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和价值逻辑

2022-11-23 10:37杨威涛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理想信念时代

杨威涛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福州 3501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青年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指导。其理论体系内涵丰富,为青年教育赋予新思路。结合青年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针对青年教育现状,阐明了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其青年教育观在内涵阐释、生成逻辑、时代价值上形成了价值理念和理论体系。处于新的历史方位下,青年是时代新人,应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使命,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一、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

青年的发展,需要多方协同助力。除了需要青年不懈奋斗外,也离不开国家政策与社会的扶持。近年来,青年群团组织在凝聚青年心、汇聚青年力方面日益凸显出独特的优势。创新与改革是青年群团组织永葆活力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立足青年教育实践,满足青年的成长需求,积极促成优化青年教育的顶层设计,提出了“青年优先发展”的治国理政理念,力求营造优质的社会环境,确保新时代青年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以人民视域指引青年行为实际

人民是新时代青年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任何工作中,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将国家、民族、人民摆在首位,筑牢大局意识、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1]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执着奋进,青年是人民群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青年要辩证地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行促效,以知蓄力,厚植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正确的人民观对广大青年树立价值观能够起到不可替代的思想引领作用。广大青年在思想观念上,要从“敬畏人民”向“信仰人民”积极转变,找准出发点,站稳落脚点。新时代青年应当以人民视域指引行为实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学习、工作、生活的首位。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就曾指出要青年干部要“进万家门、知万家事、解万家忧、办万家事”,解决好基层群众的困难。[2]青年教育之“实践论”就是奋斗,青年要以青春之我融入人民,以奋斗之我依靠人民,彰显为民服务的青春能量,处理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于奋斗中放飞青春理想,书写大写的青春。

(二)以理想信念昭示青年奋斗目标

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这是历史赋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在新时代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青年见证了国家日益富强、民族愈加团结、家庭日趋幸福的社会发展历程,振兴中华的主力军必定是他们。青年担负着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应该主动成为承担重任的时代先锋。就现实情况看,一部分青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想信念含糊不清、理想信念动摇等问题,以为理想信念无关紧要,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去不复返等。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要在百年复兴的逐梦道路上,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的长征路,不懈奋斗,这是中国青年运动鲜明的时代主题。”[3]当前,这仍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让广大青年明确新时代的特点,牢牢树立新时代使命感,激活广大青年的青春正能量。青年教育之“价值观”就是担责,让广大青年用全新的面貌、最好的状态,迎接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的诸多机会和挑战,主动承担新时代的历史责任,时刻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定会实现,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扬长避短,凸显青年优势。

(三)以实践素养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社会是广大青年施展才华的舞台,实践是青年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桥梁。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具备更高的综合素养,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学真学问,不断练就真本领,才能优化品德,强化时代责任。对于青年的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寄予厚望,他希望广大青年胸怀共产主义理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因为青年教育之“底线论”就是爱国,要坚持文化自觉,以崇高的信仰明确人生道路。他认为“有了信仰的力量,民族将大有希望,国家才更有力量”,指引广大青年要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品行转变,用先进的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用科学的理想信念指导行为,落实到日常行为实际中。首先,要求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在追梦、逐梦、圆梦的过程中,青年教育之“学习论”就是勤学,要艰苦奋斗,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成就出彩人生。其次,要主动夯实专业基础。如何面对新时代知识更新,应对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广大青年成长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行成于思,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专业学习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核心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形势。再次,新时代是发展创新的时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如同鸟的两翼共同为“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布局提供发展动力。习近平同志在福州时,就提倡“马真精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丰富道德践履,以行促效,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努力奋进中走向成熟。

二、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一)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教育思想的继承

在中国,古代贤人关于教育有着诸多阐述,如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认为教育要有美好意境,力求实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理想。《说文解字》认为,教和育的目的是“上所施下所效也”“养子使作善也”。简而言之,教人求真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备受重视,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讲授为人处世的良方是最显著的教育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思想之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特别是在品行塑造上,“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道德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广大青年应当“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4]青年榜样习近平在延安插队期间,就曾熟练背诵《新华字典》,他认为读懂汉字是创新中华文化的前提。在治国理政中,他还曾提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意为青年当立志高远,立志做大事且立志须躬行,这些都有力证明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青年教育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其思想观念与理论特质均离不开中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除此以外,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思想也寓意着新时代青年必须传承民族基因,在高度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中,为实现国家梦、民族梦、个人梦奉献智慧之力。

(二)对马克思青年教育理论的发展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无产阶级革命中,青年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与重要作用。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趋势乃至整个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论述中,马克思所描述的“工人”代表着青年这一重要群体。马克思强调,青年是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向前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青年知识水平的提高,必将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不竭动力,解决好青年的教育问题,能够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人才支持。恩格斯也和马克思有着相似的看法,他认为瞻前顾后、畏惧斗争,抑或是老年人习以为常的平庸迟钝,都无法决定现代的命运,现代的命运把握在青年手中,特别是青年一直追寻的崇高的自由。恩格斯强调,青年人的思想与理想将影响革命的前途与命运,青年人的思想与理想一定程度上说就是国家的未来,只有青年对革命无限憧憬,并满怀激情,革命才有前途。除此之外,马克思一贯强调青年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学习态度上,广大青年要业精于勤。在他看来,能够站立光辉的顶点的人,一定是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因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还针对青年的发展问题进行阐述,对个人的自由进行进一步阐释,提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学说,认为青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制度是青年教育的生命线。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中,党第一次从政策体系上对青年发展规划进行了新的建构,围绕青年的就业与创业、婚姻与家庭、教育与卫生、思想与道德领域,在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的同时,也善于解决青年的现实困惑,提出了具体化、系统性的教育原则、指导思想、工作措施、教育目标等,意味着我国青年发展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具有科学性,这种特性源于马克思青年教育理论为青年教育提供的思想引领作用。

