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束明澈的阳光

2022-11-22 11:24◎韩
中小学德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北路小北研学

◎韩 萍

“阳光”很普通,但“阳光教育”的内涵却不普通。一届又一届小北人根植“自理自育”的德育文化传统,孕育出新世纪的“阳光文化”,形成了“阳光好教育”的特色品牌。阳光是普惠的、温暖的,更是无私的。它就像清晨的阳光普照大地,温柔地唤醒沉睡的生命。它灵动、活泼,让孩子们沐浴心灵的阳光健康、快乐成长。

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传奇;每一个孩子,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生命密码。作为校长所要致力的,就是让阳光教育理念融入孩子的精神生命、为他们打上阳光精神的底色,让每一个生命都能释放潜能、绽放光彩,并受用一生。

我所理解的阳光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教育。我所努力追寻、探索的,就是做一束明澈的阳光,让每一个阳光小北人都绽放光芒。

阳光相伴每一天的“自然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对此,我深以为然: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在于催促甚至布置任务,而在于无声处的引领和浸润。校园本身就是一部立体的教科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小北路小学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受老城区布局所限,且一校四址,校园风格、文化各不相同。如何让这部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教科书”,成为引领与浸润孩子们阅读成长的自然、温暖的阳光,成为我最先思考并努力回答的问题。

校园环境的营建不能局限于“回归自然” 的传统教育观,而是要将人与环境融为一体来思考,置身“阳光小北路”这一人文环境,重新定义自然教育的内涵与追求。于是,我发起了全校“阳光教育”大讨论,师生达成了一致的校园风格认知,即“温暖与活力、人文与幸福、厚重与现代、大气与精致”。由此,通过“广州市校园微改造工程”,让老校得以换新颜,增新机。

学校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功夫,让每一个景观、每一处回廊、每一间庭院都散发阳光的气息。“大明亭”,让学生在休憩中静思己身,收获智慧;“启明台”,是全校师生每周举行升旗仪式的地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预示着孩子们一天天茁壮成长,而教育,就如天边的明星,照亮成长之路;“明清池”,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义,池塘虽小,但在阳光照耀下,红莲婷婷袅袅,碧叶之下鱼儿穿梭嬉戏,盎然的生命和自然的意趣相映成辉;“明荣廊”,用一条长廊展示小北路小学110年的风雨办学路,用百余年的光荣历史和教育情怀照亮每一个小北人的精神世界;“明曜屋”,是学生们的公共活动场室,阳光穿过七彩玻璃屋顶投射进来,流光溢彩。在这里,阳光是七彩的,正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整个校园美成了一首充满阳光温暖而明亮的诗。

在阳光校园里,学生每天都与美相遇,在天地万物自然和谐的大课程中谱写着生命独有的成长乐章。课余时间,大明亭里、启明台上、明清池旁……常见学生三三两两捧书阅读的身影,看到高兴处还立刻与同伴分享。孩子们不满足于每天半小时的专门阅读时段,以“只争朝夕”的姿态,徜徉在阅读的精神世界中。学校积极回应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以世界阅读日为契机,每年在4月23日始至5月23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阅读研学。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和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以及对肃南县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相关信息了解该地区的基本情况(人文及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教育现状、经济结构、宗教信仰)。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肃南裕固族传统体育的推广和普及进行研究。

阅读研学并非简单的看课外书或日常的阅读教学,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发动各年级师生立足平时的阅读积累,精心选定共读篇目,列出心目中的阅读单,向全校师生推介。研学过程分推动、共读、深研、分享四个阶段展开,师生一起研究阅读单的书目,一起商定阅读主题,一起深度阅读和分享。红色经典、科普主题阅读、节气诗词主题……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阅读研学有深度、有广度、有趣味、有互动、有实践,学生沉浸其中,更加享受阅读的快乐,收获阳光般灿烂的成长。

阅读,像阳光一样照亮了小北人的生命成长。学校各学科教师也热情高涨,以阳光心态、责任意识为创新拓展阅读研学贡献了许多“金点子”:德育科开展了“爱心义卖”活动和“童心童语”论坛,培养关爱社会、自信自主的阳光少年;语文科组织“语文周”“推普周”,举办“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暑假读一本好书”征文比赛,带领阳光小北少年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数学科结合日常阅读,开展“数学周”,引领学生睿智创新,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少先队大队部则创设“阳光小舞台”,让每一个阳光学子都能站在舞台中央,展示与张扬个性,更好地实现自信阳光成长。

