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以壮族织锦技艺为例

2022-11-24 01:00郭之仪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28期
关键词:织锦互联网+壮族

郭之仪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壮族的织锦技艺是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典范,其以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文化内涵立于我国民族文化之林,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民众的生活。近年来,尽管当地政府和民间机构为这种技艺的传承与宣传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受到各种突发因素的影响,其很难快速在市场上打开销路,这不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现就这一传统技艺当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从“互联网+”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宣传策略的探究,以期实现对壮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给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发展机遇。

一直以来,广西地区都是少数民族大量聚集的地区,当地文化丰富多样,且具有很强的民族特色,这在全国范围内是非常罕见的。而在这些文化当中,壮族织锦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精妙的制作工艺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它不仅是广西地区独具特色的织锦,同时也是“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具有深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

广西壮族织锦技艺富含民族文化内容,其本身在具有较强审美价值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通过织锦技艺的形式对壮族文化展开研究,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研究课题。基于这种现实原因,对壮族织锦展开相关研究并运用互联网促进其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壮族织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忽视故事讲述,缺乏品牌效应

纵观当前社会上所有依靠互联网进行宣传的火爆产品,其基本套路都是运用故事的形式赋予产品以独特的意义,通过讲述故事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引导消费者通过故事,对其产生文化上的认同,消费者在这种认同感的驱使下,更愿意进行消费。同时这种模式下的产品营销模式也使得产品能够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并以一种文化认同的形式快速建立自己的粉丝消费群体,从而形成品牌效应,获得快速且长久的发展。

但是在当前的广西靖西地区,此类产品缺乏故事的讲述,当地政府和相关技艺传承者基本上都将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技术以及产品样式的更新迭代上,这导致产品虽然内涵非常丰富,但却在当前的织锦市场中缺乏一份“独特性”,这是当前织锦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播方式单一,受众有限

酒香也怕巷子深,尽管壮族织锦有着非常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但是却缺乏足够有效的传播宣传途径来将这种织锦之美传递给广大消费者。

当前的广西织锦仍旧是以线下展示为主要传播方式,这种销售途径在以往的年份,还能够通过游客来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导致线下旅游和购物人群的数量直线下降,壮族织锦的销量自然也有所下降。以宾阳县壮族织锦生产企业为例,其在2019年织锦的销售额为69万元,而到了2020年已经下降到了8万元,损失率高达90%。

而近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大量的产品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宣传与销售,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壮族织锦也不例外。壮族织锦也开发了自己的短视频宣传平台,但是在视频的制作上却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很多关于织锦的短视频都是以传统制作场景为主要内容,这些内容对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因此也就很难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

缺乏融合意识,限制织锦发展

广西当地政府必须意识到,织锦的宣传并不能只局限于“穿”本身,织锦的主要特点在于其独一无二的花纹图案,以及这些图案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这才是织锦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纵观当今社会,大量的文创产品都是通过“跨界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宣传的,例如,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会和一些鞋包品牌企业展开合作,打造相关的“联名”产品,或者将原本用于穿着的衣物和床单、灯罩进行结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产品的销路,为产品的销售提供更多可能性。壮族织锦在实际宣传销售过程中,当地政府缺乏这方面的考量,尽管当地也尝试过将织锦图案与围巾、茶杯等小型产品进行融合创作,但是却一直局限在当地的一些品牌和市场中,缺乏一个宣传的“爆点”,无法在互联网上形成一种壮族织锦潮流。因此,当地还需要根据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寻找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产品样式,并使其与织锦进行融合,从而促进壮族织锦的进一步发展。

运用互联网发展织锦技艺的主要优势

在当今信息社会背景下,任何一种产品的营销都离不开品牌文化营造以及周边文化辅助,对于壮族织锦这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图案样式,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的产品而言更是如此。

纵观当今网络当中与其类似的产品,其营销的基本套路都是通过分析目标人群的喜好,根据这部分特点进行品牌的自我包装,再利用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圈子,在有了固定的消费人群后,就可以获得较为固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品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网络的角度出发,分析壮族织锦在文化构建与品牌营销这两方面的主要优势,为后续相关销售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

广西织锦的文化内涵

广西织锦技艺作为一种存在了近千年的传统纺织工艺,其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种图案样式都代表着不同的寓意,每一件织锦都有独特的意义。在壮族织锦的图案样式中,有传统的花、鸟、鱼、兽等图案,也有一些以字为主要内容的图案,如“寿”“双喜”等。这些不同的图案样式都是当地人民对自身生活以及文化的一种反映。

例如以凤凰为图案的作品,在先秦时期,广西地区离“玄鸟”文化的发源地——楚国非常近,因此其文化中也有很多关于玄鸟,即凤凰的文化要素,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这些基本的图案文化以外,还有一些和广西壮锦相关的文化作品,也是进行自我宣传的点,如20世纪我国的一部动画电影——《一幅僮(壮)锦》,讲述了广西壮族地区一户人家和一幅优美壮锦的故事,其中包含了家庭、爱情以及人性等多种要素,都是进行本土织锦宣传的重要内容。

