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凤运用中医药三联疗法联合西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经验*

2022-11-15 12:47高晨许小凤
中医药导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白芍卵泡血瘀

高晨,许小凤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占不孕患者总数的25%~35%,受到生殖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主要由盆腔炎性疾病、异位妊娠病史、盆腹部手术、阑尾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造成[1]。输卵管炎属于盆腔炎性疾病范畴[2]。目前检查输卵管通畅度的首选方式是子宫输卵管造影(HSG)[3]。西医根据患者输卵管病变的程度和卵巢功能推荐不同的治疗方案,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促排卵人工授精、手术治疗等。这些技术越来越成熟,成功率越来越高[4],但也存在IVF后异位妊娠、手术治疗后复发粘连等问题[1]。现代中医研究认为输卵管性不孕主要分为血瘀、肝郁、湿热三型,也有医家分为气滞血瘀、湿热瘀阻、肾虚血瘀、寒凝血瘀四型[5-6];治疗主要包括内治法与外治法,前者有辨证论治、专病专方、分期治疗等,后者有灌肠、外敷、离子导入等[7-8]。中医治疗无创安全,能有效减轻输卵管炎症,但对该病的辨证分型未统一,需要深入研究[9]。许小凤教授运用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经验丰富,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笔者跟师学习,现总结其经验如下。

1 病因病机

许小凤认为输卵管性不孕以血瘀为本,主要有寒湿血瘀、肾虚血瘀两种证型。寒湿日久损及肾气,肾阳虚者久则内生寒湿,寒湿血瘀与肾虚血瘀常相互夹杂。临床中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多见肾阳虚型,常寒湿、肾虚夹杂,因此治疗以温阳活血为主。

1.1 血瘀为主 血瘀导致不孕的学术观点在古代已成熟。《针灸甲乙经卷之十二·妇科杂病第十》中记载:“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提出瘀血导致不孕[10];《张氏医通卷之十·妇人门上·子嗣》云:“若因瘀积胞门,子宫不净,或经闭不通,或崩中不止,寒热体虚而不孕者,《局方》皱血丸为专药”[11];清代王清任始创少妇逐瘀汤治疗不孕,《医林改错·下卷·少腹逐瘀汤说》云:“此方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吃五付,不过四月,必存胎……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侧面论证了血瘀致不孕[12];《普济方卷三百三十六·妊娠诸疾门》载“治妇人无子/月经不调/盖因腹胁疼痛/血块血痞/所以不能成胎”,指出血瘀是不孕因素之一[13]。现代许多中医名家认为血瘀是输卵管性不孕的根本病因,临床通过活血化瘀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4]。许小凤认为输卵管连接子宫与卵巢,运送卵子与受精卵,易受内外邪气影响而气机不畅,瘀血阻滞脉络。瘀血停留于此,堵塞胞脉,最终精卵不能结合而不孕。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多年不愈,久而肾虚,肾气虚弱则有形之邪更易积聚,胞宫阻塞加重,也会导致血瘀。

1.2 寒湿血瘀 《妇人良方卷之九·求嗣门·无子论第三》载:“又有因将摄失宜,饮食不节,乘风取冷……结于子脏,子脏得冷,故令无子也”[15],《张氏医通卷之十·妇人门上·子嗣》载:“盖湿盛则气滞,气滞则精虽至而不能冲透子宫,故尔不能成孕。惟宜行湿耗气,助其流动之势”[11],表明寒、湿可致不孕。许小凤总结前人观点,认为湿性重浊,易袭下焦,而输卵管处于女体下部且性质中空,故寒湿侵入人体后,易搏结在输卵管处,久则血液凝滞,冲任失调,胞宫阻滞,不能摄精成孕。寒湿蕴结下焦,损伤任带二脉,不通则痛,故下腹冷痛;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色白质黏腻;寒性凝滞,故月经量少或月经后期;寒邪伤阳,故手脚冰冷、四肢不温;舌黯苔白腻、脉弦涩均为寒湿血瘀的表现。

1.3 肾虚血瘀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载:“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可见肾气充盛在女子受孕中的重要性[16]。《圣济总录纂要卷二十三·妇人无子》中记载:“妇人所以无子者,由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若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不能系胞,故令无子。”[17]《傅青主女科上卷·种子·下部冰冷不孕》载:“夫寒冰之地,不生长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今胞宫即寒,何能受孕……盖胞胎居于心肾之间,上系于心而下系于肾。胞胎之寒凉,乃心肾二火之衰微也。”[18]肾阳虚与不孕密切相关。许小凤认为患者素体肾气不足,冲任血海不充,胞脉失于濡养,导致不能受孕;或肾虚气弱,内外邪气易于蕴结,最终导致气滞血瘀,胞脉不通,不能受孕。肾虚血瘀者或为肾阳不足无法受孕,或为肾阴亏损不能受孕。

