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基本框架构建与实现路径

2022-10-31 01:48王海兵教授博导李艳琳
商业会计 2022年19期
关键词:智化人本信息系统

王海兵(教授/博导)李艳琳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 400067)

一、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崛起,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升级与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国家审计数据系统与国家数字化审计平台,并实施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同年审计署成立了数据司,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各省(自治区)审计厅也在积极构建本省(自治区)的数据中心、成立大数据管理局或类似机构,为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审计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新技术的应用进程,数智化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经营管理、商业模式乃至审计治理。

数智化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审计效率与效果。研究数智化环境下的人本审计治理,需要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模式方法三个方面对人本审计进行具体探讨。审计工作脱离不开人的行为,从审计主体讲,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往往是通过算法和建立数据模型,而这些算法和数据模型往往取决于设计人员的理念和目的,这也是人本审计一直以来所强调的人本理念。从审计客体讲,审计风险形式多样,数智化技术尚不能完全挖掘出所有的潜在风险,还需要超越传统的物质审计和账本审计,以组织战略为轴心,以文化、制度为两翼,以绩效为落脚点,围绕人及其行为制定与实施审计程序,发现更深层次的风险隐患并确定审计疑点。从审计模式和方法讲,数智化技术驱动传统的橄榄型审计向哑铃型审计发展。橄榄型审计的特点是,准备阶段和终结阶段花费时间较少,而审计实施阶段花费时间多;哑铃型审计的特点刚好与之相反,借助数智化技术快速穿透,审计实施阶段时间变少,在准备阶段和终结阶段则更为耗时。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新发展和新要求,人本审计要重新界定自身职能,在审计程序、方法、风险、时间、范围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做出调整。目前,我国人本审计的研究主要以风险导向、行为导向为主,数智化审计则以数据为导向。鉴于此,数智化环境下的人本审计治理综合考虑风险、行为与数据等要素,将数智化思维与技术融入到人本审计,这也是探索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框架构建及其实现路径的首要问题。

二、文献回顾

目前,国内外关于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模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相关研究还有待探索。本文拟从数智化审计与人本审计两方面进行回顾,探索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发展。

(一)数智化审计

由于我国对数智化审计探索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还是针对审计信息化方面。即便如此,还是有学者提出了对数智化审计的理解与认识。首先,要明确数智化审计的概念,薛文艳(2020)将数智化审计定义为利用数字化信息,以互联网为重要信息传输载体、以智能化算法为重要工具,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信息处理,使大量审计数据变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的审计活动。显然,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审计流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刘杰等(2019)通过构建分析框架系统性地指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流程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将分别演变成信息系统审计和数据审计。数智审计平台的优化与应用是数智化审计的关键。丁伟群(2021)认为通过数智化风险监测与审计监督信息系统的应用,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归集,实现风险监测运行和疑点预警,有力辅助了企业全面开展风险管理工作,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增值目标。梁美仪(2022)基于“AI+RPA”的双技术组件,以审计智能化、自动化发展为逻辑起点、以人机协同理念为逻辑终点,实现任务转变系统、持续运行系统、效益评价系统、软件治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五大系统协同的审计框架构建。还有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例如,刘光强(2021)研究了基于区块链审计的智能审计,刘国城等(2022)探讨了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内的3S技术在国家审计中的应用。王海兵等(2022)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人工智能内部审计的框架流程并从政策法规、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人机协同、安全防范等方面探索人工智能内部审计的实现路径。

