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导向的户外体验空间设计
——以中国儿童中心环境教育基地为例

2022-11-16 08:52栾嘉骏刘姗马斯婷栾雁宁
湖南包装 2022年5期
关键词:木屋设计师空间

栾嘉骏 刘姗 马斯婷 栾雁宁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北京 100088)

1 研究背景

中国儿童中心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官园,占地面积4万m2,是集应用科学研究、兴趣培养、教育活动和公共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是全国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平台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基地,对全国校外教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该项目是环保部与儿童中心联合设立的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环保科普教育基地,是全国儿童事业对外交流和合作的窗口。项目的建成旨在为儿童提供感知自然的场所环境,提供生态环保理念教育的户外课程空间载体,向儿童进行生态环保理念的教育。

基地位于儿童中心南侧绿地区域,该区域为草坪,地形平坦,林木茂盛,原有木屋建造位置为一处高大桦树,胸径65cm,与周边的松树构成树丛,自然环境优越。原有木屋由钢架及防腐木搭建成,空间比较逼仄,且材料锈腐严重,楼梯段已经损坏。该基地是校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以感官教育为主,以原有木屋结合的桦树为中心点,利用树屋为载体构建全面与自然环境接触的小型感官公园,将生态教育直接作用于各层次的感官,让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并且在儿童心中种下一颗生态环保的种子。

2 儿童行为特征分析

随着当下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开展,国内也有一些关于儿童友好型城市的设计研究,但对于儿童友好型主题体验空间目前国内与国际上仍没有明确的标准。在相关儿童友好型公园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儿童友好型公园是指以儿童行为特征为理论基础,以儿童为本为设计理念,以满足儿童需求为衡量标准,以营造全园适宜儿童亲近自然、安全游乐的景观环境为目的城市公园[1]。儿童友好型主题体验空间作为儿童友好型公园的子集也是如此。

研究儿童行为特征(表1)是设计儿童友好型体验空间的基础。在儿童的各年龄阶段,身体特征和行为能力特征与活动需求不同,且儿童活动有年龄集聚性,若是违背这些基本特征,便是不尊重儿童自身的权益,也难以谈及儿童友好型。

表1 儿童行为特征分析[2]

3 形体设计——童心设计

设计师团队在设计开始前进行现场勘察,对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充分探索,探索如何让建筑与自然在彼此的存在中得到更好的展示。

整体设计本身是非定向的——因此也希望由孩子们决定他们想如何使用这个空间。设计师团队联合儿童中心对学前教育部的孩子们进行了采访,去探索小木屋设计方向。基于学龄前儿童识字量和读写考虑,采用提问和录像采访等方式。提出的问题主要是“想玩什么游戏?”“需要什么?”根据孩子们的回答与想法,结合建设预算的考虑,提出3个方案,主题分别是“杨叶青青”“榕树之家”和“精灵木屋”。形体方案的设计出发点均是从儿童心理出发进行童趣设计,在尊重现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融入童心,创造新的共享空间,引发儿童对美好的联想。

3.1 植物主题方案一:杨叶青青

为了回应生态环保教育理念,首先尝试杨树叶形态的方案,即木屋的屋顶、遮荫的凉棚、滑梯的形态,均由具象、巨大化的杨树叶片组成,木屋一侧还包括一个小的瞭望远方的空间,是一个露珠形态的小屋子,见图1。该方案的起源是每个人儿时都梦想过自己顶着一个大叶片遮风挡雨,寓意儿童在自然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美好情景。同时这个方案使用了圆形的开窗方式,增加了一些卡通童趣,这点也用到了后续建成的设计图中。这个方案的缺点在于尽管在鸟瞰的角度它很漂亮,主题包装的工艺也能保证叶片的逼真程度,但在人体视角上,它对屋顶过度修饰,在实际使用上没有起到功能性的作用。在北方地区北京的冬天里,植物落叶后,这鲜艳的叶片无法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同时水滴的天窗设计也可能存在一些凸透镜原理,担心伤到小朋友的眼睛。但如果小朋友喜欢,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方案调整。