1.3.1 肾阳虚 肾阳不足无以温煦胞宫,冲任虚寒,胞脉阻滞,不能受孕;肾阳虚无法温煦全身,故形寒肢冷;阳虚不运,血瘀凝结,故下腹冷痛;舌偏暗苔白、脉沉涩均为肾阳虚血瘀的表现。

1.3.2 肾阴虚 肾阴亏损,冲任血海不足,胞脉失养,无法受孕。肾阴虚者阴液亏损,故月经量少,带下稀少;阴虚血亏,清窍不荣,故头晕耳鸣;阴虚火旺,故手足心热,月经提前;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肾阴虚血瘀的表现。

2 三联疗法

中药外治法在明清时代已发展成熟[19],如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尔”[20]。外治与内治原理一致,对于输卵管性不孕,外治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外治法不仅有内服药物的治疗效果,还能直接作用于病灶周围,使药效更准确、更直接作用于输卵管,同时提高输卵管周围的温度,增强输卵管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盆腔环境。许小凤将内服、外敷、灌肠三法结合,多年来用此法治愈大量输卵管性不孕患者[21]。

2.1 内服法

2.1.1 分期选方 许小凤根据临床表现将病程分为调理期、助孕期。两期内服药不同。

调理期表现为腹部疼痛明显,带下量多或正常,月经过少或过多,经期提前或延后,舌质黯,脉弦涩。HSG多显示输卵管通而欠畅甚至阻塞。此时患者血瘀、寒湿等邪毒较盛,肾虚、血瘀、寒湿等症明显。许小凤认为肾虚与血瘀、寒湿需同时治疗,肾气充盛则内邪逐渐瓦解,内邪祛除则肾气得以恢复。治疗时活血解毒、补肾培本并重,旨在改善炎症,增强输卵管蠕动,向助孕期过渡。多用车前草、蒲公英等利湿解毒,续断、山药等补肾扶本,牡丹皮、丹参等活血化瘀。

助孕期在调理期后,患者盆腔、输卵管状况经治后得到改善,血瘀、寒湿症状好转,表现为腹部疼痛不显,带下、月经量相对正常,舌质淡红,脉平。许小凤认为输卵管炎症容易反复发作,调理期接受三联疗法治疗后,输卵管情况好转,是受孕的最佳时机,应该予以促排助孕,帮助排出优质的卵泡,借助新通畅的输卵管运送卵子;否则病情反复,输卵管容易再次发生炎症甚至堵塞,即便卵巢功能良好能够排出优质卵泡也难以受孕。因此这一时期除了在中医方面借鉴补肾调周法促进卵泡发育、调节整体环境外,还应使用西医促排卵法,抓住最佳时机受孕。助孕期中医治疗以补肾调周助孕为主,活血解毒为辅,旨在促进卵泡的排出,利用新通畅的输卵管道受孕。

2.1.1.1 调理期 许小凤认为输卵管不孕患者数年不孕,受寒湿、血瘀等邪侵扰多年,邪毒蕴积体内,气血搏结于此,血脉郁滞,精卵不得输送故不能受孕,须通过疏通气血、祛邪解毒来恢复输卵管功能。久病必然导致肾气虚弱,肾为生殖之本,肾虚则胞脉无所充养,亦不能受孕,所以需补肾培本,使生殖的根本恢复。此期内服盆腔炎方加减,治疗时活血解毒与补肾培本并重;化解冲任瘀滞,解除胞脉邪毒,使冲任、胞脉畅通;同时培补肾气,扶正固本,使肾气充足、生殖功能旺盛,向助孕期过渡。

盆腔炎方组成:当归10 g,炒赤芍10 g,白芍10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生薏苡仁30 g,败酱草30 g,大血藤15 g,蒲公英30 g,虎杖15 g,钩藤15 g,生地黄10 g。方中生薏苡仁、蒲公英为主药,生薏苡仁利水渗湿、消肿排脓,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败酱草清热利湿、排脓解毒;赤芍、白芍活血散瘀,调经止痛;牡丹皮、丹参养血和血,化瘀止痛;当归、生地黄活血养血。全方旨在活血解毒。许小凤在方中加入山药、吴茱萸、菟丝子、杜仲等补肾药物,以针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肾虚体质。