如今,走进小北路小学,处处可见醉心阅读的身影,时时可闻悦耳动听的诵读。“书香校园”在小北路小学并非一句停留在言说中的口号或挂在墙上的奖牌,阅读就像明亮、温暖的阳光一样自然而无声,已成为每一个小北人的日常生活习惯,照亮着孩子们的生命气象。

“无作业日”照耀“每一个”的阳光成长

在小北路小学,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周三无作业日”。在每周三,孩子们都会“严阵以待”,认真思考、严肃书写,为自己量身定制生活规划表《一天可以这样过》。显然,这一活动意在用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反思与践行,代替传统的书面作业,让孩子们有时间、有空间反思、规划自己的成长,真正形成主体自觉。

这个特别的日子饱含着小北教师对孩子们的信任和期待。信任,来自阳光相伴每一天的“自然阅读”带给孩子们丰厚的精神滋养和深厚的自主成长的文化底蕴;期待,则传递着阳光小北的“六个一”培养目标:坚持一项体育运动,以培养毅力;培养一项好才艺,以熏陶魅力气质;拥有一副好口才,培养倾听与表达能力;写得一手好字,提升内在修养;掌握一门外语,与世界保持沟通;会写一手好文章,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于是,从2017年开始,小北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个人独属的“体育作业登记卡”:肺活量、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仰卧起坐,不再是体育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每天积极锻炼、自主登记,力求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厉害”,强壮的体魄练就起来,坚持运动的健康生活意识和习惯自然养成。近几年,小北路小学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成绩逐年上升,就是显性的证明。如今,每学期的体育花会已成为人人积极参与的盛会,会前,每天放学后,操场上都是同学们积极锻炼、老师们认真指导的身影。锻炼的快乐、集体的荣誉,凝结在团结奋进的阳光小北人挥洒的汗水中。

劳动更如阳光一样,成为了浸入每一个小北路少年骨血中的精神。每周一节的劳动课上,孩子们认真、积极学习、交流劳动技能,还自觉将劳动意识带入了阅读研学之中,结合阅读学习蔬菜、中药种植,忙得不亦乐乎。停课不停学时期,小北的孩子们自觉保持每天劳动半小时的习惯,或打扫卫生,或做美食,家长们赞许不已。

在阳光教育的实践中,我深信,“自主成长”不仅需要教师的着意引领,更需要适时放手,给予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和自主成长的空间。让教育像阳光一样,成为照亮每一个生命成长温暖而明亮的底色。每周三的“无作业日”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它照耀的不仅是学生,更是小北路的每一位老师。

学生们的阳光成长闪耀着自主健康、责任担当的可贵品格,不仅极大鼓舞了老师们对阳光教育的信心和认同,更激发了老师们的专业成长自觉。于是,传统的“传、帮、带”变得互动生成,青年教师积极请教,快速成长;老教师传经送宝,更从青年教师那里汲取成长的活力。

作为校长,我始终坚持将构建全员参与、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组织作为校本培训工作的重点目标,以层次性、渐进性和差异性原则,通过“外引、内用、网络”三大途径,整合多方培训资源,为全体教师共同成长创建支持性环境。除了基本的“结队拜师”,更有全员参与的“教师心灵工作坊之阳光团队训练营拓展”活动;既有“请进来,走出去”“千校扶千校”等活动,帮助老师们拓展专业视野;更积极为每一位老师的成长搭平台、建梯子,“一年跟教入门,三年锻炼提高,五年冒尖成熟,八年形成风格”成为了每一位青年教师的成长目标,也鼓舞着老教师“重新成长”。

由此,建设学习型学校不再只是校长一个人的“梦想”,而是每一个小北人脚踏实地的追求。学生不再满足于常规的课堂学习,灵活的思维和积极的互动催生了小北智慧课堂的提升。老师们积极借助信息技术赋能教学,通过网络汲取更为丰富的备课资源,及时发布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采用智能评测、分层教学、精讲点评等方式,探索更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和成功的喜悦。

老师们以阳光成长的心态,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全员参与教育教学行动研究,问题就是课题,行动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明显提高,一批教师被确定为“名师工程”培养对象,一批教师在国家、省、市、区教学大赛中获奖。立足课题研究,小北人自主开发形成了包括5+N研学、阅读研学、节气研学、旅行研学等在内的阳光研学课程,并以其鲜明的阳光特色获得广州市优秀课程奖。

