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技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2022-11-16 09:18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杭州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院所浙大科技园

□ 文 /於 晓 金 鹏 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是国家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试点园区之一。浙大科技园遵循科技部、教育部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定位要求,以“服务创新,创新服务”的服务精神和“智汇科创,成就未来”的服务理念,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多维度、综合性、个性化服务政府、高校、中小企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践行“推动高质量科创发展”初心,引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共同富裕战略实施。

在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基础上,浙大科技园2016年发起成立了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浙知交”),探索围绕知识产权转化链,不断创新交易服务链,初步构建包含推荐展示、市场询价、线上交易、线下拍卖、资金结算、交易见证的全流程交易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具备“资源集聚地、交易安全地和优化配置地”功能的全国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

孵化转化双轨道,政策保障知识产权硬实力

“使更多科技成果通过双创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创主体脱颖而出”,是浙大科技园自创办以来的使命与愿景。为提高中小企业技术核心竞争能力,浙大科技园制定一系列方案,发布《开展知识产权强园行动的若干意见》,鼓励在园企业自主申请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并在房屋租金优惠、政策申请、专利质押、高价值专利产业化、高校专利免费许可转让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

在科技孵化平台基础上,浙大科技园牵头成立的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通过开展体系化、常态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解决在知识产权产业化资金、专利技术转移、专利布局挖掘等堵点上的困难。浙大科技园邀请在园企业积极参加浙江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推进会暨首批免费开放许可专利发布会,帮助企业物色多项有价值的发明专利。联合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主动上门为浙大师生创办企业“诺祥科技”等提供技术分析、行业调研的服务,并免费为其提供行业发展前景及产业竞争报告。

创新创业双平台,助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

推动高校与企业强化创新合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浙大科技园作为链接企业与浙江大学的桥梁,致力于理顺高校与企业之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环节,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解决企业与高校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加速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企业技术创新。

在浙大科技园的努力下,园区内中小企业与浙江大学的联系更加密切,不但有利于园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从而实现校企的深层合作与共赢发展。浙江大学为企业提供技术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咨询以及科技情报共享、评估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可能性、开展人才交流与培养辅导等支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全面助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由浙大科技园牵头,协助园区企业与浙江大学签订的产学研合作、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合同)超过60余项。

融通共促双渠道,创新载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建设是浙大科技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发力的新举措。浙大科技园主动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区域经济领军企业,推进校企高水平合作研究、共享研发经验和成果、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促进更多新兴产业技术的产出和应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021年11月,由包钢集团与浙江大学联合创办的联合研发中心“浙江大学-北方稀土联合研发中心”在浙大科技园落户。中心通过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我国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6月,入园企业杭州普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在浙大科技园的牵头下,与浙江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浙江大学-普健肝胆胰医学人工智能联合研发中心”,共同探索在肝胆胰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校企合作。

浙大科技园与浙江大学工研院康复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先进医疗康复设备临床研究转化平台”,聚焦先进医疗设备产业,推动“医工信”领域科研成果高水平转化。

资源资产双促进,强化服务赋能科创企业成长

浙大科技园依托自身创新创业平台优势,结合入驻项目团队需求,从人才引进、项目申报、补贴申请、企业融资等个性化需求方面,提供多维度、综合性、个性化的科创服务。浙大科技园全面融入浙江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智诚”系列五大特色品牌活动,强化科技创新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集聚。为更深入全面服务企业,促进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浙大科技园已连续举办多场“西湖英才”培训交流会、创客中国大赛(分赛)、投融资对接会及“专精特新”企业系列讲座等活动,邀请创业导师、专业投资人与行业专家等,对参加培训会的项目和人员进行交流与辅导。

截至目前,浙大科技园已累计创办企业2000多家,其中科技孵化企业1300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68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450多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多家,培育上市(含新三板挂牌)企业32家,“浙大科技板”挂牌企业51家,累计就业人数近30000人,企业累计转化科技成果900多项。

成果转化新途径,探索知识产权交易新平台

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以争取政策支持、扩大交易规模、丰富交易品种、提高经济效益为总体目标,积极探索专利开放许可等运营创新,持续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以促进高校院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探索了一条创新之路,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截至2022年8月,浙知交已累计成交各类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7935项(专利6439件),交易金额17.54亿元;实现进场交易高校院所79家,集聚可交易专利成果6万多项。浙知交已拥有国内外120多家合作机构,2017年被省政府授予“金融机构改革创新优秀单位”荣誉称号,2019年以“前期专利分级匹配、中期搭建交易平台、后期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全链条的高校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国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经验与典型案例。2019年浙知交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国际合作基地,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高校院所和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营转化平台。

