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盆景文化 培育自强少年
——校本特色与学校德育有机融合的思考与实践

2022-11-16 07:51江苏省溧阳市永和小学颜国仁
青年心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盆景艺术课程

江苏省溧阳市永和小学 颜国仁

一、问题背景

我校地处溧阳西北部,与句容、溧水两县交界。现有8个班级、245名学生、38名教职员工、附属幼儿园一个,是一所典型的偏远农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全市为数不多的一所小规模学校,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学生只有200多人,生源“单一”而“复杂”。说“单一”是因为就读的学生主要以本土为主,少有外来人员;讲“复杂”是由于学校留守儿童多,贫困儿童多,离异家庭多,特殊学生多。面对这样一个特别的群体,如何确定办学方向,实施有效教育,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品格,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性分析

在深入分析和研讨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艺术精神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具体反映,同时又渗透到文化的各个层面,支撑起中国文化的精神主体,塑造着中国人的基本品格。而艺术作品则是这种本质的一种外现形式,具有涤荡心灵的艺术作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盆景艺术,更因其鲜活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特质,呈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育人内涵。为此,我校基于以下三方面有利条件,将“盆景”作为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并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融合,作为提升学生品格的突破口,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从细节抓起,实施精准有效的教育,使之不断进步、发展并成为一个自信、自强的新时代少年。

学校地处瓦屋山脚下,山上有丰富的盆景素材。永和也是个苗木之乡,园艺场随处可见,有着浓厚的盆景园艺氛围。这些,都是学校开展盆景特色校本课程丰富的乡土资源。

当地的经济主要以苗木、盆景为支撑,大部分农民家庭都种植、销售花木和盆景。我校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花木盆景的生产和经营耳闻目睹,并不陌生。经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对盆景很感兴趣。通过随访、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长都赞成这些学习活动,认为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传统艺术的盆景,是一门追求和谐、精致且需要动手创造实践的艺术。这,正好与我校校训“求真精致”相契合,又与新形势下重视劳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实现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机融合。

三、我们的举措

(一)营造“盆景”式育人文化

1.建设盆景校园。校园环境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力量的帮助,加大投入,改善校园环境。积极争取上级和社会力量的帮助,第一个在校内引进了彩虹线等溧阳乡村旅游公路“一号公路”的标志性元素。将原破旧花圃改造为独具特色的盆景园,并对学校门头、围墙等进行仿古改造;开辟盆栽盆景展览区、学生自由种植区、各班园艺角、实践体验区等场所,把学校建设成精美和谐的园林式盆景特色校园,逐步营造盆景文化氛围。

2.融合盆景内涵。盆景文化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教育资源。根据这一特质,与学校办学思想体系有机结合,对学校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进行深入学习讨论,从而形成以“和谐、精致”为核心的顶层文化设计,明确了“和而不同共成长”的办学理念,确定了“做精致的永小人”目标,确立了“和而不同 幸福成长”的办学追求和“精益求精 自信自强”的办学精神。通过“和”文化活动月、盆景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作用,从而引领和提升学生品格。

(二)构建“盆景”式立体课程

1.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开发有盆景特色的“永和园艺”校本课程,融入学校课程设置,丰富学校课程内涵。在此基础上,加强盆景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学的整合,全方面实施盆景特色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校外花木盆景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开展校本课程教学研讨,提升课程的可操作性。在课程教学中丰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生命品质。

2.丰富社团课程。多元的社团课程能为校园生活锦上添花,也是对学生素养发展最好的补充。我校围绕“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科技与创新”三大体系,开设“篮球小子、啦啦操、象棋、舞蹈、竖笛、作文、书法、七巧板、小园艺师”等二十多个社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爱的课程,在个性飞扬的天地里不断成长。

3.完善德育课程。除开展好“国旗下讲话”“晨会”等常规德育课程外,我们还根据学生实际开设“成长之星”特色德育课程,以评选为手段,从文明礼仪、学习表现、劳动技能、特长发展等方面定期开展评比,促进学生品格发展。

(三)打造“盆景”式精品师资

师资队伍是实施盆景育人的保障。为此,我们在树立“爱与责任”师德观、践行“求真精致”校训基础上,努力从各方面促使、帮助他们不断进取、成长。

1.从“严”治教抓常规。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以教师的“五认真”为抓手,坚持教学常规月调研制度,并采取集中检查、抽查、评比与随机抽查等方式进行,做到每次检查有记载、有反馈,每学期都举行这方面的评比和展览。

2.做活培训助成长。通过特邀名师、名家来校活动,拓宽教师学习之路;通过校内“师徒结对”,与常州市实验小学集团及溧阳市实验小学结对共建,与市小规模学校“抱团取火”的方式提升教师能力;以教师基本功、评优课竞赛、市级教研活动、优秀教师课堂观摩等锤炼教师队伍。

3.精准研究促发展。(1)提高课题研究的精准度。将校本课程的研发作为基点,积极开展语文教学研讨会、校本课程研讨会等课程建设行动,推动教师专业化进程。现有市级以上课题五项,均源自学校发展、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或必须直面的问题。(2)提升常规研究的扎实度。切实抓好学校“三个一”教研制度,形成“研、上、评”三者统一的互动机制,成效明显。