每周三“无作业日”所蕴涵的自主成长的期待,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每一个小北人自主成长的光明大道,播撒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照耀着每一个小北人的阳光成长。

“闲暇”的阳光研学闪耀生命成长光芒

每逢寒暑假等假期,小北路的学生都充满期待,因为寒暑假意味着有了学生最喜欢也最期待的“研学作业”。学生或是与同学结伴,或是与家长同行,或是探寻隐匿在广州大街小巷的各种主题书店,或是踏上红色研学之路,或是为创作一副春联、一幅书法作品四处拜师学习。孩子们将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图文、拍成视频、做成美篇,在学校公众号发布,分享自己的阳光之旅和收获。

2022年暑假,在学校多方筹措下,小北学子开启了“我的博物馆‘元宇宙’”研学。孩子们走进广州现有的68家各类博物馆进行了一轮探访,在博物馆这一城市“客厅”,全方位感受、剖析浓缩的广府历史文化、穿越时空的人文风情和各大博物馆独具特色的建筑构造。博物馆之旅结束后,同学们用漫画、剪贴、手工等方式,制作了独具创意的作业作品;更有学生绘制了博物馆的3D立体导览图,还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份自己最想建造的博物馆3D立体导览图;更有学生为小北路小学115年校庆,专门设计了一个校史博物馆3D立体导览图。

在孩子们和我聊关于校史博物馆的设想时,他们兴奋的语调和热情的笑容让我感受到了阳光般的自信、对小北校园的炽烈热爱,更感受到了他们耀眼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蓬勃、温暖的阳光教育,照耀着每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让每一个小北学子都绽放出独有的光芒,闪耀着广博、温暖、活力、自信、积极、尊重、公平的阳光品格。

五年级小毅同学不慎右脚骨裂,打着石膏上学。班里的同学自发组织起来,男生负责背他上厕所、去专用场室上课;女同学负责打水、打饭。小毅妈妈深受感动,专门写了感谢信给老师、家长和同学们,感谢大家阳光般的关爱照顾。

这样的故事在小北路已是“寻常”。孩子们的阳光成长“看得见”,更感染了更多小北路的家长,家校合作也变得如阳光一般自然而温暖。每年一次的校级家委会上,家长委员积极征询家长们的意见,主动向学校沟通发展状况,需要家长们支持配合的具体事项等;年级家委更是积极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认真制定年级家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主动组织协调各班级家委会工作;班级家委则是坚实后盾,日常保持与班主任的沟通,配合班级老师做好宣传、后勤等保障工作,还积极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共同建设特色班级文化,和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们踊跃报名走上小北路的家长大讲堂:用自身专业知识、技术特长和社会经验为孩子们讲课,有的家长是收纳专家,领着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带着未来去整理”;有的家长精通书法,亲身演示并现场教学培养“小小书法家”;有的家长擅长医理,为学生带来“健康小妙招”;有的家长熟知社会时事,为孩子们带来独特的社会评论“你说 我说 大家说”……用五彩缤纷、鲜活灵动的奇趣课堂拓展孩子们的生活视野,激发孩子们的实践创新动力,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不论是建设阳光平安校园,还是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师生、家长都心连心。校园里,老师们轮流值岗,校门口,家长志愿者平安护学;孩子们在学校研究小红棉,带回家一起煮红棉汤,乐观抗疫;校园里,学生每天“自然阅读”,回到家,家长自觉与孩子“亲子共读”;假期里,孩子们走进社会大课堂积极研学,家长积极支持、主动陪伴并主动提供多种资源……

正如我和老师们坚信的那样:一个孩子,只有刻阳光于心间,才有凌云之志,作鸿鹄之飞;一个教师,只有拥阳光于心怀,才能全力托举,呵护孩子的成长;一所学校,也只有展阳光之风采,金声玉振,才能开万象之新篇。

阳光教育,如一束束明澈的阳光,播撒在了每一个小北人的心头,温暖着每一个小北人的成长。更激励着每一个小北人都追求做一束明澈的阳光,温暖并且照耀自己和他人的前路。

猜你喜欢
北路小北研学
沿着水走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长大很忙
研学之旅
小北的运动鞋
佔道14年上海“路中屋”和平拆除
小北,这些是我写给你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