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2-11-23 05:18翟应昌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9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小学生数学

翟应昌

(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镇中心小学 江苏宝应 225800)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是一门兼具实用性与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数学学科需要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性,而且与其他学科相比,该学科更加抽象化。但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模式与抽象思维能力发育还不健全,因此,在数学学科学习过程中,其效率相对较低,无法有效激发学习的兴趣。而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能够有效减少小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一、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好奇心强,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相应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育也不健全,这使得其很难长期集中注意力。而数学学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这与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也导致了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时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发育特征,以其好奇心为突破口,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活跃的课堂气氛

与其他学科相比,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乏味。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难以耐住寂寞,长此以往就使得其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在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即将知识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进行理解,所以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缺乏对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的关注。就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促进其进行学习的主要动力,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恰恰在这一点上有所欠缺[2]。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其能更好地表达自身的想法,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师模式不够先进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有了更新的要求。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是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目前很多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对于先进的教学模式运用不够熟练,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吸收理解程度并不理想。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单单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教学体系不够健全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理性思维还不成熟,很多小学生也在教师进行教学时,缺乏对这一因素的考量。再加上小学生的视野相对狭窄,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专业性的教学,只会让小学生思维更加混乱。但教师为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往往采取对其进行多次性、重复性的讲解,虽然这种方法能够取得一定效果,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反而会引起逆反心理。而且有部分教师在知识讲解后还会布置大量的家庭作业,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能力本来就差,在巨大的课业压力下,无法为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3]。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关键原因就在于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1.开展对话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对话教学法将教学知识讲解给学生,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虽然学生看似学到了知识内容,但是教师还是要对此进行检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对话,有目的地对其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提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习题的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查,让做对问题的学生向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4]。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节时,教师先对运算法则进行讲解,然后在黑板上出几道习题,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解答,在所有学生都基本了解解题思路时,教师再出一道习题,这次教师不再直接运算,而是随机选择一名学生问其题解思路,然后再问另一名学生解题步骤,对于学生说错的地方进行纠正,然后按照正确的解题步骤进行解题,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知识点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天、地、君、亲、师,从古至今,教师在我国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地位尊崇,但也使得其影响变得十分威严。在学生心中,教师具有无上权威,受这种思想的束缚,使得学生“唯师是从”,甚至对教师十分惧怕,从而使得在教学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单方面地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使得教学缺乏活力。再加上数学学科学习较为困难,长此以往,会使学生降低学习能力,甚至失去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中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5]。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圆”一节时,教师先不对其进行讲解,拿给学生让其观察,然后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表述出来,诸如“圆具有对称性”“圆内的所有对称轴都会经过同一点”等,学生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表述予以肯定,接着对圆的圆心、半径、周长与面积等知识进行讲解。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习效率。

3.多媒体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在数学学科中,抽象的知识内容较多,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抽象理解能力较差,很难掌握相关的概念,这往往是导致小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因素之一。再加上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师在对抽象的知识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转化时效果不甚理想。而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呈现出直观的、形象的内容,来增加学生的理解能力[6]。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构建出一个有趣的教学环境,来加大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一节时,教师根据多媒体软件将统计图的变化趋势进行具体的表现,通过形象具体的内容来加深学生对统计图的印象。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形更好地展示出来,以便于小学生进行理解;通过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使学生学会如何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4.增加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度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相应的游戏环节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一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改变数学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学状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一节时,为增加学生对因数的理解,教师首先将班内的学生进行编号,然后说出同学的编号,如12、15,然后由该编号的公因数1和3同学进行回答,诸如“我是12和15的公因数3”“我是12和15的公因数1”。教师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7]。

5.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多自由探索的学习体验

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性,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状态,这才是建立高校课堂的真正目的。在很多学生的认知里,数学学习十分困难,甚至对数学望而却步,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未被真正激发。而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在教学中,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是根据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而出发的,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才可以使学生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内容[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丰富其教学形式,如可以用学生给学生讲题的方式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程度。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一节时,教师先为学生讲解运算法则,然后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计算,在学生都理解并会运算后,教师给学生出题,让其自行解答,然后教师选择其中解答正确的学生,让其上到讲台上为其他学生进行讲解。如此一来,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心,培养其学习兴趣,也可以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热爱学习,提高其学习热情,才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6.通过数学历史文化培养学习兴趣

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很多数学家致力于研究数学的实际应用,并且将其不断完善,在这些数学家身上发生了很多引人深思的故事,这些故事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文化。学生从中可以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并且从这些数学家身上受到良好的数学文化熏陶。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相关的故事内容引入到教学课堂中去,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的故事的同时,提高其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为学生讲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9]。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一节中的九章算术知识点时,教师先为学生讲解“九章算术”在我国数学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且讲述这本著作很早就提出了孙子剩余定理和祖冲之圆周率的运算……教师通过对历史著名数学家以及其创举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文化的内涵。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起学生对“九章算术”知识内容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加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其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地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全方面地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小学生数学
PBL教学方式对普外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