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2022-11-16 08:52童炼李娇
湖南包装 2022年5期
关键词:竞赛学科数字

童炼 李娇

(长沙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新兴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迎来了传媒形态的重大变革,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文化媒体相结合的数字内容已经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的重要部分,新媒体在社会各领域的介入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播、获取和交流方式[1]。其中短视频制作、自媒体平台运营、虚拟现实应用、全景漫游等产业势必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知识技术水平提出新的标准,同时对数字媒体相关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问题、新挑战,引发教育从业者对数字媒体教育模式的思考。

1 “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与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概述

1.1 “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及特色

“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是构建视频技术人才平台,推动在湘高校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视频文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联合的实训基地,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在这里竞相迸发,如今成了“文创湘军”的大本营。“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以视频文创为核心,发展数字新经济,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培育出数字媒体、版权交易等全产业链集群,与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紧密相关。“集聚区”与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等产业集群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明确坚持“只做文产,不做地产”,形成了以湖湘文化为根基、以湖南广电为依托的视频文创产业。“集聚区”已与本地院校共同建设了众多围绕视频文创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数媒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人才高质量发展,旨在为“集聚区”及本地产业培养数媒类的高层次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各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人才供给和人才结构上的合理性。

1.2 “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支持下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高度关注新媒体行业的发展进程,也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扶持项目。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一是产品版权价值链尚未稳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二是数媒相关产业产品大同小异,产品文化缺乏质量,相关资源浪费严重,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等现象普遍。三是在数字媒体教育产业存在艺术教育的思想同质化、创新阻滞、重技术和轻内容等诸多困境。究其根源,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是“缺人”的问题。只有解决数字媒体产业的“人才”问题,才会给产业的发展带来春风。为了应对社会对数字媒体行业人才的需求,我国各高校纷纷建立了相关的学科和专业。但众多数媒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满足预期的培养目标,大多数院校在数字媒体专业的课程设置过程中,主要把软件应用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数媒人才的艺术内涵、动画理论、贴近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培养,没有实现数字媒体人才在设计应用中广泛的运用价值和可操作性,使其无法与相关专业有效融合,众多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2],导致数媒专业教育仅仅停留在以软件应用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初级阶段,没有注意到数字媒体专业具有与艺术相关的其他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共享性、开放性、交互性的特征。而目前“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已形成“224”(即2个平台、2个研究院、4个创新实验室)产业技术底座,促进长沙的数字媒体产业生态集群在发展中不断优化完善,整体上呈现出多样化与规模化的态势。长沙市“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对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型数媒人才的需求,为各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改革方向[3]。

1.3 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合“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的契机

数媒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新兴专业,创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也对从业者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优良的艺术素养和过硬的技术本领。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融合科学、人文和艺术的综合交叉性学科,涉及现代艺术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非常侧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与数字科技方面的整合能力[4]。在长沙市政府最近发布的《关于建设视频文创人才特区的若干措施》中提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文化创意基地合作创建马栏山视频文创学院,重点培养熟悉视频文创产业整体运作的复合型人才,以及视频文创研发设计、营销经纪等关键环节的专业型人才。[5]”长沙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聚集,更离不开高层次且具有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的贡献。通过“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分析,大力培育出一批数字媒体人才,有利于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促进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时代下的机遇,培养出更高素质、满足文创产业发展的创意型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是高等教育对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问题,同时也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定位新型数媒复合人才,拟定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2 高校数媒人才培养困境

2.1 “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人才新需求

数字媒体技术在市场上全面普及的大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人才需求依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6]。“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依托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方面的大力支持,坚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其相关数字媒体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强调复合型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是计算机学科知识与艺术设计学科知识的结构型复合,具体来说有图形图像学与摄影技术及其人机交互等为主的媒体信息采集与输出技术,有以数字形式编码及存储的媒体信息存取技术,有以文字与音频及图像处理为主的媒体信息处理与生成技术,还有将处理完后的计算机网络上的传播与通信等媒体信息传播技术以及上述媒体信息的管理与安全等相关的复合知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同时关注人才的个性化学习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面对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创新和实践综合能力、融合系统思维与科研及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只有在设计生产实践过程中打通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及营销等关键环节的专业能力、从时事热点与最新技术元素中得到启发的能力、熟悉视频文创产业整体运作且具有实际工程技巧还可维持生产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相结合,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应注重“技艺融合”,鼓励个性化发展,不断优化数媒行业的核心要素,丰富数字媒体生产实践,为中国数字化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2.2 高校数媒人才培养困境

2.2.1 市场变化过快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件、移动技术、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媒产业市场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手段与应用场景日新月异,新媒体技术全面融入并改变着社会生活中各方各面,在传统的动漫、广告、影视、游戏4类主要市场的基础上,派生出终端UI设计、网页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众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设计新领域。传统的四大数媒市场就业逐渐饱和,然而新兴数媒应用技术设计新领域却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这说明各大高校对于数媒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市场有一定的脱节,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合理的问题。中国当前专门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满足市场变化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极少,不同学校的培养方案雷同现象较为严重。在大部分高校里学生要等到学完所有课程后才有机会进入并接触到企业,实践机会极少。在课堂上也无法及时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难以对自己的职业做出规划。而企业岗位的真实需求往往和学校所学知识不对口,难以进入工作状态和具备职场意识、职场能力。课程内容较为简单,且课程覆盖范围狭窄,与其他学科之间交互较少,无法满足国家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7]。培养出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是一个漫长的打磨过程,主要依赖政策、资金、投资等方面引进相关高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吸引并留住高端人才,同时也难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储备和培养人才系统[8]。高校大学生应该展开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满足新媒体企业相关需求,才能填补行业空缺。

