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文化创新设计策略研究

2022-11-24 01:00李虹澄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文化产业 2022年28期
关键词:湾区粤港澳大湾

李虹澄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设计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以湾区江门赤坎镇、中山大涌镇、广州派潭镇等“特色小镇”为例分析区域文化设计的特点与优势,“以小区促进大区”,通过文化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运用新工艺、新材料引领创新设计,探析粤港澳区域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流等策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十八大以来,我国针对文化产业相继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文件。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切实提高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服务”。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行业和保障措施。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等作为发展目标,2035年,我国将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全面推进科学技术深度融入文化和旅游领域,“推动5G通信网络、物联网、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云计算、边缘计算、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应用与示范”。202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继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数字影视、数字艺术、数字印刷、数字创意、数字动漫等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教育等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等内容,将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推上新台阶。

我国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已经进入黄金时期,文化产业形态更加丰富,人民文化认同感不断加强,精神生活得到了满足,文化消费日趋提升,这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据统计,“2021年全国6.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599元,增长27.9%,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0.8%”。“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视听载体、手机出版等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文化业态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支撑。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设计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文化创新设计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布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的讲话》中阐述了粤港澳文化协同必要性:“香港、澳门多元文化共存,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要保持香港、澳门国际性城市的特色,利用香港、澳门对外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湾区区域文化创新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三地文化交流。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塑造制造业新优势,加快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作为重点任务。大湾区区域文化创新设计,可以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小镇对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区域文化创新产品开发。《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构建具有鲜明区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创新设计,有利于增强对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能对乡村产业振兴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小镇文化创新设计发展

根据《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有多元的区域文化资源与众多历史名城,该区域文化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于一体,在资本、技术、人才、资源上占有优势。通过广东特色小镇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带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设计发展,发挥出三地资源优势,加速区域协同发展。截至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两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全国共403个小镇入选,广东地区20个,湾区占10个,如江门市赤坎镇、中山市大涌镇等。2021年广东省特色小镇有142个纳入广东省特色小镇清单管理名单,如广州市派潭镇等。大湾区大力支持特色小镇发展,“以小区促进大区”,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设计研究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江门市开平市赤坎镇,著名的侨乡,距今已有350年历史。赤坎镇保存完好、有历史价值的骑楼建筑群,曾是广东珠三角地区最为繁荣的中心集镇,戏院、茶楼、酒店、照相馆等一应俱全。赤坎镇的建筑极具岭南特色,全镇共有680多座骑楼。清朝末年,许多海外侨胞怀有“衣锦还乡、落叶归根”情结,将积蓄汇款回乡或亲自回乡,并带回建筑图纸进行修建用于居住或经商的建筑,以赤坎古镇主街道,自上埠至下埠,沿江建起,通常为两至三层甚至四五层的高骑楼建筑。它们造型风格各异,中西合璧,建筑楼顶有尖塔形,也有拱形;墙面浮雕图案装饰也多种多样,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与西方巴洛克或洛可可建筑装饰风格交错运用;柱廊为中国干栏式建筑风格,而柱饰大多为古罗马式,呈现西方建筑文化与岭南建筑文化相融合的特色。赤坎镇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建筑群独特,富有红色文化底蕴,现以司徒氏图书馆、迎龙楼、影视城、加拿大村等为主要景点。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赤坎古镇将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华侨文化休闲度假小镇、中国文化旅游古镇新地标,赤坎镇开发潜力巨大,其建筑丰富的装饰元素都可以转化为文化创意产品,扩大小镇影响力。