(二)人本审计

“人本”思想最初是应用于人本会计、人本财务与人本内部控制等研究中,后来逐步拓展到对人本审计的研究。“人本审计”的概念最开始是由学者胡春晖(2010)提出,即人本审计是以人及其行为为中心、为根本的审计,更注重对人及人行为的审查。姜毅(2013)认为人本审计的特点是“以人为中心”贯穿审计始终,以“人的行为”为审计对象,以“改进人的行为”为审计的最终目标,人本审计的研究主要以行为为导向逐步得到确立。雷琼(2021)认为行为导向人本审计模式的构建原则包括系统性、渐进性、人本化,其构建流程关键点在确定关键行为人及其行为风险。韩冬梅(2016)构建了人本审计风险模型,从根源上紧扣审计风险的本质,全面发挥人本审计应有的作用,审计的发展趋势是物本审计与人本审计的融合。人既是审计的主体,也是审计的客体;既是审计的手段,也是审计的目的。综上,人本审计是基于物本审计进行革新创造的新审计系统,且正在向全程、全面、全员、全效迈进。

(三)研究述评

在数字经济时代,人在审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现有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数智化审计主要针对数智化技术对审计的变革、影响与作用,人本审计研究的着力点主要在行为导向人本审计、人本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方面,鲜有文献对人本审计治理模式进行系统性分析。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人本审计的治理模式。人本审计治理并非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而是引入行为学理论,用人本赋能审计,用人本审计去解决问题,即以人本为指导思想,认可并重视人在审计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人是整个审计过程的核心所在。数智化环境下的人本审计治理是实现人本理念与数智化思维的有机耦合,以达到“1+1>2”的协同效应。

三、数智化时代呼唤人本审计治理

数智化时代,审计覆盖宽度和审计深度大大增强。人的行为可被大数据记录、追踪和分析,甚至人的心理动机也能根据行为来推导,围绕“人”产生的大数据信息蕴含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和开发利用。审计的焦点不再局限于财务会计维度、内部控制维度,借助数智化技术,审计视窗将拓展到“人”。数智化和以人为本的双向融合及其协同,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审计和持续价值审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数智化时代,人本审计呼之欲出,人本审计的治理效应凸显。

从作用层面看,构建审计治理框架能有效增强人本审计在数智化环境下的适用性、实用性与协同性;从治理层面看,审计本质上是组织治理的一种方式,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监督检查机制和手段具有不可替代性。从应用层面看,“数智化”可字面理解为数字化、智能化两个过程或者两个层面的有机融合,但事实上,“数智化”是以海量的大数据为基础,灵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去决策、解决系列问题,它是一项集合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巨大工程。当前,被人熟知的“数智化”主要指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程度的日益加深。数智化技术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更是让国内大部分行业充分认识到加快应用数智化技术的必要性,驱动数智化技术应用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数智化技术与行业融合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尽管规模扩张逐渐趋于理性、增速有所放缓,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性的数智化技术依然在更多的行业中得到应用。

在此背景下,审计工作的开展绕不开数智化技术。除了审计工作本身需要利用数智化技术来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外,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系统、业务系统等信息系统也涉及到数智化技术的应用,比如RPA技术、ERP系统等。这就要求人本审计要顺应数智化环境下审计的发展趋势,实现数智化与人本审计的结合治理。从数智化技术层面看,人本审计中的关键行为人及其行为是可以用数据说明的,即“行为即数据,数据即行为”。具体而言,人及其行为活动可通过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实现数据化,人的行为活动能转换成数据被实时记录,甚至被实时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判断关键行为人是否存在行为风险等。这也是构建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框架的逻辑基础。

虽然数智化技术的应用使部分审计工作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但数智化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审计人员。究其原因,数智化技术本身不具备人所具有的创造能力、思辨能力、实践经验与洞察力,在审计的关键性决策上仍需人为判断,即使是应用于审计实务的财务机器人具备一定的沟通与阅读能力,也难以如人类一般洞察有效信息并进行智能筛选、分类与归集,但将数智化技术应用于审计工作,是发展人本审计、提高审计效率的必由之路。本文拟从人际、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进行数智化环境下的人本审计框架构建并提出实现路径,以期促进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的适应性、系统性与延展性,推动人本审计的多元化发展。

