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县人民医院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1 860 例的不良反应分析

2022-11-09 13:39涂春蕾周江妍李文凡
药品评价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医师科室

涂春蕾,周江妍,李文凡

1.靖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 靖安 330699;2.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 南昌 330000;3.靖安县人民医院,江西靖安 330699

头孢菌素作为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抗生素类药物,其类型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生产工艺为半合成,临床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菌的繁殖,用药后在人体中药物浓度较高,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因此抗炎效果明显。近年来,随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不断增多,用药期间发生ADR 的例数也不断增加,不仅导致患者医疗费用支出,严重时还可能威胁患者身体健康[1]。因此弄清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常见ADR,并分析ADR 的规律与临床表现,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了1 860 例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中发生ADR 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在靖安县人民医院各个科室收治的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1 860 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总例数为1 048 例、女性患者的总例数为812 例。患者的最小年龄为18 岁,最大年龄为84 岁,年龄为(45.65±5.36)岁,来源科室:消化内科458 例、妇产科357 例、呼吸内科227 例、血液科68 例、外科635 例,其他科室115 例。

1.1.1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由其所在科室医师临床确诊符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适应症;患者年龄均≥18 岁,所选病例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参与到本研究中。

1.1.2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禁忌证、不愿意严格医嘱用药、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心肺肾重要脏器病变的病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在就诊时由其所在科室的主治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积极对症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醒患者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该抗生素,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者少服、多服,在患者用药期间,由靖安县药学会具有多年药学工作经验、药学知识扎实的药学人员组成调查小组,由该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的内容对患者使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型进行统计,记录ADR 发生率,统计发生ADR 一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分析发生ADR 的药物类型、药物的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和临床表现。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内,关于ADR 的数据的分析主要应用EXCEL 表格进行分析,用例(%)表示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出现ADR 的发生例数以及所占比例。

2 结果

2.1 ADR 发生率统计

统计显示1 860 例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程中,有60 例发生了ADR,ADR 发生为3.23%。

2.2 发生ADR 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发生ADR 的60 例患者临床情况,结果显示男性共28 例,女性共32 例,男性ADR 发生率为2.67%(28/1 048),女性ADR 发生率为3.94%(32/812),可见女性发生ADR 发生率稍稍高于男性,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发生ADR 发生的年龄阶段,结果发现在年龄>60 岁这一群体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年龄阶段,详情见1 所示。

表1 发生ADR病例基本情况分析

2.3 发生ADR 病例给药途径分析

统计显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期间,其中经静脉注射给药共46 例,经口服用药用共14 例,可见静脉注射给药发生ADR 的比例高于口服用药,详情见表2 所示。

表2 发生ADR病例给药途径分析

2.4 发生ADR 病例使用的头孢菌素药物类型分析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期间发生ADR病例中,以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发生率最高(9.76%)、其次是注射用头孢西丁钠(8.11%)、接下来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6.59%),详情见3 所示。

表3 发生ADR病例采用的头孢菌素药物类型分析

2.5 发生ADR 病例累及系统以及临床表现

60 例发生ADR 的病例累及系统较多,其中累及皮肤及附件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消化系统,接下来是心血管系统与泌尿系统,详情见4 所示。

表4 发生ADR病例累及系统以及临床表现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作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抗生素,在预防与控制多种细菌性感染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将细菌在繁殖期消灭,同时这类抗生素对细菌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对人体几乎不会出现毒性,具有抗菌效果强与抗菌谱广等优点[2]。但是近年来用药后ADR 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不同的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不同,导致ADR 发生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此找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后ADR发生的规律,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ADR发生率,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3]。

3.1 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ADR 的相关性分析

3.1.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跟患者的性别与年龄的相关性在本研究中,通过统计临床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发生ADR 的病例的基本资料,男性ADR 发生率为2.67%,女性ADR 发生率为3.94%,在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过程中,男性与女性发生ADR 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统计发生ADR 的病例年龄分布阶段,可以发现年龄>60 岁这一群体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年龄阶段(P<0.05)。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结果,很大原因是对60 岁以上群体而言,他们的器官日益开始衰退,机体的各项机能也逐步开始退化,并且跟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相比,他们对药物的抵抗力更低,因此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发生ADR的风险将增高,再加上大部分6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常常合并一种甚至多种慢性病,在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同时还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机体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了ADR 的发生率[4]。

3.1.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跟用药途径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的药物,用药途径不同,发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并且导致用药期间ADR 的发生率也不同。在本研究中,分析发生ADR 的60 例病例的用药途径,结果显示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静脉注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口服用药,证实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可能原因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未经过任何屏障并直接注入人体的血管内,一次性药物剂量较大,再加上配药速度过快,静脉注射液的pH 值、渗透压等因素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5]。

