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索

2022-11-21 11:14拾景玉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8期
关键词:统整跨学科学科

拾景玉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指出:“注重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关联,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内容结构化,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1]7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列入语文课程内容。该任务群的价值定位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2]34。语文学习与运用向生活扩展,培养综合性、实践性语文素养,已经成为未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分科教学的模式造成了学科知识之间的隔阂与分离。随着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森严壁垒,穿越学科与知识的界限,用学科整合的视野培养“完整的儿童”。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直面学生的生活世界,强调让学生在探究性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和经验的统整,打破学科壁垒,弥合学科间隙,为学生创造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

一、跨学科学习的主题确立

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以问题解决为目标指向,以儿童自主探究为主要形式,围绕“主题”统整各类活动,打通知识和经验的通道,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综合运用社会、生活和多学科知识进行探索性实践。因此,选择和确立适切的主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创设主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能力,从学生自身成长需要出发,精选对学生素养发展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让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学会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

(一)从观察自然中选题

爱默生曾说,培养好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自然的奥妙与神奇,从而学会欣赏自然、尊重生命。自然是孩子学习的天堂,更是孩子成长的乐园,也是语文学习宝贵的学习资源。当下,如何把这种自在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是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亟待解决的问题。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强调围绕某一主题,激发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认识自然,在自然中感受语文,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因此,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需要基于真实的自然情境,架通学科和生活的桥梁,强化学科与学科的链接,向生活延展,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在具身实践中开展探究,在生命体验中升华意义,从观察自然中凝练主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跨学科学习内容中提出,“在班级、学校或家庭养护一种绿植或者小动物。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学习日常观察和记录”[2]34。根据跨学科任务群的学习要求,我校开发了“植物变变变”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科学、数学知识,梳理资料、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学会观察和表达。基于这种教育理解,我们围绕“植物变变变”的活动主题,设计了“制作植物名片”“情有独‘种’”“快乐‘小农夫’”“植物生长‘小红书’”四个任务、七个连贯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建构(如图1)。

图1 “植物变变变”任务结构图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走进自然,观察自然,以自然主题统合学科内容,学生体验到的是生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获得的是对生命万物的察觉和尊重,一朵花、一棵草、一株苗……既是劳动,也是与自然对话、与生命对话的过程,不仅培养了他们对世界的探究能力,也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学会了亲近自然、尊重生命。

(二)从社会生活中选题

现代教育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和世界共处,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这一点,叶澜先生曾有明确的表述,“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深刻表明,一个急剧变革的社会,必然要求教育做出及时相应的变革,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有自觉认识时代的要求并积极行动,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进”[3]。只有把学生放置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生才能感受时代脉动,增强社会认知,真实的社会生活是儿童生长的基石。因此,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主题确定要基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是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核心要义。跨学科学习活动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回到生活现场,引入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探究、体验和发现,重建知识和经验的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以情境为场域,以行动为纽带,架通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完满的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提出,在小学低段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社区举办的节日和风俗活动,留意身边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感受和学习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34。我校的“年夜饭我操办”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就是根据儿童的社会生活和跨学科任务群的学习要求开发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顿年夜饭,承载的是文化的记忆,传递的是亲情温暖。无论身在何方,在这一天人们都会不远千里,回家过年。年夜饭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中最长情的一顿饭,这餐饭里,藏着我们作为中国人始终不变的温良恭谦,透着我们身处尘世最朴素的憧憬,安放着独一无二的“中国式的情怀”。“年夜饭我操办”跨学科学习主题,让学生经历信息收集与整理、菜单构思与设计、食材采购与准备、厨艺展示显身手、全家团圆乐开怀的操办过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以“年夜饭”为符号特征的新春佳节的风俗与文化,而且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从自我成长中选题

苏格拉底有句影响深远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卡西尔也曾说:“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就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4]。认识自我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同时,也是教育必须直面的主题。要想教会学生认识自我,就必须跨越学科的边界,走进儿童的世界,用整合的方式引领儿童的精神成长。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授人以知识、技能,其深层意义是使人成为人,引导生命走向更完整、和谐的境界。意大利教育家罗里斯·马拉古齐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有一百种以至无数种表达与呈现的方式。我们的教育同样应当以一百种方式呵护这极丰富、极脆弱、极美好、极富创造的人类精神胚胎。学生的成长不是学科叠加的产物,而是跨学科行动中的素养发展,语文学习中的汉字梳理与积累、真实情景中的言语交际、数学的加减计算、劳动中的具身体验等实践活动的有机融合,才能将知识转变为促进素养生长的“营养剂”,才能养成学生的德性,塑造学生的人格。从学生的自我成长中选择主题,让学生在具身体验中,灵活地运用已有的学科知识巧妙地解决生活问题,不仅能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

基于这种理解,我们设计了“开一间童年小铺”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多种情境中的信息、规则等,在不同角色的体验中,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加减计算、清楚介绍、主动交流、沟通分享,进而融入生活,乐享语文,实现成长。基于这样的设想,我们整体规划了三个任务贯通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图2),强调打开空间、打开身体、打开学科,让学生“行以致知”“由学而能”,在探究性活动中,发掘自我潜能,深化自我认知。