四、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框架的构建

(一)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基本思路

在数智化环境下,尽管各种审计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审计效率大幅度提高、审计成本明显降低,但如何在保障“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寻找其与数智化技术应用的耦合点,使审计工作的展开更高效有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人本审计治理而言,优化其治理流程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加强各阶段“人本”与“数智化”之间的联系,还需要探索新的人本审计治理途径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以此来充分发挥数智化技术的积极作用。在此背景下,人本审计治理的审计模式、审计技术方法和内在逻辑机理也必将面临诸多的变革与挑战。人本审计治理模式的流程设计包括审计计划阶段、信息系统审计阶段、数据审计阶段以及审计报告阶段。一般地,人本审计治理模式可以根据审计流程,结合人本审计特点进行构建,包括人本审计的治理目标、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治理行为四个阶段,本文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人际维度架构了人本审计治理框架,这也是本文的基本思路。

(二)人本审计治理“三维”框架

整个审计治理过程是以风险治理为主。在风险治理的视角下,审计计划阶段是目标治理,信息系统审计阶段则是系统治理,数据审计阶段是对各项数据进行采集、预处理、挖掘分析、存储应用等的数据治理,这样便形成了人本审计治理的基本框架。数智化环境下的人本审计治理框架包括人际、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审计各方人员构成人际维度,审计阶段构成时间维度,治理措施构成空间维度(见图1)。

图1 人本审计治理“三维”框架

1.人际维度。人际维度主要由审计人员、关键行为人(项目干系人、管理层、治理层等)、报告预期使用者构成。人是经济行为活动的主导者,人本审计是将人及其行为作为审计对象,以人的主导作用为核心着力点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人本审计的重要意义。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对象除了包含被审计对象及其行为动机、行为过程及结果等方面以外,还要考虑人本理念与数智化思维的融合。人本审计一般是以人和人的行为、责任等作为审计对象;而审计对象数字化的审计则可归属于数据导向审计,如信息系统审计、数据审计等。动机指导行为,在人本审计治理框架中,审计人员受托于报告预期使用者,以被审计单位各层级关键行为人为审计主线,从各个方面分析其管理、决策的动机。借助数智化技术的优势,全面评估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与权利,以及各部门关键工作人员的经济行为活动,探查其中是否存在违法违纪的经济管理活动,评估各行为人是否存在隐匿的行为风险,全方位实现人本审计的监督与鉴证职能。最终,审计人员将审计结果进行可视化,向预期使用者呈报审计意见,从而大大提升审计工作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效益性。

2.时间维度。具体包括四个审计阶段。

(1)审计计划阶段。在审计计划阶段确立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审计目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方向、审计范围和行为关键人等,以便于在审计实施阶段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工具。数智化环境下,审计人员需关注和考虑数智化环境带来的审计风险与问题对后续审计工作带来的影响,比如系统风险、数据风险以及伦理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约束,被审计单位在建立信息平台时可能会因逻辑漏洞和技术漏洞的问题,造成相关数据信息的丢失或泄露。另一方面,由于技术的革新,各个系统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系统与系统之间可互相关联、对数据进行传输,多个用户可实时应用不同数据点,用户使用数据的授权管理验证更加困难,难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而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需要具有权威性与针对性的标准依据作为审计指南。在该阶段审计人员还应了解与评估被审计单位的文化、环境等,毕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但在数智化环境下,数据难以衡量出文化的深度与广度,只有通过审计人员设计出相关程序才能对其进行实质性的评估。最后,在确定人本审计的关键行为人时,除了分析其行为动机,还应考虑可能存在影响关键行为人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内部因素涉及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组织特点与家庭背景等,外部因素涉及教育程度、个人素质、价值观念与实践经历等。

