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针圆孔内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72例术后分析*

2022-10-27 12:17陈冬雷唐小荣陈勇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上颌圆孔神经痛

陈冬雷 唐小荣 陈勇军 郑 政 王 翔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226001

三叉神经痛在中老年人较为常见,初期疼痛基本药物均能控制,而随着程度加剧,发作频繁,往往药物控制不理想,目前还没有能够根治的方法。射频热凝治疗创伤小,易被广大老年人群所接受,但其是一种神经毁损,使得患者术后支配区域感觉消失的方法,上颌神经痛患者若采用半月神经节内射频热凝治疗,就存在下颌神经损伤的可能。因此,笔者采用弯针圆孔内射频热凝治疗上颌神经痛并对72例患者术后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科2012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住院的单纯上颌神经痛患者75例,失访3例,跟踪随访72例,其中男26例,女46例;左侧29例,右侧42例,双侧1例;平均年龄67.53岁,三叉神经痛复发21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5.9±1.1)分。术前排除手术禁忌证,签署手术同意书,所有患者均完成穿刺圆孔射频热凝治疗。

1.2 方法 患者平卧于操作台,垫上枕头,使头部眶耳平面与手术台垂直,面部首先标记鼻背中线,再画出水平面外侧2cm垂直面上,与面部交线,取自眶下缘下方8mm的点作为眶下点。其次取眼外眦外侧1cm垂线经过颧骨弧度最凹点下方一横指或者1cm作为穿刺的颧下定点,将颧下点与眶下点连线作为穿刺的参考路线。用预弯好的穿刺针进行穿刺,X线下头颅前后位定位透视调整穿刺方向,待头颅前后位认为进入圆孔后再由头颅侧位片确定[1](见图1),并且穿刺针的方向指向耳垂下缘,进行射频温控热凝,温度80°~84°,时间5~6min,术后即刻感觉上唇及腭部的麻木或者麻木加重。

图1 弯针头颅正侧位片显示进入圆孔(黑色箭头为圆孔)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年、2年、3年VAS评分及术后病情、复发率、相关并发症、局部麻木程度等情况。麻木程度评分[2]: 请患者对于射频后的眶下区麻木程度自行评分,0分为无麻木,1~10分为麻木逐渐加重。统计能够清晰显示圆孔的例数。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即刻触及扳机点无疼痛诱发,有效率为100.00%,术后检查上唇、腭部均麻木。三叉神经的眼支和下颌支分布区域内无感觉障碍,未出现角膜损伤、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影响和咀嚼无力患者,未发现颅内血肿情况。术后面部血肿14例,血肿发生率为19.44%;鼻腔有血迹2例,因弯针穿刺偏内侧,损伤蝶腭动脉引起,均在3d后不再出血;海绵窦出血1例,经介入栓塞后,患者出现患侧失明;术后第Ⅰ支疼痛2例,术前诊断为三叉神经第Ⅱ支疼痛,经圆孔内射频热凝治疗后,鼻背正中疼痛1例,额部疼痛1例,经眶上神经射频热凝后疼痛消失。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麻木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见表1。术后3年有7例复发,有效率为90.28%,其中有3例复发后再次住院行圆孔内射频热凝治疗后未再复发。65例头颅正位片能清晰显示,72例头颅侧位片能清晰显示。

表1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有效率、复发、咀嚼无力、视力影响、麻木评分比较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很多,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疾病发作时疼痛难忍,间歇期无任何症状,常突然发作,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有微血管减压、射频热凝治疗、伽玛刀等。射频热凝治疗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微创,安全性高,适用于不愿行开颅手术或者有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上颌神经属于三叉神经的第Ⅱ分支,于半月神经节中间分出,通过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对第Ⅱ支疼痛控制效果差,主要由于经卵圆孔穿刺半月神经节内的第Ⅱ支神经纤维不能被覆盖[3],导致射频热凝不全。而且有学者研究发现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的风险明显增加[4]。

圆孔开口于翼腭窝的上1/3,形态大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Kazkayasi M等[5]发现圆孔走向差异也较大。Von Arx T等[6]通过CBCT研究测得圆孔开口至上颌窦后壁有6.3mm的距离。给予弯针一定旋转的空间,有机会进入圆孔内,一旦针尖进入前口,就可以顺利进入圆孔内,提高射频热凝治疗效果。但受圆孔管道方向的影响,有时不能横跨于管道内。如果穿刺针未进入圆孔,穿刺针不受固定,可能与上颌神经关系不贴紧,存在射频热凝不全可能。赵浩然等[7]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推荐采用较低温度(65~75℃)射频热凝术进行治疗。张志良等[8]研究认为射频热凝温度和针尖裸露长度对神经的毁损有影响。弯针圆孔内射频治疗其针尖与上颌神经干的接触面积更大,理论上神经毁损的效果更加确切。由于上颌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而且上颌神经感觉支配区域相对比较小,所以可以适当提高温度确保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经3年随访有效率为90.28%。患者的麻木程度较高,随访3年仍有一定的面部麻木患者。

