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进展与展望

2022-11-15 12:47艾悦赵晴宋沂晓李艳梅
中医药导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麦粒放化疗机体

艾悦,赵晴,宋沂晓,李艳梅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当今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外界环境的恶化等,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表明,2008年癌症患者约为1 270万,预计到2030年可能会增长到2 100万[1]。现代医学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措施如手术、放疗、化疗等,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对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产生不可避免的损害。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及放化疗后的副作用是导致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乃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并减轻并发症,减缓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回顾近几年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发现,麦粒灸对肿瘤不仅具有治疗作用,同时对肿瘤放疗、化疗导致的副作用也具有调整作用。麦粒灸作为灸法的一种,是将麦粒样大小的艾炷直接放于穴位处的皮肤上施灸,待患者感到灼热时去之,重复数壮。与铺灸、艾条灸、温针灸等其他灸法相比,其操作简便、安全,灸量适宜,时间短,体位变换自由,定位准确,热力渗透强,在相同时间内对穴位的刺激频率更高,更容易激发经气,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以达到扶正祛邪的功效。另外,麦粒灸独有的穿透性、灼热感及持续性的无菌性脓疮,能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调节免疫微环境,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1 麦粒灸对恶性肿瘤具有治疗作用

1.1 减轻癌性疼痛 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的程度会伴随着肿瘤的进展而不断加重,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现在治疗癌痛的主要方法是WHO的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使用的药物是阿片类止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这些药物长期使用,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成瘾性、幻觉等。中医学认为癌性疼痛的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正气亏虚为本,癌毒内郁,痰瘀互结,经络壅塞为标,两者相互为因,相互影响[2]。临床上总的治疗原则为虚实兼顾,既要调理脏腑、补益气血,又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疏经通络。麦粒灸作为灸法的一种,具有温通的作用,既可培元固本,又可温达疏通,多与三阶梯止痛药物相配合,可协同作用达到缓解癌痛的效果,同时可减少三阶梯止痛药物的用量和依赖程度。现代医学认为,癌痛的产生与神经系统敏化有关,而炎性介质(如细胞因子、缓激肽、前列腺素等)在神经系统敏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麦粒灸可以减轻致痛因子的释放,抑制外周神经的敏化现象,以此来提高痛阈,达到减轻癌痛的效果[3]。陈军等[4]研究发现艾灸背俞穴结合羟考酮缓释片的协同止痛效果显著,并证明该作用与炎症反应因子IL-6及TNF-α的降低有关。李萍等[5]采用针刺结合麦粒灸联合三阶梯止痛法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在三阶梯止痛疗法的基础上,选取双侧合谷、太冲、内关、足三里、期门及原发病部位的募穴进行针刺及麦粒灸,疗效好,起效快,镇痛时间长。彭慧心[6]观察到麦粒灸四花穴配合募合穴,再配合WHO三阶梯给药,能有效地减轻大肠癌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1.2 改善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高凝状态是指多种因素引起肿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抗凝功能下降、组织纤溶活力降低等病理改变,从而导致血液出现凝固性升高,机体凝血-溶血机制发生动态失衡的状态[7]。恶性肿瘤的高凝状态会导致血栓的形成,研究表明,静脉血栓栓塞(VET)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并且居肿瘤患者死亡原因的第二位[8]。同时高凝状态还会导致肿瘤的迁移与转移。目前西医应用的抗凝药物主要是低分子肝素,但在应用的同时要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的高凝状态属于“血瘀证”,治则上应活血化瘀,益气扶正。麦粒灸直接作用于腧穴表面,具有热力深透,透达经穴的特点,能够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益气扶正,改善高凝状态的疗效显著。王玉娟[9]研究发现麦粒灸足三里、大椎穴可以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改善凝血功能。刘红[10]发现麦粒灸可通过下调患者IL-1β、TNF-α的表达,调节机体炎症微环境,改善凝血功能,从而改善肿瘤高凝状态。张玉玲等[11]发现麦粒灸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栓发生率。

1.3 抑制肿瘤生长 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的三大手段:手术、放疗、化疗,其重点就是祛除癌症肿块。但是癌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与基因有关,人体含有癌基因,也含有抑癌基因,二者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一旦平衡打破,癌基因被激活,就产生了癌症,所以癌症是全身的问题,并非局部的问题。

