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建构的几点思考

2022-11-23 05:18张琼秀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双减法治道德

张琼秀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小学 广东东莞 523165)

“双减”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为了保护学生身体健康,减轻家庭负担,将教育重新回归到学校;是为了构建教育良好的生态,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健康发展。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点中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将“双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双减”任务。《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课程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担任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性课程,课程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和行为方式有很重要的影响,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品德要素的协调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和学习法治知识,并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一、建设实践教育阵地,搭建教育质量提升平台

创建校内实践教育阵地。校内建设实践教学阵地是必不可少的,与课堂教学相比,身临其境的学习往往更事半功倍,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搭建学校历史陈列馆文化劳动田之类的校内实践教学阵地,能够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达到很好的教育目的[2]。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这些事我来做》为例,此篇课程的主要是目的是引导学生关心家庭生活,并积极参与到做家务劳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培育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一般而言,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经验不足,以及父母对孩子劳动教育的不重视,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做家务的机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劳动田组织学生开展浇水、捉虫、收获等实践活动。首先,孩子们是共同劳动,会锻炼孩子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其次,大家一起劳动也会增加活动的兴趣性,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劳动田的种植出的蔬菜也可以在学校食堂做成餐食送上学生的餐桌,让学生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将学生在劳动中的辛苦与父母为家庭的付出进行联系,引发学生共鸣,增加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从而达到课程教育目的[3]。

借助校外实践教育阵地。校外具有丰富的资源,教师要打开“社会课堂”,借助当地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及德育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实践阵地,构建地区校内外的合力育人体系,共建和谐关系,通过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开展参与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形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广阔的社会实习平台,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提高法制意识,提高法制素养;让同学们明白佛法、遵纪守法。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共圆中国梦》这一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到当地爱国主义基地,以当地的典型红色故事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走近当年的历史,通过专业的工作人员宣讲,让学生牢记是无数先辈前仆后继付出了生命,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最后引导学生秉承先烈遗志,为中国梦而努力读书,共圆中国梦[4]。

二、重视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提升小学思政教师素质

相对教师而言,“双减政策”是一项新的教学挑战,课堂教学怎样改进、学生如何学、作业怎样设计、反馈如何有效?“双减”政策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减负”不“减质”,就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学习优秀的教育方式,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德育队伍专业能力。

1.强化教师队伍,营造全校教师参与教学氛围

学校要对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和教学实践各环节提出严格要求,并且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标准的学习交流活动,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教育结果中的切实实施。同时,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应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5]。

2.举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举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能有效引领思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思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说课题目于比赛前一天组织参赛老师进行抽取,要求参赛教师积极思考,根据比赛中教师们紧扣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展开精彩阐述程度,说课过程表达是否自然流畅,内容是否完整规范,设计是否创新,是否符合学段学生的学情等进行评比,充分锻炼和考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教学设计与组织的能力,通过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和法制教育工作的指导,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教材和课堂教学,不断地改进和改进课堂教学,以促进教育和教育事业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目的。

3.开展“送培送教”等研训示范活动

聚焦“双减”政策下的教学评变革,充分发挥各地区教学研究指导组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以“‘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能力提升”等主题教研培训活动,从而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提升与发展。在研训示范活动中,学科指导专家组为探索构建高效的思政课堂教学,以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某一章节作为课题开展示范课,以不同教学情境及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为载体,开展法治教育,让学生在感知、思考与分析事件的过程中培养法治素养。通过学科指导专家组示范课,帮助老师们教好、用好思政课本,发挥读本的育人价值,并且帮助老师从优秀课例中汲取精华和养分,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课育人效果。

4.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专题课程培训活动

组织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和道德与法治学科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活动,着重从如何体现问题导向、能力导向、素养导向以及学科关键能力的理解等对老师进行培训。

三、优化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将“思政小课堂”和“情景微课”结合起来,将爱国热情植根于学生的心湖脑海