(2)信息系统审计实施阶段。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包括真实性、安全性和效益性。在信息系统审计实施阶段,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数据通常产生、加工并存储在各信息系统中,审计人员对审计信息的提取不仅是高度加工后的结构化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到大量的、原始的、重要的非结构化数据。然而,数据集的种类繁多和不确定性可能大大超出了当前审计系统的能力,因此审计人员需要检查信息系统的逻辑性,对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价其执行的有效性,确保数据环境的安全以及所有的应用数据是真实有效的,为后续数据审计工作奠定基础。此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实施人本导向的战略风险评估与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测试,比如对企业的品牌价值、竞争力的强弱、市场份额的大小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以及利用外部视角的跟踪分析企业存在的或有事项和期后事项,以此降低审计风险。

(3)数据审计实施阶段。数据审计的目标包括可靠性、完整性、相关性和及时性。在数据审计实施阶段,由于大数据本身具有海量、多样化、价值密度低和增长速度快等特点,这就要求审计人员需要选择适配的数据处理工具,并不断对各项信息处理技术进行更新与升级。开展人本审计治理时,相关数据集和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情况是着重点,审计人员利用数智化技术将审计关键行为人的经济行为或活动进行数据化处理,分析其是否存在舞弊造假、违法违规与造成损失等行为后果,并对行为风险进行评估。同时,采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运用大数据建模与分析,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工具与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当然,审计人员要想保证审计的高质量就必须确保所取得审计数据集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这就需要被审计单位从信息数据出发,建立标准规范,构建审计数据库和数据审计平台,通过系列数据操作得出数据分析报告,为审计证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审计报告阶段。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对风险及其影响展开最终的总体复核确认,评价审计结果,并出具审计报告。报告要对各项数据信息和外部评估测试进行综合评价,即审计人员根据数据分析报告延伸取证,密切关联与跟踪审计信息库的实时内容,通过数智化成果来揭示重大风险和缺陷,向预期使用者反馈富有价值且全面的审计结果,最终达成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目标。

3.空间维度。空间维度主要由治理措施构成,包括目标治理、系统治理、数据治理和风险治理。具体地,风险治理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人本审计治理过程,同时也单独作为一个人本审计治理模块。目标治理的内容是在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审计人员主要确定审计的目标、标准、方向、环境与关键行为人等。系统治理对应信息系统审计实施阶段,主要负责测试与保证操作环境与信息系统内数据集的安全有效性,增强审计沟通的流畅性。数据审计实施阶段则是数据治理,通过对潜在风险与问题的深层次挖掘与分析,实现全方位审计。由于内部数据通常产生、加工并存储在各个信息系统中,大型信息系统结构愈加复杂、数据更加丰富,并与外部系统和Web服务的交互日益增多。开展数据治理的实时审计要求独立于实际业务流程,其中包括识别数据异常和执行异常审计,这也侧面反映了人本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另外,审计人员在利用外部数据之前,应当考虑如何有效利用内部数据进行审计。如今,大数据与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审计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正在逐步重塑审计实务工作,例如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不断整合企业财务数据、业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内部数据,进一步降低了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逐渐实现资源的全局优化配置;数据挖掘中的分类、聚类、关联分析、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等技术也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最终,通过对各项数据信息和外部评估测试的综合评价,将审计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实现“数智化”与“人本”结合治理的终极目标。

五、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实现路径

为促进与保障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创新发展,在审计计划阶段,需要从人本审计治理审计目标、制度标准、业务范围与人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在信息系统审计实施阶段与数据审计实施阶段,需要结合数智化技术,注重数据信息的质量,建立人本审计治理的监督与评价体系,为人本审计治理的过程提供监管保障;夯实人本审计治理的数智化应用基础,为人本审计治理的有效提供技术保障。在审计报告阶段,需要综合考虑各项信息数据,完成审计治理目标,及时向预期使用者反馈具有价值的信息。

