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兰花花》与《三十里铺》的特点分析

2022-11-22 13:47李璟然
黄河之声 2022年8期
关键词:乐句陕北小节

李璟然

陕北民歌是陕北这片黄土地孕育出特有的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历史音乐长河里的“活化石”,更是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一曲信天游可以热烈奔放,也可以缠绵悱恻令人肝肠寸断。在天高地阔广袤的黄土高坡上,陕北民歌有着游牧民族的荡气回肠,也有江南水乡的轻柔婉转,像是大自然对于黄土高原的馈赠。

一、创作背景

(一)陕北民歌的时代背景

陕西北部多年来是各个民族融合交汇的地方。从商周时期起,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农业文化在这里交汇,在隋唐时期有西域文化的融合,江浙一带的官宦富商于清初迁入;时至今日陕西北部的居民大多数是汉族,少数为回族和满族。陕北位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起伏大,交通条件不便,信息闭塞,深受到传统封建迷信影响;导致包办婚姻在当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依然无法阻挡年轻人向往轰轰烈烈的爱情,并且向顽固落后的封建势力做出抵抗。《兰花花》以深刻的歌词歌颂一位封建时期的女性──兰花花;《三十里铺》以纯朴生动的歌词,娓娓道来一对恋人从相知相爱到分开。

(二)《兰花花》的创作背景

兰花花因为长相清秀被强行掳走成婚,婚后第二年丈夫因犯罪被处决;之前有一位战士与兰花花两情相悦,暂离当地前二人发誓日后一定相见,兰花花的家人觉得脸上无光,匆匆把兰花花嫁给了另一人,婚后兰花花终日郁郁寡欢,二十二岁便撒手人寰。战士回来后听闻这个消息悲从中来,写出这首对爱情无限向往和抗拒包办婚姻的《兰花花》。

(三)《三十里铺》的创作背景

三十里铺村的“四妹妹”和“三哥哥”互相爱慕,但陕北农村的封建传统思想极其浓厚,自由恋爱无法被世俗所接受,家族无情地拆散了两人后迅速包办三哥哥与他人完婚。婚后三哥哥即将上战场前,四妹妹因为害怕流言蜚语而不敢去送别,站在自家窑洞的空地旁依依不舍地目送。同村的人目睹了这一切,创作出这首饱含深情的爱情歌曲《三十里铺》。

二、创作特征

(一)旋律特点

1、《兰花花》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四句体,节拍为四二拍。八句歌词对应两句旋律,显示出陕北民歌的重复性。信天游的曲调与歌词相互配合,上一句音区高、音域跨度较大,下一句收拢、旋律下行;在歌曲开始出现四次四度音程的跳进,跳进后直接进入全曲最高音,在结束时旋律逐渐收拢下行回到低八度的主音。全曲结构精巧,相互呼应的两个乐句通过旋律进行对比,凸显出作品的情感色彩。

2、《三十里铺》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四句体,节拍为四二拍。旋律线条舒展,灵活自由,通过不同节奏变化展开叙述,是起承转合式的单乐段四句体。歌曲开始大切分节奏的配合二度音程给人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第二小节短暂的四度音程跳进使人耳目一新。第一至四小节和第五至八小节的旋律是相同的,第六、七小节旋律稍作改动但节奏型相同,最后四小节旋律逐渐下行至结束。节奏方面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出现两个大切分节奏型,第三小节节奏型变为一个小附点和两个八分音符。

(二)调式调性

1、《兰花花》最常见的记谱方式是D羽五声调式,1=F;双四度框架为la-re-mi-la。这种是比较规范的五声调式,乐谱中使用宫、商、角、徴、羽五个音作为音阶来记谱,没有出现半音,在演唱和学习时使用较为方便。在多数传统教材中,均采用这一记谱方式。第二种记谱方式是D商六声调式(加清角),1=C;音阶为re-fa-so-la-do-re,双四度框架为reso-la-re。陕北民歌的特色是加入偏音“fa”,商调式也是典型的陕北民歌调式,参考信天游的一般特点来看,商调式与歌曲本身更为接近。以上两种记谱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并一直沿用至今。

