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互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
——以“鄂州青铜镜雪糕”为例

2022-11-16 08:52李俊彦凃志初
湖南包装 2022年5期
关键词:鄂州雪糕文创

李俊彦 凃志初

(湖北美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1 鄂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趋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其阐释、发展与运用方式一直是国内学者和设计师关注的重点。文化遗产是以自身的价值和人类对它的研究成果及展示传播来发挥其作用的,其中文化创意产品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向公众传播形式,备受消费者青睐。文化创意从概念出发,通过对“文化”的解读、开发、创作,最终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文创产品作为一种物质性保护模式,其对文化内涵的解读与阐释是区别于一般产品的重要方面,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将非遗融入现代的都市生活背景中,让非遗走进现代人生活,焕发新光彩。

1.1 鄂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的发展现状

鄂州有着悠久的青铜镜制作历史,工艺精湛。鄂州市博物馆主持开展的古铜镜复原复制研究和开发工艺全国有名。2016年鄂州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被列为第五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鄂州青铜镜文化不仅展示着中华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也承载着鄂州传统习俗、文化、道德、教化等内容,在湖北省传统文化艺术中独树一帜[1]。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鄂州青铜镜的整理仪容、梳妆修面的功能被现代镜所取代,属于民间大众的艺术形式逐渐演变为小众的收藏文化,制镜这一传统技艺逐渐没落[2]。同时,作为向外宣传的重要途径,以鄂州市青铜镜修复及复制技艺为主题的文创设计目前存在如下问题:缺乏品牌意识,辨识度低;文创产品形式单一,多以收藏镜形式为主;文创设计缺乏与用户互动的手段,无法形成长期记忆;市场局限,新颖的文创设计较少,导致消费群体呈老年化。对鄂州市青铜镜铸造与修复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设计,需要在保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依靠文创这一形式扩大文化影响力,并综合交互体验的方法提高产品用户体验,让大众更加深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非遗文创也将成为带动当地旅游产业更快发展的助推器,让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3]。

1.2 体验经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的影响

在体验经济影响下,消费者对文创设计的需求强调其带来的精神性、体验性和情感性,能引起情感反应的设计产品更受到消费者青睐。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文创设计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用户在接触设计时不仅仅是使用,还有审美、解读和最终的精神享受。良好的购物体验对人们消费习惯的影响巨大,“体验感”已经成为当下消费者关注的重点[4]。形态模仿或实用功能为导向的文创设计方式难以满足体验经济背景下的市场竞争需求,从物质层面上升至精神层面是产品价值呈现的新趋势。交互体验设计作为一种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的设计方法论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用户精神需求的实质在于将产品的交互流程与体验感加以传达,合理调动用户的感官、行动,并引申至情绪的参与,使用户在设计产品的交互过程中,能够与产品所赋予的文化互动,从而理解文化的深层内涵。如近几年火爆的文创雪糕,从最基础的造型设计到包装方式、使用方式的改进,甚至发展出拍照打卡、线上展示等多种玩法,最终让这类文创爆火出圈(图1)。其成功正是因为考虑到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体验问题,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讲好文化故事。针对鄂州青铜镜修复与复制技艺相关文创设计的现存问题,用户需求远不止复刻出来的摆件,而是能形成互动、融入用户生活、提供新鲜感、参与感的综合型文创设计[5]。

图1 文创雪糕

2 交互体验视角下的非遗文创设计思考

2.1 感官刺激的信息接触

感官上的交互是用户感知的基础阶段。感官作为用户接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通过眼、耳、鼻等赋予的直接感受,并可以从即刻的反馈中得出对文创设计初步的判断。对文创设计解读的常见切入点包括色彩、形态、材质等,用户对这些要素产生好奇、喜欢等心理是感官层面接触而产生的初级情感体验[6]。用户感知范围往往也不局限于文创设计本身,更会延展至感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上。所以交互体验的感官层面要求文创产品设计应合理判断呈现场景,并且进一步引导用户从复杂的环境中感知到文创产品的存在及其互动的可能性[7]。例如,中国知名设计师陈幼坚先生在他的作品“茶之旅”茶道硬箱产品设计中(图2),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探索品茶的身心感官之旅。当茶道硬箱完全展开时,便会以音乐填满听觉,以熏香填满嗅觉、以茶填满味觉、以瓷与竹的材质填满触觉,再加上精彩的视觉呈现,用户即使尚未开始使用,便能强烈地感受到中国茶文化意蕴[8]。