图1 杨叶青青

3.2 植物主题方案二:榕树之家

以一木成林的榕树为原型,有粗有细的榕树根须代替了结构柱对木屋和活动平台进行支撑,并在边缘的位置支出枝桥,让现状树木和包装融合在一起(图2)。木屋平台下有石头、沙坑以及木屑,在树枝上有小松鼠、松塔、蘑菇等的装饰,围护栏杆也以绿植进行装饰。整体设计与周围环境充分融合,绿色生态充满生命力。但该方案明显造价较高,同时该方案更类似于一个假树而非木屋设计,但也可以进一步进行方案调整。

图2 榕树之家

3.3 童话主题:精灵木屋

虽然木屋建在儿童中心校区内,但其相对僻静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美学意义使其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这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静谧场所。设计师设想这里可以为儿童们提供属于他们童年专属的成长急需的舒适的呼吸和私密放松空间,打造属于他们的童话故事,一个魔幻的、带有精灵色彩的森林小木屋(图 3)。

图3 精灵木屋

在最新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中,在儿童友好发展的基本原则中提到应该充分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坚持鼓励儿童参与。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3]。在很多时候,成年人和家长们为儿童做出的一系列决策,儿童实际上是否真正喜欢和需要,有待考量。此外,儿童往往更加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对专业的规划设计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点子。

根据以上原则,设计团队在这个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对儿童如何真实参与设计并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偏好和需求进行了初步的尝试:通过与中心幼儿园合作,方案成果经过了小朋友们的课堂投票,并最终选择了精灵童话的方案。

4 外部景观环境规划——环境友好

在外部景观环境规划上,设计师首先与业主讨论的议题是:能否将周围绿篱围合移栽,形成开阔的上人草地,建立没有围墙的“大自然教室”。这是出于玩耍的儿童心理去考虑的,儿童在心理上认为玩耍是向其他人炫耀和展现自我的活动,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关注。然而许多的设计者经常会犯一些错误——把游乐场设计在远离人群的角落,用绿篱、围墙围合起来,导致这样的空间在现实状况中无儿童问津[4],这是一个应该被重视的儿童游戏行为规律。

外部景观以木屋为核心做了3个区域的延伸,分别是寻梦草甸区、山川沙漠区、地质奇观区(图4)。设计师选取地球上具有典型性的生态环境,以儿童年龄与心理行为特征为依据进行规划设置,成长的不同阶段划分不同的空间,服务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除了木屋区域及交通区域采用弹性塑胶地面外,这些外部景观空间均采用了自然元素的地面,如沙子、草地、木屑等。山川沙漠区适合幼儿期(3~6岁)的儿童,体验内容包括玩沙、练习跑、跳与攀、爬动作(图5)。寻梦草甸区适合童年期(7~12岁)的儿童,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活动,包含一些竞争性和体力锻炼(图6)。地质奇观区则为较为开阔的区域,该区域中心设置的化石造型的涂鸦墙让孩子进行探索发现和自由创作(图 7)。

图4 主题分区

图5 山川沙漠区

图6 寻梦草甸

图7 地质奇观区

5 空间构思——站在1m高度进行设计

小木屋的使用人群为4~9岁的儿童,设计师对该阶段儿童的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研究成果进行活动区域的划分和为锻炼活动设置基础。整体木屋活动空间基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行为特征表现分为了2个部分:一是木屋的外环,由一些儿童设施和家长休息区组成,这里设置了蘑菇凳子、跷跷板、攀爬巨木、故事小屋。儿童也需要一个可以保留自己隐秘的空间,去离开父母和老师的监视[5]。攀爬巨木和故事小屋就是这样一块空间,这种空间能养成他们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 8)。

图8 实景效果

标高1.8m室外平台下的灰空间是一个有意设置的灰空间,可以容纳年龄较小的儿童开展活动,该灰空间由沙坑和秋千组成。在这个空间中,设计师给儿童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和放松的机会。如果一个孩子选择一个人安静地玩耍,那么成年人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在这样一个空间里,儿童可以离开群体,集中注意力独立玩耍,同时室外平台为这个空间提供了阴凉和遮蔽(图9)。

图9 室外平台下的灰空间

二是室外平台,这个室外平台与树木的结合情况非常好,形成了特色的景点,因此设计师设计了多种通道和方式给儿童,用于他们上上下下,包含楼梯、攀爬绳网和滑梯。与楼梯相比,攀爬绳网和滑梯的使用更需要脚和手的协调支持,可以对儿童的大动作发展起到较好的锻炼作用(图10)。