2.1.1.2 助孕期 此期补肾培本为主,活血解毒为辅。受夏桂成补肾调周法启发[22],许小凤将夏桂成理论与临床结合,自拟“卵泡方”“排卵方”“黄体方”“经期方”用于月经四期以补肾调周助孕,同时针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加入活血解毒药。

“经期方”用于行经期。许小凤认为此期处于重阳转阴阶段;阳气增长到极限使胞宫由封藏转为疏泄,若转阴不成将导致病变,同时经血排出,经血代表上一周期旧的瘀浊,务必排净,若排出不尽则影响下一周期新血的形成。治疗重在排除陈旧瘀浊,保障新周期正常运行。只有排出所有旧的瘀浊,才能在新的周期产生新血,促进阴长,维持阴阳转化的正常运行。因此方中多用活血药,帮助经血下行。处方:当归10 g,炒赤芍10 g,炒白芍10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甘草5 g,香附10g,牛膝10g,生薏苡仁30g,益母草15g,桂枝5g,生山楂15 g。方中当归、赤芍、牡丹皮、丹参活血养血,生山楂活血祛瘀,香附活血行气,牛膝活血通瘀,生薏苡仁利水渗湿,桂枝温经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活血调经、祛瘀排浊之效。

“卵泡方”用于经后期。许小凤认为此时血少阴虚,卵泡初长,胞宫封藏不再疏泄,阴长运动开始,故用大量补阴药滋阴养血。阴虚者易火旺,火旺阻碍阴长,干扰月经周期正常运行,故加钩藤降火以利阴长;肝体阴用阳,阴虚者肝用受阻,调理气机功能不及,故加郁金疏肝理气,维护气血运行。处方:炒赤芍10 g,炒白芍10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炒山药10 g,续断10 g,菟丝子10 g,酒山萸肉10 g,郁金10 g,甘草5 g,紫河车5 g,熟地黄10 g,当归10 g,白术10 g,钩藤15 g。方中山药、菟丝子、续断、酒山萸肉、紫河车补肾育阴,赤芍、白芍、丹参补血养阴,牡丹皮、郁金活血使补而不滞,钩藤降火防阴虚火旺。全方共奏补肾益阴、育精养卵之效。

“排卵方”用于经间期。许小凤认为此期经血已经充盈,阴长到极限转化为阳,并且卵泡发育成熟排出卵子。这两项活动均依赖气血运动,只有气血活动度高才能保证阴阳转化和排卵正常进行,若气血不畅则阴转为阳不利且不能顺利排出卵子。故用桂枝、川芎、红花等活血通络药物。其中桂枝、川芎为温性药,不仅活血,还能助阳,顺应阴阳变化规律。此期阴阳变化较显著,方中加入大量补肾助阳、益阴药物维持阴阳平衡。处方:炒赤芍10 g,炒白芍10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炒山药10 g,续断10 g,熟地黄10 g,当归10 g,紫河车5 g,红花10 g,川芎10 g,荆芥10 g,生黄芪10 g,香附10 g,甘草5 g,桂枝10 g,莲子心5 g,巴戟天10 g。方中山药、续断、紫河车滋阴益肾,巴戟天温阳补肾,滋阴、温阳合用使阴阳并补;丹参、牡丹皮、赤芍、川芎活血养血,桂枝温阳活血,香附活血行气,莲子心清心降火,活血与降火合用可防动血太过;白芍养血养阴,生黄芪补气助阳。全方共奏活血出新、促进排卵之效。

“黄体方”用于经前期。许小凤认为此期阴盛阳长,阳逐渐长至极限,而促使胞宫由封藏逐渐转为溢泄。治疗旨在补肾助阳、助孕安胎。因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阴血易不足,且阳长运动本就迅速,经前期易阳气偏甚,故用紫河车、山药、白芍、熟地黄阴中求阳。现代女性易脾肾不足,故以太子参、生黄芪气中补阳。处方:炒白芍10 g,炒山药10 g,续断10 g,熟地黄10 g,紫河车5 g,甘草5 g,白术10 g,丹参10 g,太子参10 g,莲子心5 g,杜仲10 g,菟丝子10 g,桑寄生15 g,钩藤15 g,生黄芪15 g。山药、熟地黄、紫河车补肾育阴以阴中求阳,杜仲、菟丝子补肾助阳,桑寄生、续断补肾安胎,白芍养血敛阴。全方补肾助阳,助孕安胎。

