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有效应对突发性事件策略探究

2022-11-16 07:51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温鸿洋
青年心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突发性班级班主任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温鸿洋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心理学系 彭伊洁

突发性事件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有发生,作为小学班主任,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应如何有效应对是小学班主任应着重探究的问题之一。有效应对突发性事件,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安全,还关系到班级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班级突发性事件”的特点、类型,给出了对应策略。

一、 班级突发性事件的特点

(一)突发性/不确定性

小学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小学生的反应能力、事件危害性等往往是难以预测的,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种类以及影响的程度经常使人手足无措,难以应对。例如,流行性疾病的传染、突发意外伤害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矛盾在不断地积累,在偶然情况下由一定契机引发的。

(二)情绪性

突发性事件大多带有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同学间的冲突矛盾会带来愤怒、委屈等情绪,突发疾病或是传染性疾病会带来害怕、恐慌等情绪。

(三)紧迫性

突发性事件的发展常常非常迅速。随着突发性事件的发展、演变,它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会越来越大。因此,班级突发性事件带有紧迫性,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负责人,班主任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积极应对。

(四)广泛性

突发性事件涉及多方面,而班级突发性事件同样也涉及多种形式。任何一位同学、任何一个时间点都可能会发生班级突发性事件,因此此类事件是广泛存在的。同时,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广泛的。

(五)危害性

由于突发性事件常常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的,往往给个人、班级、学校、家庭带来各种有形、无形的损失,如人员伤亡、教学秩序被打乱以及学校的社会形象受到损害等。小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面对突发性事件时没有能力在危急时刻保护自己,很容易对自己的身心产生伤害。

二、 班级突发性事件的类型

(一)对立性突发事件

1.学生发生争执冲突;2.学生打架斗殴;3.师生发生对立冲突;4.不讲理的家长闹事。

(二)非对立性突发事件

1.学生出现情绪问题(如抑郁、躁狂);2.学生翘课;3.学生失踪;4.学生突发意外伤害事故或突发疾病(如癫痫、呕吐),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或感染传染性疾病。

三、 班级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原则

处理突发性事件的原则,既是班级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也反映处理突发性事件时对各种基本矛盾关系的调整与对基本规律的把握。

(一)科学指导原则

防范制度的制定、措施的采取、应急培训的开展,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尊重科学。在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时候,需要善于使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比如,通过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了解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何种身心特点,通过社会心理学的内容,了解态度和行为的形成特点,并用相关技巧去对学习结果进行巩固和强化。

(二)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展开,以实现人与集体共同发展。班主任在处理事件时,要用诚恳、亲切的态度让学生感到温暖,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翻旧账,不能孤立学生,更不能贬损挖苦,使本来就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感到失去了老师的信任,失去了班集体。

(三)依法治理原则

在小学突发性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班级管理层管理权力运作的合法性特别关键。要建立起一套常态和非常态下的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制度,即建立完备的班级管理制度。只有将制度规范化,才能在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自由与秩序、应急管理与人权、合意与强制的关系。

(四)平战结合原则

班主任在平时就要考虑应急处理,要未雨绸缪,构建合理有效的小学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模式。把突发性事件的预防工作纳入班级的管理工作,在日常中需要将所有可能造成突发性事件的因素一一罗列出来,并分门别类,考虑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分别设计应对预案,力争从根源上减少或杜绝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发生。

(五)教育启发原则

班主任在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过程中,应高瞻远瞩,不要只满足于某件事情的暂时解决,应有的放矢地适时地对全班学生进行教育,因势利导,抓住契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他们从内心严格要求自己,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班主任必须本着教育的目的和心态对待突发性事件,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用科学的态度深入了解调查,从动因分析到全面评估,这样才能达到惩前毖后的目的。多数突发性事件都可以作为教育的内容。班主任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让学生从个别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明辨是非、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驱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性质和危害,诱导他们依靠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六)客观性原则

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坚持客观性的原则,不能受班主任“定势思维”的影响,避免主观随意性导致处理问题不公,从而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由于一些突发性事件的发生较为频繁,班主任也经常被这些事情弄得身心疲惫,但处理事情时的耐心细致、保持客观是非常关键的。首先,班主任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性质及学生的思想状况,对事件进行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分析,做到对症下药。处理不好的后果是问题表面暂时解决了,但当事人心里不能接受,风平浪静的表面下开始暗潮涌动,带来更严重的负面效果。

(七)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体现在多方面,分别是对象具有针对性、方法具有针对性、解决过程具有针对性。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的前提下使每个学生都得以全面的发展,处理突发性事件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做到因人而异。注意事情不同层面的差别和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针对性要强,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刀切”。班主任应该在弄清楚事情的性质后再着手解决。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不能套用一种模式解决所有问题。

此外,解决问题也需要有针对性,就事论事。班主任分清事情性质,掌握好处理问题的尺度,性质轻的,不随意扩大、上纲上线,特别是发生在后进生身上的突发性事件,更要注意不扩大化;性质重的,诸如打架斗殴、离校出走等,亦不能缩小问题,轻描淡写,一带而过。

四、 班级突发性事件的应对策略

(一)事前预防

1. 知己知彼,运筹帷幄

班主任要熟知每一个孩子及其家庭、人际关系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查。对班级内所有学生都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先天疾病、心理问题、家庭不和谐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会为班主任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 走近学生,关注细节