图10 室外平台

木屋的室内空间彩绘主题画是由中国儿童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创作的自然观察日记(图11),设计师结合中心教育专家的意见进行筛选,通过彩绘师的手描绘到了木屋的室内墙壁上,具有趣味性和科普性,让在其中活动的小朋友更有参与性和主体性,进一步让这个空间固化为专属于儿童的体验空间。

图11 室内空间彩绘主题画

6 色彩与工艺设计——注重儿童感知觉与安全性

在儿童感知觉中,视觉是儿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儿童出生开始就通过触觉和视觉去感知世界环境的变化。儿童的感官教育应该引起设计师的重视。因为有了感觉和直觉,人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从而为进行更高级、复杂的心理活动打下基础。色彩在幼儿的世界里无处不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6]。在这里,要指出设计儿童项目的一个严重的认知误区,不少设计师认为让儿童认识亮丽和浓重的色彩有利于培养他的色彩感觉。事实上在儿童的活动设施上使用亮色(如大面积的红、黄、橙)会引起儿童兴奋,会对儿童心理造成异常烦躁甚至狂躁的影响。因此应多搭配一些冷色调如蓝、紫进行调和,让儿童不至于过于紧张。同时设计师应该考虑到,太多颜色会容易分散儿童的注意力,不利于儿童养成专注的习惯。

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木屋主体以及小品时,色彩尽量质朴,材质天然舒适。多采用木纹色铺底,以少量绿色苔藓点缀。地面使用大面积的蓝色为底色,并以黄色暖色加以平衡。这些颜色关系会对儿童身体健康有好处,使儿童在户外的热烈活动中平缓心情,减轻心脏负担等(图12)。

图12 木屋效果图

装饰不应是简单地给建筑披上“皇帝的新装”,而是要在很好的反映故事的前提下,使之成为更好地去表达故事意境的窗口,结构和建筑构造也可以成为很好的装饰。

主体结构设计师选择了钢结构龙骨,使得结构整体体积小,灵活性大,质量轻,为后续面层材料的使用提供合理基础,并保证项目的耐久性(图13)。

图13 木屋钢结构龙骨设计图

维护结构的材料上设计师使用儿童最喜爱的树木、草、石头、沙子等自然元素,未使用改造前树屋所使用的防腐木,因面对恶劣的外部环境,普通木材无法抵抗霉菌、雨水等的侵蚀,因防腐木具有天然耐腐蚀、容易与环境融合、易弯曲的特点,在诸多园林中多有使用,但其制备过程中使用化学药剂,其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污染。与此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因药剂流失而产生变色、发黑及开裂的现象。儿童在活动中产生的破坏力极高,因此对材料的耐用性选择实际要超过成人的标准。最终设计师使用的主要材料为聚合物喷塑砂浆和阻燃可雕刻环氧树脂,这两种材料目前主要应用于国际顶级主题公园项目中。这两种材料需要与雕刻工艺相结合,发展出仿真程度高、耐久性优良的各种造型,且有别于目前国内公园使用的不饱和聚酯翻模造型,具有轻质、耐老化、阻燃、雕刻性好、良好的自身粘结性及修补性的特点。这两种材料需要与雕刻工艺相结合,可呈现发展出仿真程度高、耐久性优良的各种造型。同时结合具有防锈功能的喷塑砂浆底料,延长了整体的使用寿命。

工艺方面,传统水泥直塑TCP技术是在现场拌合砂子水泥,通过简陋的工具和不规范的施工工艺,做出的效果纹理粗糙、开裂、钢筋易锈蚀、易剥落。在设计师以往现场调研的某乐园金矿镇园区于1998年开园,2012年景观假山山体剥落严重,导致2018年不得不停业重建。小木屋项目则采用了先进的塑石假山和主题立面建造工艺,运用专业塑型砂浆、专业设备喷浆、专业雕刻工具、规范化雕刻工艺,既能刻画精美耐久的仿石纹理,也能刻画细腻的仿木纹理。底层阻锈性高,抗开裂、粘接性佳、面层易雕刻、触变性佳、可施工性能优异(图14)。在木屋的顶面设计师选择了仿真茅草,减弱了整个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层次冲突,回归自然中带来一种野趣的赏心悦目之美(表2)。

