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墨江县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提升探析*

2022-11-23 05:18张郁桐周群强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课堂

张郁桐 周群强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4)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原为典型贫困县,在党和国家帮助下,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下顺利脱贫。在此条件下,该地区小学英语教育质量得到了改善,但是受到资金支持、师资力量、家庭环境等方面影响,英语教育仍存在不足。因此,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所得,对该地区小学英语教育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

1.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1)开设小学英语课程。2001年国家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文中还明确了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基本要求,加强小学英语教材的管理,加强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加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领导等内容。自此,小学英语教育便在我国普遍开展[1]。

(2)师资培养。国家将在“十四五”期间实行“国培计划”,目的在于培养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根据“十四五”中的规定,教育部印发了一系列的通知。例如,教育部发布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等通知。这些计划的目的都是为了向类似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这样的边疆地区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带去更好的教师资源,提升当地的教学质量。

(3)资金投入。根据教育部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6143.00亿元,其中全国普通小学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1328.05元;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0178.12亿元,其中,全国普通小学学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1949.08元。由以上数据可知,国家对小学教育所投入的资金在近年来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可见国家对小学教育的重视程度。

2.云南省教育扶贫

(1)教育脱贫相关政策。为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云南教育系统全面推行“一把手”责任制,为控辍保学,云南还建立了“双线六长”责任体系。同时,云南省教育厅加紧推进教育精准扶贫信息员制度和“教育精准扶贫数据平台”建设。

教育部还发布了《云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内容包括加强乡村教师师德建设、创新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等,旨在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乡村教师教学质量等方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如今的云南,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全覆盖的精准资助体系,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可优先享受各项资助。比如,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儿童,学前教育阶段按每人每年300元标准给予助学金资助;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到每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2)资金支持。2016—2020年,中央财政投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奖补资金共计22.71亿元,补助12.58万名乡村教师。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信息比对核查机制,通过四级比对实现“应助尽助”;投入资金46亿元,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53.26万人。

(3)相关支教活动。2017年,西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到普洱进行支教;2018年,合肥工业大学电物学院社会实践团到普洱支教;自2013年以来,华南理工大学每年组织暑期“三下乡”云南支教服务队志愿者,并发动香港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等,到云南各学校进行支教活动。

3.墨江县相关小学英语教育政策

根据墨江县相关资料显示,该地区暂时没有小学英语教育的专项资金扶持。对于英语教师的吸纳,2019年,墨江县计划招聘特岗教师20人,其中小学英语招收2人,占招收总人数的10%;2020年,没有计划招收小学英语教师;2021年,计划招聘乡镇小学教师岗20人,其中英语招收1人,占招收总人数的5%。根据这些数据来看,墨江县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引进力度并不大。

二、墨江县小学英语教育质量提升途径

1.尊重教育规律,执行教育政策

双减政策之下,小学生学生英语学习从应试型逐渐向启发型转变。该地区由于受到师资等条件限制,小学英语授课模式较为生硬,学生学习热情很低。因此,一方面,该地区的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学习规律,由易到难地进行知识传授,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该地区小学在设置英语课程时,应执行相关政策,对每周英语课堂数量,老师所带班级数量上限等有明确安排,尽可能避免出现一位教师带大量班级、每周英语课时过少、学生巩固知识存在困难等问题[2]。

2.积极争取资金扶持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该地区所获得的教育扶持资金在不断增加,但是小学英语教育专项扶持资金较少。为此,该地区学校应当合理规划教育扶持资金分配,尽可能公平地给予小学英语教育一定的资金扶持。一是对于未配备英语听力及教学设备的学校,积极争取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扶持,完善硬件设施;二是在教育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立英语教育专项资金,对在英语教学方面做出创新并取得良好成效的老师进行物质激励。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师资匮乏,部分乡村小学因英语教师短缺无法开设小学英语课程的情况,该地应通过多渠道实行人才引进政策,促使师资队伍力量不断加强。

一是当地相关部门应设立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推动相关专业人才返乡建设,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教育资源。二是该地可以与高校加强联合,设立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支教服务。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拓宽了支教途径。高校可通过选拔等方式确立一批学生与该地小学生进行对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当地小学生英语学习展开志愿辅导,该地区小学生可利用学校机房、家长手机等与志愿者连线。在具体实施方法上:志愿者可以通过录播等方式,为学生准备趣味线上课堂,学校组织学生在统一时间学习视频内容;学校对现有学生进行分组,以季度为时间单位,安排不同年级学生与志愿者对接,进行“一对一”学习辅导。另一方面,该地区可以设立与高校合作的专项计划,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在高校老师指导下开展夏(冬)令营,为该地区小学生带去创新性知识。学生可以在冬夏令营中设置综合性课程,并着重突出英语课程,弥补该地区英语教育弱势。此外,在冬夏令营开展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设立演讲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为该地区小学生提供英语学习成果展示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4.开展英语教师培训

