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内生动力,创造校园新生

2022-11-04 03:24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
华夏教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学科课程学校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 王 薇

新目标,新征程。学校要立足新的发展背景,研究新问题、分析新情况,乘势而上,着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叶澜教授说:“任何事物真要长大,真要有力量,必须有内生力。”学校内生力在根本上是学校教育者为了提升学校教育质量而倾注心力并采取行动,使学校获得内在、自主发展的动力。因此,学校对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长程设计,以文化内涵唤醒内生

厘清“和美”内涵,明晰文化主题,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培育学校精神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系统规划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本地文化,着力培育德育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和美”意为:和在自然,美在卓然。自然,是指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发展规律来引领人、发展人;卓然,是指不断地奋发向上,超越自我,成就自我。“和美”于学生而言,指向未来发展,需要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及对一切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进而主动探索,走向创新。于教师而言,是指教师和谐的氛围、融洽的关系、良好的团队,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充分享受职业创造带来的幸福。于学校而言,是指用“和美”的方法培养人,培养“和美”发展的人。

学校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着力培育和美德育文化,以一以贯之的四季活动和成长仪式来驱动各层级的日常实践工作,由学生部负责,整体设计、开发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经典活动,以关联意识思考一系列问题——日常活动与大型活动的价值转化,促进学生活动、学习、交往能力和人格的同步发展,形成自主发展、上下融通、和美互动的学生工作新机制;综合性活动、学科性活动、科技艺术体育领域多元融通,丰盈校园生活,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所有学生的心灵,让不同的孩子相互作用、共同成长,形成具有整体递进性的活动序列,让学校、年级、班级的教育在切合发展主体的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氛围。

二、综合融通,以创新管理激活内生

好的学校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赋能。管理者要激发和释放人身上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为他人谋福祉。我们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加强价值引领、优化评价体系、推进民主管理、强化管理队伍。

激励师生自觉发展、自主管理的制度体系,使各领域、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既规范精细,又具有蓬勃生机。形成具有明显和美办学理念、和美愿景、和美风范、和美品质、和美探究的《和美教师手册》《和美学子守则》《和美班级公约》,使之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助理制培养新责任人。竞岗制选用责任人,轮岗制锻炼责任人,任期制聘用责任人。同时,推行“目标管理”和“项目管理”,鼓励组建非行政性组织,如项目组团队、和美成长营,发挥人的创造力,让具有不同优势和特色的教师以责任人的角色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在创造性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结合评价“点赞身边人”“和美教研组”“十佳项目”“和美班级”等,突出向改革纵深处钻研的个体、团队、项目组,发现长处、唤醒潜能、成就梦想、分享带动。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以项目的方式进入学校的管理,推进社会化进程,建构岗位层级——小组岗、班级岗、校级岗、校级管理岗、体验一日小校长等。

三、成事成人,以课程建设释放内生

(一)整体架构“和美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引领着学校内涵的发展。实施校本化重构,目的就是最大化符合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因此,我们在对课程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时,遵守的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构建具有本校特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并重点打造2-3门精品课程,力求让教育回归“引领儿童健康主动发展”的自然而然之境,力推课程建设走向综合融通的态势。

基于此,我们在基础性课程上又构建了拓展性课程,一方面是内容上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的拓展。比如,学科文化的渗透、发掘,语文阅读、音乐作品中的背景挖掘与抒发感情的关联;中外作家、作曲家、著名数学家的介绍……由此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班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或是及时捕捉到的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开发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如一年级新入学的衔接课程、六年级的毕业课程。

另一方面也包括经验的拓展——学科活动。选择性课程以社团微课程的形式推进。固定开设创客天地、飞转篮球、丁香舞团、墨韵飘香、童声悠扬、七彩绘画等多个艺体科技类的校级层面社团,每学年面向全校学生招收新的成员,以走班的形式,有固定的课程内容。三至六年级开设班级层面的社团,每学年都会根据学生的意愿、喜好及班主任老师的特长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从而突出选择性、参与度,真正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切的课程。

这样的课程教师不是用“上课”的方式去教学生,而是要成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自主研究学习,具有更强的生成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跨学科呈现,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综合运用、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更新“和美课堂”常规

课越清晰的课堂指向,能给大家更多的依托。在课程实施中,学校依托“和美课堂”的研究个性化实施国家课程,开展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研究,逐步建构指向每个学科、每个年段的和美课堂教学范式和策略,创新课外学习活动,创新“和美课堂”的教与学的评价模式,以评价促实施。从教的视角走向学的视角,从重复工作的视角走向研究创新的视角。

(1)备课:以“三表”(学期计划表、单元计划表、课时计划表)进行单元整体备课,要求“三表”逻辑相关,并体现层次和递进。

(2)上课:以“和美课堂”特质为参照——和谐、精致、灵动,形成“和美课堂”教学范式,立足班本学情,组织有深度的学习。

(3)作业:根据单元目标设计出适切的、有层次梯度的作业类型及内容,以促成相应课堂目标的达成。

(4)评价:通过及时反馈,教师做出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分析失误点,关注差异;聚焦具体的练习和作业问题改进教学。发掘新媒体和网络优势,学生自主检测。

(5)学科活动:每学期,每个学科、每个年级开展两项学科活动,与学生部活动统整思考,实现课内外、校内外融通,营造更多元、更丰富的学习场,打造学科教学品牌。

(三)整体布局研训网络

形成“学—思—行—省”为基本流程的螺旋上升研究方式:学校、学科根据发展的现状,形成学习资料包,组织集中或自主学习,以此为底线基础,多形式地浸润式学习,人人参与、人人融入、人人有收获,鼓励拓展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形成初步设想提交学科组、教研组、“和美”智囊团乃至专业支持体系商议,然后进行行动研究,最后自我反思,发现不足后再投入学习。采用“任务式表达”方式聚焦研究任务:丰富“三级教研”(小组研讨、学科组研讨、集团研讨)的内涵,教研组开展全过程实践,每次做到一节课、一个微格分析、一个微讲座,不断地创造更大的研究价值,形成稳定的研究机制。

整体架构课题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真研究,才有真发展,本学期各学科将课题聚焦问题,将问题转化为项目,着力于课题、项目的推进。以统领性的全校课题带到全体,尤其是加强骨干团队的研究力度,挖掘教科研团队的潜能,发挥协同作战的力量,让教科研团队的管理、运行更上一个台阶,趋于规范化、常态化,致力于形成整体大于个体的团队效益,努力走出一条团队致胜的道路,实现课题、课题研究质态的整体提高的目标。

(四)整体规划教师发展

对于青年教师,学校通过“青蓝工程”、非行政性组织“和美成长营”等多种培养方式。对于中年教师,通过更新教育理念,打造精品课堂,由教学上的能手转变为教学骨干或带头人。本学期对所有教师进行了调查,摸清家底,明确短板,清晰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实现私人订制式精准培养。这幅发展路径图更多的是从外显的梯队和职称来规划,除此之外,学校也要自制发展节点,以全面调研确定校内梯队,搭建成长平台。

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优化配置资源、挖掘潜能和特色,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内生发展力,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要想成为百年名校更需要抓住机会,砥砺前行,创造校园新生活。

猜你喜欢
学科课程学校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