2.2.2 院系间与学科间的壁垒 大多数高校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课堂上的授课内容、形式和课外作业内容、考核方法单一,教学方式的改进还停留在对国内同行做法的借鉴上,学生的能力培养局限于国内外教育经验的参考。各个学科建立自己的学科规划和标准,学科交流封闭,在分科的基础上也造成一定的学科“僵化”,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中无法实现相关学科的交叉性学习,不利于通识教育的开展。具体表现在难以满足社会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的技术需求、难以设计和开发符合学生的知识需求和应有的艺术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大多数院校把工科生和艺术生分别安排在不同院系,区分了两类不同背景的学生,无法实现联合创作,技术和艺术无法得到有机融合,更加无法培养出技术精深和艺术独到的专业人才,同时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艺术与技术、理论与实践”融合度不高的问题[9],导致大多数学生在动画和场景设计中存在剪辑效果不流畅、衔接内容较为生硬的情况。数媒相关人才缺乏一定的设计思维,无法使作品在基础技术应用上具有一定美感和趣味性,存在画画表现力不足等问题。而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里突破学科和院系间的壁垒[10],成为了数媒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

3 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在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针对上述高校数媒人才培养困境,通过围绕“学科竞赛”,形成以下策略:首先应当树立创新创业意识,顺应市场需求变化;其次践行知行合一理念,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因材施教,关注当今社会的时事热点和前沿技术,结合综合类高校自身优势定制培养,同时更多地与社会、与企业生产接轨,与实践相结合[11](图1)。

图1 五位一体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模式

3.1 加强创新创业训练,紧跟市场需求变化

3.1.1 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竞赛的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练习,最终攻关现实中一系列问题的全方面训练。学科竞赛不仅使学生专业知识得以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参与和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增强了相关高校教师的指导能力,为数媒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新模式,夯实师资力量,促进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将竞赛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果应用到实际应用中去,从而满足市场创新需求。学校应该积极推动,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并由指导教师带队,引导所指导学生团队,形成以教学助科研、以科研助竞赛、以竞赛促创新、以创新促就业的闭环效应。

3.1.2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以学生已在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基础,再进行深度学习和挖掘。而教师在课堂中侧重于向学生传达理论知识,导致大部分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教学安排下学习,“填鸭式”教学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还将学生的学习思维固化,更无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而学科竞赛的重要价值及其内核正是创新,可以打造启发为主、讲授与讨论为辅的多维教学模式。师生们通过对所参与的竞赛的特点分析,可以训练学生使用数字媒体技术并在其领域产生创造性思维碰撞,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去“举一反三”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创新思维,加强学生将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创意转换成作品的创造能力,从而最终加强学生对市场变化的应变能力。

3.1.3 以技能训练为手段,强化创新实践能力 学科竞赛是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一个重要场景,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中去,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并依托竞赛相关职能岗位的模拟,进行相关技能应用培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学科竞赛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帮扶,辅助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解决所模拟的问题,积累相应的工具软件的使用技巧,同时学科竞赛中必要的软硬件知识可以让学生更从容地面对使用电脑进行创作时随时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因此通过相应领域知识的熟练掌握与合理运用去解决所设定的特定场景中的问题并反复训练,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要且能胜任相关工作岗位的人才。

3.2 践行知行合一理念,打破学科专业壁垒

3.2.1 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健全数媒课程体系 学科竞赛的开展主要是考察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是考验大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与创新,所以学科竞赛应以相关学科作为理论支撑[10],同时大学课堂应补充与时俱进的理念和学术前沿的最新内容,高校教师也始终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帮助学生在学术理念上的提升,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将其应用在数媒专业中,则应既有游戏设计方向,以艺术生的培养方式为主,为行业输送游戏美术人才,又有游戏技术方向,培养的是游戏程序员[12]。因此健全数媒课程体系,开展多元化课堂成为参加学科竞赛时重要的理论基础,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效果的同时成为参加学科竞赛时的重要理论基础,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保障学生的竞技水平,最终实现产业所期待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3.2.2 以学科交叉为导向,促进复合型人才培养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数字媒体在新时代中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发展的必然。中国的数字创意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爆发性的增长,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是大势所趋。学科竞赛的举办大多数要求大学生跨学科和跨专业,并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和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其过程重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鼓励学科交叉和学科互融,既应注重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应注重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学科竞赛中动手实践、团队协作、跨学科、多元化的项目式学习的教育正成为新工科教育的经典模式,而复合型的培养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团队协作以及对行业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4 结语

数字媒体是随着科技进步而成长起来的一门新的学科,而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拔高了数媒人才的标准和要求,需要与时俱进,高校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应该抓住科技发展的契机,发展本校的数字媒体专业[13],不断创新创意人才培养。长沙学院数字媒体专业持续加强与“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企业的产学研深度合作,2021年新增2处校级实习实训基地,学科竞赛成果丰硕,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数媒专业在团队参赛的学科竞赛中,省级获奖数占总获奖数39.3%(较前年上升34.9%,其中跨专业组队数量占63.6%),国家级获奖数占总获奖数39.1%(较前年上升22.5%,其中跨专业组队数量占33.3%)。目前综合类高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数媒教育模式改革稳步推进,学生的技艺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文章通过“马栏山文化创意集聚区”复合型数媒人才的需求,结合长沙学院数媒专业在对接需求过程的实际情况,希望能为教育教学者提供更多启发和思路,培育出符合数字化时代发展的数字媒体创意设计型人才,夯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基础,为推动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竞赛学科数字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答数字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超学科”来啦
数字看G20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