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探析

2022-11-19 12:57梁芳芳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数学知识数学

梁芳芳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排头校区 福建 龙岩 361000)

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师全方面培育学生能力,对于小学数学这一门课程而言,教师的关注点不应只停留在计算、解题,而是要让学生透彻理解相应的概念,以及培养学生理解与感悟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对于小学而言,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探索优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不断的锻炼与积累中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下文首先分析现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探究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会面临很多复杂的难题。对于小学生这个群体来讲,一部分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比如小学中高年级的“几何图形的面积”、“简易方程”等知识点,难度大、理解压力也大。越是处理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学生越容易暴露自身短板。综合现下学生现状分析,在教师讲解数学问题时,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暴露出较多问题,其中理解能力最大的影响因素[1]。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现状,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大致存在以下四种问题。

1.1 学生学习心态过于浮躁。小学生身上存在非常浓重的浮躁情绪。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新知识,出于照顾大部分学生的目的,迁就其他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会刻意放缓教学速度,希望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但是有部分学生心态浮躁,总觉得自己已经将数学知识理解透彻,迫切希望向后深入学习。越是浮躁地处理数学问题或理解数学知识,最终的取得的学习成果就越容易偏离预期。而教师应该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醒学生放平心态,以防出错。

1.2 课堂教学过程缺乏新意。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往往需要教师多番讲解,才能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内容。然而,长期组织教学实践,学生很容易因为在课堂上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展现出抵触的学习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加不能培育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必须思考多个问题:自身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更新个人教学理念、是否需要探索恰当的方法,调整学生的学习意愿,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1.3 师生互动环节氛围较差。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小学数学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师生互动。同时,互动效果是否有效,这也是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指标。有些教师在构建课堂互动环节时,只看重学生能否顺利地将数学问题答对,只是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进度,设计一些简单问答题目,学生能够快速答出正确答案,就认为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虽然这种提问互动式教学可以暂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但这样引导与互动的形式是短时效的,无法长期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不利于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应该针对课堂互动内容、方式进行教学优化。

1.4 学生自学效果难以保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数学知识最难的不是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基础性内容,而是课后时间处理相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很多数学题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在理解能力不足的前提下,很难通过自学顺利将这些问题解答出来,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压力。即便一些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题时,正确率有所保证,但是教师并不能掌握学生所用的时间,以及在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而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是进行课堂回顾时,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仅仅通过几道作业题是很难看出来的。所以为了进一步顺应学生学习需求,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展开更深入的探索,具体的解决对策将在下文中进行论述。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措施

尽管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但是只要适当调整这些问题,及时改正错误的教学趋势,还是可以进一步培育学生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融汇于心,并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组织更加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深入探索数学真谛。

2.1 以教材为载体,挖掘阅读内容。增强学生理解和领悟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多元化的知识能力结构,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突破性发展,加快小学数学教育体系改革进程,培育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2]。当前阶段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应该严格根据教材内容展开教学。人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与学习能力,按照教材充分挖掘相应内容开展教学工作,便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因此,平时组织教学工作时,教师应该以教材为载体,培养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应当从教材中挖掘合适的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把握。尤其是定理公式概念之类内容,需要学生深度理解。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相关内容,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未知的相关知识点,并且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方位,这比较考验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上的规范,运用多媒体呈现多张图片,借助学校平面示意图,鼓励学生结合图片分析平面方位知识,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问题。教材上提问:“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 )面?”请学生自主朗读问题,并且给出回答,根据教材的问题逻辑,教师可以引入更加丰富的问题,比如“小明想去图书馆当他面向北方时,小明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才能到达图书馆?图书馆在体育馆的哪面?”借助类似的书面问题,学生读题、理解题目并解答题目,需要运用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这些问题看似题干较长,难以理解,但教师出题的方式都是顺着同一个逻辑进行设计,所以也不会给学生造成太过沉重的学习压力。有利于构建轻松的课堂教学过程,帮助培育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2.2 组织小组合作,提倡自主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内容为辅,根据教师教学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小集体的形式展开合作与互助学习。一方面能够在相互合作、讨论和互助过程中促进学生交流,培养学生合作与互助意识;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合作学习之前,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因为只有先通过自主学习,才能更好的在合作学习中参与讨论和发表意见,所以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和督促作业。而学习小学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展现出浓厚的自主学习意识。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教师应该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组织小组合作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并且进一步培养数学理解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3]。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本单元第一节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认识,学习大数的读法和写法。由于这部分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在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比较考验学生的细心程度,当学生个人能力不足时,其自主学习的表现也会受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应该引入小组合作,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用群体讨论代替绝对的个人思考。比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一部分游戏性质的学习任务,把学生感兴趣的电子游戏融入到数学课堂。以某款手机游戏的用户数为例,该款游戏的用户数突破1283480,日均活跃人数超过583215人。请学生读题,并按要求答题。结合类似的逻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一段话中涉及到的大数都摘选出来。假如文章中给出的是大数的写法,教师则要标记出大数的读法;假如文章中给出的是大数的读法,学生则需要通过讨论写出大数的写法。这种教学方式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利于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要,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数学理解能力原本比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同组学生的帮助下实现能力提升,有利于促进多方面的教学进步。当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问题,教师可以在中高年级数学课堂上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学生群年纪越大,心智越成熟,越能够取得优秀的教学效果。