关注细节具体方法有三个:一是定期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近期的学习、思想等各方面情况;二是建立班级QQ群和微信群等,通过学生及家长的QQ空间或者朋友圈等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动态;三是定期与学生家长交流,防患于未然,将问题及时制止于发生之前。

3. 调动学生,各尽其才

有一支思想过硬、执行力强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工作稳定的重要支柱,也是预防和减少突发性事件的核心力量。在进行小组分配或选拔班干部的时候,可以考虑男女比例、学习成绩、性格特点、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其中个性、能力方面相对来说更为重要。做到“人尽其才”,得力的班委以及小组分配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班主任分担工作,并且能起到长期、全方面监督的作用。

4. 定期检查,排除隐患

坚持对班级设施认真排查,并登记造册,发现隐患时及时处置。妥善管理班级桌面的尖角、损坏的器物、易碎物品(比如玻璃/陶瓷瓶)、尖锐物品(比如大头钉)等,以防这些物品对学生造成危害。

5. 建立规则,有法可依

要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完善。遇到班级突发性事件及时召开班会集体讨论,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假设在一次同学间矛盾引发的肢体冲突事件中某位同学负伤,可以在班级里进行讨论:医药费该谁出?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同学们进行理性思考,构建相关的班规,并在家长群中及时告知家长。以后遇到此类事件就可以通过班规进行解决和协商,同时也会加强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6. 安全教育,必不可少

对学生经常开展安全救助常识的学习,做到有突发性事件时不麻木、不慌张,及时上报老师或找大人帮忙。班主任要通过开展不同方式和形式的安全教育,让学生去了解、掌握更多的安全知识,懂得自我保护,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比如安全教育班课,让同学们讲讲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存在哪些“危险”。又如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及家长理事会等,与家长沟通联系,向学生及家长明确学校应急安全管理的做法,征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二)及时处理

1. 对立性事件

总体来说,当班级里发生对立性突发性事件后,班主任要立即核查事实,并分析背后的行为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判断:①突发性事件的主角是谁?其平常的表现如何?②主角的动机是什么?③班里其他学生的反应如何?④突发性事件和教师有何联系?⑤如果教师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处理,学生可能会有什么反应?⑥纠正行为发生以后对学生未来的行为可能会有何影响?

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以下两个要素非常重要。

(1)尽量保持冷静和理智。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面对有个性的学生。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处理事情要讲究策略,要合理、合法、合情。首先考虑的是对学生的尊重,反思自己是否在审视这个事件的时候是否带有“有色眼镜”。同时,在处理问题时要讲究策略。

(2)及时告知家长,说明事情的前因后果。班主任是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桥梁。如果不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先听取了孩子的一面之词,容易产生不同家庭间或者是家庭和学校间的矛盾,更难控制事态的发展。在孩子受伤(哪怕是小伤)后,要及时联系家长,拍照传给家长,并和家长讲明事情的前因后果。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家长不仅不会责怪班主任以及学校,还会因为班主任非常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而感到安心和感动。

2. 非对立性事件

非对立事件中大部分涉及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也需要及时告知家长。班主任需对班级学生的疾病史有大致了解,掌握相关的及常见的急救措施。熟记校医电话或者是医院电话,及时告知家长;如果学生突发情绪情感障碍,则应及时联系心理老师或将该同学送至心理咨询室进行疏导。

(三)善后处理

突发性事件发生之后,往往会在班级甚至年级之间产生不同程度的舆论风波,身为事件当事人的同学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心理影响。同时,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模仿的重要时期,一些事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及其日后行为。因此在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还需要及时对班级同学进行教育,对班级舆论进行干预和引导,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1.集思广益,巧化师生矛盾为学生内部矛盾。将师生矛盾转化为学生内部的矛盾,用集体的力量来约束个别学生的行为,以达到生生自制。比如,某个班级的学生特别重视集体荣誉感,当遇到较为严重的突发性事件(如打架斗殴)时,可以召开班级会议,告诉同学们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导致班级的集体荣誉被撤销。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间的相互约束,或者是自我约束,从而达到更为持久的效果。

2.妥善处理班级舆论。班主任要及时了解舆论内容以及同学们的思想动态,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开展沟通对话。通过约谈同学,或者是通过召开班会,为同学们普及相关知识,消除他们的疑惑,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3.关怀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事件当事人在事后可能会受到同学的排斥,也可能会产生羞愧、内疚等心理反应。班主任要关注当事人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动态,可以在心理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帮助下,及时纠正他们的认知偏差,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重塑积极向上的勇气和信心。

4.反思总结,提升改进。在事件发生之后,班主任要做好信息记录,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处理方式及其结果。可以由班主任单独负责记录,还可以通过开展班会,和学生进行讨论,并由学生负责记录。把每次突发性事件登记在册之后,可以不断地积累经验,并据此进行班级规章制度的更新和完善。此外,还可以定时召开突发性事件应急处理会议,可以邀请各班班主任、心理老师、校医等参会,对某些典型问题、高发问题、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及经验分享。

总之,处理好学校突发性事件可以起到平息事端,化干戈为玉帛,提高教师威信,增进师生感情的效果;处理不好,也极易使矛盾升级,使事态激化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带来无法挽回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班主任来说,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猜你喜欢
突发性班级班主任
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班级“无课日”
我的班主任①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可处理突发性疾病的智能外套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