中山市大涌镇,全国首个国家级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首批广东省特色小镇示范点,中山市第一批特色小镇。中山大涌镇不产红木,却是红木家具的集散地、生产基地,有榉木、榆木、香樟木等多种材料制成的家具。大涌镇坚持产业立镇,文化强镇,打造创新集群,以政策支持、旅游带动、人才引进、品牌提升,充分发挥小镇区域特色,成为湾区中国红木特色小镇建设的精彩范例。近年来,大涌镇红木家具生产从传统向新中式风格发展,并尝试对红木家具余料进行设计加工再利用,使“物尽其用”,丰富红木家具设计类型。大涌镇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以“红木+”理念引领文商旅融合,通过建设红木主题园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具博物馆群落、红木文化艺术酒店、红木慢街等展现大涌文化魅力,力求打造一个“山有红木林、水有红木舟、镇有红木街、街有红博城”的红木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全面提升红木小镇的文化内涵和软实力。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一颗北回归线上的明珠,被誉为“生命健康小镇”。派潭镇历史悠久,风景秀美,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建筑多样。客家人占派潭镇总人口的70%,这里是客家文化与广府文化融合之地,客家山歌、舞貔貅、舞春牛、舞渔灯、舞凤鸡等客家文化在此传承。2002年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的35个增城区文化类非遗项目中,派潭占8个,有舞渔灯、舞春牛、舞貔貅等。派潭镇坚持“生态立镇,旅游兴镇”的战略发展目标,有天然的温泉资源与自然山石资源,是广州市增城区旅游业的龙头。派潭镇有被誉为“广州北部的农业与商贸中心”的骑楼建筑派潭老街、具有岭南客家古村特色的邓村石屋、清代大规模七进祠堂建筑熊氏宗祠,以及典型的南方客家院落中共增城县委旧址,这些建筑为派潭镇旅游与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派潭镇文化丰富多样,但现阶段其文化产业设计明显不足,需要进一步创新、提高,才能使派潭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通过优化特色小镇文化创新设计的发展,“以小区促进大区”,升级大湾区文化产业建设,带动湾区区域旅游,丰富粤港澳湾区设计产业,讲好湾区中华优秀文化故事,建设高质量人文湾区。

大湾区区域文化创新设计发展策略

文化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

近年来,人们对“非接触经济”兴趣正浓,各类数字文化产品不断涌现。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为粤港澳区域文化创新设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运用VR、AI、5G等技术可以打造线上展厅、沉浸式旅游等,有利于提升大涌镇、派潭镇、赤坎古镇等湾区特色小镇的知名度,有效加强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互,更好地促进粤港澳三地文化认同、经济互动。通过新媒体直播带货、国潮游戏开发活化多种类型的文化产品,促进区域文化消费,例如赤坎镇碉楼游戏、派潭镇非遗舞貔貅游戏开发等,可以为湾区文创融合发展提供可能性,以科技赋能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广泛地传播大湾区区域文化,以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延续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脉。

新工艺、新材料引领创新设计

区域文化产品创新过程中,既要考虑到区域文化符号元素的运用,也要利用好湾区新工艺、新材料的先进优势。如大涌镇红木家具生产,应充分考虑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中式家具。还可尝试对红木余料进行再利用设计,将红木与新材料相结合,使传统材料赋予新造型符号语言,为消费者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将新纸张、新布料应用于派潭镇非遗文化舞貔貅、舞渔灯造型设计中,利用3D打印技术开发特色小镇IP文创手办、饰品,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其中,插画图案也可利用激光打印技术,有效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契合市场需求。

粤港澳区域文化创新人才培养与交流

大力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文化创新设计,以文化产业促进特色小镇产业振兴,文化创意设计助力乡村振兴,这就需要促进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交流。文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教师与学生应该切实参与到文化产业设计中来,将项目化式的课程导入教学中,开发具有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文化创新设计教材,实现湾区特色“智能教师”“智能教材”“智能教法”创新性教学元素,促进新时代文化创新人才发展。以校政合作加强区域文化交流,提高粤港澳青年助力文化创新发展的意识与担当,通过以赛促学的形式将学生作品转化成产品,挖掘创新思维的艺术人才,探索“人工智能+”文化产品开发,为大湾区区域文化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提供稳定的输出支持,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鲜血液”。

文化创新设计是依靠设计人才的智慧与技能,借助新科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文化产业设计现阶段虽不及其他三大湾区,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高、覆盖领域广,具有区域特色发展和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湾区优势,培养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设计人才,以湾区特色小镇“小区促进大区”,以科技赋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设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湾区粤港澳大湾
诗画里的中国 首届京粤港澳青少年儿童诗歌节暨第三届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儿童艺术交流周
强中心、联湾区、撑南沙,广州未来14年地铁规划来了!
“新物种”重新定义空间服务!实力赋能湾区城市发展
2022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妙语论道!湾区加速度,宜居新主场!
徐士伟:金融岛TOD,以湾区加速度,激活全新宜居格局
编读往来
粤港澳大湾区:差异就是最大的价值存在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