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理论方法

2022-11-06 08:45叶绿王斌刘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身体大学

叶绿,王斌,刘月

1.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扬州市 225100;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市 430070

0 引言

目前,我国大学生身体活动不断减少,久坐学习、长时视屏、熬夜游戏、鄙视体力劳动、缺乏运动技能和体育锻炼现象愈发严重,体质下降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制约大学健康服务发展进程。大学是实施健康相关政策的特殊环境,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提升其福祉、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场所,对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之“良好健康和福祉”具有战略意义[1]。

身体活动是指由于骨骼肌收缩引起机体在静息能量消耗基础上增加能量消耗的所有活动形式,与久坐行为相对[2]。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是身体活动最常见的形式;此外,身体活动还包括非锻炼活动行为,如生产劳动、休闲娱乐等。根据日常生活中身体活动的目的和时间分配,可分为职业性身体活动、家务性身体活动、交通往来身体活动和业余休闲身体活动4类[3]。本研究涉及的大学生身体活动不仅包括体育学习和活动、运动训练和竞赛,也包括职业性、家务性、交通往来、业余休闲以及实践教学与活动等具有促进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效益的活动形式。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1995 年正式建议推动“全球学校健康新创举”计划[4],并于1998 年发布《全球学校健康新创举:协助学校成为健康促进学校》[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 年发布《健康促进学校规范》[6],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于2021年发布《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7],教育部于2022 年发布《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目标任务和基本条件》[8]。

健康促进学校是一种为了给生活、学习、工作创造安全健康环境而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学校,旨在利用全校参与法在学校社区促进健康并开展教育工作,为保障健康和取得积极教育成果,创造物质条件、培养社会情感和心理状态[9-10]。健康促进学校具有学校健康相关政策、多方参与、物理环境、社会情感环境、技能教育和健康服务可及性等特点,其建设需坚持包容公平、嵌入教育、全校参与、涉及所有利益相关方和迭代持续5 项基本原则,遵循咨询标准、情境分析、选择策略、执行计划、检测评估5 个循环步骤。健康促进学校及其全校参与法,与学生健康、福祉、营养、学习能力的提升紧密相关。学生身体活动是健康促进学校的重要领域,将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是建设健康促进学校的重要路径[9-12]。

本研究从WHO 健康服务政策、健康促进学校政策和身体活动政策出发,构建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政策架构。将大学生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可基于大学健康服务体系,参照健康促进学校8项标准,围绕健康促进学校13个行动领域,采取相应的措施。

1 研究方法

1.1 WHO健康服务体系构成要素的理论

WHO于2010年发布《健康系统组成部分的监测:指标及其测量策略手册》[13],将健康服务体系分为健康领导力和治理能力、健康筹资、健康人力资源、健康信息系统、健康技术与设备设施以及健康服务提供等6 大模块。WHO 于2017 年发布《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明确提出基于健康服务体系的6大组成要素发展康复服务的政策架构与方法[14]。

本研究运用WHO 健康服务体系构成要素的理论,探讨融入身体活动的大学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相应的理论架构与内容体系。

1.2 身体活动是一项健康相关战略

WHO于2018年发布《2018-2030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15],提出身体活动4个战略目标:创建更有活力的社会(社会规范和态度)、创造促进活动的环境(空间和场所)、培养热爱活动的人群(方案与机遇)、建立促进活动的系统(治理和政策推动者),并针对战略目标提出20 条政策行动和7 个关键领域(领导力、政策与治理、协调、资源动员、社区参与、促进和倡导、循证实践)。WHO于2020年发布《WHO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3],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和特殊人群提出身体活动方案。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身体活动方案,需根据健康信息、医学检查、运动风险筛查、体质测试结果,以规定的频率、强度、时间、类型、总量和进度,形成目的明确、系统和个性化的指导方案。

本研究基于WHO 的政策与理念,将身体活动作为一种健康服务,融入大学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中。

1.3 WHO 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健康促进学校政策、标准与指南

健康促进学校是一种整体、全面和综合的健康促进方法,利用学校的组织潜力,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社会和心理健康[16]。WHO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1年共同发布《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简称《全球标准》)[10]、《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简称《实施指南》)[9]。《全球标准》提出健康促进学校8项标准和组成要素,以及相应的指标体系[10],《实施指南》提出健康促进学校13个行动领域和相应的行动策略,以支持全球标准各要素[9]。WHO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1 年发布《WHO 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11],将身体活动作为学校健康服务优先领域。

本研究参照《全球标准》和《行动指南》,构建融入身体活动的大学健康服务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本研究的理论架构见图1。

图1 大学健康服务体系以及融入身体活动的架构、内容与路径

2 结果

2.1 融入身体活动的大学健康服务体系架构及身体活动的作用

学校健康服务是指医疗专业人士和其他相关人员向在学校中受教育的学生提供的健康服务,可以是现场提供(校内健康服务),也可以在社区提供(学校对接的健康服务)[10]。大学健康服务体系的架构包括6 大模块:领导力和治理能力、筹资、人力资源、技术与设备设施、信息系统、服务提供。根据健康服务目的形成健康服务连续体,即预防、干预、康复和健康促进[11]。