当地教育部门应当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英语教师参加培训工作。当地学校可以与所在省份教育发展较好地区的学校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定期展开交流学习,英语教师可以前往较好的学校观摩学习,较好学校的英语教师可以前往当地学校进行指导,形成教师资源的良性互动。此外,相关部门应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师培训活动。例如,该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教研室资源,定期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沙龙会,制定与哈尼族特色相关的教学方案,利用民族文化激起学生英语学习兴趣[3]。

5.制定特色教学方案

宋立新(2017)指出,母语和英语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母语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母语又会干扰学习者。因此,该地区可聘请相关专家对哈尼族语言发音与英语发音相关部分进行研究,利用正迁移因素,为学生制定一套具有特色的英语口语学习方案,利用部分发音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发音,帮助学生克服发音困难。经调研得知,部分教师已经使用该方法进行研究,只是存在教案不够完备的问题,因此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等方式完善教案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分享。

文化认同感是促进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该地区英语课堂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哈尼族文化的了解和高度认同感,设计具有哈尼族文化特色的课堂,并定期开展活动。例如,可以用英语讲解哈尼族的来源、习俗等,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此外,还可以在常规课堂开展中讲解用英语将哈尼文化“走出去”的相关故事,促进学生了解英语对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同感。同时,可以将哈尼族文化与典型的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促使学生了解跨文化内容,开拓眼界,拓宽知识面,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6.提高课堂质量

在调研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学校英语课程质量较低,但是与此不同的是,联珠镇第一小学英语教师根据该校学生学习特点制定了个性化考察和教学方案。该小学老师将每周课程充分利用,在课前组织学生朗读英文,将学生迅速带入到英文环境当中;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尽可能地使用全英文教学,并鼓励学生使用全英文回答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也使得学生提升了英语学习的信心,乐于使用英语进行交流[4]。在课程考察方面,首先,该校教师采用课堂积分制模式,注重过程考核,学生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英语听力练习、口语会话、课堂回答问题等方式获得课堂积分。此外,在自主设计期末考试题时,教师不再采用单一的笔试题,而是将口语测试融入其中,且不将英语期末测试成绩做排名或融入综合所有学科期末成绩大排名中,而仅作为教师参考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方式之一,为新学期英语教学计划的设立提供思路,促进英语学科教学更加科学化。根据抽样调查计算,该学区学生喜欢上英语课的人数占75%,高于该地区平均水平,也印证了该方案的可实施性,为该地区其他小学英语教育课堂设计提供了经验参考[5]。

7.加强家校联系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在党的领导、国家政策帮扶下顺利脱贫,但是由于时间短,该地经济还处于发展时期。根据调查显示,该地区大型商超仅有两家,没有综合型商场,仅有商业街,因此能够从事固定第三服务业的人员较少。此外,该地区产业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以茶产业为支柱型产业,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因此,易致贫返贫家庭较多。在以上条件影响下,大部分人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较多。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看管或寄养在其他亲戚家中,甚至由少部分学生自己生活,由于老人精力有限,部分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或日常行为规范出现问题时没能被及时发现,这便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从而在英语学习中所用精力更少。这一现象也导致学生英语学习分化较大,对学校教学开展也增加了难度。鉴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一切事物尚处在认知阶段的特点,其课后的英语学习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家长应在学生英语学习中扮演陪伴者与引导者的形象,帮助学生准备的英语学习基本材料,如英语四线格练习本、适量儿童英语读物等[6]。

学校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组建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座谈会,为家长讲解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以及学习英语对学生学业带来的帮助,促使家长正确认识英语学习,并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督促作用。此外,英语教师可通过建立企业微信交流群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状况,并定期向家长推送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建议,从而形成“家校相通”的良好氛围[7]。

社区型课堂以公益课堂为主,该课堂采用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模式。学生通过开展趣味课堂,使家长和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从侧面提高了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社区课堂资源获取方面:一是可以鼓励该地区党员英语教师进行社区下沉,在社区或村(居)委会开设趣味英语课程;二是可以通过与初中和高中志愿者协会或学生会联合,定期开展中学生进社区活动,鼓励中学生到社区开展英语教学。一方面利用学生之间年龄差距小、沟通容易等特点,促进小学生英语学习;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中学生知识输出,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课堂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科学素养视角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