2.3 创新课堂互动,引导高阶理解。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教师只有拓展教学内容,才能够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时候体现出自身的优势。不过,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较弱,在数学课堂上可能只会按部就班地按照原有逻辑进行学习。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可以尝试着引入一些颇有难度的数学问题,并且构建趣味化的课堂互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问题产生深度思考,抽丝剥茧将问题的本质梳理出来,这种方法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群体的数学理解能力[4]。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对复杂的情景或题目,讲学生在理解题目含义的同时分析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关知识。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一些颇有难度的问题:“如果一平方米可以站16个人,那么一公顷大约能站多少人?”请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并且挖掘该问题背后的隐藏含义。尽管这个问题的题干非常简短,但是问题本身却并不简单,学生需要进行单位换算,才能够将本题解答出来。教师可以构建趣味化的课堂互动,比如,通过抽签或者摇骰子的方式,抽取某位学生起来和教师一起讨论该题的解题方法,学生和教师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会有意渗透一些解题思想。

比如教师让学生思考:“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解题思路吗?”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刚刚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不过这种解题思路还不够清晰,我们理解一道数学问题,应该深入理解出题人的意图,本节课学习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但在这个问题里就提到了平方米,这是不是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单位换算呢?”运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循序渐进的提问过程中试探心理,抬高问题难度。该问题可以有两个解答思路,一是将大单位化小,二是将小单位化大。两种思路灵活运用,对比讲解,通过创新解题思路,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理解能力,进一步帮助小学生形成朴素的核心素养。

2.4 引入数学故事,培养数学敏感度。对于小学生来讲,理解数学问题或者挖掘数学知识中的核心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不足以支撑他们实现高质量的数学自学,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相对浅薄,而且大部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线性的,很难从立体的角度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应该在开展常规数学教学的同时进行拓展教学。实践教学中,笔者通过多种开展和创新教学模式发现,适当引入数学故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尤其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铭感度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尝试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一部分数学故事,引导学生阅读数学问题或者数学故事,然后进阶分析数学知识,培养数学理解能力。比如讲解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思维惯性,涉及一些趣味化的问题,并且给学生提供一部分阅读材料。给学生讲解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故事,并且在这类故事中融入一些数学数据。在一篇数学故事中,先给学生简单讲解三峡水电站大坝的建设背景、建设历程,重点提及相关数据,比如三峡水电站大坝建成以后的吞吐量是多少等等。通过转换不同的单位,提升学生在阅读材料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敏感度。

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本章节的精髓融入问题,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可以被看做一个小梯形,此处可以插入图片,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请学生求出该横截面的面积。运用恰当的方式,巧妙地把数学问题融合在数学故事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实际上不需要对学生进行复杂的教学,学生在阅读数学故事的过程中,所有知识都是自己理解和消化。既能够丰富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又可以进一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其数学理解能力,数学解题思维都会发育得更完善。因此,在高年级阶段开展类似的教学工作,能够最大限度上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敏感度。

总结

综上所述,理解能力的提升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手段,以教材为载体,挖掘阅读内容,组织小组合作,提倡自主理解;创新课堂互动,引导高阶理解;引入数学故事,培养数学敏感度。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这样学生不但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参与各项数学探究活动,也能加深对数学概念知识本质的认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思维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数学知识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