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语+技能”的职业本科英语教学研究

2022-11-19 18:05徐嘉悦
读与写 2022年22期
关键词:英语课外语技能

徐嘉悦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81)

1.研究背景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提出职业教育虽然在类型上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但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2020年9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进一步强调要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使其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2021年10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阐明了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使命。不同于普通本科、应用本科和高等职业专科院校,职业本科是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新生事物,在人才培养方面需对接行业发展趋势,向社会输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对员工外语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让外语为技能施展铺路搭桥,让技能为外语交流创造平台,是我国实现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培养更多与国际接轨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必然要求。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早已广泛应用于国家间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政治外交等各个领域。在此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应将英语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外语+技能”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推动中国的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大舞台。

2.职业本科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在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一般以公共基础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习英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实现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但是,职业本科英语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2.1 教学目标尚不清晰。作为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和优化教育结构的全新探索,职业本科在我国尚处于萌芽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厘清重点领域对于人才的具体要求是职业本科教学工作的基础性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国家对于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与时俱进。从技术技能人才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再到精深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这样层层递进的转变对于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长久以来,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英语课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学生学到的往往是日常口语对话。此外,在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中也缺少对于学生英语掌握程度的明确规定。显然,这样的教学目标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国家发展的需要。为了向区域经济建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保障[4],大学英语课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把培养语言能力、技术技能和人文素养有机结合,各个模块之间做到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实现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2.2 师生课堂话语失衡。英语是大学英语课的载体,也是师生之间对话沟通的桥梁。大学英语课教师不仅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知识讲解,更要以学生为中心,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但是目前,不少职业本科院校的英语课存在师生之间对话质量不高,课堂话语失衡的现象。老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上学生缺少实践的机会,整体参与度较低。这些问题都影响着英语课师生话语质量的提高。职业本科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给予学生更多“话语权”,把课堂交还给学生[5]。为了提高大学英语课上师生之间的对话质量,教师可以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从而避免师生话语互动一边倒的情况。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引导者的身份弥合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2.3 教学内容不够实用。职业本科以行业产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创新型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无不体现了职业本科教育的实用性特征。但是反观现阶段职业本科的英语教学,传统的EGP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EGP,即通用英语。在EGP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是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掌握的是英语语言的共核,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础性技能[6]。EGP教学模式虽然能锻炼基础语言技能,但与学生所学专业以及日后就业的契合度不高,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技能水平过硬、外语水平够高的复合型人才缺口正不断扩大。只接受EGP教学的学生往往缺少在专业领域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样,在职业本科教育的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语言本身,而是应该将英语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产业发展相结合。为了改善职业本科大学英语课的教学现状,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英语有助于自己日后的职业发展,同时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专业领域相关知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共生共荣。

3.基于“外语+技能”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就业渠道和向上的发展空间。因此,基于“外语+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 符合二语习得规律,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英语和汉语有着本质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在大学英语课上讲解词汇、句法、语法等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基础知识的持续输入,就没有学以致用的灵活输出。只有不断积累巩固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无论课堂呈现形式如何创新,大学英语课始终不会脱离英语这个载体。就职业本科大学英语课而言,“外语+技能”模式首先是让学生“会语言”,以语言为媒,了解不同国家的交流方式、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深耕某一专业领域,学习与之相关的实用性英语,做到“精领域”。这样由浅入深,由共性到个性的衔接过渡有助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实现螺旋式上升。

3.2 课程之间交叉融合,助力学生个人发展。过去,我国职业教育主要面向国内中低端产业,学生往往忽略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如今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行业之间的国际交流合作越来越多。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跨国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早已屡见不鲜,而知识面单一必将阻碍学生的个人发展。基于“外语+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恰好顺应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总体趋势,通过课程交叉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既懂外语,又懂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外语能力,又避免了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脱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3.3 满足国家发展需要,打造中国特色模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更是反映出国家对于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视与关切。职业本科作为高质量技能人才的供给侧,其人才培养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基于“外语+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能有效缓解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既满足行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又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有其特殊性,虽然可以借鉴日本、德国、瑞士等国的成功办学经验,但却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基于“外语+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对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本科教育的有益探索。大学英语课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新常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4.基于“外语+技能”英语教学的可行路径

4.1 加强校企合作,更新教学内容。校企合作是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为了发挥“外语+技能”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应有作用,不妨将行业专家“请进来”。职业本科院校可创新校企合作思路,完善校企合作体系,将学生送去企业实习的同时邀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实现校企间人才流动与资源共享。行业专家可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协助英语教师进行课程优化,淘汰过时的、缺乏针对性的内容,融入行业所需的必备知识。在建立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师可定期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通过座谈会、研讨会、考察调研等方式了解行业最新动向,明确人才培养具体目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第一时间掌握实用的英语知识技能。基于“外语+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学生以英语学习为契机,全方位锻炼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长远来看,职业本科院校可考虑建设英语专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化”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实现英语综合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双向提升。

4.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职业本科英语教学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借助新媒体平台以及数字化教学软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将传统课堂进行延展,结合行业诉求,加入图片、音频、视频等拓展材料,让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英语知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但是大学英语课时数量有限,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理论知识讲解后,很难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获得充分的练习机会。依托信息技术,学生可在课后进行自主练习,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安排练习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基于“外语+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赋能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实践。同时,可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结合线上线下优质资源,实现动态化、浸入式教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3 优化师资力量,建立“双师”团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与综合素养将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推进“外语+技能”教学模式,职业本科大学英语课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调整教学方法。随着职教改革的深入,教师不能只“在黑板上种田”,而是应当密切关注行业动态,紧跟时代步伐,在提高自身英语专业素养的同时增强对行业产业的理解认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将英语和行业有机融合。从学校层面看,职业本科院校应着力打造产教研互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让英语教师走近行业一线,在适当的岗位上挂职锻炼或参与行业相关培训,了解行业知识并联合业内专家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双师型”团队的建立旨在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让职业本科大学英语课的教学内容“从行业中来”,再“到行业中去”,最终推动基于“外语+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4 改进考核体系,注重多维评价。过去,大学英语课的考核体系存在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模式单一的问题,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基于“外语+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职业本科大学英语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既要教给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又要服务于工作实践。因此在期末考核中,英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考量学生的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完成情况及自主学习情况,根据不同的课程模块设计不同的考核任务并且给予学生自由选择部分考试项目的权利。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工作生活场景设计对应的考核项目,检测学生在特定场景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样多维度的评价模式可让学生产生英语语用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对自身英语学习情况进行监督与评价。多维度评价模式还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积极寻找英语和自己专业的交叉点并尝试将英语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中,从而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5.结语

基于“外语+技能”的英语教学模式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出发点,符合职业本科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功能定位。为了克服大学英语课教学目标不清晰、师生课堂话语失衡、教学内容不够实用等问题,职业本科院校应积极探索可行路径,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师资力量、改进考核体系等方式,帮助学生实现英语和技能的全面提高,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外语技能
泰州地区技术应用型高等院校大学英语课改发展方向研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后巩固作业形式和评价策略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拼技能,享丰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快乐的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