(一)明确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目标

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推动实施,我国的数智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被审计对象和审计事项载体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人本审计治理而言,明确数智化环境下的审计目标是首要任务。在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依然是以“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为基本目标,再延伸至“准确性、完整性、高效性”,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其中,真实性是以社会审计为主,合规性是以国家审计为主,效益性则是以内部审计为主,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人本审计治理监督体系;数智化环境下,延伸出的准确性强调审计内容,完整性强调审计范围,高效性强调审计流程。在数智化环境下,审计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和价值取向,以服务党和国家、社会和人民为目标,发挥“人本”与“数智化”结合的最大优势,做好查错纠弊的“卫士”、优化流程的“医士”和支持决策的“谋士”。更好地管控组织风险,强化人本治理,服务经济社会,促进创造价值。因此,数智化环境下的人本审计治理模式不仅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也体现出审计治理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的价值作用,在审计工作的发展上实现革命性创新和跨越式突破。

(二)健全人本审计治理的制度与标准体系

合法合规性是开展人本审计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在数智化技术与审计的交互应用方面,虽然我国印发了关于信息系统审计、大数据审计等相关的文件,但总体上数智化技术及审计相关的法律条例仍不完善。在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关键在于信息系统审计与数据审计两大阶段。目前,信息系统审计的相关制度建设包括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2203号——信息系统审计》等;其标准体系则主要参考国外制定的一系列审计准则、规范与指南,如COSO内部控制框架、COBIT标准、以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全球技术审计指南(GTAG)等。在数据审计方面,我国有关部门印发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但没有具体的审计依据与审计数智化方面的技术应用规范,因此数据审计工作的开展缺少充分的法律支持。地方部门发布的相关的通知或规范以及部分审计机构根据内部需要制定了相应的数据审计规则,但约束力与权威性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参与相关审计业务的审计人员难以应付审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审计疑难问题。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与标准,才能更好地将数智化技术应用于人本审计治理的实践与发展,大大降低或消除审计纰漏发生的可能性。

(三)建立人本审计治理评价与监督体系

我们不仅要关注人本审计的鉴证与监督作用,还要重视对审计治理本身的评价与监督。数智化环境下的人本审计治理通过审计发现或防范风险,促进建设。人本审计治理框架中的风险治理就是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审计监测,及时发现风险并作出审计预警。为了确保人本审计治理的执行有效性,需要对人本审计治理的过程进行实时动态的监督,对其阶段性成果做出评价。人本审计治理的评价与监督体系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人本审计治理架构、人本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数据质量控制以及数智化技术管理等。首先,关注人本审计治理的组织架构是否完善,审计人员和管理层、治理层等关键行为人的角色是否到位,如各部门、各层次、各阶段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等。其次,重视人本审计与审计数据的质量控制,包括经营数据、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质量情况,数智化技术处理后的数据质量情况等,并在数智化技术管理中重点关注数据问责机制以及数据评估机制建立情况。最后,注重对数智化技术的管理,如选择的数据处理工具是否适用、数智化技术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且有效、数智化技术对审计数据的加总能力和应用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通过评价与监督体系了解人本审计治理的开展情况,对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突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以此促进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的建设,提高人本审计参与治理的能力。因此,建立评价与监督体系对于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是否完善、是否存在流程疏漏或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四)夯实人本审计治理的数智化应用基础

在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应尽可能地保证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优化审计数据分析,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审计业务的风险点和错报需要依靠数据分析来发现,因此数据分析是重点。在此背景下,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成为审计取证的关键手段。通过人本审计数据信息平台的开发应用,实现数智化和人本审计一体化。人本审计数据平台的设计可以考虑分为审计管理区、审计作业区、审计数据区。审计管理区可细分为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整改管理、资源绩效管理以及日常管理等;审计作业区主要是相关数智化审计模型、数据分析工具库等,包括离群值分析技术、专题分析、SQL查询分析器、科目分析、辅助账分析、数值分析、图表分析、指标分析、多维分析等;审计数据区则考虑内外部数据导入、报表工具与权限。人本审计数据信息平台的作用在于将审计数据集中化,发掘潜在的问题,解决审计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提高审计数据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为了推进人本审计数据信息平台的应用,人本审计数据共享链的构建则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人本审计数据共享链可以实现内、外部数据的对接,保障审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二是能更高效地传递与转化经过授权处理的数据信息,加强人本审计各关系网络间的联系,进一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提高人本审计治理的工作质量与效率。

