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方法探析

2022-11-16 00:26顾铭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顾铭

摘要:小学属于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做好语文教学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其中,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內容,教师需要另辟蹊径,提高文本解读的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解读透彻理解文本内容。

关键词:小学语文;另辟蹊径;文本解读;课堂教学

文本解读,顾名思义,就是对文本内容进行解析性阅读,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分析文本,使其掌握文本解读的方法,助推他们在解读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这也是文本解读的意义所在。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另辟蹊径,促进文本解读,使小学生真正理解文本主题,学会解读文本,同时提升他们的其他语文能力。

1   做好基本文本解读,帮助学生扎实根基

1.1认真解读文本标题,尝试预测文本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一篇课文时,首先需要关注的内容就是课文标题,标题通常具有简练、精粹的特征,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也是题眼,有的标题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对读者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揭示标题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解读文本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促进文本解读,要先从标题入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认真解读课文题目,使其从中提取信息,尝试预测课文内容及主题,锻炼他们的预测能力。

例如,在进行《花的学校》的教学时,教师事先录制一些班内学生的校园生活片段,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出来,谈话导入:每天,大家都会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你们喜欢学校吗?能告诉老师你们在学校最开心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由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自由发言,谈论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然后设计衔接语:炎热的夏天来了,有一个孩子和他的妈妈在树林中散步,他看到一群花孩子,还发现花的学校,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顺势在黑板上板书出课文标题,导入新课。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大声齐读课文标题,设疑:你们知道吗,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读完标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鼓励他们认真解读文本标题,积极质疑,提出各自的想法,如花为什么也有学校,同人类的学校一样吗,花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里面都有些什么,等等,让学生根据标题预测课文内容。

1.2仔细解读关键部分,深入挖掘文本内容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文本解读是十分关键的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学习能力,还影响着他们其他语文能力的发展与形成,由此可见,培养文本解读能力是有必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一般都不是很长,关键词语和句子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引领学生自主解读这些关键词句,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并分层次、分重点地解读文本,使其通过把握关键词句掌握文本整体结构,提升语文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习《美丽的鹿角》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展示:在大森林里,有一只美丽的小鹿在水边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设计导语:这头鹿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之后,想法就发生了变化,大家先来听一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出示文本原句:“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利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兴趣。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让他们抓住关键词句初步明确文本主要内容,使其初步读懂文中故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仔细解读关键部分,如第1~3段,思考:鹿认为自己美在哪里?是怎么称赞自己的角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4段:鹿对自己的腿如何评价?运用了什么修辞?第5~7段:你认为鹿的腿怎样?鹿为什么又抱怨美丽的角?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帮助他们掌握解读关键语句的技巧。

1.3营造宽松解读环境,加强师生互动交流

毋庸置疑,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强弱,增进“教”与“学”的互动,能够同步提升师生双方的文本解读能力,这同样属于基本文本解读的目的所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道具、信息技术、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宽松的文本解读环境,让学生无形间释放压力、舒缓紧张,再搭配一些话题或者任务,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使他们顺利解读文本内容。

例如,在《去年的树》的教学中,教师先播放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大树上鸣叫的视频,搭配说明:瞧,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它的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读一个美丽的故事。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同文本对话,同学之间交流初读心得,分享想法、收获、疑问、感受等,如:为什么要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用“去年的树”?为小鸟的友情、诚信感动,为人类的乱砍滥伐愤慨,为大树的牺牲精神感动等,让他们在互动中亲密接触文本。随后,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找出文中多次描写小鸟与大树是好朋友的句子,让其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然后分角色表演对话,感受小鸟与大树的内心想法,深入解读文本。