圆孔的穿刺方法较多,焦赫娜等[9]研究发现前外侧入路比传统口外侧入路法效果更好,但穿刺针仅位于圆孔外口。张玲阁等[10]使用导板辅助穿刺圆孔用的是直针,所以仅位于圆孔外口,无法进入圆孔内射频热凝治疗。汪雨宣等[11]发现经眶入路穿刺圆孔,直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弯针具有明显优势。常规影响前入路穿刺因素有:颧骨的阻挡、翼腭窝的宽度、圆孔开口的方向、圆孔的直径。弯针可以有效避开颧骨阻挡,翼腭窝虽然狭窄,但弯针可以顺利进入,通过方向的调整可以有效进入圆孔,具有明显优势,受圆孔管道走形的差异,存在穿刺针进入管道内的深度不同,但本文所有患者均进入圆孔内。弯针穿刺进入圆孔后,通常针尖指向耳垂偏下方,若方向偏上则有可能进入眶上裂。本文结果发现,有7例患者头颅正位片不能清晰显示,头颅侧位片能显示清晰。术前CT检查圆孔开口呈现内“八”字,在头颅正位片时,球管投射方向不能和圆孔管道走行一致,不能清晰显示孔状图形,被骨性组织和鼻腔影响或遮盖而显示不清,头颅侧位时不受影响,圆孔横卧于蝶窦上方。前入路穿刺路径可能进入面侧深区,容易进入翼丛,导致面部血肿,本文结果发现术后血肿发生率为19.44%。上颌动脉在翼腭段发出蝶腭动脉或为分支,弯针穿刺活动范围广,在穿刺偏内侧,旋转极易损伤蝶腭动脉,引起鼻腔出血,术后给予羟甲唑啉喷鼻,局部冰敷,一般3d后出血停止,如果出血严重需要鼻腔填塞止血。有1例出现海绵窦出血,海绵窦位于蝶鞍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窦的后端与位于岩部尖处的三叉神经节靠邻。Herzallah IR等[12]采用鼻内镜观察上颌神经周围解剖结构发现,海绵窦将颈内动脉、三叉神经V1V2、动眼神经、展神经、半月神经节、眼神经包围。与圆孔和眶上裂隔着硬脑膜和骨膜。如果穿刺过于偏上,可能进入眶上裂,在此处旋转调整方向极有可能划破硬脑膜和骨膜,损伤海绵窦引发出血,一旦出血需要介入栓塞止血,可能压迫附近重要神经,本文中有1例患者介入栓塞后压迫到视神经,引起失明。颈内动脉海绵窦鞍前段的前方为视神经—颈内动脉,下方为视神经管隆突,视神经管隆突位于蝶窦外侧壁前上方[13],所以一旦海绵窦出血,最容易累及视神经。

上颌神经和眼神经分支在鼻部有交叉,鼻背正中及部分鼻黏膜由眼神经支配,双侧鼻翼及鼻前庭皮肤由上颌神经支配,本文中有2例患者在术前行三叉神经痛定位试验时行眶下神经封闭后疼痛消失,然后经手术行圆孔内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数小时后,患者出现鼻背或额部疼痛,经在此定位试验确定存在眼神经痛,再次给予眶上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术后疼痛消失。反映患者疼痛相对剧烈的为上颌神经痛,相对柔和的为眼神经痛,当剧烈的上颌神经毁损后,眼神经痛表现出来,值得临床医师注意。

综上所述,圆孔内射频热凝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不会累及眼神经或者下颌神经,弯针可以有效进入圆孔内,且相比直针进入得更深,并且其安全性高,有效率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上颌圆孔神经痛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骨性支抗前方牵引在骨性Ⅲ类错牙合矫治中的应用效果
头痛、卒中:竟是这个孔惹的祸
上颌前牙区种植义齿后行即刻修复的短期美学效果
生理性支抗Spee氏弓矫治器的M—LF托槽与MBT自锁托槽在排齐整平阶段上颌牙弓宽度变化的对比研究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
正月正,闹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