人体自身是具备抗癌的能力的,体内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都可以对肿瘤起到抑制作用。T淋巴细胞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12],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CD4+T细胞,这种细胞受到激活可分化为辅助T细胞(Th1、Th2)。Th1/Th2细胞的动态平衡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提高Th1细胞水平,降低Th2细胞水平,才能有效的控制肿瘤的发展[13]。黄文娟[14]研究发现麦粒灸可增强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促使T细胞向Th1细胞方向转化,并产生细胞因子IL-2。另一种是CD8+T细胞,它是效应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可直接杀伤肿瘤[15]。淋巴细胞只有转化为效应细胞才能发挥免疫调节作用,起到抗肿瘤的作用。麦粒灸是以短暂的灼热、灼痛感觉甚至持续的穴位炎性反应为其特殊的刺激形式,使局部组织不同程度地损伤,产生异体蛋白,由此进一步刺激机体的防御机制,使机体的细胞免疫激活,所以麦粒灸可以提高淋巴细胞的转换率,从而发挥抗肿瘤的力量。

IL-2是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免疫功能,比如促进T淋巴细胞分化、增殖,降低肿瘤对NK细胞的抵抗性,提升巨噬细胞活性等来抑制肿瘤的发展。有相关研究[14]表明麦粒灸能提高机体内IL-2的含量。刘红[10]、霍雨佳[16]的研究发现,麦粒灸可降低肿瘤患者IL-1β、IL-17的含量,这些因子的减少可以延缓肿瘤的生长。IL-12是多活性细胞因子,能促进T细胞转化为Th1细胞,并刺激Th1细胞的发育增殖。IL-10是公认的炎症与免疫抑制因子,它能够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作用,抑制IL-12的合成,阻碍Th1免疫反应。付玲等[17]及XU L L等[18]的研究显示,麦粒灸足三里穴能增强外周血中IL-12的表达,下调IL-10的表达,从而增强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实现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效应。

1.4 控制肿瘤转移 慢性炎性反应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诱导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而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是相关的炎性指标,比值越高,转移率越高。中性粒细胞可分泌促肿瘤产物,促进肿瘤的发生及肿瘤血管的生成,中性粒细胞为肿瘤细胞的转移提供了途径,淋巴细胞能抑制肿瘤生长。相关研究[19-21]显示,麦粒灸足三里及相应的背俞穴(胃癌取胃俞,肺癌取肺俞)能够降低肿瘤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改善肿瘤微环境,控制肿瘤的转移。

2 麦粒灸可降低放化疗后毒副作用

2.1 改善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状 化疗是最常用的治疗肿瘤的方法,由于化疗药物缺乏特异性,在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细胞生长也会抑制,增殖较为活跃的骨髓干细胞是化疗药物的首要攻击对象。化疗药物会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增殖、成熟,导致血细胞生成受限,从而导致骨髓抑制的发生。

白细胞减少症是骨髓抑制常见的反应。西医多采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来治疗,此类药物价格昂贵,长期使用会产生骨骼疼痛、头晕、乏力等副作用,不仅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还增加了患者痛苦[22]。白细胞减少症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化疗损伤骨髓,肾藏精,主骨生髓,肾精亦亏损,治疗上应补脾益肾,促进气血化生。目前有临床报道表明[23-25],艾灸可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其提高白细胞的效果与传统西药的效果相当甚至更佳,取穴多为足三里、气海、关元等,旨在温肾健脾,培补元气,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麦粒灸是艾灸的一种,能产生穿透性灼热感及持续性的无菌性炎症,而这种无菌性炎症过程所产生的免疫“疫苗样”作用,比温和灸更适合于放化疗后癌症患者的治疗[26]。临床研究[27-30]表明,麦粒灸足三里、大椎等穴能有效地提高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白细胞计数,同时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足三里为人体补益要穴,有临床试验表明,此穴可提高血清中集落刺激因子的含量,促进骨髓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进而提高机体的白细胞含量;大椎是人体阳气充盈之地,能促进气血化生,补骨生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2.2 减轻胃肠道反应 纵观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消化道反应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反应之一,其中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肿瘤放化疗药物药性峻猛,在攻伐肿瘤邪毒的同时,损伤机体正气及脾胃气血,导致气机上逆则恶心呕吐,运化失司则腹泻,气虚传导无力则便秘。西医采用对症治疗。而中医应用各类灸法治疗胃肠道反应取得良好的效果,且麦粒灸用料少,用时短,效力强,更适用于治疗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一般选取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作为胃经之合穴和下合穴,具有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止呕等功效。临床研究结果显示[30-32],麦粒灸足三里穴可以有效改善放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缓解癌性疲乏 癌性疲乏是癌症患者特有的疲劳症状,是放化疗的副反应,经睡眠不可缓解,与近期的活动量无关,影响日常生活及行为能力,并引起功能障碍[33]。研究发现65%以上的化疗患者容易出现疲乏,82%~96%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易出现疲乏。关于癌性疲乏的发病机制,最受关注的观点是与促炎症因子有关,炎症会影响疲乏的程度[34]。灸法可以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的症状[35]。与其他灸法比较,麦粒灸疗法在改善疲劳方面疗效更为显著[36]。麦粒灸可产生穿透性灼痛和持续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刺激机体产生抗炎因子,以此来改善肿瘤患者癌性疲乏的症状。中医学认为癌性疲乏主要与脾胃有关,治疗上应益气健脾,首选足三里穴,此穴具有补益正气,健脾养胃,提高免疫力之功效。相关研究[37-38]也表明足三里穴可以明显改善癌性疲乏。研究[39-41]发现,麦粒灸双侧足三里穴能有效缓解患者癌性疲乏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3 总结与展望