(三)对丰富的人生经历的实践升华

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离不开其丰富的人生经历,其思想形成的历史实践起点是梁家河的知青岁月,而实践养成则源于治国理政的经验。不同的人生经历构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生成的实践基础。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中,他明白了青年联系实践的必要性,更加深刻体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从政以后,习近平同志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青年,在不同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作出了重要论述,在河北正定的全县青年“三热爱”教育大会上,他强调“时代的变革,常以青年为先锋;社会的前进,必以青年为主力”。[5]在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他指出“要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共青团工作不太适合形势发展需要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并深化改革,才是唯一的良药”[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工作更加关心,在各种场合和重要文件中均作出指示,他曾两次强调坚持党管青年,以共青团为纽带,党联系青年群众才能拥有坚实可靠的沟通桥梁,要做好共青团组织的改革工作,就要抓住关键的“牛鼻子”,即明确工作主线,要明确根本任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如何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我们必须承担的政治责任,要有大局意识与服务意识,夯实青年群众基础就是我们的工作中心。而通过共青团,密切党与青年群众的联系,就是夯实青年群众基础的重要路径,应密切围绕这个路径、坚持问题意识,扎实改革。[7]只有进一步明晰新时代青年群团组织的改革方向,才能认清青年群团组织在党的青年教育中所处的地位,积极发挥青年群团组织理论上的先进性及行动上的先锋性作用。这些都为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逐步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逻辑

(一)现实性:阐明青年教育的客观规律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理论。基于新时代青年的特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渊源,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青年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符合新时代青年教育的客观规律,牢牢把握青年教育的新情况、新特点,在顶层设计上对新时代青年教育的实践作出新的决策部署,尤其是对新时代青年教育的客观规律作出了新的审视:首先,要悉心地关心青年、倾听青年心声。新时代的青年思想活跃、善于思考、独立性较强,我们要主动开展青年价值观调研活动,倾听青年的思想实际,了解青年的现实需求与行为实际,提出有实效性的青年教育对策。其次,要主动走近青年、关爱青年成长。青年的发展之路需要多方面的关爱,青年的成长面临着众多的机遇与挑战,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全社会都应当“于青年成长的要紧时期与关键阶段,教导青年、帮扶青年”“让青年拥有关爱就在身边、关怀就在眼前的人性化成长环境”。[8]此外,青年时期是成长阶段里的拔节孕穗期,也是成长的关键期,青年能否被任用、被正确引导至关重要。应扣好青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时代发展的责任与使命鞭策青年,努力使青年成为勇担重任的新时代奋斗者。

(二)实践性:指明青年教育的价值范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青年地位的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青年教育的实践体系。在他看来,新时代青年在实践中迎接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能力与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时代青年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高度重视青年教育,强调做好青年教育,首先要解决理想信念的问题,“理想是人生的灯塔,要扎实开展青年理想信念的内涵与意义教育”。[9]青年阶段不但是一个人最佳的奋斗期,也是一个人一生当中重要的转折阶段,青年能否树立理想信念在这一阶段显得至关重要,它关乎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事业的成败,一定程度上也关乎国家的未来。其次,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时期容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和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这一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若不及时引导,青年的人生道路就容易发生偏颇。再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夯实青年文化自信的实践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积淀。青年应当取之精华,在发展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以高度的价值观自信,贡献青春智慧与能力。如今,我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青年教育中要指引青年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以青春的名义在实践中去奋斗。

(三)前瞻性:引领青年教育的时代目标

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勾画出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愿景。“当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青春智慧、为助力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这一时代主题赋予当代中国青年运动新的时代特征,蕴含着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方向,昭示着当代中国青年使命在肩。”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背景,总结青年发展规律,针对青年的发展现状,坚持以青年问题意识为导向,对青年教育的时代目标进行了新的论述。如今,青年教育的时代目标已经发生相应的变化,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助力实现中国梦,必须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青年有理想,则国家有未来。引导青年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提倡个人与时代同频共振,鼓励支持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务。青年有本领,则国家有力量。“青年兴、青年强,则国家兴、国家强。”[10]青年应当自觉提高核心素养,发奋图强。青年有担当,则国家有前途。新时代建设国家的主体必然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力量,应当引导青年做新时代的主力与先锋,敢于担当,主动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重任,积极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而奋斗不息,不负韶华。

青年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将青年教育的成效落实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关于青年的教育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论述:“实践出真知,不论在学习上、工作方面抑或是生活当中,青年都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因为实干兴邦;都要严谨务实,因为天道酬勤。”[11]青年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青年教育理论层面的研究,更要深入探讨涉及青年教育的实践问题。青年实践能力的养成是教育引导青年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新时代实现中国梦有赖于每一位青年的参与,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接续奋斗的圆梦过程,与祖国同行,与历史同向,与人民同在,广大青年才能投身到新时代最伟大的实践中。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理想信念时代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
这是一个深得青年之心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