2.1.2 用药

2.1.2.1 车前草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车前草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作用[23]。《千金翼方》载车前草“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止烦/下气/除小虫”,可见车前草具有解毒活血作用[24]。许小凤常用车前草改善输卵管炎症,减轻腹痛、带下色黄等症状。

2.1.2.2 蒲公英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五·被打第三》载“以凫公英草摘取根茎白汁涂之惟多涂为佳……余以贞观五年七月十五日夜/左手中指背触着庭树/至晓遂患痛不可忍/经十日/痛日深/疮日高大/色如熟小豆色/尝闻长者之论有此治方/试复为之/手下则愈/痛亦即除/疮亦即瘥/不过十日寻得平复”(蒲公英即“凫公英”)[24];《本草纲目第二十七卷·菜二》载“蒲公英……苗气味甘平无毒……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25]。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蒲公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作用,且抗菌谱广泛[26]。许小凤常用蒲公英消炎抗菌,改善腹痛、带下多等症。

2.2 外敷 外敷方:乳香、没药各30 g,红花30 g,红藤30 g,烫水蛭10 g,当归30 g,生黄芪30 g,制川乌、制草乌各10 g,白芷50 g,花椒50 g,附片20 g,干姜10 g。一剂用三日,每日热蒸后外敷于脐下30 min。方中乳香、没药行气力专,红花、当归活血力强,水蛭破血逐瘀,红藤活血解毒,川草乌、附片、花椒、干姜、白芷辛温通阳,黄芪补气升阳。全方共奏补肾活血、解毒温阳之功效。外敷方作用于下腹部,一方面药物蒸汽由皮肤渗入起到微量给药的效果,另一方面热力作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增强输卵管黏膜上皮纤毛的摆动功能[27]。熏蒸小腹后可泡脚,增强补肾活血的力量。

2.3 灌肠 灌肠方:桂枝10 g,炒赤芍30 g,桃仁30 g,茯苓30 g,牡丹皮30 g,红藤、败酱草各30 g,生薏苡仁30 g,蒲公英15 g。1剂/d,加热后经直肠灌肠并保留1 h以上。方中赤芍、桃仁、牡丹皮活血化瘀,红藤、败酱草、薏苡仁、蒲公英、茯苓清热解毒利湿,桂枝温经通阳。全方共奏补肾活血、解毒温阳之效。方中药物有效成分被直肠黏膜丰富的皮下静脉丛直接吸收,且直肠在病灶附近,灌肠后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一定温度的药物还能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28]。

3 西医促排卵法

许小凤采用来曲唑或克罗米芬联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于月经周期第5天口服来曲唑,2.5 mg/d,或克罗米芬,25 mg/d。第10天开始连续行阴道超声检测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行妇科检查观察宫颈黏液,当卵泡直径≥18 mm时肌内注射HCG 10 000 U并指导同房。部分患者另予雌激素、孕激素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29岁,2020年4月19日初诊。主诉:下腹隐痛7个月余、结婚3年未孕。12岁月经来潮,月经30 d一潮,7 d净,量中,色红偏暗,有血块,无痛经。末次月经2020年4月7日。2015年孕3个月因无生育要求行无痛人流术,2016年结婚,2017年生化妊娠2次。2018年6月因右侧输卵管妊娠行非手术治疗(具体不详)。2018年11月9日因子宫纵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宫腔镜下子宫纵膈切除术+宫腔粘连分离术+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节育器放置术”。2019年10月14日因左侧输卵管妊娠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腹腔镜下左侧输卵管切除术”。丈夫30岁,自诉精子质量检测无异常。就诊时患者小腹隐痛时作,平素怕冷,手脚冰冷,稍感腰酸,白带量可、色白质黏、稍有异味,无恶寒发热,纳寐可,二便调。舌黯,苔白腻,脉弦涩。辅助检查,2020-03-26:HPV阴性,宫颈TCT阴性。2020-04-07:E224 pg/mL,P 0.55 ng/mL,FSH 6.77 mIU/mL,LH3.84mIU/mL,T0.21nmol/L,PRL10.53mIU/mL。TSH1.314μIU/mL。AMH 8.34ng/mL。CA125 13.1 kU/L。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式;阴道畅,见中等偏少白色分泌物;宫颈光,轻举痛;宫体常大,轻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包块,双侧稍有轻压痛。西医诊断:不孕症;盆腔炎。中医诊断:不孕症;腹痛。辨证: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温阳,活血化瘀。患者肾阳不足无法温煦胞宫,冲任虚寒,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故经色偏暗、平素小腹疼痛,难以摄精成孕、发为不孕;舌黯、苔白,脉弦涩均为肾虚血瘀证候。许小凤以盆腔炎方加减14剂、外敷方3剂、灌肠方14剂联合治疗。内服方:当归10 g,熟地黄10 g,川芎10 g,赤芍、白芍各10 g,牡丹皮、丹参各15 g,山药10 g,菟丝子10 g,续断10 g,紫河车6 g,香附10 g,郁金10 g,大血藤15 g,苍术10 g,薏苡仁30 g,炙黄芪30 g,钩藤15 g,防风10 g,白芷10 g。嘱其下次月经周期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

