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郁病多杂”论治亚健康

2022-11-15 13:12周丽平
河南中医 2022年2期
关键词:理气肝郁证候

周丽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亚健康[1](sub-health)也称病前状态、亚临床期、潜病期等。《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2]指出,亚健康常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如疲乏无力、睡眠异常、头晕头痛、心悸胸闷、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社会交往困难等,但尚未达到西医学疾病的诊断标准。临床上亚健康常被诊断为疲劳综合征、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数据表明,约75%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3-4]。中医调治亚健康有一定优势,论述如下。

1 亚健康与郁病

亚健康属中医学“郁证、眩晕、头痛、不寐、胃脘痛、心悸、虚劳”范畴[5-6]。《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2]将亚健康中医证候归纳为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肺脾气虚证、心脾两虚证、脾虚湿阻证、肝肾阴虚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等8个常见证型,另有文献[7]补充脾肾阳虚证和经络瘀阻证。近年来,不少医家亦在研究亚健康中医证候类型,刘静等[8]将亚健康常见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表明,肝郁脾虚型、肝气郁结型、心脾两虚型最常见。刘保延等[9]研究发现,北京地区亚健康人群证候特征以肝郁脾虚证、肝郁化火证、痰气互结证多见。邹杰等[10]分析郑州地区亚健康人群中医证候,指出该地区主要证候包括肝郁气滞证、肝郁化火证、脾虚湿困证等。笔者发现,亚健康与郁证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郁为滞而不通,涩而不畅,塞而不流,不得发越,蕴结于内,郁病可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等滞涩、痞满,失于调畅,产生痰饮、湿热、瘀血等多种病理因素。《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郁病表现为气机郁滞(胸胁脘腹胀痛、善太息等)、情绪失常(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心烦易怒、悲伤善哭)证候群[11],日久不愈可见血瘀、湿热、痰浊证候群(头痛、不得眠、虚劳)。

亚健康与郁病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3方面:首先,从临床症状、病因角度分析,亚健康症状繁多,与郁病证候群有多处重叠,二者病因亦有多处交叉之处。其次,从病位、病性角度分析,二者病位均涉及多个系统,常无实质性病变,难以具体定位、定性。最后,从病势及转归预后角度分析,郁病大多耗损正气,易兼夹他邪,甚则变生内毒(癌毒),难以调治。亚健康若失于调治,可转化为多种慢性病、疑难病,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抑郁症、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癌症等。综上可知,亚健康与郁病在临床症状、病因、病位、病性、病势、转归预后等多方面有相通之处[12-13]。

对于郁病的治疗,《黄帝内经》提出需疏泄、宣发、通利以畅通气机,即“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临证指南医案·郁证》注重疏肝,提倡开郁散结,代表方有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等。对亚健康的治疗,现代中医师运用疏肝、化痰、清火、理气等治法,亦取得较好疗效。薛银萍等[14]研究发现,逍遥丸可减轻亚健康人群的疲劳程度,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力。原国才等[15]发现,百福生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和心脾两虚型亚健康疗效显著。周大勇等[16]运用理气解郁、益气温阳、化痰祛湿等法治疗亚健康亦取得良好疗效。刘晓勤等[17]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亚健康,发现观察组在改善睡眠、消化功能、情绪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见,亚健康的中医治法以畅通气机、改善症状为重点,与郁病治疗原则一致。雷亚玲等[18]通过对郁病相关的古今中医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陈皮、香附、白术、甘草、栀子、郁金等用药频次最多。闫宏胜等[19]治疗郁病之肝经郁热证,擅用苦寒清热药物,如黄芩、龙胆草等。根据周仲瑛教授提出的郁病多杂论[12],结合临床经验,笔者总结出亚健康治法有理气化浊法、降火润燥法、解郁调神法、补虚扶正法等。

2 亚健康治法

2.1 理气化浊法亚健康患者可见胃脘、胁腹痞闷隐痛、头身困重、颜面部浮肿等症状,为三焦气机郁滞,内生痰湿浊邪所致。何梦瑶《医碥》曰:“气本清,滞而痰凝、血瘀则浊矣。”《圣济总录》言:“夫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若三焦气塞,脉道壅闭,则水饮停滞,不得宣行,聚成痰饮。”治疗应理气开郁,兼祛他邪而化之。郁病治疗以理气为先,尤重疏肝,《证治汇补·郁证》曰:“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知医必辨》曰:“五脏之病,肝气居多。”在理气开郁同时,辅以化浊利湿,祛痰通络,正如赵献可《医贯》曰:“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成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此六者相因为病者也”。临床上运用理气化浊法治疗亚健康,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理气需防温燥之药伤阴,可选用药性较平和的花类药物,如旋覆花、玫瑰花、合欢花等;气郁久则化火,需注意“降气即是降火”,用药如枇杷叶、枳壳等;②疏肝慎勿太过,注意敛肝以防耗伤肝阴变生他证;③化浊从本调治,运用健脾、温肾法以绝生痰之源,正如《景岳全书·论痰之本》所谓:“夫痰即水也……故治痰者,必当温脾强肾,以治痰之本”;④兼见血瘀者,可酌加活血通络之药,如郁金、桃仁、赤芍等。

2.2 降火润燥法亚健康患者可见烦躁易怒、易激惹、头晕头痛、口干、皮肤瘙痒等症状,中医学认为上述症状部分可归属于火、燥之邪,缘由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炙煿)、起居不慎(劳欲过度)、情志不畅(抑郁、焦虑)、外感邪气(环境污染、非时之气)等,致脏腑功能失调,病理因素蓄积,郁而不解,变生内火。《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医醇賸义》言:“因于痰者为痰火,阳亢者为实火,劳伤者为虚火……酒色受伤者为邪火”。对于亚健康的治疗,既要清脏腑之郁火,又需注意火热之邪易伤阴化燥,应兼顾濡养机体之阴津。

2.3 解郁调神法亚健康患者可见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等[20-21],其本质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网络的自稳调节紊乱[22]。中医学认为,七情过之与不及,均可累及五脏,致气血失和,变生多种证候。《古今医统大全》言:“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多端”。亚健康肝郁伤神证,治以甘缓为主,可选用甘麦大枣汤、百合知母汤等,同时辅以心理疏导,嘱患者少思虑,移情易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

2.4 补虚扶正法多数亚健康患者可见精力减退、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畏寒怕冷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症状,其病理生理机制颇为复杂。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起居不慎、情志不调、外感邪气、药毒等多种因素均可影响人体脏腑功能、三焦气化,产生多种病理因素,如食滞、痰湿、内火、内燥、气郁、血瘀等,交错蕴积,郁而不解,损伤人体正气,表现出气血阴阳亏虚、脏腑耗损等虚弱症状,治疗上除灵活运用理气化浊法、降火润燥法、解郁调神法外,尚需兼顾补虚扶正。从健运脾胃的角度治疗,常能取得满意疗效。因中焦枢纽运化如常,升降有序,则濡养脏腑、四肢、百脉,诸症自平,即“治脾胃之所以安五脏”,《临证指南医案》谓:“上下交损,当治其中”。同时,对亚健康日久入络,正虚络瘀者,可酌情加用凉血化瘀药[23]。

3 讨论

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的过渡阶段,经过及时、合理的治疗和调养,机体可恢复健康,反之,机体可向病态转化。中医以整体观为主导,在改善亚健康患者症状、降低复发率方面均有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理气肝郁证候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改变肝郁体质,要想得开
针对肝郁化热证的证候类中药新药临床评价研究
浅谈朱熹理气论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谢旭善教授从肝气肝郁证论治胃脘痛经验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