壮族织锦的品牌创建

当前的壮族织锦品牌,主要是以一些本土织锦企业以及织锦传承人为主,例如,“百越织锦”“李素英”等,其在过去十几年以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果,在各个国家文化宣传平台上都有所展示。

例如,在2020年举办的“匠心筑梦——中国脱贫攻坚民间艺术作品展”展览当中,就有八件广西织锦入选,其中由来宾市源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作的创意作品“忻城壮锦民族娃娃”系列作品,造型精巧,色彩绚丽多姿,是广西壮锦与时代潮流相结合的有力证明,也指明了今后壮族织锦发展的基本方向。尽管当前的壮族织锦有了较大的发展,且品牌创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顺应社会主流文化方面仍有些许的不足,当今网络上的主流文化,还是以一些年轻人的审美价值取向为主,例如很多和服饰相关的产品,如汉服、旗袍等,都是通过一些周边文化产品进行宣传的,如汉服就是通过在很多国产动漫中不断出现,才获得了一定的粉丝群体。因此,这方面仍旧是当前广西织锦所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织锦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拓宽宣传渠道,迎合主流审美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当前的信息社会当中,任何一件产品的火爆都离不开宣传的成功,在宣传上必须迎合当今社会的主流审美,才能够在网络上获得足够的流量,从而为产品打开销路。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宣传平台主要有抖音、快手及哔哩哔哩等,商家可以通过独具特色的视频,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中,大部分的视频都比较短,因此在内容展示上要快速切入主题,这也是以上短视频平台大部分产品的主要营销模式。而在哔哩哔哩这类平台中,比较容易火爆的视频则以年轻人的“潮流+文化内涵”为主,例如将传统的文化搭配现代化的表现方式,而非一味守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广西织锦“出圈”,收获更多的消费受众。

深挖文化内涵,赋予产品意义

要想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丰富文化内涵是必不可少的。当今网络上有很多非常简单的单品,但是一旦被赋予了故事及文化内涵,就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获得不错的销量。

广西织锦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不同的纹路样式,代表不同的美好寓意,例如凤凰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狮子的图案则有着驱邪镇宅、家族昌盛的含义,它们在古代也多为上贡皇家之物。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织锦宣传的基本内容,当地人可以根据织锦不同的文化内涵对其进行分类,例如象征爱情,适合男女情侣之间互送的;象征家族繁盛,适合在家中使用的;还有代表幸福吉祥,给小孩子使用的,等等。如此壮族织锦就不再只是一个纯粹的装饰产品了,而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购买。

结合多种产品,营造周边文化环境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想打造爆款产品,仅仅依靠产品本身是不行的,需要结合当下社会的热点,有效提升产品的知名度,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是和其他类型的产品进行联合生产,例如一些围巾、窗帘、手提包等物品,将壮族织锦的元素与之相结合,不仅可以赋予这些产品以更为丰富的寓意,同时也实现了对织锦文化的宣传,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次是和网络文化产品相结合,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手游,其受众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有足够的消费意愿与能力,可以由当地政府牵头,与一些手游开发公司进行联合,设计一些带有壮族织锦元素的角色,从而更好地宣传壮族织锦。

整合当地技艺,打造文化品牌

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广西壮族的织锦技艺最早发源于壮族先民的聚集区域,后来随着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广西各个地区也都根据当地的文化和具体情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织锦样式及相关技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广西宾阳、龙州、靖西及忻城等地的壮族织锦技艺,其在纹样、色泽、技法及结构等方面各有千秋,大有百家争鸣之势。

但是这种碎片化的发展现状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竞争力不强,很难形成规模效应,也难以成为广西有代表性的织锦文化品牌。针对这一点,可以对每个地区的织锦传承技艺进行整合开发,融合各个技艺的优势与特色,打造广西本土的特色文化产品。同时联合一些著名品牌的产品设计师,开发具有广西文化特色的高端壮锦产品,将壮族织锦推向更多的平台,同时联合一些民族文化栏目,邀请相关学者、传承人向观众讲述壮族织锦文化,讲好织锦故事,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本土文化品牌。

壮大传承队伍,提高创新能力

要想实现对一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在文化创作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并积极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切不可闭门造车,否则势必会导致传统技艺的没落与衰微。为了做好这一点,当地政府和织锦企业需要在当地开设关于织锦培训的课堂,吸引更多对此感兴趣的人参与其中,打破传统的“师徒制”以及“家族传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与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够将壮族织锦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传统技艺的创新。除此之外,还可以和当地高校的一些产品设计专业联合,邀请师生就壮族织锦这一主题,进行专业上的分析与设计,用现代化的设计视角对传统织锦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实现对织锦的创新。还可以开设和织锦相关的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对织锦的制作方式进行科普与宣传,使这一经典技艺被更加全面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实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总而言之,在当前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协助广西当地的织锦产品进行更好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要想实现织锦的有效发展,就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学习并吸收相关产品营销的经验,从互联网宣传、周边产品设计及赋予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提升,在传承民族技艺的同时,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猜你喜欢
织锦互联网+壮族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传承
《Cat’s book》
神奇的东方艺术之花
壮族山歌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