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教学策略,提升拼音学习效率

2022-11-04 02:15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华夏教师 2022年9期
关键词:汉语拼音拼音字母

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小学 沈 静

学好拼音,打好基础关,这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最基本的学习内容,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一年级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离不开汉语拼音的助力。识记拼音字母,区分形近字母的字形,认读带有四种不同声调的音节,掌握音节拼读规律等,这些都是拼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说,抽象的拼音字母就像是学习路上的一只只“拦路虎”。因为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力与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以往强调字母音、形的拼音教学模式太过枯燥和单调,他们就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拼音学习效果往往不佳。

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发现,低年级的拼音课堂上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拼音学习的效率。

一、拼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编版语文课本中为了降低学生学习拼音的难度,采取了先识字再学拼音的学习方式,但要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教会学生拼音,时间比较紧,任务也比较重。因此,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拼音教学中,常能看见以下问题:

(一)枯燥切入式

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拼音和字词,句子练习很少,更没有故事情节,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课堂一开始,教师打开书本,直接将本课要学习的几个拼音字母抛向学生:“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三个拼音字母ɑ o e,接下来请跟我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教师指着卡片上的字母,读一遍ɑɑɑ,学生跟着念一遍ɑɑɑ,一个字母读几遍就换下一个bbb。一堂拼音课就这样开启了,没过几分钟,原本一个个坐得挺直的孩子会游离课堂,趴在桌子上,开始走神。

在这种沉闷的方式中开启的拼音学习之旅,是无法吸引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还处于不稳定阶段,对不吸引自己的课程注意力就集中不了,也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找不到学习的乐趣。时间一长,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热情大打折扣。一提要上拼音课了,脑海中就剩下几张字母卡片在老师手中挥动的样子,没有了学习期待,谈何让学生爱学、乐学呢?

(二)机械复读式

在拼音课堂中,有些教师常以反复诵读来机械地教学生识记拼音的字音、字形,即使在课堂中也采用了齐读、领读、赛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但常追求“坐端正,打开小嘴巴,我们一起大声读”,好像谁坐得更端正,谁读得更响亮,谁就能最快学会一样。可实际效果却不如人意,多次朗读循环下来,学生就变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为这种“机械复读式”对于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无疑是乏味的,这种教学方式只调动了学生的嘴,但一年级的孩子具有爱动的天性,他们的有意识的记忆能力虽然开始发展起来,但是还是以无意识的记忆为主。

因此往往对形象特别鲜明的,能引起自己兴趣的事物,或引起自己强烈情绪的体验,才记得住。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动、爱表现、记忆力强的特点,找朋友、摘花、摘苹果、送信、爬山比赛等游戏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抽象感知式

在诸多传统观念、思想、意识的制约下,很多教师在进行拼音教学时,对于拼音字母的用法、特点、组成等分析通常也是以讲授为主。但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单单通过老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起具体的知识模型。

如拼音四声的学习,这是学生在学习拼音时要面临的第一道难关。如果老师只告诉学生“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这样的口诀虽然便于记忆,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常常无法理解“平”“扬”“拐弯”“降”所代表的意思。学生学得一知半解,在应用时自然问题多多、弊病频发。而且在枯燥生硬、抽象感知的学法影响下,很多学生将无法突破学习难点,类似声母发音混淆、韵母拼读、书写谬误等问题也日渐凸显。

(四)学之无用式

只为学拼音而学拼音,学生学会读拼音、学会写些拼音字母,就完成了学习任务。离开了课堂,学拼音还有什么用呢?我和学生交流:“你觉得学习拼音有什么用呢?你学完这些拼音字母后,在生活中使用过它们吗?”从回答情况来看,在很多学生看来,学拼音的用处就在于会读老师写的那一个个音节,会完成练习本上的那一道道拼音习题。离开了课堂,回到生活中,如果学生感受不到拼音的用处,找不到拼音学习的意义,也就无法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果脱离了生活,学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孩子们在学习时,也乐于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样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学到的知识很有用,能解决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教师应该帮助刚刚进校的一年级孩子在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所以,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提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同、理解。

二、变革教学策略,提升拼音学习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游戏等心理特点,我认为,应当在教学上改变以往强调字母音、形的模式,变革教学策略,利用情境图找学习切入点,以趣味游戏提升学习兴趣,借助光影动画突破学习难点,唱读顺口溜巧记拼写规则,在实践中多运用来助力拼音学习,让枯燥乏味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提升学生拼音学习的效率。

(一)利用情境图找到学习切入点

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喜爱色彩丰富的图画故事,所以在统编教材中,每一课的拼音学习内容都有机地融入到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中。翻看每一课的情境图,都能发现在画面上有相关的人和物,在相应的位置都有本课要学习的拼音字母,或以情境图中相应的事物来表示读音,或以相似事物的形状来展示字形,以此帮助学生学习字母。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引导,根据画面出现的情境创设出反应这个情境的语境来,逐层剥离出要识读的拼音字母语音,从而导入本课字母的认读。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汉语拼音来源于语言实践,从而为学习本课内容准备有利的心理条件。

我在教学时尝试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先观察图片,走入故事情境,以此为切入点,将拼音学习融入学生熟悉的、喜爱的看图讲故事活动中,导入到本课要学习的字母和音节中,消除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畏难情绪与学习压力。