图2 “茶之旅”茶道硬箱

2.2 行为控制的交互链接

互动行为的认知是在产品的感官接触之上对产品的第二层次解码,是通过对行为的设计作为桥梁,链接人与产品、人与文化,使之发生关联。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与产品间的互动是连接用户感知、认知和情感体验的重要通道[9]。Sound Tool设计了一款可以伸缩的创意音响(图3),其结构类似手风琴,在用户拉开音响时会开始播放音乐;随着音响拉开越大,声音也会变大;关闭时,声音就会暂停。这款音响的目的就是创造出一种可以与用户真实互动的音乐表现形式,抛弃了过去的用户体验设计语言,重新探索了声音的互动操作。新颖的操作方式也为用户带来强烈的趣味性,诱导用户主动探索音响背后的理念与文化内涵。用户在特定情境下通过设计的操作和效用,进一步理解设计的功能、易读性、可用性等特征,达到浑然一体的状态。

图3 Sound Tool音响

2.3 情感驱动的意义构建

交互体验的最高级阶段是意义层面的构建。意义构建是在感官体验与互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产生最深层次的情绪感受,也是用户在享受整个设计内容后产生有意义的认知和体验。对设计产品接触和互动行为后,用户会基于个人认知与经验对文化内涵产生回味,在无意识中获得情感与精神的共鸣。除了感官认知与互动行为获得的认知外,用户还需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审美价值观、生活经验等借助联想、领悟、猜测等非逻辑思维方式对文创产品的精神内涵进行解读,这种自我分析、领悟的行为使文化的创达更加饱满,从而使用户获得心理、精神层面的转换与提升[10]。如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系列”文创设计,以深圳改革开放的元素为出发点,先后推出“肉食票”手机壳(图4)、“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产品。这类怀旧语境下的文创设计往往并不局限于对产品自身的解读,而是将文创设计作为一段回忆的窗口,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

图4 “肉食票”手机壳

基于交互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探索历程,感官刺激与行为互动为情感构建提供了想象基础,情感的共鸣又深化了非遗文创设计的精神内涵,这种循序渐进的叙述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体验需求。同时,文创设计应协调好感官、行为和情感3个层次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合理安排体验的触发环境,将侧重点落脚在互动旅程创新和用户情绪调动两方面,让文化创意产品讲好非遗故事,为用户带来一段引人入胜的别样旅程。

3 基于交互体验下的非遗文创设计策略

3.1 结合文化内涵,构建交互体验设计逻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在于其文化意蕴,用户在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创产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互动与文化互动是在交互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文化意蕴传承的根本途径。在鄂州青铜镜修复与复制技艺的文创设计项目中,应强调产品的交互属性,以感官刺激、行为互动和情感共鸣的方式将非遗中抽象的文化内涵转化为具象的信息要素,创造意义构建条件,建立符合用户期望且能传递文化内涵的交互形式与逻辑[11]。

为了真正达到提高交互体验与非遗深度传播的目的,实践从鄂州青铜镜修复与复制技艺本身出发,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方式,并综合文创市场中常见形式提出优化改进方案。首先,在文献研究阶段,主要是对现有的鄂州青铜镜相关论文、书刊和网络资料进行梳理,从历史、艺术、工艺等多个角度收集鄂州青铜镜铸造文化相关信息。其次,进行实地调研,切身感受鄂州青铜镜文化,并结合调研内容提出非遗的畅想与对交互的期望。最后,通过归纳整理相关信息和结合鄂州青铜镜的特点,将鄂州青铜镜铸造与修复工艺的开发核心关注点聚焦于趋利避害的精神寄托这一文化意蕴上,并将具体方向锁定在3个方面:青铜镜外形、鄂州青铜镜古法铸造工艺以及鄂州青铜镜的祈福内涵。

鄂州青铜镜修复与复制技艺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纯粹视觉层面的表达难以完全展现文化的抽象要素。设计实践中交互逻辑的构建分为设计分析、交互体验的设计以及设计表达3部分。设计分析是设计最开始的步骤,在深度挖掘与分析鄂州青铜镜非遗资源后,结合用户需求特点,归纳出相应主题作为设计的核心内容。之后进入交互体验的设计阶段,从设计体验旅程中感官、行为和情感3方面来设置交互情节。最后,从微观上设计局部的视觉元素,从宏观上控制整体的事件推进,有机地将鄂州青铜镜非遗的外形特点、工艺和祈福内涵结合在一起(图5)。