(五)拓宽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的业务范围

数智化环境和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拓展审计领域、实施人本审计提供了可能。如今,人本审计业务已经不限于对财务报表的鉴证工作,拓展人本审计的业务范围有助于人本审计治理实现全覆盖。审计人员只有不断探索新环境下的人本审计业务,才能进一步突出人本审计的不可替代性。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人本审计是以人为本、面向利益相关者的审计,可概括为广义资本配置审计、综合价值创造审计、公平权益分配审计,主要涉及社会、环境、人力、物质、经济、权益分配等要素。因此,人本审计业务不应局限在对财务报表的审计,而应多角度、多维度、深层次地进行挖掘。审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资源审计、社会责任审计、环境保护审计、产权审计、企业文化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等领域。此外,人本审计业务的创新还可以围绕“重要、难点、新兴、热点”四个方面进行探究。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新要求,党的政策、决策部署和国家重大决策作为人本审计业务关注的重大方面和业务开展的重要依据。比如,垃圾分类的倡导、河长制的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让众多专家学者聚焦于环境审计研究。所以,在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不只是提高了速度,更应不断拓宽其业务范围,有深度、有广度去思考审计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六)加强人本审计治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数智化环境下,实施人本审计治理对审计人员要求会更高,主要表现在审计平台操作、信息系统审计、数据库处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内部控制固化于信息系统的现象,随着对被审计单位业务活动、财务活动逐渐实现数据全覆盖,人本审计治理的应用型人才紧缺成为难题。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人才培养具体可分为管理型人才与业务型人才。前者能以数据审计思维去考虑问题,用战略的眼光进行审计统筹,有条不紊地沟通、协调与组织审计团队开展审计工作;后者则兼具数智化技术、财务分析与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风险与疑点具备察觉分析能力等。审计人才的培养应当基于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管理型人才注重审计思维模式的转变与战略指导训练等,业务型审计人才则强化数据挖掘能力与职业判断能力等。只有将“人”的层次提上来并且通过合理分工,才能为数智化环境下的人本审计治理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地,审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也是建设重点。将人本审计人员与数据分析人员之间的知识技能密切联系起来,审计人员以审计目标为根本,强化团队整体的专业胜任能力,真正实现审计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人本审计专业团队的完善,不仅提升了审计工作中的默契度,还能进一步确保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可持续性与科学性,从而有效提升审计质量,充分发挥人本审计的治理效能。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结合人本审计及其相关理论,提出了人本审计治理“三维”框架,分别从人际、空间、时间三个维度进行全面阐述,以推进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发展进程,积极探索了数智化环境下人本审计治理的实现路径。总之,随着国家、社会对审计治理的日益关注和推动,以及数智化技术在审计领域的运用愈加广泛,数智化环境下的人本审计治理也必将稳步发展前进。

本文构建的人本审计治理“三维”框架是一个全新、统一的审计框架,并提出人本审计与数智化技术相结合的审计流程。完善人本审计治理框架是一个繁琐而艰巨的动态过程,构建数智化环境下的人本审计治理框架还需要进一步细分研究领域和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讨论,例如:数智化环境的持续演化对人本审计治理的影响及其嵌入机制,尚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另外,国家审计结合国家治理、内部审计结合公司治理、社会审计结合组织治理,以及在人本审计治理框架下,三种审计在数智化环境下如何实现协同、提升综合治理效能,也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智化人本信息系统
宫长瑞,轩宣:以新一代技术要素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发展
基于信息系统的计量标准管理
基于项目化+翻转的物流信息系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人工智能助力教研变革的价值与逻辑
“数智化”生产生活奔涌而来
人工智能“智化”教育的内涵、途径和策略
人本计算
信息系统管理在社会中的应用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八戒审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