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

2022-11-16 15:09唐琳玲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四史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立足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论述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提出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及社会实践中、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中、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等实施路径,促进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四史”教育有机融合。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 “四史”教育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7-0056-04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部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深刻感悟党始终不渝为人民的初心宗旨,学习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传承党在长期奋斗中铸就的伟大精神。“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既是中国共产党员的必修课,也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高校掀起一股“四史”学习教育热潮,而红色文化是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素材,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地方红色文化教学资源,然后利用这些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一、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广西有着丰富的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和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1年1月公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革命文物,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59处,可移动革命文物3 728件,这些均为广西红色物质文化资源。革命文物在广西14个设区市均有分布,其中以百色市、河池市居多。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主要有纪念馆、纪念碑、烈士陵园、故居旧居、旧址遗址等类型,其中旧址遗址占的比例最大。红色物质文化资源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有着厚重的历史气息,能够体现历史的原貌,可作为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素材。

广西的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红色文字作品、红色影视作品和红色歌曲等类型。文字作品有《广西革命先烈图典》《广西革命战争史纪事》《放眼看百色起义》《中国共产党广西历史第一卷:1921—1949》《红军长征过广西纪实》《邓小平与百色起义》《右江魂》《广西抗战文化史》《寻找革命的故乡》《抗战时期的广西经济》等。红色影视作品数量较多,有广西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红色传奇》,有革命题材影片《血战湘江》《百色起义》,还有革命题材电视连续剧《绝命后卫师》,等等。红色歌曲则有《壮锦送给毛主席》《唱支山歌给党听》《壮族人民歌唱毛主席》《广西尼的呀》等。这些优秀的红色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也具备可视、可听、可读、可唱的特点,能够便捷地融入高校“四史”教育。

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要用心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它们。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对其进行有效的開发和整合,并运用于高校“四史”教育,在多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德”之人,使其能够爱国、爱党、爱家,进而产生文化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地方高校除了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具有为地方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社会职能。因此,广西高校在开展“四史”教育时,立足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展示本土的特色历史文化与优势资源,能够引导学生熟悉本土文化、地方历史,加深学生对广西在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努力和贡献的认知,从而使其将建设家乡的愿望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自觉担起建设壮美广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二)促进地方红色文化宣传

广西有多个革命老区县,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西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核心区域,其光荣的革命历史文化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珍贵的“四史”教育素材。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广西高校“四史”学习教育,开展广西革命史的研究、广西革命遗址和文物保护的研究、广西文献史料的收集、广西纪念场馆的参观等活动,能够扩大大学生对广西红色文化的了解范围,同时加深其对广西红色文化的认知程度,有利于推动广西红色文化的宣传。

(三)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

党的十九大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但是,当代大学生是在和平年代成长,远离战争和苦难,很难想象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国家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以及如何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放。此外,当前社会比较开放,一些不良社会思潮渗透到高校校园,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甚至打击了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高校以地方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开展“四史”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家乡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从家乡的不断发展中体会开放、自由、民主、包容的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站位,同时使大学生以小见大地增强“四个自信”。

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四史”教育的实施路径

当前,广西高校普遍开展“四史”教育,但是对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的研究还比较少,系统性不足,更多的是在课堂上零碎、生硬地套入某些广西红色文化案例,且对案例的内涵挖掘不足,使得红色文化的融入浮于表面。另外,部分高校的“四史”教育活动开展仍然以教师为主体视角,教师运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视野相对狭窄,教学及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使地方红色文化难以通过“四史”教育收到理想的宣传效果;红色文化基地与高校的协同育人性发挥不足,各方的资源整合不全面,合作方式一般只限于学校组织学生到相关基地参观学习,基地提供相应的场所,难以形成协同效应。针对种种现实问题,广西高校应厘清红色文化资源与“四史”教育的内在联系,科学探寻融入路径,切实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一)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及社会实践中

“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团委干事等要加强认识、上下一致,共同把“四史”教育工作落实好。由思政课开课部门对“四史”教育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将“四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思政课、公共课和专业课,由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及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目标。由于“四史”教育涉及国家发展的历史,须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作为教育教学基础。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地方革命历史发展的载体,将其融入“四史”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能够扎实推进“四史”教育的开展。