2、《三十里铺》这首歌曲的调式截至目前有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是C宫系统宫调式,第二种是F宫系统徴调式,第三种是C宫系统G徴调式转至F宫系统C徴调式。歌曲第一至四小节为第一乐句“起句”,以四度、五度跳进开始;第五至八小节为“承句”,与第一乐句旋律重复;第九至十二小节是“转句”,旋律开始下行,调式也发生变化,与一、二乐句形成对比;第十三至十六小节为“合句”,旋律一直下行直至全曲的最低音。本曲以C宫系统记谱,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曲调重复,只出现了四个音,分别为“c、d、g、a”。“在五声音阶调式中,各调式的特征音级都和宫音及角音有关系,尤其是宫音所在的音级是最基本的特征音级。宫音常常是被所有调式强调的。”①所以判断得出主音是c,第一、二乐句的结束音是G徴音。所以第一、二乐句建立在C宫系统的G徴调式上。第三乐句旋律以1-4的五度下行,通过“借字手法”使“清角音”代替“角音”往下属调F宫系统的C徵调式转换,这种作曲手法称为“单借”,是相同调式不同主音的转换。“借字手法是将构成旋律的音列中的某一音级,以至两个、三个音级的音用其他音去替代它们,使原曲的调高、调式都发生变化,并且曲调也发生变异,与原型的差别很大,以致很难辨认出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借字发展旋律以塑造与原型不同的音乐形象是我国一种独特的变奏手法。”②第四乐句和第三乐句中都出现了清角偏音“fa”并且位于强拍,结合五声调式中宫音不可缺,偏音时常处在弱拍以及陕北民歌调式的特点判断得出,后两个乐句转到了F宫系统C徴调式,按照转换后的调性来看,不同宫调中的骨干音均为so-re-so,起到了“合”的作用。

三、方言特征

陕北方言部分发音与普通话有明显不同,并且单看字面无法理解其含义。正是因为方言的歌词,让陕北民歌更加生动,回味无穷。陕北民歌中的歌词多则几十段,多段歌词用同一个曲调唱,却能让听者不厌倦,正是因为于陕北民歌内容深刻、歌词形象。

(一)叠词

叠词是陕北民歌的造词特色,兰个英英其实际意思还是“兰”的意思,个英英是对前者的修饰、美化、补充,“个”字并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却起着衔接、强化整个词组的作用。“四妹子崖畔上灰塌塌”,“灰”可以理解为黯然神伤,还有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原本一个字可以表的意思,加上“塌塌”,让歌词有了画面感。

(二)衬词

陕北民歌的一个特征之一就是衬词的运用,歌词中加入衬词,使得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听起来更加亲切,音乐更加饱满、连贯与清晰。那个、呀、呦、哩这些衬词能使演唱者更充分地抒发情感,也能使听者直观地感受到歌词的情境。

(三)修辞

1.比兴

陕北民歌里的歌词因被乐句限制,所以形成两句一节的稳定形式,称为依声之词;通常上句提供实物描写,下句点题。

《兰花花》的前两段歌词中,第一段的第一句使用的是“兴”,第二段的第一句使用的是“比”。如:“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兰花花好。”五种谷类农作物中高粱苗是最高的;十三个省的女生兰花花是最好的。比兴手法可以让听众有直观的感受,使比兴的手法得到彰显。

2.夸张

陕北民歌中经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后的歌词唱出来,能把其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看到周家令人作呕的男人,他好像是一座坟墓;好像一座坟短短五个字把兰花花的愤怒又刻画深了一层。

“人人说咱二人天配就。”大家都认为我们是天作之合,“天配就”虽然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但可以表达出二人的情投意合。

(四)发音

1、咬字

一个字的读音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声母是音节的前一部分,韵母是音节的后一部分。陕北民歌方言中的读音则与普通话有些许不同。

如:“青线线、兰个英英、生下、兰花花、爱死人。”发音分别为兰线儿、兰个英儿英儿的彩、生ha一个兰花花儿、爱死reng。好像一座坟发音为好像一座feng。

“提起家来家有名”这里的名实际发音为ming,“你是我的知心人”这里的人发音为reng。“三哥哥当兵坡坡里下”,下读作ha,“四妹子又在崖畔上站”,站读作zan。

2、声调

在现代汉语语音学中,声调是指汉语音节中所固有的,可以区别意义的声音的高低和升降,没有声调语言的意义将无法辨别,在陕北方言经常把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读作去声。

“撇下我的情哥哥”中的“情”字本是阳平,在歌词中读作去声,“你早早的死”中的“早”,本是上声也读作去声,“说不完的话”中的“完”字本是阳平,在歌词中读作去声。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中“来”字本是阴平,在歌词中读作去声,“绥”字本是阳平,在歌词中读作去声。