2020年5月14日,患者服药后小腹隐痛较前好转,怕冷、手脚冰凉好转,白带量可,色白质黏,无明显异味;行HSG,结果示:左侧输卵管远端未见显示,考虑术后改变。右侧输卵管积水。根据2018年输卵管性不孕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应行IVF。建议患者行IVF助孕,但患者要求中医治疗。

2诊:2020年5月25日,患者小腹隐痛较前好转,怕冷、手脚冰凉好转,白带量稍多,色白质黏,无明显异味。继用三联疗法治疗10 d,内服盆腔炎方加减。处方:当归10 g,炒赤芍10 g,白芍10 g,牡丹皮10 g,丹参10 g,炒山药10 g,盐续断10 g,钩藤10 g,生甘草5 g,生薏苡仁30 g,川芎10 g,生黄芪30 g,桂枝5 g,醋香附10 g,大血藤15 g,炒椿皮15 g,蒲公英15 g。

3诊:2020年6月7日,末次月经6月6日,患者服药后小腹隐痛不显,怕冷、手脚冰凉好转,白带量可,色白质黏,无明显异味。舌较黯,苔薄白,脉弦缓。许小凤判断已至助孕期,继用三联疗法治疗10 d,内服卵泡方加减。处方:赤芍、白芍各10 g,当归10 g,熟地黄10 g,牡丹皮10 g,丹参15 g,山药10 g,山萸肉10 g,菟丝子10 g,续断10 g,紫河车6 g,钩藤15 g,莲子心5 g,生黄芪30 g,苍术10 g,郁金10 g,甘草5 g,川芎5g,红藤15 g,薏苡仁30 g。嘱月经干净后用药。嘱患者2020年6月10日起口服来曲唑,1粒/d,连服5 d。

4诊:2020年6月19日,患者小腹隐痛不显,腰酸不显,白带量可,色白质稀,无明显异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行阴道B超检查,结果示,右卵巢(ROV):43 mm×32 mm,右卵巢内卵泡(Rf):29 mm×28 mm(透声好),左卵巢(LOV):23 mm×21 mm,Lf(左卵巢内卵泡):无,内膜(EN):7.7 mm(A型)。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宫颈黏液评分3分。患者症状好转,继予三联疗法,因前次中药未服完,嘱继服前药。嘱6月19日、6月21日、6月23日同房。予HCG10 000 U肌内注射。并予戊酸雌二醇片(商品名:补佳乐)早晚各2粒(2 mg)口服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5诊:2020年6月21日,患者小腹隐痛不显,腰酸不显,白带量可,色白质稀,无明显异味。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行阴道B超检查,结果示,ROV:34 mm×27 mm×21 mm,Rf:5 mm×4 mm、7 mm×5 mm,LOV:27 mm×19 mm×15 mm,Lf:5 mm×4 mm,EN:7.6 mm,Ef:19 mL。予自拟黄体方加减。处方:熟地黄10g,赤芍10g,白芍10g,牡丹皮10g,丹参15g,山药10 g,菟丝子、续断、杜仲各10 g,紫河车6 g,桑寄生10 g,钩藤15 g,生黄芪30 g,莲子心5 g,巴戟天、葫芦巴各10 g。7剂。嘱继服补佳乐早晚各2粒。

6诊:2020年6月27日,患者无小腹隐痛、腰酸,白带量可,色白质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测血激素E2292.69 pg/mL,P 24.14 ng/mL,继予前方5剂。并予地屈孕酮片(商品名:达芙通)早晚各1粒(10mg)口服以支持黄体功能,补佳乐继按前法口服。

7诊:2020年7月4日,患者无小腹隐痛、腰酸,白带量可,色白质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继予前方5剂。嘱患者继按前法服补佳乐、达芙通3 d。3 d后自测尿妊娠试验,若阳性继服西药,阴性停药。