政府重视、政策到位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发展稳健而显著。2019年“建设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列入《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2020年“建设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打造知识产权强省”列入省政府重点工作;2021年浙知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企业精准匹配系统和推广应用平台”列入第一批浙江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重点平台。2022年6月,《浙江省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浙市监知运〔2022〕15号)明确将浙知交作为全省专利开放许可试点的唯一指定交易平台,并经省国资委推荐获批全省首个国资国企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引导知识产权进场交易。经报送省政府同意的《浙江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浙科发成〔2019〕114号)规定,高校院所转化其持有的科技成果时,通过省内技术交易场所,以挂牌交易、拍卖方式确定价格的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和结果备案;以协议方式确定价格的,受让方是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利害关系人的界定可以按照技术交易场所的规定执行;对通过省内技术交易场所进行转化的,允许科技成果持有人和完成人自主确定该科技成果挂牌交易或拍卖的合理底价;省财政对在场内交易结算并实现产业化,成交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市和区、县(市)按规定补助的基础上,按交易实际支付总额15%的比例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受让方给予补助,省级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其中通过竞价(拍卖)并实现产业化的,省财政按成果交易实际支付总额20%的比例给予补助,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建章立制、规范运行

在浙大科技园的支持和帮助下,浙知交制定以《知识产权交易规则》为核心,《高校院所知识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竞价交易管理办法》《交易资金结算管理办法》等15个管理办法为框架、30多个格式文本为内容的制度体系,规范各类交易行为,运营5年来未收到一例不满意投诉。2020年以来为应对疫情影响修订《竞价交易管理办法》,增加书面一次报价的竞价交易方式,受让方可以通过邮寄等方式递交报书面价单,举办多场“不见面”“非现场”的竞价交易活动,有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和转化。

数字智能、精准推介

浙知交于2018年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专利分析评级和企业精准匹配系统,并建立人工干预机制和匹配“当量”算法,能实现高校、企业、专家的技术精准“画像”和匹配功能。共面向国际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筛选征集专利成果2298项,精准推介企业10625家,促成专利转化749件。开发名为“Z-matching”的手机APP系统,能够为科研人员精准匹配省内企业,能够为企业精准匹配高校院所成果和专家,还能够为拟交易的专利提供历史成交价格参考,累计服务高校院所20多家、科研人员300多位、企业近1000家。该系统积极配合我省首批专利开放许可工作,共征集了来自浙江大学等14家省内高校院所的379件专利,通过专利成果-企业智能匹配和推送系统,共精准匹配省内潜在意向企业6365家,并通过浙江企业在线推送至企业端,该系统还与浙江知识产权在线、杭州市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无缝链接,承担起线上线下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功能。全省专利开放许可交易平台于2022年8月上线试运行以来,累计发布1354件专利,其中收费开放许可45件,成交金额57.1万元。

面向国际、深入央企

浙知交进场交易的省外高校院所有大连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等10多家,成交专利中受让人、被许可人遍及广东、江苏、上海、四川、安徽等全国各地,还与丹麦专利商标局(DKPTO)等近20个国际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国际网络,促成国际专利交易28件,金额约合人民币1.23亿元。

浙知交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能源分中心,于2021年5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设立全国绿色技术交易中心,致力于构建绿色技术交易综合性服务平台,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已成交绿色技术34项、金额1595万元,涉及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

服务园区、服务地方

浙知交与杭州市西湖区紫金港科技城管委会签约共建紫金港科技城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与杭州市市场监管局、拱墅区人民政府、浙大城市学院四方共建“杭州市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与省计量院签约共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首个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即“浙江省市场监管科技成果交易运营中心”;为浙江大学科技园入驻企业常态化提供知识产权相关服务,通过合作举办培训活动、提供专利导航和分析服务、精准匹配推荐专利等举措,撮合促成园区企业购买发明专利,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水平。

注重创新、打造品牌

浙知交充分重视知识产权的自我创造和保护,自主开发专利评价系统Z-ranking、专利匹配系统Z-matching,申请发明专利4件、授权4件,申请商标1件、授权1件,申请软件著作权3个、授权3个,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打造未来高能级科创平台

未来,浙知交以坚持建设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交易机构为目标,从主要服务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转化的供给侧平台,逐步转向服务供给和需求并重,具有投资融资功能的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利用浙江的经济实力和购买力通过市场化方式建设成为全国性、全球性知识成果交易中心。

一是服务高校院所知识转化,继续完善浙知交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析评价系统、精准匹配系统和交易结算系统,为省内外高校院所的知识产权提供展示推荐、精准撮合、交易结算、登记过户等一站式服务。

二是服务企业知识创新,精准定位省内大型企业、上市公司等的技术引进、委托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促进产学研合作和专利技术转化。

三是持续发展专利开放许可交易平台,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定的全国性交易运营平台。

四是服务知识产权投资并购,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评价导航机制,精准匹配投融资需求,挖掘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和创业项目,为龙头企业、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提供优质科创项目资源,构建专利产业地图,为龙头企业的战略优化重组提供精准导航。

五是服务知识产权直接融资,开展知识产权专项债权业务,做好债权信用评级,为科技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实现企业之间资金借贷需求的精准匹配和点对点交易,积极推动将知识产权专项债权列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贴息范围。

猜你喜欢
院所浙大科技园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国内外科技巨头人才保留政策对航天院所的启示
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航天院所科技委智库运行机制探讨
军工院所经济运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智慧院所类咨询报告如何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