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决策能力提升的企业财务分析优化策略研究

2022-10-31 14:46张学文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13期
关键词:核算决策财务

张学文

(思极星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213)

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决策能力,增强企业的实力。企业要想做出最佳的经营决策,就需要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财务分析,掌握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因此,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

一、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外部分析主要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从财务报表的角度结合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资产负债分析,包括资产负债率、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等。第二,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包括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率及各项费用占比等。第三,偿债能力分析,主要包括现金比率、速动比率、流动比率等。第四,现金流量分析,主要包括销售现金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等。第五,投资报酬相关分析,主要包括权益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等。内部分析更多的是服务企业内部管理者,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关注不同的维度和指标,而这些指标更多聚焦在企业的业务指标上,例如,商品流通企业,内部管理者更多的关注商品的周转率、渗透率、单款的毛利率、单品贡献率等。不同的企业内部关注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又如新能源充电桩行业,更多关注单桩使用率、单枪日均充电车次等具体业务指标。

(二)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的方法很多,本文主要三种:一是趋势分析法,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将不同的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连续数期进行对比,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二是比率分析法,是指将数据中的两项相关数值的比率对比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分析方法。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要求的不同又可以大致分成占比和结构比,占比是指选定一个基准值,用其他相关数据同时除以基准值后得到的比率,例如,常用费销比则是费用除以销售收入的比率。结构比则是体现某项指标内部相关因数占总体项目的比率。费用结构比则是某项费用的金额除以总费用的金额的比率。三是因数分析法,也称连环替代法,它是对几个相关联的指标进行逐一替换以确定不同的因数对关键值影响的一种方法。

二、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定位过去与现在,反映业务问题

一般的财务分析包括周度分析、月度分析,年度分析,而企业经常以月度分析作为回顾上月业绩的主要管理手段,每月财务分析人员会根据财务报表将上月已经结账完毕的数据进行汇总,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模板进行相应指标的计算,主要反映企业相关的资金、利润、资产及费用相关的指标,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将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定位企业过去经营产生的问题,进而通过相应指标反映业务上存在的问题,例如,存货周转率升高,此时需要进一步定位指标高的具体原因,找到指标背后的业务原因,对业务本身进行改善。

(二)支撑决策

财务分析的量化结果可以直接为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例如,投资分析决策,假设我们要新建一个新能源充电站,此时能不能建设,项目的投资回收期是多久、每年的现金流情况、融资成本可以承受多大,销售预估是否合理等等都需要财务给出完整闭环的测算后,管理层才会根据相关的量化指标结合公司战略进行全盘考虑做出决策,而财务分析人员前期则需要进行相关数据场景的建模,通过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相应场景的关键要数,例如,收入来源、成本构成、利润分配模式、现金流支出和收入情况等,通过对业务场景的深入了解建立测算模型后为管理层提供量化支撑。

(三)风险预警

通过财务相应指标与标杆企业对比,内部横向和纵向对比,可以及时的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点,例如,通过对历史连续几年的销售收入趋势的分析,可以提前发现每月企业销售趋势,提前为销售策略进行指引。同时每月进行预实分析,及时查找预实差异原因,针对不可控或是对未来预期经营有影响的重大因数可以提早的进行预警,提前进行干预,做到及时进行资源的调整与重分配,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提升经营的质量和效率。

三、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核算不规范,基础数据不统一

财务分析的基础是数据,规范的数据的是做好分析的前提。这里的数据包括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两方面。首先,有些企业在财务数据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输出标准,这本身是由于企业在核算上就不规范,没有统一核算规则、统一财务管理办法,统一的费用归集原则,也没有统一的系统配置规则,如果公司涉及多个核算主体,可能每个核算主体适用的会计科目都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在核算系统上没有进行规范的前期设计和梳理,例如,对某项费用是否该有项目核算或是否该进行二级、三级的核算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规则,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相同的项目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同时核算本身流程不严谨,会导致来回调账,这样带来的就是不规范的账务数据在整理输出时很容易错误归集,然后进行错误的分析得出错误结论,将管理层进行错误的引导。其次,业务数据多而乱,没有统一、没有规范标准是一些企业在业务数据上的一个常态表现,表面上看每个部门都有数据,看似很全,其实很乱,信息数据的孤岛很多,每个部门针对同样的数据给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统一数据出口,每项数据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整理成自己想要的数据,这样当管理层向各个业务部门询问相同数据的时候,却得到不同的数字,从而影响管理层实施决策。例如,对企业人效比即单人的平均贡献值的分析,由于不同期间比较维度就会不同。具体看,一个月的人效,在计算口径上到底是用一个月的销售额除以当月的平均人数还是除以月末最后一天的人数,由于没有定义标准,计算出来的结果就会不同。

(二)业务与财务不能联动

现在的财务分析很多企业还只是停留在财务指标层面上,业务分析相对较少,太多专业的指标分析其实对企业内部管理起到的作为不大,管理层更希望看到财务分析里面多一些业务层面的指标和维度,少一些专业术语。现在大多数财务分析人员还是偏向后端分析,等财务结账完后根据财务数据整理、按照既定模板输出看似专业的分析,但这些分析更多还是专业指标,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应付账款周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而这些专业指标背后的变化因数及解决方法则缺乏详细的解释。