8诊:2020年8月10日,末次月经2020年7月6日(患者未遵医嘱2020年7月4日自停雌孕激素),经净后用中药外敷方治疗10 d,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2020年8月9日自测尿妊娠阳性;就诊时无阴道出血,未见腰酸、腹痛等症。测HCG 2 412.00 mIU/mL,P 33.75 ng/mL,ADP 76%,D二聚体0.31 mg/L,TSH 3.832 μIU/mL。阴道B超:右侧宫腔内见一个范围约5 mm×3 mm×5 mm孕囊回声,卵黄囊隐约可见,未见明显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提示宫内早孕(35 d±),右侧附件区囊性灶(43 mm×39 mm),左侧附件区目前未见明显包块。由于患者有多次不良妊娠史,建议患者住院保胎治疗。

2020年8月11日患者住入本院生殖科病房接受保胎治疗。入院时患者无腹痛,无阴道出血,稍有腰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许小凤以中西医结合法为其保胎。中医治疗:口服安胎合剂加减。处方:苎麻根30 g,太子参10 g,生白术15 g,炒白芍10 g,炒山药10 g,生地黄15 g,盐杜仲10 g,桑寄生15 g,菟丝子10 g,酒黄芩20 g,甘草5 g,钩藤15 g,酒女贞子10 g,墨旱莲20 g,仙鹤草30 g,阿胶珠10 g,决明子20 g,1剂/d,分2次服。西医治疗:黄体酮40 mg肌内注射,1次/d。患者住院50余天,期间腰酸症状不显,血激素上升理想,超声提示胚胎发育良好。2020年9月23日查阴道B超示:子宫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宫腔内见一个范围约61 mm×45 mm×45 mm孕囊回声,卵黄囊显示清晰,见一胎儿回声,头臀长:40 mm,见胎心搏动及胎动,CDFI:孕囊内见规则搏动性血流信号,宫内早孕(存活,估测孕期约10周+5天)。右侧附件区囊性灶(39 mm×33 mm)。左侧附件区目前未见明显包块。

按语:本例患者未避孕3年未孕、下腹隐痛7个月余,属于中医不孕与腹痛范畴。怕冷,手脚冰凉,月经色红偏暗、有血块,舌黯、苔白、脉弦涩,属肾(阳)虚血瘀证。初诊时,结合患者输卵管妊娠史、下腹隐痛症状考虑为输卵管性不孕(调理期),治疗以补肾温阳、解毒活血为主,予三联疗法治疗,内服盆腔炎方加减。2诊时,患者腹痛、怕冷症状稍改善,白带稍多,前方加桂枝温阳活血、炒椿皮收涩止带。造影结果提示左侧输卵管缺如,右侧输卵管积水,输卵管性不孕诊断明确。3诊时,患者腹痛不显,怕冷、手脚冰凉不显,白带量可、无异味,舌黯、脉涩好转。许小凤判断已至助孕期,采取中西医结合促排卵方案助孕。中医方面,继用三联疗法。根据补肾调周理论,用卵泡方于经后期内服滋阴补虚,加活血解毒药改善血瘀症状。西医方面予来曲唑促排卵。4诊时,患者腹痛不显、白带正常,舌淡红、脉弦缓,阴道B超示右侧卵巢内卵泡发育成熟。予HCG10 000 U肌内注射促进排卵;继予三联疗法,因前次中药未服完,且卵泡方加活血药后有活血出新促排卵的效果,故嘱继服前药。嘱患者隔日同房。5诊时,患者症状均好转,行阴道B超检查示已排卵。此次患者处于经前期,予黄体方补肾助阳助孕;此期以助孕与安胎为主、忌活血,停外敷法、灌肠法。6诊效不更方。7诊效不更方。8诊时患者已孕,由于患者有多次不良妊娠史,许小凤建议住院接受保胎治疗。

5 小结

许小凤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时采用辨证治疗的方法,认为此病主要有寒湿血瘀、肾虚血瘀两种证型,治疗注重温阳活血,补肾培本;主要运用内服、外敷、灌肠三联疗法,通过作用于病灶局部改善整体情况达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分为调理期、助孕期两阶段治疗,主用三联疗法,联合西药治疗。

猜你喜欢
白芍卵泡血瘀
卵泡发育不良综合征现代医学进展*
猪卵泡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促排卵会加速 卵巢衰老吗?
白芍善调经活血、除血痹
千万次心动
白芍粳米粥 缓解颈椎不适
促排卵会把卵子提前排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