2   突出深层文本解读,实现人文教育功能

2.1结合鉴赏解读文本,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鉴赏阅读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深层次的文本解读中,鉴赏阅读属于常规途径,教师应带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与鉴赏,使其把握文本中的主要内容与学习要点,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激发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文本内容指导学生从多个视角赏析语言文字的美,将他们的审美情趣激活,使其对文中之美进行个性化的赏析和解读,以此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开展《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时,教师先询问:你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见过哪些风景名胜?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旅游经历,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组海水五光十色、风景优美的西沙群岛风光的图片,带给他们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其初步感受西沙群岛的美,并尝试组织语言描述这美丽的风光。接着,教师在课件中播放西沙群岛海面、海滩美景的画面,关于西沙群岛、海参、海龟、大龙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指引学生紧密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一中心思想鉴赏和解读文本,使其在图文并茂下朗读并感悟文本内容,讨论、交流各自的感受和疑问,教师提示他们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或者画一画西沙群岛。随后,教师带领学生着重赏析文本的语言特点,使其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2问题引领解读文本,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想通过另辟蹊径促进文本解读教学,教师需要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本导向,对学生进行问題引导,利用问题引发他们对语文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使其找到文本解读的关键点,提高文本解读效率与质量。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根据阅读文本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且问题要尽量突出层次性、开放性,并具有一定的深度,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在讨论中使其思维发生激烈碰撞,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蝙蝠和雷达》的教学中,教师先出示蝙蝠与雷达的图片,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知道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与个人认知讨论与回答,让他们带着问题开始学习新课,使其思维被激活。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交流后各小组给出答案,教师实时小结:这就是文本的主要内容,你们还想了解关于蝙蝠和雷达的哪些问题?鼓励他们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继续解读文本,如: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为什么装上雷达飞机就能安全飞行?之后,教师设问:文中提到的“一红一绿的两盏灯”的作用是什么?文本为什么开篇先描写飞机夜航?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飞机与雷达有什么共同点?以问题驱动学生解读文本,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

2.3文化渗透文本解读,增强学生文化意识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显著的人文性特征,不少课文选编的内容都融入了一定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中,教师应当以解读语言知识为基础,将文化教育渗透其中,促使学生了解更多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其内心受到触动。借助文化渗透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让他们基于文化背景对语文知识产生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

以《腊八粥》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导入话题:农历十二月初八,即腊八节,俗称“腊八”,在这一天,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你们对“腊八”有什么了解?有哪些风俗习惯?让学生结合当地过“腊八节”的真实情况自由作答,介绍他们的文化背景,为其进行文本解读做铺垫。接着,教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围绕“腊八粥”,作者主要写了什么事。让学生其阅读后概括,了解到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场景。之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讨论详写的部分,作者写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使其在文化推动下进行文本解读,厘清文章结构且分清详略,启迪学生对平时生活进行联想,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

3   多元教学有机结合,丰富文本解读意义

3.1文本解读结合口语,锻炼学生交际能力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性、综合性学科,同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教师应善于发挥与展示文字语言的魅力,引领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促进他们语文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形成和提升。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中需要同口语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文本解读中蕴涵的口语交际功能,指导学生围绕话题、问题或者任务讨论与交流,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比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的过程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分别展示了陶罐和铁罐的图片,简单介绍这两种罐子的材质,再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让他们找一找文本中陶罐和铁罐一共有几次对话并画出来读一读,交流表示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尽量表演出来。接着,教师设疑:许多年过去了,陶罐仍然存在,铁罐去了哪里?组织学生大声地朗读第1~9段,抓住铁罐的神态、语言,深入解读这是一只怎样的铁罐,让学生交流和讨论,自主组织语言进行描述,然后指导他们运用同样的方式解读陶罐。之后,教师设置开放性话题:铁罐仗着自己坚固的长处奚落陶罐,年代久远,结果却无影无踪。而陶罐呢?还是那样朴素美观,变成无价之宝,大家有哪些看法和感受,想对铁罐和陶罐说些什么?鼓励学生结合个人认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深度解读文本,感悟故事主题。

3.2文本解读结合写作,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选择的文本都是编者经过深思熟虑、层层筛选以后才确定的,都是优质的文本范例,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研究价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结合写作,利用这些优质范例让他们进行模仿写作,使其写作能力得到训练。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文本解读教学中将写作训练整合起来,增进语言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引导小学生将阅读中的收获以写作形成呈现出来,同时反过来促进他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布置观察植物爬山虎的任务,课堂教学开始之后,先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发现,然后带领他们学习新课,感受作者眼中的爬山虎与自己看到的爬山虎是否一样,使其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拥有真实素材做支撑。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找出课文中描写其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文本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重点解读描写爬山虎叶子与脚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当完成文本解读后,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再观察一种植物,模仿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方法与写作技巧,写一篇观察日记,使其将文本解读中的收获以写作形式呈现出来,同步提高他们的读写水平。

4   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日益普及,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文本解读教学提供了更多思路与新的可能,教师应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另辟蹊径,促进文本解读,科学创新与改进文本解读教学策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带领小学生有序、高效地解读文本,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文本解读方法与技巧,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雨阳,曾筝.多维视角下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探析[J].教书育人,2021(22):52-53.

[2]倪晓琴.文化要素: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深度视角[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1(9):10-12.

[3]王娇娇.依托文本,让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素养[J].读写算,2021(28):175-176.

[4]吴洪燕.文本解读理论下的小学语文教材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21(22):64-65,68.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