四、演唱风格

信天游的曲调结构关系清晰、平衡,由上下各乐段反复多次构成。唱词的字数没有严格限制,但比较对称、押韵。曲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的旋律线条起伏大乐句长,节奏较随意,音域高亢且宽阔;另外一类旋律平缓乐句短,节奏较规整,音域相对较窄。演唱时要注意音色变化,因为情感的代入会引起音色的变化,选取适当的音色,表达出所理解和感受到的情感,这种音色变化有助于我们更生动、完整地塑造出作品中的音乐人物形象。

(一)兰花花的演唱风格

《兰花花》是信天游代表曲目之一,节奏规整,曲调舒缓。第一乐句在结束时回到低八度的主音,歌词第一句音域的跨度为十一度,整首歌曲的跨度为十二度。歌曲第二个音出现最高音,后两个小节中又持续出现,这种环绕型的写作手法让高音有了停留并拉长的效果。蓝线线这句歌词结束时有一个四度音程的跳进,高亢嘹亮,使人仿佛置身于陕北黄土高坡;兰个英英的彩这句的曲调又呈现出低到高到低的音效,仿佛刚准备开始描述这抹兰有多使人赏心悦目,又声音低沉了下来与兰融为一体。在第四五段词与音乐结合后,表现的又是绝望与无助、悲伤与愤怒。《兰花花》的演唱技巧需注意气息,声音发虚就无法唱出高音的通透感。由于信天游的体裁,歌曲中会出现延长音,需要歌者有足够的气息支撑,以及运用戏曲唱腔的演唱技法来美化作品语言,这样才能更好地用声音体现出兰花花内心情感的细微变化。

(二)《三十里铺》的演唱风格

《三十里铺》是陕北信天游的代表曲目,为四句体的单乐段结构,节奏为四二拍。这首歌曲适合使用平腔唱法,以使用真嗓为主,根据表达歌曲的需要加入假声混合;旋律起伏不大时,使用真嗓演唱,这种演唱方式是陕北民歌的特点之一,既要有凄凉、悲壮的情感,又要有细腻温婉的处理方式。歌曲开始出现连续两个大切分节奏型和一个五度跳进,两个乐句是同一句旋律,因为旋律的相同给人平铺直叙的感觉;第三乐句节奏型与前两个乐句相同,但旋律有了变化,像是在诉说“四妹妹”的心事,第四乐句渐慢,最后一个音回到主音,仿佛故事一步步走向悲伤的结局。“《三十里铺》的音乐表述方式是二元性的,即作品有叙述,有独白,“自述”与“倾诉”相结合。演唱时需要把握叙事与独白之间的变换,强调媒妈道来与情感抒发之间的音乐在叙述与行情段落间做到无缝隙转换。”歌曲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为“三哥哥”和“四妹妹”,全曲综合来看是以“四妹妹”的口吻来进行表达,歌词中先介绍了地点和人物,再到两情相悦后“三哥哥”最终丢下“四妹妹”一个人,最后“四妹妹”送别“三哥哥”这几个场景和片段。

结 语

《兰花花》和《三十里谱》虽然都描述的是爱情,《兰花花》是在悲剧中幻想冲破封建传统的禁锢,大胆地找寻真爱;《三十里铺》是黯然神伤,接受包办婚姻,向命运妥协。从创作背景来看《兰花花》属于悲剧后的创作,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三十里铺》则是曾经的封建迷信社会的写实;从创作特征来看,《兰花花》的旋律搭配歌词稍显轻快,《三十里铺》旋律平缓偶尔出现跳进,至结尾旋律下行收拢,与歌词一起暗淡无光。这两首歌曲如今已经再创作出各种版本,如钢琴作品、管弦乐作品等,传播也非常广泛。陕北人民的情感,真挚而淳朴,爱了就对你情深义重,掏心掏肺。那一嗓子喊出来,幻化成动听的音节,萦绕在黄土高原上让世人哭也让世人笑。一曲民歌是人生,也是岁月。■

注释:

① 黎英海.汉族调式及其和声[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86.

② 金建民,李民雄.中国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151.

③ 白宁.陕北民歌《三十里铺》经典演唱的审美审视[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01).

猜你喜欢
乐句陕北小节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探析钢琴即兴伴奏在声乐表演中产生的艺术效果
陕北迪士尼
——碧麟湾
快把我哥带走
我的初心,就是为群众解除病痛——路生梅在陕北的50年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党建地图·陕北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20年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节节草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