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建设路径与实践探索

2022-11-16 08:52马梦娜
湖南包装 2022年5期
关键词:两性一度两性印刷

马梦娜

(郑州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2018年,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广度、有挑战度的“金课”,从根本上做到“挤水镀金”。同年11月,教育部有关领导在“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面向广大师生探讨了建设中国“金课”的具体要求及实施路径,并提出了“两性一度”的金课课程建设标准,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所谓“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所谓“创新性”,是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所谓“挑战度”,是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1]。该教学改革旨在实现从教师为课堂的主人到学生变为课堂主人的转变,让学生积极扩展自身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在各个方面综合发展,积极投入知识探索,具备自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自我价值。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郑州工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的本科专业,其中“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是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授课对象主要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该层次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及实践动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建设“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两性一度”的标准有一定的助推作用[2]。

1 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构建现状

1.1 课程设计

以“两性一度”课程建设标准为准绳,以包装与印刷课程为依托,深入剖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现状,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形态、构建“两堂”、教学成效5个方面着手“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的“金课”建设。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设计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3]。

1.2 课程实施

针对郑州工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包装与印刷工艺”这门课程教学现状中出现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形态单一、教学模式固化、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项目实施方案。

对课题研究所需的文献进行综述,搜集相关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案例,梳理并整理关于设计专业“金课”建设的理论资料。

从理论高度论证“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的“两性一度”建设标准的必要性,阐明其对其他设计专业及课程建设的重要推广意义。

通过文献检索、市场调研、调查问卷、访谈等方法对相关设计专业“金课”建设现状及建设路径中所遇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培养目标、教育形式及评估体系等的分析对比,提出了针对郑州工商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教育变革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1.3 课程效果分析

按照“两性一度”标准对“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及时更新教学文本内容及架构,合理优化课程体系。以“包装与印刷工艺”这门课为例,教师应时刻专注政策变化、行业动态以及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充实自身专业知识结构,有效区分理论及实训模块,做到课程内部之间的有效衔接与整合[4]。

按照“两性一度”标准重新定位“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教学目标,推进人才培养进程。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以及河南特色的文化符号,将其运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从而提升视觉传达专业设计能力。

按照“两性一度”的标准丰富教学模式,创新适合“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特点的教学形式。依托“大广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在以参赛为目的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紧跟现代包装设计潮流趋势,把握现代包装设计发展动态,从而锻炼与提升学生在图形与文字创作方面的能力。

按照“两性一度”标准注重在两个课堂上学生能力培养,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形成具体的、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利用“两堂”培养学生双向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构建多维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表现技法及实战技能的掌握[5]。

2 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教学主要问题

2.1 课程教学内容滞后

课程内容是实施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关键信息。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皆通过课堂教学内容得以培养[6]。但是通过调研可知,目前很多高校“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仍然延续旧的模式,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轨,不具有时代性。对于一些前沿的、最新的观点与技术认识不到位,行业新态势、新动向也得不到关注,严重脱离社会发展需求。

课程教学内容滞后,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学材料的陈旧。调研中发现,大部分高校所选用的教材出版时间均为10年前甚至更早。毋庸置疑,这些教材在当时是具备权威性、前沿性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体系未能在再版时得到及时更新,尤其是随着国家“两性一度”标准的建立,其陈腐的教学材料更显得不合时宜。

2.2 课堂教学目标模糊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对于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具有指导性意义。但是很多高校的教学大纲中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不够明确,甚至有流于形式之感。即使有教学目标,教学中不执行的现象也大有其人。按照“金课”标准,应当分层教学,不能一刀切。课堂教学目标模糊,不但教师胡子眉毛一把抓,学生学习状态也是一片混乱,教学效果自然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应遵循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既关注到全体,又合理设置层级,使基础、提高、创新皆有所体现[7]。

2.3 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首先,教学形态单一,突出表现在教师授课手段简单、机械,所有章节均选用一种方法进行。如教学设计无变化,重难点不突出,详略不当,理论部分与实训部分无规划,学生机械地理解知识,课上课下无知识交接,缺乏课下实践运用,主动性、创新性不强。当前很多课堂教学属于“线性教学”,只关注本门课程,对相关领域交叉知识漠不关心,未能建立横向及纵向立体式知识结构,对人文学科素养培养力度不够。

其次,教学平台建设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资源匮乏。调研中笔者深切感受到,部分高校除了传统教室之外,其他教学平台不够完善,相关的实验实训室条件简陋、设备陈旧,导致教学拓展无法开展。

目前“教师讲,学生学”的教学现象在高校依然大量存在,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对教学互动形式的开发及教学模式的多元探索,无法调动师生研究积极性。所以教学模式的固化,一方面导致教师形成倦怠心理,仅仅依靠宣读教学课件中的大量文字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生形成依赖心理,课前无预习,课上无思考,课后无探究,记了满本的笔记,却不求甚解。

究其原因,不仅是教学督导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且教师课堂设计缺乏艺术性,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导向机制构建不够完善,因此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

2.4 课堂评价体系不健全

课堂评价是考察教学效果的标准,目前很多高校教学评价存在“一刀切”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讲授环节与实训环节评价标准无区分。讲授环节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实训环节侧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二者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目前教学大纲中存在二者概念混淆、评价模糊、边界不清的问题。当然,将二者完全割裂的现象也不足取。

第二,不同专业评价标准过于雷同。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有所差异,其思维方式亦不尽相同,应根据专业特点、教学环境合理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考量其实际状况,因地制宜。

第三,不同课程之间评价标准无差异。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习皆采用考试方式进行评价,显然有失偏颇。应一课一案,求同存异。

第四,不同层次学生评价标准无区别。本科、专科两个层次学生基础不同、接受力差异明显,即使同头课程,也需分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

