背古诗→解诗意→悟诗情→明手法→找诗句→辨异同→作答案。

总之,第15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背诵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鉴赏能力等,答题难度较大。

四、教考反思

(一)改变观念,突破桎梏

从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释放的信息来看,高三备考依赖固化的试题训练、用固定的套路和答题模版取得高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新题型最大限度地扩大了高考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度,考查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全面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目前,许多教师固化的教学思维决定了固化的教学过程和固化的备考策略,古诗词的教学和鉴赏仍存在碎片化、单一化、浅表化的问题,“少”“慢”“差”“费”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导致学生积累不够、鉴赏力低下,无法应对大量的阅读文本。因此,树立群文阅读的意识,改变古典诗歌传统教学的理念和思路,实践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等是大势所趋。

(二)以生为本,教考衔接

2022年使用全国乙卷的省市正处于新旧高考衔接的过渡阶段,教材是人教版的,但高考命题已经渗透了新课改的理念,多文本阅读已在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运用、新材料作文等试题设置中频繁呈现,新课标学习任务群、专题性阅读、整本书阅读,都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古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试题设置虽然对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的考查要求提高了,但仍注重“教考衔接”“引导教学”,考题中有似曾相识的新朋友,也有初高中教材中的老朋友,注重课内课外文本的有机联系,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并以此为基点向课外发散、延伸拓展,创造更加自主、开放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在阅读广度、数量、速度上下大功夫,使学生的阅读更多、更快,夯实基础,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古典诗文群文阅读教学要迎难而上,突破单篇诗文学习的现状,向多篇古诗文教学迈进:阅读一组建构知识的文本;阅读一组引导鉴赏的文本;阅读一组开启新知的文本;阅读一组引发思辨的文本;阅读一组拓展视野的文本;阅读一组为写作提供借鉴的文本;阅读一组涵养精神的文本;阅读一组传承文化的文本……展开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阅读实践,扩大阅读范围,有效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猜你喜欢
群文答题古诗词
邀你来答题
踏青古诗词
邀你来答题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我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