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2-11-13 09:20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工作

于 甜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413)

0 引言

科研单位主要承担我国各个领域的科研任务,开展科研活动,并不会过多涉及生产经营的事项。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愈发认可并重视当下社会各个领域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而这些科研机构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这对科研单位而言不仅是一种机遇,同样也提醒其必须及时改革。当前,我国科研单位需要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采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式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进而有效提升科研单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与风险抵抗能力。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科研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漏洞与不足,导致科研单位内部发展目标无法有效实现。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以促进科研单位可持续发展。

1 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1 可加强对科研单位资源的掌握与把控

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机制主要就是通过科学的计算方式对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同时引导相关财务工作人员根据制度要求去控制预算。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不仅能够达到优化预算管理的理想效果,还具备诸多显著优势。科研单位承担着我国绝大部分的科学研究任务,并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研究范围变得更广。科研单位的工作具有非营利性、服务性,其活动经费大多来源于国家财政部门的专项拨款,具有严格的指令性。因此,科研单位应依照“以收定支、收支相抵、略有结余”的原则去编制各项活动的预算方案。科研单位中内部资源的管理与调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不仅仅关系到科研单位自身经营活动与发展的稳定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科研成果的质量。基于此,科研单位在内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把控各项活动的预算支出,进而达到优化单位内部资源配置的目的,全方位把控科研单位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在保证工作效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缩减科研单位的成本支出。同时,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还能在某些程度上增加科研单位的社会效益,提升科研单位的服务水平,对社会的整体发展亦有一定积极影响。

1.2 可提高科研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科研单位中的各个部门积极配合,搭建适合各部门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够在稳定的秩序下高效地开展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核心在于“全面”二字,这意味着管理层的管理工作应具有全局性,可以通过对预算的把控来全方位了解单位内部的经营情况,并且依照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设计、编制出相应的预算管理方案和单位管理制度,从而全面提高科研单位中各项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可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单位内部经营效益及其社会服务质量提升。除此之外,全面预算管理还能够为科研单位各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一定依据和标准。在此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便可对其工作的不足之处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有更加明确且直观的了解。因此,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研单位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

1.3 可全面提高科研单位的社会服务质量

推动科研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提升,进而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是科研单位开展各项工作与提供社会服务的核心思想与基本职责,判断科研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就是其服务质量高低。而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应用需要管理人员严格把控科研单位的支出资金,进而在保持支出与收益稳定的情况下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提升科研单位科研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由此,在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确能够对单位提升社会服务质量起到积极、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应用方面的不足

2.1 科研单位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想要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效性,科研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但从目前科研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其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无法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提供帮助。科研单位监督管理机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部分科研单位并没有严格依照全面预算管理标准划分各个部门的工作任务与工作重心,这会导致科研单位的管理者与工作人员陷入“无据可依”的尴尬境地,使得管理人员无法依照条例去合理监督、约束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行为。同时,基层工作人员也极易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逐渐降低自我管理标准,对于单位发展并无益处。由此,管理人员不仅无法全面地判断基层员工的工作素养,同时也无法有效规避风险,容易对单位造成严重的损失。

其次,监督管理机制的缺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管理人员执行能力缺失。管理人员在监督力度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会丧失一定的判断力与执行力,无法按照严格的标准完成对预算和最终支出的横向比对,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往往只会将这些数据进行表面化的简单对比,造成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准确性。这些都会导致科研单位整体工作效率与社会服务质量降低。

2.2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不合理

科研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的结构会直接影响财务部门的最终管理效果。就我国大部分科研单位的管理现状而言,仍有部分科研单位依照传统经济发展观念开展工作,这种管理观念会导致其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难以建立起相对完整且合理的组织结构。一方面,目前科研单位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内部结构职权重叠的情况。各部门职能的交叉会导致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实际职权丧失,无法正常地开展工作,最终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难以落实到位,科研单位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理想中的效益。另一方面,大部分科研单位的预算编制是财务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需要依照由财务工作人员至财务负责人再至单位上级领导的顺序逐级向上汇报工作。而组织结构不合理会导致单位领导无法全面地知晓、统筹全部工作信息,因而也无法把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领导无法全面参与到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通常会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缺少正确的指导,会对各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效率等造成负面影响。