身体活动是一项促进健康、功能、福祉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战略[17-18],也是学校健康服务的优先领域,可作用于健康服务连续体的各个环节[12]。将身体活动融入学校健康服务连续体,与教育和公共卫生等手段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19-20]。身体活动对大学生的健康效益包括改善体质健康(增强心肺耐力和肌肉)、心血管代谢健康(改善血压血脂异常、葡萄糖和胰岛素抵抗)、骨骼健康、认知健康(提高学习成绩和执行功能)、心理健康(减少抑郁和焦虑症状)和睡眠,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血压、特定部位肿瘤、2型糖尿病和肥胖指数[3]。

大学健康服务体系的6大模块内容见表1。

表1 基于WHO健康服务构成要素将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主要领域及其核心内容

2.2 将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领域和内容

参照《全球标准》,融入身体活动大学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应包括政府政策和资源、学校政策和资源、学校治理能力和领导力、学校和社区的伙伴关系、学校课程、学校社会情感环境、学校物理环境、学校健康服务等8个方面。见表2。

表2 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实施的标准及要素

续表

2.3 将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实施的路径

参照《实施指南》,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行动领域主要有13个。主要行动见表3。

表3 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主要领域及行动措施

续表

3 将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

3.1 加强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政策与治理能力

政策化、体制机制化以及政府部门互联互通的强有力的治理体系,对成功建设融入身体活动的大学健康服务体系至关重要。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涉及教育行政主管以及其他行政部门,如体育、卫生健康、财政、宣传等,通过各方的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政策、战略规划、策略计划、意见方案、治理结构和工作模式。在组织与领导力上,可实行领导负责制,强化身体活动服务意识和实践育人理念,加强与社区、企业、政府的合作交流,推动全校全员参与大学生身体活动服务。

3.2 为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设计相关的政策和执行行动计划以及方案

参考WHO 学校健康服务和健康促进学校相关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健康促进学校规范》《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全国健康学校建设目标任务和基本条件》,以及大学体育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实践育人等相关文件,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提高教育成果。加大身体活动服务投入,包括资金、人力、信息、物质。大学可多渠道筹资,加强外部捐赠、自营创收和学生自筹。

3.3 为大学生提供高品质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服务

除了公共体育课程,还需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身体活动服务,如运动训练和竞赛、锻炼指导、军事训练、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指导、医务监督、体育保健、体质监测、运动处方制定,组织文体、科创、专业活动与竞赛,创造勤工助学岗位和志愿服务机会,从而提升大学生身体素养、健康素养和核心素养。推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 证书”)工程,鼓励大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校外机构合作,组织户外拓展训练、体育旅游、新型体育项目体验、专业实训等。通过多种干预手段,如提高自我效能感、目标设置、强化、社会支持、自我监控、问题解决和预防复发等,增强大学生的身体活动[14]。

3.4 配备高水平的专业人力资源

提高体育教师胜任力,形成“一专多能”的高水平公共体育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健康、营养、医学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和认证,形成高水平健康教师队伍。加强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实践育人理念,提高实践育人水平。充分发动班委和社团负责人,推动学生活动自治。与校外企业、学校合作,利用外部人力资源,形成高水平校外指导教师队伍。与校外健身机构合作,加强器械健身指导,提高大学生健身意识和技能。

3.5 提供健康技术和设备设施支持

加强身体活动相关课程建设,如体育课、劳动课、健康课、创新创业课、实验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军事训练、实习实训、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社会调查。加强身体活动信息系统建设,如体质监测系统、体育成绩管理系统、素质学分管理系统。加强校园身体活动物理环境建设,如运动场地场馆及设施设备、创业基地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体育俱乐部和社团。加强校园身体活动社会情感环境建设,如体育文化氛围、“为动而生”风尚、健康第一和健身投资理念、健体健美文化、运动是良医认知、劳动光荣和吃苦耐劳精神、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氛围。

3.6 开展相关研究

利用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数据,挖掘体质健康变化规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跨理论模型、健康信念模型、自我决定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生态模型,找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实现精准干预[14]。针对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试验,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如焦虑、抑郁、自杀倾向)干预提供科学运动处方[2,21]。建立大学生身体活动的逻辑模型,明确目标、目的、投资、实施活动、结局和影响之间的关系,有效提供身体活动服务[9]。探索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大学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实践育人目标。

4 小结

大学健康服务是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的健康相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将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是大学健康服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本研究基于WHO 颁布的《健康系统组成部分的监测:指标及其测量策略手册》《WHO 关于学校健康服务指南》《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全球标准和指标》《将每所学校建成健康促进学校的实施指南》,以及《2018-2030 年促进身体活动全球行动计划:加强身体活动,造就健康世界》《WHO 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的指南》等政策文件、指南的理论与方法,参照WHO 健康服务体系6 大构成要素和健康促进学校13 项行动领域和8 项标准,构建了将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理论架构与内容和方法体系,强调加强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政策与治理能力、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撑、为大学生提供高品质身体活动相关的健康服务、配备高水平专业人力资源、提供大学健康相关技术和设备设施支持、开展身体活动融入大学健康服务的监测和评估。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身体大学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