麦粒灸法治疗恶性肿瘤可以应用于各个时期、各种症状,其具有独特的优势。短暂的穿透性灼痛启动人体的效应机制,持续的无菌性炎症刺激激发机体自身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调节机体内环境,达到抗肿瘤、改善症状的目的。麦粒灸能通过改善缺血及减少致痛因子的释放来缓解癌痛;通过降低纤维蛋白原、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清IL-1β水平等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能够激活免疫效应细胞、促进抗癌细胞因子的分泌来控制肿瘤的生长;能够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来控制肿瘤的扩散与转移;还可以改善放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胃肠道不良反应、癌性疲乏等。而麦粒灸治疗肿瘤的这些症状都可应用足三里穴,再配伍一些补益的穴位,比如关元、大椎,以及相关的背俞穴,取穴少而精,每穴灸5~7壮,并且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选用非化脓灸或化脓灸。总之,麦粒灸法以其操作简便、安全,灸量适宜,时间短,体位变换自由,定位准确,热力渗透强,在相同时间内对穴位的刺激频率更高,更容易激发经气等优势,更加适合肿瘤患者。

通过回顾麦粒灸治疗肿瘤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麦粒灸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文献总体数目不多,但也足以证实麦粒灸疗法在对肿瘤的治疗和缓解肿瘤放化疗副作用方面的疗效是肯定的。麦粒灸疗法在临床治疗患者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同时对其止痛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但是对于不同系统、不同组织的肿瘤,在取穴方面是否有差异,对不同程度的癌性疼痛,止痛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等,这方面研究尚是空白。在改善高凝状态方面,取穴多为大椎、足三里等补益性穴位,而在三阴交、膈俞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穴位及病变脏腑相应的背俞穴上施以麦粒灸效果是否有差别,尚缺乏对照组试验研究。麦粒灸在抑制肿瘤生长方面疗效确切,并对其机理也进行了相关探索,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肿瘤不同阶段施以麦粒灸法对肿瘤抑制作用有何不同,施灸的疗效与施灸的介入时间有何关系等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文献尚少,观察指标只停留在对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率的影响上,即通过改善两者比率来改善肿瘤微环境,从而控制肿瘤转移,缺乏更深层次的研究,比如在基因层面是否对肿瘤转移有抑制作用,或者在对免疫系统干预层面,是否对肿瘤转移具有抑制作用等,这方面缺乏深入研究。为提高疗效,在麦粒灸施灸的材质方面,也具有改良空间,比如在不影响艾绒凝聚性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辨证掺入适量中药超微粉,发挥药物与艾灸的双重作用以提高疗效。此外在麦粒灸施灸参数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见到相关文献报道。对于肿瘤这一慢性消耗性疾病的麦粒灸治疗,每次施灸的壮数、施灸的频次、施灸的疗程等方面缺乏临床研究和规范化的指导方案,这也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猜你喜欢
麦粒放化疗机体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浅述食管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什么是放化疗?
谁偷了麦粒
邓俊峰作品选
蚂蚁和麦粒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从麦粒到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