3 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教学建设路径

3.1 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对促进学生专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教师作为课程体系的实施者和建设者,也必将在课程实施与建设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变。以“包装与印刷工艺”这门课程为例,原有的课程体系注重从视觉设计的角度出发,解决仅限于视觉领域的问题,同时参加的比赛也偏向于视觉设计表现,忽略了学生对包装造型、材料与印刷工艺应用环节,整体课程体系极易使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首先,结合本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明确课程定位,专业知识与政策变化、行业动态有机结合,消除重复性教学知识,重组课程结构,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其次,更新课件、教案等知识传播体系,不局限于单一教材。随着时代的变化,“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安排结构不会整体偏离,而要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进行知识的传播,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培养有才学、有品德的学生。

3.2 定位教学目标,实现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及创新发展趋势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它蕴含着课程的终极目标及将之实现的具体要求。以郑州工商学院为例,学校为了加快专业建设,提高专业设计的实用性,优化各系部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构建多元化培养方式,制定专业集群建设和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的综合性及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应对教学目标实施靶向行为,并界定该课程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彰显课程体系特色,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色艺术设计类人才,与社会需求准确接轨,并随着需求变化而动态更新。

3.3 丰富教学形态,创新教学模式

从原有较单一的讲课模式过渡到讲课、讨论、课前自主探究学习、设计制作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郑州工商学院艺术学院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在学习基本课程之外,分方向、有目的地对其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并且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设计的原创能力,进而使课程达到一定的“高阶性”。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合理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双向性的沟通交流才能促进知识的传授和吸收。第二,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注重课程训练的高阶性设计。在信息化的时代下,要使作业从“任务”转化为“习惯”,将作业形式多样化。例如“以赛促学、赛学并举”的形式让学生作品与行业需求吻合,不仅提升了学生在大赛中的获奖几率,而且通过获奖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身的成就感。第三,亦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培养学生自主探学的能力,将课程教学录成视频发布在教学平台上,设置答疑解惑、相互讨论等环节。第四,充分将市面上运用最多的纸质材料包装设计融入课程实践。利用纸质材料发展的多样性与课堂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除了注重视觉设计,还应考虑材料的应用设计练习环节。第五,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注入企业实战项目,搭建起由理论与实务案例构建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框架。

3.4 构建两个课堂,注重过程评价

由于艺术类专业和学生本身的特性,另外“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主要开设对象是人文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大三学生,该层次学生思维活跃、自律性强,教师不能想着一味地约束,要给学生施展才华及创作的时间和空间,因此用好“两个课堂”,是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一步。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合理安排第一学堂的课堂结构。纯理论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且学生习惯临摹网上的作品直接当课程作业,呈现出来的作品缺乏独特性和原创性。所以学习的过程很重要,并且在过程中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不具备系统化、规范化和精细化。第二,“两个课堂”的延伸、补充和升华,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作为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两堂”培养学生双向能力,关注学生表现技法及实战技能的掌握能力[8]。要打破“一纸定成绩”的局面,融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构建多维的评价机制,规范考核评价体系。第三,“包装与印刷工艺”“金课”建设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均衡分配两个课堂的教育资源,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9]。

3.5 推动成果产出,评估教学成效

在课程中植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丰富并完善教育成果产出渠道,是“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打造“两性一度”标准的重要举措,让课程设置更贴合现代教育模式,更好地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也是体现教师教学、学生好学的衡量标准[10]。成果导向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无形中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例如,“包装与印刷工艺”这门课程在教学课时内完成理论、讨论、团队合作环节,举办专门的课程作业展览,利用学院公众号将学生学习成果共享,较好地检验教学成果,进而多维度获取考核分,避免教师通过自己的主观喜好对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清晰知道“得分点”在哪、“发力点”在哪,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设计过程中避免盲目设计。通过以上内容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并且能获得教学成果反馈,形成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

4 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教学实践成果

按照“两性一度”标准对“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形式多样化,丰富教学成果展示,课程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

以郑州工商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18级学生为例,在包装与印刷课程中为了增加学生对包装材料特性和结构形式的了解,针对“U型灯管”(图1)和“鸡蛋”进行包装设计,在稳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业内容从视觉设计到实践操作拓宽了学生的表现范围,在材料的使用上学生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利用市面上易获取的纸质材料和其他材料,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表达自己的设计创意。

图1 U型灯管包装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21级毕业生在毕业创作中也取得较为有效的成果,设计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创新性”。从作品的整体构建、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到细节刻画、结构造型以及选用的材料,搭配后期计算机绘图做出的效果,学生作品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图2)。

图2 《潮堂》文创产品设计(左)《年俗》插画设计(右)

在“两性一度”的指引下,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近两年学生参加比赛获奖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省级比赛上有重大突破,如表1系近两年学生参赛获奖情况。

表1 近两年学生参赛获奖情况

5 结论

综上所述,关于“两性一度”的研究现阶段还比较薄弱,“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基于“两性一度”标准完善“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教育体系是一项重要任务[11]。因此,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定位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形态、构建两个课堂、推动成果产出对该课程进行优化设计,不仅是增长学生知识、提升学生技能、使学生各方面获得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对知识进行解读、梳理教学逻辑、增强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的过程。“包装与印刷工艺”这门课程需要培养学生较强的设计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将“设计”和“两性一度”进行关联,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使其创作出的作品富有文化魅力,体现“高阶性”;锻炼学生的手绘和电脑制图的能力,设计原创图形,寻求形式美规律,体现“创新性”;通过提升课程难度、创作艺术作品,弘扬传统文化,体现“挑战度”。此外,还可以让“包装与印刷工艺”课程变得更加多元化,为其他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两性一度两性印刷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方法研究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型金课建设研究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会计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出版与印刷》2016年总目次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DADMAC-AA两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