(三)专业能力不足

当前,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第一,工作思维方式未转变,核算型会计讲究原则、流程、规范,思考问题时往往给人一种较为“死板”的影响,而管理型的财务分析,重在管理,此时财务专业知识及相关的技能只是辅助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已,需要在不突破底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来灵活地处理问题,助力业务发展。第二,财务分析人员通常在专务知识沟通上存在短板,无法把财务的专业知识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导致业务人员不能会意财务分析人员想要表达的意思,增加了沟通成本。第三,本身没有系统的专业作为支撑。很多财务分析人员是从核算会计转过来的,没有做过真正的分析,且业务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这样就会导致财务人员在了解业务上也是浅尝辄止的,没有深入了解业务全过程的机会。

四、加强企业财务分析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规范的核算体系,打造数据共享平台

1.建立规范的核算体系。首先,从财务本身的角度需要对企业的核算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制定核算流程、费用归集原则、核算管理办法等一整套相关规范。例如,相同的费用差旅费,根据不同的属性会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这些规则都须进行定义。其次,需要有多维度的核算管理系统,如以上提到的相同的差旅费计入不同的会计科目时,还可以通过另外的维度进行所有差旅费的汇总,以呈现整个属于差旅这项活动的总支出及分析结果,这个就需要前期对总账核算系统进行提前的规划,具体是按照项目的几级来核算,不同的费用所需要的科目级次及项目要求都会对后期的财务分析工作带来影响。最后,在总账核算上需要对相应的台账进行记录,例如,房租台账包括房租摊销表和资金支付计划等,在核算阶段做得扎实,那么在后端分析财务数据时很多数据就是口径统一的,在分析财务数据时效率和准确性就会提高。

2.打造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平台。其目的是串联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的中心系统,保证数据口径的统一性,数据的准确性。这个系统中针对相同的数据口径只有一个,而且没有信息数据的孤岛,每个部门想用相同的数据的取数口径都在这一个地方。这样就算不同的人随时去取相同的数据计算的指标都是一致,减少内部因为数据口径的不同而浪费的沟通成本,决策效率也大幅提高。

(二)构建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体系分成两方面:第一,整个分析体现在公司层级,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将财务和业务部门串联起来协同工作。在这个公司级的体系中更多的是需要明确财务和业务部门分别的侧重点是什么,因为当财务分析开始更多的关注业务指标时,和业务部门自己的商业分析有些重点指标关注点是差不多的,此时就需要进行合理的分工,不同角色关注点应该不一样。例如,财务部门更多的是根据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通过不同的维度和标杆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定位问题,然后协同业务部门将定位的问题进行确认,此时业务部门更多的还要对财务部门发现的问题做更细更多维度的分析测算,以及结合销售一线的实际情况更进一步的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然后财务根据业务的解决方案进行跟进,PDCA的循环反馈直到问题解决。第二,建立多维度、多层级、多样化、精细化的指标体系。例如,商品流通企业不仅关注存货周转率,还关心单品的周转、单款的周转以及单SKU的售罄率,渗透率,同时还关心不同货物的结构占比。在销售上不仅仅关心销售的整体进度,还关心具体哪个区域、哪个门店、甚至哪个品类的哪个细类的达标情况。而这些指标都是从财务指标往下一层一层剖析到业务指标连贯建立起来的。

(三)提升财务分析人员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

首先,加强财务分析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的沉淀,财务分析人员是要对公司核算体系有充分了解的,在此基础上还要多学习业务知识,对此类人员的培训应该不仅仅局限在财务专业知识上,在业务知识上也要进行培训,在机制设置上让财务分析人员多参加业务层面的业务探讨,业务上的培训也要分析人员积极参与。同时也要不定时的聘请外部专家团队对财务分析人员进行专业和体系上的专项训练。其次,在财务分析人员的选拔上不能局限于财务专业的人员,应从各个岗位挑选精通业务且对分析感兴趣的人员进行重点、专项的培养。让懂业务的人来做分析、过程中嵌入一些财务管理的专业技能,这样分析的视角更开阔沟通效率更高,且更贴近业务工作的实际。最后,在如今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财务分析人员需要掌握相对多的软技能,例如,对大量数据处理的EXCEL的能力,会熟练使用EXCEL进行各种维度的分析与透视,同时还可以利用power BI进行多表关联分析及可视化的图表分析,这些软技能在企业方面不仅仅要提供相应的工作环境及培训资源,也需要财务分析人员自身加强学习,不断总结,才能达到企业要求的标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在提升自身运营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决策效率及决策的准确性。而最佳的经营决策,就需要从粗放型的决策转变到精细化、数字化的决策中来,通过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多维度财务分析,发现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机遇,这样才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猜你喜欢
核算决策财务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决策大数据
决策大数据
诸葛亮隆中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