高校思政课、公共课和专业课等教学管理部门或教研室要做好“四史”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研讨,寻找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各类课程的切入点,深挖地方红色文化的内容和价值,设计地方红色文化案例自然融入课程的教案,改变以往红色文化案例与“四史”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同时避免不同学科所用的红色文化内容过度重复、不够深刻的情况。例如,在教授形势与政策课的“经济政策”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选用近年来广西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为素材,自然过渡到“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推动农村改革”等政策内容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对家乡的经济发展形成直观的认知。开展“四史”主题的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调研调查类社会实践,如寒暑假布置学生回到家乡展开“寻访红色印记”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对革命文物或革命人物背后的故事、事件进行深挖,最后形成书面报告;完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三章“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教学后,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游学活动,探寻广西的历史文化。红色游学活动包括“邓小平足迹之旅”“湘江战役之旅”“八桂建设成就之旅”“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旅”等,线路涉及广西多个设区市,让学生通过红色文化的指引,深刻体会广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的波澜壮阔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中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接班人,承担着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对其实施党性教育,是落实党史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凝结了党的建设经验、凝聚了党的奋斗历程、蕴含了党的优良作风。因此,宜将地方红色文化嵌入大学生党性教育之中。一方面,用地方红色文化丰富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内容。于广西而言,无论是百色起义纪念馆、右江民族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红色物质文化资源,还是《红色传奇》《百色起义》《共产党的军队开到广西来》等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理想奋斗不息的坚定信念与光荣传统。广西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尤其在开展党史教育时,将丰富的地方红色文化内容融入其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广大学生在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和活动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由此实现学生党性的提升。另一方面,结合地方红色文化拓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形式。由于红色文化的表现形式多样,依托红色文化开展的大学生党性教育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例如,依托红色遗址遗迹、纪念馆、红色基地、革命生活用品等物质层面的文化资源,组织大学生开展革命老区调研、红色文化下乡、红色文化体验等实践活动;依托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红色诗歌等精神层面的文化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不同形式的党性教育,大学生能切身体会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从而使自身的思想得到熏陶、信念得到巩固、党性得到提升。

(三)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

国家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社会进步也需要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永恒的主题。大学生是创新的生力军,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后备力量,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这些历史发展当中掌握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进而获得创新创业的有益启发。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地方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力量,将其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建设家乡、振兴乡村的愿望。高校普遍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实务”等,进行这些课程的教学时,可以融入广西革命老区在改革开放时期个体户创业的故事、广西企业创新品牌的事例等,增加大学生对家乡经济发展历程的了解,同时增强大学生对家乡文化、经济发展的自信与认同。

广西是农业大省,当前农村仍有较多有关农作物、生态等技术问题要攻关克难,也有较多地方特产、民俗文创等需要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推广。高校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建设广西农业大省、发展广西现代农业作为立足点,努力挖掘广西红色文化内涵,结合现代商业发展模式,寻找推广广西特产、民俗文创的新方式,并引导学生以此为创业项目进行实践;也可以指导学生把广西红色文化与科研项目、互联网相结合,开发创业项目,让科研在农村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四)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

“四史”教育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高校可以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四史”教育中。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的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如校园文化活动、党团日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对广西高校学生而言,是喜闻乐见的方式。因为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对家乡的红色文化较为熟悉,在教育教学中融入这些文化资源,符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也能提升其内在动力。例如,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班会课中,辅导员可以讲述韦拔群、李明瑞、李天佑等广西革命英雄人物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传递勇往直前、埋头实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发挥正面人物在大学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利用校园文化平台,经常性开展读广西红色经典、唱广西红色歌曲、讲广西红色故事等活动,引领学生亲身参与红色文化传承,加深学生对“四史”学习感悟;在日常党团活动中设置红色文化体验环节,让学生穿军装、吃粗粮、接受军训,体验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也可以邀请当地的老党员进校现身说法,拉近学生与红色传奇人物的距离,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红色文化体验场馆、红色虚拟纪念馆,或者联合红色教育基地开展虚拟展馆参观活动,为学生创设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教育环境,提升高校与校外相关机构育人的协同性及实效性。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结合地方红色文化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避免走过场、形式化,才能使教育更具凝聚力。

深入挖掘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價值,使其与广西高校“四史”教育相互融合,创新“四史”教育手段,推动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提升广西红色文化的社会教育效果,培养大学生成为“学四史、知四史、懂四史、扬四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田苗,宋土顺,黄晓丽,等.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四史’教育的研究”(2021SZ20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琳玲(1985— ),广西鹿寨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四史高职院校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