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保卫者

2022-11-07 06:54周良
苏州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昆剧昆曲戏曲

周良

我认识顾笃璜同志的时间很长了,好多年了。1957年,我调到苏州市文化局工作,第一个去的基层单位,就是苏昆剧团。老顾当时在剧团主持艺术管理工作。只是我到文化局工作后,先是分管戏曲、曲艺工作,这段时间不长,不久,就转向分管苏州评弹和其他曲艺为主,和老顾各管一行了。除参加一些会议和活动外,和老顾接触不多。

苏州的苏昆剧团,在苏州的艺术工作中,一直作为重点单位,受到领导和各方面的重视扶持。新中国成立后,这两个剧种的艺术建设和剧目工作是有成绩的。继承、整旧、创新,剧目建设是很有成绩的。演员也逐渐增多,队伍扩大,培养了几代接班人,继字辈、承字辈等,都有一批有影响的知名演员,逐渐形成剧种和剧团的艺术特色,有了一批知名的传统剧目和保留剧目。

苏州的苏昆剧团成立后的长期艺术建设中,有很长一段时间,由顾笃璜同志主持剧团、剧种的艺术生产和剧目建设工作。他为苏剧和昆剧的艺术建设,和这两个剧种在苏州的保留和发展,做出不少的成绩和贡献。不但在过去,还会在今后持续产生影响。

昆剧历史悠久,有过长时期的兴旺发展,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久已衰落。苏剧亦滞后,发展不盛,尚在建设之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戏曲艺术、剧团工作在摸索之中,传承、创新经过了一个时期的探索,苏剧、昆剧从外地请来了长期或短期的,一批又一批的老艺人,包括传字辈的艺术家,不少老先生,来苏州传艺,传剧目,培训学员。并记录他们的学艺经历和艺术经验、体会,以及从艺历史。还去人到外地,永嘉、宁波等处,了解昆剧的传播,历史和现状,并请他们的老艺人来苏州传艺、演出、教戏。

老顾长期在苏昆剧团工作,他原来学过美术,学过戏剧。新中国成立后,又研究过俄罗斯戏剧学说。在剧团工作期间,勇于尝试和探索。如在努力学习传承传统戏的同时,曾经让苏剧演出过据话剧改编的现代戏。苏剧还演出过根据连台本戏改编的《狸猫换太子》。昆剧认真学习继承传统,演出以学、传折子戏为主。学习传统艺术,扎实,根基打得深。而且在摸索过程中,逐步深入了解昆曲的历史、昆曲的艺术特征和它特有的艺术规律。苏州的昆剧、苏剧的艺术建设接受传统的熏陶比较多,根深叶茂,有较深的幽雅品格。

在昆剧、苏剧的艺术建设中,苏州的戏剧工作者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有顾笃璜同志的努力和贡献。他在上世纪70年代,经过长期积累,曾提出一个艺术主张,昆曲要“原汁原味”,昆曲就是昆曲,这是对艺术传承的应有要求。但“原”字容易引起误解,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的“原”?所以,我当时曾向他建议,参照陈云同志对传承苏州评弹提出的要求,“评弹要像评弹”,即传承下来的评弹,仍然是评弹。评弹的传承,应该遵照评弹艺术自身的历史规律和艺术特征,传承下来的仍然是评弹。所以,我建议,可用“昆剧要像昆剧”的说法。我还建议,可参考王元化对传统京剧表演的一些概括。如他说的,戏曲艺术的写意性、虚拟性和程式性,我认为,老顾在对昆剧、对苏剧的探索中,认识逐渐成熟。明显地,如果拿来和“海派”作比较,苏州的昆剧主张,比较合乎应有的特征和风采,比较合乎自身的规律和历史。如昆剧演员,本来可以靠在桌子上睡觉的,为什么要搬一张床上台呢?演员原本可以带景上台的,而现在有人要在台上造园林、堆假山、盖房子。让演员躲在角落里演戏。真是吃力不讨好。以不同为“新”,只要“改”就好,真的是新派“创新”。为什么要用板腔体代替曲牌体呢?以不同为“创新”,相异为改革,这是艺术上的简单化。保护昆曲遗产,保持昆曲艺术的特色,顾笃璜同志和苏州昆曲界的不少同志,为此作出了贡献,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传承下去,少做那种“实景昆剧”一类“挂羊头”的事!

顾笃璜学过画,学过治印。他对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艺术,也有所了解。我曾向他请教,他明确主张苏州评话是讲故事,苏州弹词也是讲故事,都是说书艺术。明确反对评弹的戏曲化。

各干一行。我对他在戏曲艺术方面的成就,了解不多。有一个偶然的机缘,在一个不长的时间中,我经常到他家里去聊天。对他的生活习惯,有一点了解。他生活比较俭朴,不讲究衣着,和他的为艺勤奋相反。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说老顾是江南最后的名士,我认为这个说法和认识不确切。他应该是名士阶级最后一代的掘墓人。包括他的父亲顾公硕老先生,顾老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就同情、支持青年一代的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以后,积极参加革命,努力推广工艺艺术,捐献书画文物,参加文物、博物馆工作,曾经作出很大贡献。他们都是名士阶级的掘墓人。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该受到特别保护的艺术瑰宝。对努力保护文化遗产并作出贡献的人们,应该尊重和爱护,不应以遗老、遗少视之。他们是传统艺术、文化遗产的保卫者。

猜你喜欢
昆剧昆曲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罗周昆剧创作论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戏曲从哪里来
从零做起,创造与突破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