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刀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2022-11-15 10:17王旭光王岁珠姚锦程卢国恒鲍小翠李金龙景燕燕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针刀椎动脉结果显示

王旭光,王岁珠,姚锦程,卢国恒,鲍小翠,李金龙,景燕燕

(1.静宁县中医院,甘肃平凉 743400;2.定西市人民医院,甘肃定西 743000)

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CSA)是由于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致血管狭窄、曲折而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2]。随着现代生活的改变,CSA 的发病呈现普遍化、年轻化[3]。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方向从传统的“骨性学说”转向肌肉系统,认为肌肉软组织病变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针刀疗法作为一种新兴治疗手段,结合了中医腧穴、经筋理论,以及西医解剖基础,既能够利用针刺的刺激局部穴位的效应调节整体,疏通经络,调畅气血,又能够通过切割、剥离、疏通病灶处肌肉、韧带间局部粘连、瘢痕挛缩,从而解除病变组织对周围神经的压迫和刺激,减轻局部肌肉牵拉,恢复颈椎周围力学的平衡,缓解症状[4]。研究指出,颈椎病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静态因素与动力因素两方面,其中静态因素包括先天性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退行性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大等;动力因素包括颈椎异常运动和负荷过程导致颈椎力学异常。两种因素相互影响,应力变化及软组织病理改变引起颈椎曲度改变,椎间孔狭窄,椎小关节失稳及骨赘增生,颈椎稳态下降。针刀治疗颈椎病可通过减轻颈椎部位异常高应力,解除椎体周围肌肉的痉挛、粘连,纠正椎体的力学平衡,恢复肌肉和韧带的牵引力,减少椎间盘对神经血管的刺激,从而起治疗作用[5]。本文笔者总结了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 单纯针刀

陈萍观察比较针刀与普通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 个疗程后眩晕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及血流动力学指标(LVA、RVA、BA)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9%,治疗后两组ESCV 评分均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ESCV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LVA、RVA、BA)均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6]。同时,研究证实针刀治疗CSA 患者在改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SACS)、疼痛程度标尺法(VAS)以及经颅多普勒(TCD)等方面均优于针灸治疗[7],证实了针刀治疗CSA的优效性。

临床使用针刀治疗CSA 多元化发展,多样化“术式”给临床医师带来了更多的治疗思路。钟志年在超声引导下运用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疗法”治疗CSA 患者,观察患者症状、功能及椎-基底动脉峰值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显示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功能,增加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8]。刘西纺运用针刀松解枕下三角治疗CSA,结果显示针刀松解颈部枕下三角区软组织可快速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颈部功能和椎动脉血流,近期疗效优于针灸和理疗,提示见效快是针刀疗法的优势所在,可及时解除患者多种临床症状[9]。叶肖琳采用“二点三线”针刀法治疗颈椎病患者,结果显示“二点三线”针刀法治疗颈椎病在治愈率上明显优于针刺疗法,研究者进一步将颈椎病分型发现,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优势类型主要为颈型、神经根型及椎动脉型[10]。

综上,单存小针刀治疗CSA 效果明显,有起效快、有效性高的特点,且临床医师基于西医解剖理论发展多种针刀术式,给针刀治疗CSA 提供多样的选择。研究证实,小针刀治疗CSA 患者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眩晕等临床症状,还可降低疾病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11]。

2 针刀结合推拿

针刀可通过切割、剥离病灶区域的肌肉粘连及瘢痕挛缩,临床基于此将针刀配合推拿治疗可进一步促进颈椎部位应力的恢复。姚奕凯运用针刀联合仰卧位(定点)牵旋复位手法治疗CSA并与单纯针刺相对比,记录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椎动脉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椎动脉血管内径等症状变化,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颈椎生理曲度、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12]。梅胜利运用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及VAS 评分,结果显示针刀联合推拿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颈部功能,减轻患者颈部疼痛[13]。田华卫采用针刀结合拔伸牵引法治疗CSA 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旋颈试验阳性率、颈椎生理曲度、VAS 评分,结果显示该方法治疗CSA 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颈椎曲度,VAS 评分,缓解疼痛症状[14]。冯刚探讨小针刀松解枕下三角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该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且治愈率高。其认为,结合中医“晕治上”的理念,利用针刀松解针下三角可有效缓解椎枕部肌肉粘连、瘢痕,而结合颈椎牵引可协助颈椎恢复力学平衡,增加椎-基底动脉对脑部的血供[15]。任耀龙运用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CSA,结果显示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CSA 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增加LVA、RVA、BA 的平均血流速度,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16]。李雪峰以手法整复为基础治疗,观察针刀松解与针刺治疗CSA 患者的差异,通过评估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TCD 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针刀松解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其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17]。向慧竹运用关键点刃针松解配合手法整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显示刃针松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症状、血流动力学参数以及功能评估量表评分[18]。

以上研究提示针刀结合推拿手法治疗CSA有确切疗效,可明显提升椎-基底动脉对脑部的血供,缓解临床症状,促使恢复颈部力学平衡,但该方面研究较单一,尚缺乏深度的剖析,如颈部肌张力变化等问题。

3 针刀结合其他疗法

临床使用针刀治疗CSA 已获得普遍的认可,而临床医师进一步将针刀结合多种治疗手段,均取得更佳的疗效。对针刀治疗CSA 做出了进一步的发展。甘元昕利用小“T”针刀松解术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CSA,其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刀治疗及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可明显改善CSA 患者疼痛症状及椎-基底动脉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s)、舒张峰期血流速度(Vd)、峰期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等多项评分,明显缓解患者肩痛、眩晕等多种症状[19]。黄蓉运用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治疗CSA患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TCD 中VA、BA 的平均血流速度及椎动脉型颈椎病头晕症状评分量表(SOV)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针刀配合穴位注射治疗CSA 有较好疗效,可增加LVA、RVA、BA 的平均血流速度[20]。陆卫运用针刀结合八段锦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LVA、RVA、BA 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改变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显示针刀结合八段锦可有效的改善椎动脉供血状况,其效果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可提高预后及生活体验,降低治疗费用[21]。除此之外,针刀结合内治法如中药口服在临床研究中也被证实疗效明确,可通过全身调节治疗CSA患者。张森发采用小针刀疗法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CSA 患者,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小针刀疗法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CSA 患者在疗效以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均优于单纯针刀组,证实整体调节联合局部疏通治疗CSA的重要性[22]。

4 小结及展望

经整理文献发现,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头晕、肩痛等多种临床症状,改善血流动力学水平,增加血流速度,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且预后优于其他治疗方法。然而针刀治疗CSA 方式方法多样,未形成规范的系统的具体诊疗方案,并且疗效评价体系不统一,研究方案不够严谨。因此,形成规范、系统的诊疗方案,以及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将更有利于将研究结果广泛运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针刀椎动脉结果显示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最严象牙禁售令
颈性眩晕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推拿治疗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