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的唯有变化

2022-11-11 18:18李林
美文 2022年14期

李林

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的发展史,是一段日新月异、日积月累的历程,从一座无人问津的小渔村到一座令人瞩目的国际大都市,无不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偶然间的抬头,才发现窗前的公园已经被高楼替代了。深圳变得可真快。

家对面的糖水铺,开了三十年。听说,老板和老板娘是本地人,手艺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我当时觉得听着可神奇了,像武侠片里的“传男不传女”一样。店面不大,装潢很简单,很干净,也很明亮。我喜欢那里的绿豆沙,能吃到绿豆碎小的颗粒,沙沙的,甜甜的。过去了六年,关于小学的记忆所剩不多,只是记得搬家那天,我坐在糖水店靠窗的座位等着打包的绿豆沙。七月的末尾,太阳很刺眼,照在白色的桌面上,染得它金黄。那个夏天,我的小学结束了。

初中离我家并不远,骑车十五分钟,可我总是赖床,把去学校的时间压缩到十分钟。速度很快,来不及看得清过程,以至于路途中的商铺也只能记得一个大概。我对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可能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发现,原来它变了。家门口的天桥,我不记得它何时开工,也不清楚什么时候完工的。只是在有一天,我想过到马路对面时,发现边上多了一个楼梯。关于那座天桥,建设的时间并不短,架子搭起来的时候,我十二。等我再一次注意到时,它已经完工了。那年我初三,正是好奇世界的年纪。走过天桥,看着深圳的车水马龙,红色的尾灯在灰黑色的马路上,像纽扣一般,一个个镶嵌在深圳的每一个角落,处处是光点,处处是人才。我的眼睛里,多了很多星星点点,我想我变得喜欢这里了。

“深圳变化好大啊。”这是老家亲戚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我却没能随意地忘掉。深圳总在变化,总是有很大的变化,却又总是在不经意间。以至于当我时隔一周路过那家常去的咖啡厅时,发现它已经倒闭了;家对面的面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变成了水果店;自行车店卖起了电动车;就连初中的名字,也变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小到一处角落,大到熟悉的事物,“它总是在变。”我常说。

那一次我和家人去人才公园散步。公园建成有一阵子了,我却是第一次去到那里。我记得那里很早以前还只是有几条沥青路而已,当我再去那里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人才公园,我对这个名字一直很疑惑。直到那天我去了那里,看到对面阿里巴巴的大楼,还有新建成的写字楼,我似乎明白了。那天公园的人并不多,晚饭过后的闲适,是深圳少见的生活。天已近黄昏,晚风拂过脸颊,落日余晖在人才公园正慢慢地躲藏它傲慢的身姿,落日红向四周蔓延着,蔓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我喜欢夜晚,所以一个人走在后面,眼睛里充满了对周边事物的好奇。我住的地方,离商业圈有一小段距离,晚上从未有过这般热闹和喧嚣。而那天站在公园里,周围环绕着高楼大厦,我才意识到,深圳,是一座年轻鲜活的城市。年轻人总是按捺不住他们的激情,他们喜欢探索,发现新的东西,他们总在为这个世界的改变做努力,同时也在改变这个世界。

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唯一不变的,也是变化。

出生于深圳的我,在这个充满回忆的城市,每一条道都有我过去生活的碎片。我学会观察着身边的一切变化,思考原因,萌生了许多新鲜的想法,像这座城市一样。

我们处于日新月异的时代,深圳的高速发展印证着这一点,像是在说,中国正在崛起,中国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而深圳作为接纳人才的“集装箱”,容纳了太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化。这座城市,将它们融合,尔后创新发展,源源不断的成绩、尖端技术的结晶一个一个展现出来。坐在驶过科技园的车上,晚高峰是真的很堵,公交车上人挤人,而我坐在窗边,看着红黄的灯光,欣赏着深圳独特的夜景。身处于繁华与忙碌之中,我们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接纳。以至于到后来,亲戚都说我变了,变了很多。不只是外貌,而是气质思想上的变化。我的变化,是深圳给予我的礼物。

我说我不喜欢变化,不是不懂得变通,只是安稳不变的日子让我觉得舒适。以前的我,喜欢南京古城的文化韵味,老旧的街道和楼房,蕴含着太多太多的故事。行走在街道上,看着路过的人群,慢节奏的生活让整个世界变得美好。这是我原以为的美好,是秋风吹下枯叶的烂漫,是随处可见街边小推车的朴实,是不带粉饰的一张张孩童的笑脸。可来到了深圳,我身处于变化之中,我曾尝试不为之动摇,可后来,性格的改变驱使着我去接纳这种变化。与南京全然相反,深圳,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曾让我感到喘不过气来。川流不息的车辆,人满为患的马路口,还有此起彼伏的鸣笛声。我曾觉得喧嚣,现在看来,这只不过是城市繁华的体现。我开始喜欢这里,喜欢这座城市忙碌的样子,喜欢它包容的态度,喜欢它的文化交融,喜欢市井中的烟火气息。我喜欢这里,我喜欢深圳,我也变得越来越像它。

与香港隔海相望,同样有着高楼大厦,繁华的夜晚,深圳似乎和香港有着很大的区别。我站在楼与楼之间,却丝毫不觉香港的压抑感。可它们又是那么的相似,总是在变化,却又好像一切都未曾改变过。

老式的居民楼,我曾去过。我想,那里藏着许多三十年前的故事。一月份的深圳,丝毫不见冬日的寒冷。下午三点的阳光,烧得手臂发烫。我站在一栋楼前,它矮矮的,墙壁上有钢筋渗出来的铁锈。我走到楼下,铁质的绿色信箱,在我眼里是新奇的景色,可它已经见证了很多年的变化。楼内很破旧,四四方方地将这里与外面隔绝,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抬头,天空是长方形的,侧边是低矮的房顶,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变得好近好近。这大概就是三十年前的深圳,充满人烟气的小渔村。它好像,从不曾改变过什么。

我坐在回程的地铁上,梅林到后海有一段距离。时间不长,或许是太累,我做了个梦。梦里,我走在海边,能看见远处的渔船,边上是嬉戏的小孩,在等着捕鱼的父亲回来。他的脚上、身上都是灰色的泥巴,脸上纯真的笑脸,阳光洒在他身上,天使一般的纯洁。我转过身,车水马龙的夜晚,背后是一座座高楼大厦。建筑上的金黄灯光代替了阳光。我站在马路口,红绿灯的滴滴声让我感觉又回到了这座城市的繁忙中。

地铁到站了,我走出地铁站。这几年间,它改变了很多人,我也身处其中,因它而改变。可三十年间,从渔船到车水马龙,我们都在变化,可它,看似在变,却又似乎不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