(四)抓实“盆景”式精准德育

盆景艺术以小见大,谓之咫尺千里、盆中乾坤。德育工作亦是如此,需要我们根据儿童身心特点,有的放矢,从小事、细节做起,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工作。为此,我们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实“盆景”式精准德育。

1.做好小事情。从搞好卫生起步,从个人卫生到班级卫生,直至校园卫生,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结合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做件小事情学会感恩;争做园艺小助手,学会照料花草;从上下楼梯、放学排队、进出餐厅、乘车等细节做起规范一日常规,培养文明礼仪,形成文明品格……

2.办好小公司。本着“自我管理、服务他人、共同成长”的宗旨,创办小荷服务公司,下设文礼卫生部、小荷园艺部等部门,模拟社会化生活场景;发行具有趣味性、激励性的“成长币”。以服务公司为载体,提供和创造学生主动成长的机会,以此来发展学生个性特征,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自主管理实践中主动去感知、体验、判断,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成为有完善人格的人。

3.搭好小舞台。(1)修建实体舞台。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修建精美的“星光舞台”,组织开展六一庆祝、读书节、艺体节以及毕业仪式、十岁成长仪式等诸多学校活动。(2)搭建虚拟“舞台”。开设学生自由选择的“小园丁”、短笛声声、健美啦啦操等社团,给予学生自由选择、飞扬个性的活动天地。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劳科技比赛、短剧比赛等各级各类活动,展现自己的风采。

4.成就大明星。设立“成长奖”。每月以班为单位进行评选,每学期初根据班级实际,师生共同商定设置每位学生的目标奖项三至四项。师生每月共议,评选一批。获奖的学生可能是在劳动积极、乐于助人、文明有礼等方面进步明显,也有可能是在作业清晰、发言积极、富有创造性等方面更胜一筹,两学期累计表彰次数最多的自然成为校园年度“成长之星”,给予隆重表彰。

(五)培育“盆景”式精致品质

合理、深入地发掘盆景培植的育人内涵因素,并与教育教学、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以盆景教学、活动为契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生命品质。

1.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盆景培植、制作首先是一门劳动技能,力求在学习盆景培植过程中,促使学生掌握一门劳动技能,初步掌握盆景的养护、上盆、修剪、造型等基本技能,为今后走上社会劳动就业打下基础。

2.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在培育盆景过程中,深入挖掘和弘扬盆景中蕴含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努力让学生懂得盆景是一门追求精致的艺术,过程漫长且艰辛,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培养学生坚持、认真、细心的品质,并转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秉承“求真 精致”的校训,努力做一个“精致”的“永小人”。

3.培养健康心理品质

帮助学生学习正确面对盆景养育中出现的病虫害、植物死亡等问题,培养经受挫折和磨炼的良好心理品质,成为一个真正的“健康人”。

4.提升审美艺术水平

盆景,是小中见大的艺术。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美丽的缩小版山水风景区,被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在盆景的培植制作中,我们将在指导学生学习截干、蟠枝、造型等技艺的同时,努力探索盆景校本课程与学科整合,领会盆景艺术与审美的共性所在,如书法的线条意象美、诗词的诗性意境美、音乐的节奏韵律美、舞蹈的造型姿态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水平。

5.增强核心精神品质

根据盆景的栽培、创作、养护中既有独立完成又需团队配合、既要学习传承又要推陈出新的特点,结合“一班一品”特色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专题性或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汇报交流、观摩调查、竞赛等活动,培养和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共享等核心精神品质,成长为从而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6.激发美好情感

(1)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盆景艺术,树与石取之于自然的,构成最基本的艺术材料,与其他材料经艺术加工,从而形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盆景艺术,是存有生命的艺术,是展现其天性的“自然美”的艺术。为此,我们将引导学生在创作盆景艺术品的同时,加强盆景作品欣赏指导,理解盆景作品与自然世界的联系,懂得盆景是自然的缩影,是对大自然的美的再现,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学习保护生态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2)激发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定期组织盆景创作活动,通过一件件盆景作品来美化校园环境、装点班级布置,打造“和美”校园,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盆景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开展远足踏青、秋游等亲近自然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成绩与思考

从三年的显性数据上看,我们的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是喜人的:在很好地保存了淳厚朴实个性的同时,变得更加文明有礼、自信有节、积极上进;涂齐嫣、谢博文等多名学生荣获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美德少年”称号;近三年来,有100多名学生在省、市级劳科技比赛、读书征文、研究性学习等各级比赛中获奖。学校的办学品位与内涵也不断丰富和提升。几年来,我们的办学理念与思路,越来越得到领导、社会、家长的认可。《溧阳时报》、江苏创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了我校的办学特色和成绩。2017年,常州市副市长方国强来校视察给予了高度评价。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智慧校园”“常州市优质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常州市文明单位”等多项称号;“校园盆景文化的构建与实践”被评为溧阳市第一批特色项目。

盆景文化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教育资源,学生参与盆景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与学校良好的行为规范传统相融合,最终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使之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就要充分开发地区资源,合理、深入地发掘盆景培植的育人内涵因素,并与教育教学、德育工作有机结合,以盆景教学、活动为契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生命品质,提升学生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今后,我们将以盆景人的匠心、教育者的责任心,以更大的智慧与勇气深入思考研究校本特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争取更大的教育成效。

猜你喜欢
盆景艺术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桌上盆景(外一幅)
纸的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萝卜盆景
柚子,变变变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