图2 “开一间童年小铺”任务活动框架

二、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点

跨学科主题学习强调跨界,但更要坚持学科立场,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科,不能因为跨学科就忘了学科本身的任务,否则我们就会舍本逐末,与课标精神背道而驰。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价值旨向,采用主题统整的方式进行活动开发,围绕主题把各种教育活动串联成序列化的有机整体,它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明晰跨学科学习活动的价值和准则,探寻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操作范式,成为当下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具体来说,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的三个要点是活动内容的统合、活动类型的选择以及活动策略的设定。我校在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创造性地通过“模块组合”进行内容统整,通过“独立互联”组合活动类型,通过“任务驱动”开展跨学科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内容统整——“模块组合”

“模块组合”是指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内容的横向链接。内容统整是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前提,课程内容的综合化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前提,《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1]77。在设计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要聚焦语文学科的课标精神和学科属性,围绕某一具体主题,以特定的课程目标为导向,以多学科知识联合为形式,通过主题统整、多维辐合,形成结构化的活动模块。

(二)类型组合——“独立互联”

“独立互联”是指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类型组合方式。类型组合的主要任务是探寻主题活动类型的内在要素和关系,形成科学的、整体性的活动体系。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不是简单的学科相加的过程,它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缺乏规划的活动设计很可能会导致随意化和繁杂化现象的发生,也必然会产生功能重叠和内容交叉等诸多问题,进而加重学生负担。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根据活动的功能定位,可以设置为科技类活动、艺术类活动、社会类活动三种类型。科技类活动指向创新,艺术类活动强调审美,社会类活动注重规则。不同类别的活动下面又包含若干具体的活动形式,这些活动纵横交错,有机组合在一起,既相互独立,又有机统一,形成一个“独立互联”的活动图谱。

(三)活动开展——“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指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活动策略。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我们通过设置具体的活动项目,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情境化、问题化、统整化,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完成既定任务。“任务驱动”有助于知识的统整和应用,它能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掌握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智慧技能。因此,在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和任务群的功能定位,设计适切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项目学习中主动探索和发现,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跨学科学习实施路径要素

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样态,具备三个特征:真实性、具身性和综合性。与此相对应,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应该包括三个核心要素,即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具身探究、指向问题解决。真实情境是跨学科学习的空间依存,具身探究是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方式,问题解决是跨学科学习的综合化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

跨学科学习直面学生的真实问题情境,重新贯通了学生与真实世界的有机联系。真实情境是对传统学习环境的超越和发展,“传统的学习环境中嵌入的是普适化的生活场景,与真实群体和儿童自身的行为经验关联性不强,学生个体在学习时自然无法理解真实世界,更无法将学习环境之中的体验引导到自身情感与认知的发展上去”[3]。真实情境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和人类真实生活为基点,和学生的真实经验勾连,更能促发跨学科学习的发生。真实情境是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开展的教育场域,在真实情境中,学生置身于生活场景之中,聚焦真实问题,引发真实体验,经历学习、探究、理解和发现的学习之旅,通过认知和情感的交互活动,在跨学科学习中,实现经验和知识的连接,促进学科和儿童的融通,进而促进学生跨学科素养的发展。

(二)开展具身探究

“教室中,……在仅是教科书和教师才有发言权的时候,那发展智慧和性格的学习便不会发生;不管学生的经验背景在某一时期是如何贫乏和微薄的,只有当有机会从其经验中作出一点贡献的时候,他才真正受到教育。”[6]杜威的观点表明,“动手做”是跨学科学习的基本准则,它不仅仅是外在的动作技能活动,也是借助外在动作技能养成内在智慧品质的过程。因此,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围绕主题活动,去实践、探究、操作和表现,在具身实践和意义建构中达成多学科知识融合和核心素养的养成。

如“年夜饭我操办”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语文学科为学生选编了优秀的“春节文化读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分享;美术学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指导学生制作出形态各异的水果拼盘;数学学科要求学生准确统计消费的数量,通过归类、排序、计算的过程,在学生头脑中刻下“理性消费”的直观印象,活动的所有环节都强调学生的具身探究。具身探究是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通过学生的探究性行动,割裂的学科知识在学生的自主建构中被编织成完整的意义之网。

(三)指向问题解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问题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学会提炼、表达、呈现学习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36。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最终的目的要指向问题解决。因此,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围绕真实问题,沿着循证和求证的逻辑路线,开展综合化学习和项目化学习,通过学科实践统整知识内容,用跨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杜威曾言,“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7],只有经历主动和建设性的跨界学习,才能实现儿童学习和生活的连接,才能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作为一种跨界的、综合化的、体验式的学习形态,以主题统整的形式整合学科资源,然后通过学生体验性的参与活动,把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猜你喜欢
统整跨学科学科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学科新书架
跨学科视野下的音乐表演体系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