3.2 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ADR 累及的主要器官以及临床表现

本研究发现,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时,ADR 累及患者多个系统,不同的系统其临床表现也不同,在众多系统中,以皮肤系统及其附件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5.00%,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含皮肤瘙痒、红肿、皮疹、风团、荨麻疹、皮炎等,其中以皮肤瘙痒与皮疹最为常见,其中皮疹是产生了变态反应,并且用药的药物自身便是抗原,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机体的免疫反应发生异常[6-7]。接下来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呕吐、恶心、腹部不适、腹泻等,其主要原因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的有效成分排泄或者直接进入胃肠道,从而导致其出现各种胃肠道反应;其次累及的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心律不齐、心慌、烧心、胸闷、心动过速;除了上述系统外,还有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全身反应等,所占比例较少。

3.3 降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ADR 发生率的对策分析

3.3.1 准确把握病例的适应证与禁忌证为了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在选择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时候一定要针对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去合理选择药物,不可随意胡乱用药。为了降低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用药之前,必须重视患者体质的筛查。由于对不同的人,其体质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体质又决定了其耐药性不同,即便是同一种药物,其在不同的耐药性作用下发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针对同一种病症患者治疗中,即便他们应用的完全相同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同。这便需要在用药之前对患者体质进行筛查,针对性用药,避免使用患者过敏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一般来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尽量只选择一种,并且服用时间最多为2~3 d,若病情无明显改善应尽快到医院就诊。作为临床医师,同样也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在为患者开具处方过程中,必须严格结合患者的诊断结果、适应症开具相应药物,特别是针对手写处方时,应该确保字迹清晰,不可存在涂改等,以防影响药师配药[8]。除此之外,无论是药师还是医师必须准确把握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禁忌证,针对年龄未超过18岁的未成年、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女性不可开具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若患者伴有肝肾功能损伤、癫痫等病症,也不可开具头孢菌素类抗生素[9]。

3.3.2 准确把握不同种类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剂量与用法作为临床医师,在为患者开具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处方时,需要根据患者自身的受药需求、机体受药能力,科学地控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用药剂量,切不可急功近利为了提高疗效,过量地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除此之外,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途径用药,结合不同类型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挥作用的机制和药效,选择最佳的类型和剂量,例如: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一天需要多次用药,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只需要一次用药,在开具处方时要明确写出药物每次的使用剂量、使用频率[10]。药师在根据临床医师的处方向患者配药时,需要核对医师开具处方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用量与频率是否合理,如果存在疑惑时要第一时间跟医师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法用量正确,降低ADR 的发生率。还需要定期对各个科室的处方进行点评,其中要重点对不同科室的医师开具的涉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处方进行点评,及时在全院公布点评的结果,并对各个科室中常见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这些不合理用药的原因,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11]。

3.3.3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不良反应发生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不稳定的β-内酰胺环组分,易被酸碱和某些金属离子水解,从而降低了药物的疗效,增加了ADR 的发生率。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其他药物合用的情况,此时便需要注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增加额外的不良反应。例如:头孢曲松钠与含酒精药物合用时,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主要临床症状为脸红、心悸、头晕等;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等与强利尿剂合用可引起肾脏损害。另外老年患者一般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往往同时服用其他药物。面对这类患者,医护人员在用药前应询问患者近期的用药情况,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注意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中是否与所用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并引起不良反应,以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药物安全性[12]。

3.3.4 加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的监督管理首先,医院应该针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用药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通过制度对临床医师与药师的用药行为和处方调配行为予以规范,督促他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医德,坚决做到不能使用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坚决不使用,能够口服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尽量不静脉注射,其次,完善临床评审体系。医院等医疗机构应该严格根据药品规范成立临床用药监督小组,无论是在选择还是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当分析患者是否符合诊疗服务的基本要求,再根据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提出优化对策,从而确保医院临床用药合理[13]。

3.3.5 药师与科室医师协同开展用药指导药师应参与到科室诊疗过程当中,参与临床医师用药方案等制定过程中,协同医生开展查房及制定用药方案。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患者,为了减少其用药频率,降低用药方案复杂性,可以让其服用长效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服情况发生,确保治疗控制效果。另外,药师还要加强对处方的核对与审查,一旦发现医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用药不合理的方案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确保患者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记录好患者日常用药种类、用药时间、用药剂量、用药方法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加强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让其了解到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对于高血压疾病控制的重要意义,促使其依从性提升[14]。

3.3.6 药师定期用药随访药师要做好日常访视与回访,定期看望病人,患者出院后要做好电话随访,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同时结合患者病情提供药物指导服务[15]。随访时询问患者用药期间是否有明显不适,提醒患者若有不适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医师科室
韩医师的中医缘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头孢菌素类与多种西药联合使用所致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影响分析
最难办事科室
临床实习医师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头孢菌素,代数越高不一定越好
中国医师节
头孢菌素,四代一定比三代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