如《z c s》一课的情境图描绘的是森林学校里的上课情景。三只小刺猬端端正正地坐着,熊老师手指着黑板上的字母在教学,蚕宝宝趴在树叶上边吐丝边听得多么认真呀。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学生通过交流,运用“字母、刺猬、吐丝”三个生活中熟悉的词语,发出了“z、c、s”的读音。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情境图中与字母“z、c、s”形状相似的部分,像个2 字是“z”,小小刺猬像“c”,蚕宝宝吐丝像个“s”。这样教学充分借助了插图的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画面的故事情节中初识拼音,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乐学、乐读、乐写。

(二)开展趣味游戏提升学习兴趣

光设计好课堂的导入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低年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拼音学习中来,就必须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来贯穿整个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游戏的表现性和竞争性恰好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边学边玩,在游戏中体会到拼音学习的乐趣。

拼读练习小游戏“找朋友”,老师读拼音字母,学生从卡片中找出相对应的字母,不仅提升认读能力,还能训练学生听的专注力;动手做做“字母操”,师生、生生互相配合,一个用手指做手型,一个发音,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中把字形和发音紧密结合在一起;“小兔采蘑菇”“小马过河”“小白鸽放气球”等闯关类游戏适用于复习,将各种需要认读的音节变成可爱的小蘑菇、稳稳的小石墩、五颜六色的气球,如果读对就能帮小兔采摘到蘑菇、帮小马顺利过河、帮小白鸽在庆典上放飞气球,读错了请同学帮帮忙,学生兴趣盎然,你争我答。依托这样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摆脱了传统课堂中坐端正、只动嘴的固有模式,枯燥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不但复习了拼音,还锻炼了孩子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从而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提高了拼音教学质量。

(三)借助光影动画突破学习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都喜欢看动画片,因为动画惟妙惟肖的画面能给低年级学生带来独特的刺激感受,能将一些抽象事物的变化形态以具体客观的形式呈现在孩子的面前,在脑海中建立起可观可感的认知模型。所以在拼音学习过程中,可以将学生难以掌握的拼音知识制作成相关的动画小短片,将抽象的学习点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将“拦路虎”的形象弱化成一位位友好的“学习小伙伴”,从而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有趣的动画产生亲近感,从而逐步突破学习难点。

如韵母四声符号的学习,很多学生难分清四个声调的发音,尤其是把带声调的字母顺序打乱后,就更加读不清楚。光讲“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学生对四个声调的发音方式还处于模糊阶段,体会不了四声读音的不同。因此,我在教学时,用动画播放了小汽车行走路线,让学生观察“这些汽车分别是怎样走的?”“你们发现汽车的行驶路线和a 的四声声调,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借此让学生趣识声调符号,再让学生伸出手跟着小汽车一起来“走”声调读拼音。动画中上下行驶的小汽车,配以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声调的学习自然而然地随着有趣的动画印记在学生脑海中,四声认读水到渠成。

(四)唱读顺口溜巧记拼写规则

短小有趣的顺口溜也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诵读内容,几次读唱下来,学生很快就能熟练记忆。因此,可以利用顺口溜朗朗上口、节奏明快的特点,根据拼音字母的字形或者读音编出学生喜爱的顺口溜,克服拼音学习的枯燥和单调,帮助学生记忆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抽象符号,在读读唱唱中记住拼音字母的读音、字形和各种拼写规则,提高学生的记忆速度。

“左手b,右手d,左手朝下ppp,右手朝下qqq”“小小刺猬ccc,坐上椅子ch ch ch”,这样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区分易混声母;“有ɑ 在,给ɑ 戴;ɑ 不在,o、e 戴;i、u 一起戴后面”用来掌握复韵母的标调方法;“小ü 小ü 不 要 哭,j、q、x、y 来 帮 忙,擦掉眼泪笑眯眯” 可以帮助学生掌握j、q、x、y 与ü 的拼写规律。在反复诵读顺口溜的过程中,拼音记忆与诵读练习相得益彰、协同发展,学生轻轻松松掌握拼写规则,不再害怕识记各种音节拼读规律。

(五)在实践运用中巩固学习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汉语拼音的学习同样具有实践性。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汉语拼音教学时,要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运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课程来源生活,生活即课程,课程即生活。汉语拼音本身就是学习汉字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学习应该重在运用。

纵观统编教材拼音部分的编写,编者精心选择使用频率高、与学生口语联系紧密的生活常用音节作为学习内容,书上的音节都可以与学生的口语建立起直接联系。如,《语文园地二》中“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先拼读音节,再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水果”和“蔬菜”的区分;在《语文园地三》里“秋游的时候,你想带什么?”读一读音节,根据生活经验选一选自己秋游时要带的物品。这些练习内容都将拼音学习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体会到拼音学习的应用价值。

在学习完拼音后,在班内开展“认一认我的同学”的活动,每位同学手持一张罗列着所有同学名字的班级名单,认一认,遇到不认识的名字就去请教同学,并标注好拼音,再大声喊一喊。这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锻炼了拼读能力和交际能力。再如开展“拼音的世界”活动,学生和家长合作,给家里的物品制作一张拼音标签。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将拼音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既加强拼音学习,又能提升学习成就感。

三、结语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求得发展的多边活动。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征。

总之,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汉语拼音的掌握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对拼音教学的研究,改革原有的拼音课堂教学方式,设计出更多更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不断提升拼音学习的效率。

猜你喜欢
汉语拼音拼音字母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汉语拼音与英语单词识记浅析
猜谜连字母等
字母派对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自测题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六单元自测题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汉语拼音综合测试
巧排字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