2.3 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

部分科研单位领导者缺乏对员工的关注,没有定期开展一定的培训与教育工作,这就导致现有的基层员工很难正确认识、理解并接受先进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思想。在职工缺乏专业性的情况下,全面预算管理也无法获得理想的实施效果。同时,部分员工过度消极、怠惰的工作态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部门整体甚至整个科研单位的工作氛围。而导致财务人员工作态度消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科研机构所提供的福利待遇未能达到财务人员的预期标准,使其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动力,从而不愿主动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不愿学习新的工作理念和技能。另一方面,上级领导未能与财务人员开展积极的沟通交流。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员工无法在工作中感受到科研单位和上级领导对其的关心,便会在长久的工作中逐渐丧失对单位的信赖,从而不愿主动进取。工作积极性的下降也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实施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由此,科研单位负责人要加强对基层员工的关注,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通过提升员工积极性与专业性的方式来有效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2.4 预算编制方式不科学

科学的预算编制方式是保障科研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也是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必要基础。但是,目前有大部分科研单位本着“缩减财务管理预算成本”“降低科研成本”“削减开支”等理念编制预算方案,不愿采用先进的工作理念而一味地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去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只凭借科研单位的实际资金支出去分析可能会影响到单位次年科研工作支出的各种因素。这种依靠往年数据预测次年支出情况的方式的确能够有效控制单位内部的预算支出,但不具备前瞻性,同时也无法获得良好的预测效果,甚至在预算结果与实际支出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下会造成财务危机等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并不利于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和实施。

3 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的应用策略

3.1 建立完善的预算监管机制

科研单位想要通过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方式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和科研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就必须依照单位自身的研究方向与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与严谨的预算监管机制。该机制的实际功效不仅要能够有效控制、监督各项工作依照预算方案来开展,同时也要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与工作态度产生好的引导,进而全面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与多元化直接影响了科研单位的工作环境,同时科研机构的竞争加剧也使其难以保持财务工作的稳定性。一方面,科研单位相关负责人应该具有一定的风险意识,进而建立专门的风险监控预警部门,严格监控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制度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和外部环境中市场大环境、政策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实时监测各个部门和各个全面预算管理环节工作流程的稳定性,在发现风险的情况下及时调动工作人员共同防范风险。同时,监管部门还需要承担控制单位内部成本支出与收入的责任,通过消减不必要开支的方式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科研单位需要进一步优化与内部审计相关的规章制度,同时要求监管部门能够严格依照规章条例去约束工作人员和各级负责人的工作行为,杜绝徇私舞弊等不良行为,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根源上避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3.2 优化全面预算管理组织结构

科研单位中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组织结构的支撑,因此科研单位想要完全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就一定要建立相对健全的内部组织结构。首先,科研单位应在内部建立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引导其能够在保障自身工作效率的同时,对全体员工起到指导与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科研单位中的各级管理者也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应该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充当不同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仅要将正确的工作思想传达给每一位员工,还要积极为员工发声,将其真实的工作情况及时、准确地传达出去,以保障财务部门能够依照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开展预算管理工作。

最后,科研单位可以与其周边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开展合作,从高校引进优秀人才。科研单位可以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提供资金支持、相关教学资料,引导机构内部专业人员到高校进行教学,确保其所选择的人才能够符合科研单位的用人标准。高等院校也要积极向科研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为其提供专业人才。该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科研单位的人才储备量。

3.3 积极引进人才,加大培训力度

首先,科研单位需要对现有的财务人员加强人文关怀与有效管理。一方面,应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以保障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正确的认知,真正做到将先进工作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还需要单位管理人员用完善的绩效管理机制与奖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单位与领导的关怀,进而更加认可并喜爱这份工作。

其次,管理人员应该时刻关注当地人才市场情况和相关考试活动,以便能够及时发现并引进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和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以增加单位人才储备,进而促进单位更好发展。

3.4 增强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

一方面,科研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先进的预算管理观念,抛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加强对各项预算编制工作方式准确性、科学性的关注。传统预算编制方式使得科研单位各环节的收入与支出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同时也存在铺张浪费、徇私舞弊的情况。由此,相关工作人员更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的预算编制方式,在减少不必要开支的情况下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科研单位可以采用长期滚动型预算编制方式来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仅要采用以往的财务数据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还应以现阶段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单位实际情况为根本来科学地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这样能够保障科研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向前滚动,同时保障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预测并解决财务问题,进而提高科研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

4 结语

对当前大部分科研单位而言,全面预算管理仍旧是其整体工作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科研单位必须要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针对当下科研单位财务管理中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单位管理人员应该增强自身管理意识,同时结合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预算监督机制,落实人才储备与培训计划,由此才能助力科研单位获得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预算编制管理工作
嘉吉(Cargill)进军RAS饲料研发,与美国知名科研单位达成合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关于科研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浅析科研单位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