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学科竞赛为抓手传播中国文化

2022-11-23 01:0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跨文化竞赛语言

陈 劲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外语教学部 北京 100048)

引言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高等教育业也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高校应该在坚持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推广,力求让中华民族千年孕育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明有机地融合,从而有利于将中国文化进一步向世界推广[1]。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公共必修课,课程内容覆盖面广,学时长,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传播推广中国文化能力的重要阵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对大学英语课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课程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人才。因此,将中国文化有效地纳入教学内容,使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近几年来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致力于探索如何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以英语学科竞赛为抓手,全面培养学生具备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竞赛活动的建设

1.竞赛活动设计理念

将竞赛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是深入开展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可行措施。语言的学习是需要大量的实践来实现的。结合外语学习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的竞赛机制,可以积极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随着国家发展计划的制定,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也同样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之一。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体,英语教学应该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实用语言机能的培养。将竞赛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技能投入语言实践中去检验,从而更好地促进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2]。

同时,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竞赛的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有效地扩展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在竞赛中徜徉于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宝库,建立起自豪的民族自信心和骄傲感[3]。

2.竞赛活动设计方案

(1)跨文化能力大赛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流能力实质上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融合。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习俗造就了各种不同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而这些特定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规则又对各种语言的发展和应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孕育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应用规则可能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造成一些低效的沟通或理解的障碍,有时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误解或冲突,因此,跨文化交流能力是当代社会必须重视培养的实用能力之一[4]。

跨文化能力大赛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以“坚定文化自信、增进国际理解”为主题,为师生搭建一个展示跨文化能力风采、交流跨文化语言学习经验的平台。大赛旨在为国家培养具备综合语言文化素质的国际交流人才,让他们可以服务于国家长期的国际交流战略,从而积极有效地促进国际间交流、创建和谐地球村以及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竞赛中,参赛选手通过各个比赛环节展示了他们对跨文化问题进行分析和应对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跨文化知识问答:此环节重点考察选手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文化差异性的知识了解以及相应的英语语言词汇储备和语言输出能力(书面或文字)

跨文化情景描述:参赛选手通过口语描述一些特定背景下的生活情景,比如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日常问候方式,各种特定背景下的谈话交流内容,展示如何用恰当的英文语言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跨文化案例展析:参赛选手需要用英语来呈现一些特定文化下的社会生活案例或新闻信息,并对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这个环节,不仅可以培养选手语言表述的精准性,还可以深入地考察选手对特定文化背景的理解程度。

跨文化才艺展示及分析:参赛选手需要展示某种具有国家或民族特色的艺术才艺,并对其特点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及背景进行一定的分析讲解,从艺术形式和语言水平两方面展示选手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跨文化观点辩论:要求选手针对一些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就的文化现象,作出客观的评论,并就不同观点的呈现予以一定的分析与辩驳。此环节在考查学生综合语言基础和现场语言组织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考查学生对跨文化现象的理解。

(2)中华文化知识竞赛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以及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和青睐。通过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以大国风范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明,并努力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不仅拥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而且将这些人类历史上的古老文明延续至今。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产。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着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英语的语言学习,是中西方文化的桥梁。通过用英语组织中国文化知识竞赛,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以及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同时,在“文化自信”精神的指导下,增强学生国际交往能力的使命感,提高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水平,时刻准备着为推广中国灿烂的文明做出积极的努力,帮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从而增进与中国人民的团结友谊,以达成世界各国和我国的友好合作与共同发展。

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语言水平,通过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例如,通过笔试考查学生词汇量的积累;通过口语问答方式可以提高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比赛还可以结合高科技设备和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线上比赛。

(3)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大赛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相应的文化自觉,从中国的灿烂文明中挖掘和整理文化领域的核心价值。同时,自觉多方位多角度地传播中国文化的思想魅力和精神价值,既展现文化自信,又展现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情感和价值取向。

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大赛,可以通过书面翻译、朗读、现场问答、演讲以及网络视频展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参赛选手不仅可以通过传统故事的讲述传播中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同时也可以立足于现代,用身边的实事、立体、全面地呈现中华大地上城市、行业的发展,用新时代的故事呈现蒸蒸日上的中国。

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大赛还可以通过围绕“中国戏曲”“中国饮食(如:八大菜系)”“中国服饰(如:中山装中的学问)”“中国园林文化”等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科技”“中国新时代四大发明”“中国高铁发展”等现代中国文化主题,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中国的民族自信不仅仅来自千年文明的积淀与传承,同时也来自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与不断创新,更来自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

三、大学英语竞赛活动建设的反思

1.把中国元素融入常规竞赛和教学中

语言的学习是一场考察人类恒心和意志的测试。一门外语语言的习得绝非是简单地设计组织几场竞赛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师生长期的坚持和共同努力合作完成。作为语言学习的指导者,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将各种中国元素融入常规的教学和不同规格的日常系列常规竞赛中。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在尊重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富含中华元素的素材为基础,设计开发一系列的朗读、背诵、翻译等小型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为学生搭建起展示英语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舞台,提升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从文化差异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具有优秀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级外语人才的需求。

2.打造中华文化传播品牌

大学英语教学本身是基于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因地而异、因校而异。竞赛活动的设置需根据各校人才培养定位和行业特色亮点进行设计,从而能够打造一系列具有学校特色和专业风格的竞赛活动。同时,在竞赛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需进一步深入学生之中进行全面的调研和材料收集,设计出一系列符合学生特点、特色鲜明的竞赛活动。

3.将课堂和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

第二课堂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良好途径,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面临体系化不够、后勤保障不力、教师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教师应该把第二课堂活动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例如,针对外研社等机构举办的英语演讲比赛、英美社会文化知识比赛、口笔译比赛、阅读比赛等权威赛事面向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相关的赛事备赛课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保证英语学习的效果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的学时进一步压缩,这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利于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不利的作用。因此,为了切实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要同网络平台相结合,积极引入优质的网络平台,针对不同平台的优势设计多样而有效的英语竞赛,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

5.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竞赛活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从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室教学到基于因特网的线上教学,英语教师们也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与时俱进,积极开发和尝试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以满足时代对语言教学的需求。在教学观念逐步提升和改进的基础上,学校也需要在政策上要加大对参与教师的鼓励,用积极有效的方式鼓励教师结合各自的特长,参与到以赛促教的实践中来,并通过细化的竞赛评分标准和奖励标准以及完备的管理体制共同保证竞赛的质量和效果。

结语

语言的教学和学习是以文化为底蕴。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仅肩负着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责任,同时还肩负着向世界推广中华文明的重任。教师们应该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和学习,让更多的人可以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从而积极有效地通过不同的机会和形式宣传推广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的输入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使得我们可以以海纳百川的态度汲取世界各国文明的精华,促进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样,中华文化的输出可以让世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促进和加强世界各国和我国的友好合作,从而让崛起的中国更有魅力地屹立于世界东方。

猜你喜欢
跨文化竞赛语言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语言是刀
创新思维竞赛(3)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创新思维竞赛(6)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