表2 中国儿童中心环境教育基地儿童中心材料表

图14 雕刻效果——故事小屋与攀爬巨木

7 用户体验

7.1 儿童友好型教育体验

儿童中心的环境教育基地是儿童友好城市(CFC)建设项目的一个试点,该理念的提出源自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述的儿童权利。在这里,儿童的声音、需求、优先权和权利是公共政策、方案和决策的组成部分。研究[7]表明,儿童的早期经历对其未来的发展有显著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对任何社会的未来福祉都至关重要。

如何构建儿童友好城市?环境教育基地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听取儿童的意见,让儿童体验有品质的、包容性和参与性强的教育和技能的发展,活动在绿色、生态的空间中,结识朋友,有可以玩乐和享受自我的环境。可以预想的是,在不远的未来,或大或小的儿童环境教育空间由点串成线,由线连成网,将共同构建起儿童友好城市的体系,最终形成儿童友好型社会。

7.2 环境教育体验——轻微的危险

日本东京蒙特梭利幼儿园的设计者贵晴手塚在他的TED演讲中说:“在这个年代,小孩子需要轻微地尝试一点危险的滋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学会互相帮助。这就是小社会,而现代社会正缺少这样的(教育)机会。[8]”最危险的不是游戏中的安全问题,而是让孩子们失去自由,生活在恐惧中。因此设计师在爬绳网、滑梯下的攀爬根须以及攀爬巨木、沙池池壁的设计中都保留了轻微的危险。孩子们有时也需要摔倒,也需要受一点伤,也需要靠自己去解决问题,成年人不要过度“保护”他们,因为这些将教会他们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这种可接触危险性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开始在1979年,日本首个常设型冒险游戏场“羽根木冒险游戏场”诞生[9]。随后不断发展,在2013年左右日本已经有400多个类似的儿童冒险游戏活动场所。这也在影响着日本的教育理念和设计理念。这些理念不断地被多数人所认同,贵晴手塚所设计的幼儿园便具有这样的理念。而今浙江安吉也在推行一项名为“安吉游戏”的教育理念,主张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具有绝对的自主权。这种游戏方式是由孩子自己发明游戏,材料仅仅是大小梯子、木板木块、轮胎、箱子以及各种小玩具等,没有教师向孩子交代游戏玩法,没有教师组织安排,孩子们自发地三五成群,进入了各种类别的游戏情境。游戏中,没有教师教导孩子应当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10]。

因此,在整个环境的体验方式上,设计师更多地考虑如何丰富儿童的感官体验,而不是试图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控制会让儿童变得弱小。主动改变设计师的设计习惯,设计师应该巧妙地压抑住自己控制一切的欲望,让设计具有灵性,赋予儿童创造自己空间的权利。

设计师所做的不仅是创造一个便于管理和教育儿童的空间和场所,不是单纯的儿童游乐场设计,更不是单纯堆满玩具与游乐设施的空间,而是创造一个满足儿童心理发展需求、实现精神培养的活动区域,可以引导情感、塑造记忆的场所环境[11]。在这里,设计师和教育工作者把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孩子,唤醒和释放孩子的天性,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创造更多可能。

8 结语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以儿童友好为导向的户外体验空间设计是未来环境设计中人性化发展的必然追求。基于儿童行为心理特征分析了场地活动空间规划原则,并结合中国儿童中心环保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从现场勘察与儿童意见收集、形体方案、场地设计、环境色彩、材料选择和体验方式5方面入手,构建了设计策略体系:现场勘察要听取儿童的意见,尊重儿童权益;形体方案由童心出发;场地设计注重儿童向往自然、好奇探索的心理特征,将自然、艺术、趣味等元素融入外部景观环境规划;环境色彩温和质朴,少使用过于刺激的颜色;材料创新的同时坚持使用绿色、安全、环保的材料;环境教育体验设置有轻微的危险但实际安全。本文旨在研究中进一步加深对儿童户外体验空间需求的认知,提供新的思路与设计方法,从而为儿童创造健康、兼具体验性和教育性的快乐成长的空间环境。

猜你喜欢
木屋设计师空间
小小设计师
木屋小镇:岛屿·丛林·小木屋
会飞的木屋
空间是什么?
设计师访谈
俄“木屋之城”前途未卜
创享空间
木屋
推荐一个设计师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