情景微课已经成为教师的常态教学方法,情景微课往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完成全部的教学目标。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辽阔的国土》一课为例,我们通过单一讲课的方式并不足以让学生了解到国土是如何辽阔,这时候可以采用“情景微课”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通过向同学提问对“西边的星辰还在天上挂,东边的朝霞已经满地撒”的理解?通过祖国东部太阳升起时,但西部新疆等地区依然沉浸在黑夜中的奇特景象提起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和探索欲,后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并为每组分发拼图,每一个拼图碎片都是一个省市,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内合作和小组间竞赛的方式完成国土拼图,通过这种情景微课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比赛心理,进而完成接下来课程内容的学习,通过课程学习进而全面认识我国的辽阔领土以及行政区划等等,认识到祖国领土完整的重要性。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再次开展拼图竞赛,巩固课堂知识[6]。

2.将“思政小课堂”和“小老师课堂”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提升道德素养

“小老师课堂”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长者为师,而是突破了学生经验限制问题,注重知者为师,能者为师,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性和自觉性,在教学中增长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同时锻炼学生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提升学生自信心和责任心。一般来说,发生在身边且意义重大或是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但学生又很少感兴趣和关注的内容,比如环境保护类、历史类等。《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内容很适合以“小老师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确定教学内容后,组建由学生组成的“小老师”教学团队,在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辅导后,鼓励“小老师”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而老师则以辅导员的角色参与其中,在“小老师”团队开展完教学活动后再进行团队自评、听课学生评价、教师点评环节,充分利用评价导向激励作用,鼓励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也有利于之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精彩开展。

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我是环保小卫士》这一环境保护类内容,其课程内容目标设定为:从小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细微处参与环境保护。“小老师课堂”任务是小组合作进行“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小老师课堂,可以从什么是环保小卫士、环保小卫士该做些什么等学生比较好奇的方面入手,当然也可以选择相关的、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或是学生熟知的故事进行;接着“小老师团队”成员共同收集整理环保相关视频、照片等资料,捋清楚课程整体框架;然后明确课程开展形式,设计课程开展方案,制作课程教学课件,紧扣课程主题,突出课程要点;最后在上课时要“小老师”可以问答等方式多与学生进行互动,甚至是可以带头成立保护环境志愿团队,并邀请学生加入,成为环保小卫士,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全班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更是将课程内容从书本中“搬到了”生活中,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质量。

3.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注重在实践中增长学生劳动素养

“减负”后,学生回归课堂主阵地,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了,有了更多的时间了解实时热点问题、参与社会实践。道德与法治课堂便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开展思政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不仅要让他们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还要培养他们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并进一步培育出创造性的思维[7]。

4.将“思政小课堂”和“体育美育课程”结合起来,注重在学习中强化体育健康及美育培育

体育健康教育和美育一直是穿插和渗透在小学生教育中的方方面面,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嵌入体育健康、美育培育内容,不仅可以丰富课程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课程内容并掌握,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他们对于美的欣赏,帮助学生从小就培育出优良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来发展成为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我学习,我快乐》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才艺展示”活动引入,邀请学生们进行演讲、唱歌、朗诵、讲故事、演讲等语言类进行才艺展示,也可以进行舞蹈、表演等肢体类才艺展示,甚至是可以进行折纸、剪纸等传统艺术展示,让学生们在才艺展示中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对之后《道德与法治》其他课程的期待感。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入“我是小老师”等鼓励学生互相教导、学习的环节,即会有才艺的学生可以作为才艺小老师,教其他学生学习才艺,通过当才艺小老师活动,既可以保持学生对才艺的热爱和深入的学习,也可以调动更多的学生去了解学习才艺,增长技能,寓教于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在快乐中成长。

5.过转变教学方式来创建高效课堂

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不能仅仅由老师来授课,也不能简单地给他们灌输知识;而是要全面推进学生的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提高,由死记硬背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发展为核心。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老师应该更加放松,让学生更加繁忙,教师讲的时间少一点,学生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当教师改变了教学方式之后,学生的学习风貌也会向自主、协作、探索性的方向发展,从而使他们在教室里活跃起来,讲起话来充满激情;有激烈地争辩,有大胆地质疑,有实际地探索,才能保证高效的课堂产生[8]。

“双减”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质、有效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制观念,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法制观念。

猜你喜欢
双减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