图5 “鄂州古铜镜文化祈福雪糕”交互设计逻辑

3.2 注重视觉呈现,提取特征纹样元素

鄂州青铜镜的纹饰元素极其丰富,题材包括佛像神仙、奇珍异兽、禽兽花鸟、神话传说等,纹饰中形态自然美好,实则是古代百姓通过刻录于青铜镜纹饰中的美好形象作为精神寄托,祈祷天神的庇佑。铜镜本身成为人们向往安定、幸福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物品。出于对传统精神内核的继承和发扬,“鄂州古铜镜文化祈福雪糕”设计出了3条带有鄂州市地域特征的祈福成语:“年年有余”来自鄂州武昌鱼;“花好月圆”来自于鄂州市花腊梅;“一帆风顺”来源于鄂州古代发达的造船业。为了改变鄂州青铜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造型与功能十分单一、色彩意向不明确、缺乏时尚感和设计感等刻板印象,设计作品将这些成语与传统青铜镜外形结合,采用古铜镜铸造中常见的纹样布局方式绘制雪糕纹样,经过提炼和再创作后的图形元素更具现代感,使其脱离简单的外形复刻,并能适应雪糕外包装、雪糕造型、背景填充等多种使用区域,从视觉层面提供文化辨识度。颜色的选取参考雪糕口味,而雪糕的口味取自鄂州知名的地方产业。如“年年有余”雪糕颜色为橙黄色,来源于鄂州沼山特产的胡柚。颜色上的不同也形成了各个雪糕明显的外观差异,让设计作品感觉更加活泼。最后利用三维软件模拟立体化效果,让鄂州青铜镜铸造与修复工艺用雪糕的形式焕发新的活力。“鄂州古铜镜文化祈福雪糕”符号提炼及应用如图6所示。

图6 “鄂州古铜镜文化祈福雪糕”符号提炼及应用

3.3 设计行为交互,开发互动文创产品

在“鄂州古铜镜文化祈福雪糕”中,将提炼出鄂州青铜镜铸造与修复工艺的核心内容与最近火热的景区文创雪糕结合,并做出了创新延展。在雪糕本身的设计上加入了“抽签”的交互形式(图7)。雪糕棍设计参考了铸镜时常见的镜柄造型,力图接近青铜镜本身的造型。上半部带有纹样和祈福成语,下半部带有青铜镜特征的防滑纹路,让产品保持美观的同时方便用户使用。文创雪糕中的“抽签”类似于日本神社求签的形式,在品尝完雪糕后才能看见祈福成语,在初次使用的过程中给予用户新鲜感和意外感。

图7 “鄂州古铜镜文化祈福雪糕”雪糕棍设计

除了雪糕食用的一次性功能外,将雪糕的包装与家庭制雪糕模具进行结合,让产品具备多次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鄂州青铜镜铸造与修复工艺中制模、泥范造型、泥范焙烧等18道工序与现代雪糕的制作有异曲同工之处。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了文创雪糕的包装外壳(图8)。外壳采用对人体无害的塑料材质,外部造型参考了鄂州古法铸镜模具带圆柱手柄的长方体造型,内部为镂空的雪糕造型。这种结构既可以当作销售时的外包装,也可在首次品尝雪糕产品后当作家庭版雪糕模具使用。模型的使用过程与古法铸镜的重要步骤一一对应,如冷藏对应焙烧,注入雪糕溶液对应浇筑过程等,以生活常用道具作为载体,在反复的互动过程中感受鄂州青铜镜铸造与修复工艺的文化内核,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

图8 “鄂州古铜镜文化祈福雪糕”可交互包装设计

3.4 调用用户情感,升华文创设计内涵

情感记忆的升华是文创设计的最终目标,观众在交互过程中通过身体的参与而产生有意义的认知体验。情感记忆的构建受用户个人因素的影响,是将非遗特征与用户审美习惯、文化背景相结合的产物,且易于提升体验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设计时,要考虑到鄂州青铜镜铸造与修复工艺的时代文化特征、现代文化背景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在确保文化内涵传达的同时重视文创设计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减少用户与设计产品间的“认知摩擦”,使用户能够自然地融入铸镜体验过程中。用户以手工制造冰淇淋的形式模拟古法铸镜的过程,假想自己是一名铸镜师傅,通过“浇筑”“焙烧”“加工”这样一系列的身体动作,切身体验和学习传统铸镜方式。同时,用户在初次品尝完雪糕后会获得随机的祈福祝福,增强了观众的个性化体验。别出心裁的新鲜造型和用户完成整个交互旅程的成就感会,鼓励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和传播,从而促进鄂州青铜镜铸造与修复工艺文化的传播。

4 结语

研究从交互体验的视角解决目前非遗产品市场交互体验缺失的问题,塑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模式,顺应“以人为本”的市场趋势,从而促进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阐释和利用,并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鄂州古铜镜文化祈福雪糕”设计实践中应用了交互设计中认知层规律,按照感官、行为、情绪的递进策略,三者互相关联、推进,最终对参与者在设计中的整体过程进行周全的设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尝试反推的思路,先构建情感意义的表达,再围绕需要展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精神,思考用户需要的体验方式,最后细化到引导用户感知的交互行为设计过程。

猜你喜欢
鄂州雪糕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雪糕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脆皮雪糕好好吃
疯狂雪糕“战”
雪糕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