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砭刮痧联合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2022-11-12 01:58史秀丽贝令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年19期
关键词:刮痧偏头痛血流

史秀丽, 贝令娜, 朱 莉

(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护理门诊, 江苏 苏州, 215101)

近年来偏头痛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为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主要类型之一,易反复发作,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研究[1]表明,偏头痛的发病与患者的消极情绪与心理状态等密切相关。中医学将偏头痛归为“头痛”“偏头风”“脑风”“首风”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的病因和病机存在多样化特点,基于卫气营血、八纲辨证等中医学理论,可将偏头痛分为肝阳上亢、痰浊头痛、气血亏虚等证型。临床观察发现,偏头痛累及的部位多为手足少阳经循行区域,具体发病原因可能与外邪、内伤导致的少阳经络阻滞有关[2]。本研究探讨铜砭刮痧联合热痛刺激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0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诊断标准: 入组患者均符合《头痛疾患国际分类(ICHD-3)试用版》[3]中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偏头痛的相关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纳入标准: ① 年龄18~60岁者; ② 病程3个月~2年者; ③ 每月发作次数≥2次者; ④ 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 ① 入组前1周内接受过偏头痛相关药物治疗者; ② 由其他病因导致的头痛者; ③ 伴严重脏器功能不全者; ④ 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⑤ 伴凝血功能障碍者; ⑥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剔除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 口服5 mg/次, 1次/d, 治疗时间为4 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铜砭刮痧联合热痛刺激治疗。刮痧方法: 执刮痧器具45 °, 采用徐而和的手法进行刮拭。① 协助患者暴露刮痧部位,均匀涂抹刮痧油。② 全头分段式刮拭。前发际至两耳尖连线部分: 从前发际正中线开始向后先刮至百会穴,两侧从太阳穴刮至率谷穴,刮至头部皮肤微红发热为宜。两耳尖连线至后发际部分: 中间从百会穴开始,重刮四神聪穴,两侧从率谷开始,向后先刮至后发际处,刮至头部皮肤微红发热为宜。刮两侧胆经,重刮风池穴,遇到结节明显的地方,也可用铜砭进行打磨。③ 刮背部开阳脉四穴,包括大椎、大抒、膏盲、神堂,重点刮肝、脾投影部位,刮到两胁。④ 膝以下排毒,刮拭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重点刮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足临泣、太冲穴,刮完后磨黑痧。⑤ 同时辅以穴位热痛刺激,刺激穴位为风池、率谷、阳陵泉、太冲等,交替进行刺激, 1次/d, 20 min/次,治疗时间为4 周。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进行临床症状积分评定,采用计分法记录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头痛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和畏光、畏声等)评分。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采用多普勒血流分析仪进行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检测。记录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管舒缩相关因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中5-羟色胺(5-H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5]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问卷共包括3个维度和14个条目,各条目评分0~5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2组各项计量资料比较行t检验; 2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最终7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脱落3例),对照组最终78例患者完成本研究(脱落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痊愈10例,显效36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 93.51%。对照组患者临床痊愈12例,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6.92%。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 2组临床症状各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临床症状各项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2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ACA、PCA、MCA、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患者ACA、PCA、MCA、B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CA、PCA、MCA、B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2组治疗前后血管舒缩因子变化比较

治疗前, 2组5-HT、VEGF、CG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5-HT 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VEGF、CG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水平高于对照组, VEGF、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cm/s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管舒缩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2.6 2组治疗前后MSQ各项评分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各项MS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2组MSQ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MSQ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治疗前后MSQ 各项评分比较 分

3 讨 论

古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针刺穴位或一定部位时,患者会产生酸、麻、胀、重等主观感觉,称为“针感”,这种“针感”常沿着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 “中气穴,则针游于巷。”针刺脉络、刮痧等均是通过刺激穴位而治疗病证的方法,在古代较为常用。瘀血是偏头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6]表明,针刺相关穴位在缓解偏头痛症状方面效果显著。本文中采用铜砭刮痧联合热痛刺激的方法,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刮痧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用器具在人体的穴位、经脉、皮肤和病变部位进行反复刮拭,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脏腑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防病保健及治疗疾病。经证实,刮痧治疗能够对偏头痛患者发挥有效的镇痛作用。百会乃百神之会,又称百劳穴,为治疗头部诸病之总穴,位于人体巅顶之正中,有安神健脑、平肝熄风之作用。太冲、足临泣治疗偏头痛的主要机制为疏泄少阳风热,病情发作期,针刺头维、百会的效果较好,再配合合谷、太冲有助于疏通阻滞病机,改善临床症状[7-8]。除此以外,风池也是治疗偏头痛的重要穴位。文献[9]报道,针刺风池穴能够显著改善偏头痛的临床症状,有助于脑血流量的提升,降低外周血中相关神经递质水平。

影像学研究[10]证实,大部分偏头痛患者存在脑部血流动力学异常现象,如血管杂音、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速度不对称等。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11]结论基本一致。5-HT、CGRP、VEGF等都是影响血管舒缩功能的代表性指标,5-HT具有明显的收缩血管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中5-HT含量异常可能与精神性疾病、偏头痛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12]。CGRP是血管舒张肽的一种,主要发挥生物性血管舒张效应,并可通过神经源性炎症级联反应引发偏头痛[13]。VEGF具有显著的舒张血管作用,能够通过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诱发头痛的发生。研究[14]证实,头部穴位的相关刺激能够使偏头痛患者血清中5-HT水平提升, CGRP水降低,有助于颅脑血管的收缩,抑制感觉神经系统对于痛觉的传递,提高患者疼痛阈值,降低神经源性炎症反应程度,继而发挥明显的镇痛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铜砭刮痧联合穴位热痛刺激治疗,治疗后血清中5-HT含量高于对照组, VEGF、CGRP含量低于对照组,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充分证实了采用合理方式刺激相关穴位能够调节脑部血管舒缩功能,改善临床症状。除此以外, MSQ问卷是普遍认可的生活质量测评工具之一,在评价疗效上的灵敏度高。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的MSQ问卷评分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表明铜砭刮痧联合热痛刺激能提高慢性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刮痧疗法、穴位热痛刺激疗法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本研究由于选取样本量有限、随访时间相对短、观察指标有限等因素,研究结论难免偏倚。后续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刮痧疗法、穴位热痛刺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相关机制与作用途径。

猜你喜欢
刮痧偏头痛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年轻人不要盲目刮痧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选择刮痧板有诀窍
面部刮痧真的能美容吗
刮痧疗法适合所有人吗?
偏头痛吃紫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