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三重逻辑
——基于三个历史决议与百年奋斗历程

2022-11-24 19:56王玮泽李祥兴
关键词:决议错误革命

王玮泽,李祥兴

(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后文简称为第三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通过的又一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历史经验、洞察历史规律的高度自觉,把握时代脉搏、凝聚前进力量的宏伟气魄,坚持与时俱进、坚守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决议总结出了党在百年征程中淬炼出的十条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坚持自我革命赫然在列。将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文简称第一个《决议》)以及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文简称第二个《决议》)对比可知,中国共产党对自我革命的坚持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党的蜿蜒向上的奋斗历程以及这三份厚重的《决议》,系统展示了党不懈坚持自我革命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把握好这三重逻辑,既是梳理成功经验、把握历史规律的题中之义,更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征途中瞄定航向、增强动力的必然要求。

一、历史逻辑: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自我革命史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反映了小至一个政党,大到一个国家的过去,影响其当下的实践,映照着即将开启的未来。忘记历史等于忘记自己的根,终将如浮萍般飘散。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1]因此坚持自我革命必须注重研究历史,在历史逻辑中把握自我革命的脉络和精髓。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革命史、奋斗史的本身就是一部始终践行自我革命的历史,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经历要求党继续坚持自我革命。早在中共二大通过的党的历史上第一个章程,将纪律要求单列一章,并明确了六项开除党籍处分的红线行为,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的最初萌芽[2]。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对于党的自我净化进行了初步实践。在党员队伍扩展壮大的同时,不少投机分子借机混入队伍,一旦革命遭到挫折就立即叛变,给根据地带来很大损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毛泽东组织在永新、宁冈“厉行洗党,对于党员成分加以严格的限制”[3]。经过重新审查和登记,党员数量精简但革命队伍的战斗力不减反增。而后在“左”倾错误路线统治全党导致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屡战不胜损失惨重,被迫放弃中央苏区根据地,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减员过半不知何去何从的危急关头,遵义会议成功纠正了在当时重中之重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使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在不断总结丢失苏区的惨痛失败基础上,整个党从领导人到基层开始陆续检讨自身的问题和错误,进行了延安整风这一全面的、系统的自我革命实践,彻底清算了思想认识上和工作作风上的顽疾。毛泽东将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主观主义导致学风不正、宗派主义导致党风不正、党八股导致文风不正的三种作风和三大主义,同时对党内的特务和反党分子展开审查,思想上组织上双管齐下,大大提高了广大党员对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水平和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把握程度,为创造和迎接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在全国胜利到来的前夜,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高瞻远瞩而不失凝重地告诫全党,胜利后党面临的危险将由“炮弹”转向“糖弹”,因此自我革命一刻也不能松懈:“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4]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由武装斗争转向长期执政的客观形势转变决定了党的自我革命也呈现新的形式,包含新的内容。中共东北局敏锐地发现少部分干部中逐渐抬头的官僚主义作风问题,率先在东北开展了政治与经济问题结合解决处理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既在政治上整顿干部的工作作风,又在经济上打击利用职权进行贪污腐败的现象。开全国风气之先,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亲自批示并指示在全国推广。“三反运动”清理了党政干部队伍中的一批腐化堕落分子,有力地整治了走上执政地位后党内潜藏的不良风气,有力地抵制了封建思想传统带来的恶习以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于部分党员的侵蚀,对于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以及其他各项工作的有序展开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自我革命实践。事实证明,党在执政后不仅没有如国内外某些反动派期待的那样被腐蚀进而迅速垮台,反而对自身要求更加严格,团结率领全国人民成功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这与党对于自我革命的常抓不懈是分不开的。

改革开放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觉醒,党在面临新挑战的同时将自我革命推向新的高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建设的奇迹,但在局部也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邓小平洞察后指出要严肃党的纪律:“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并且将改革定义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989年6月,邓小平指出党在新时期的自我革命要以党建工作作为抓手:“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5]在南方谈话中,他又语重心长地提醒,要把中国搞好,关键是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世纪之交,风云变幻。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严重挫折的考验,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在新世纪推动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发动全体党员发扬整风治党的精神,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三讲”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地处理党建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党的干部队伍素质。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自我革命中进一步强化领导和执政水平。进入新千年,胡锦涛同志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在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多方面继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6],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领导党开拓了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7]。党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部署纳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实践中抓住主要矛盾,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纪检部门监督问责,使得严抓真管的党风贯穿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党中央从制订和落实八项规定开始自上而下全面改进工作作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用先进理论武装全党。党还在自我革命的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自上而下地建立和完善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增强中央与地方巡视巡察的良好沟通与上下联动,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经过近十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反腐倡廉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扭转,党的自我革新和净化的能力大幅度加强,贪污腐败等不正之风被踩下了“急刹车”,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及时清理了党、政、军肌体内隐藏的顽疾和毒瘤,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逻辑:自我革命需要科学世界观和正确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本身抽象概括和揭示规律的属性又使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的历程中重视理论总结和归纳科学方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扬弃哲学原则的理论基础上,坚持用辩证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分析自身问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自我革命理论逻辑,为新时代党继续坚持自我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1.马克思主义扬弃哲学的理论原则

马克思在论述唯物辩证法原理时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8]。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自身的内部矛盾作用下的辩证否定,实现自我的完善和革新,即自身的扬弃。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生俱来就带着不断坚持自我革命的政治属性。具体到实践中就是要求政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严明党的钢铁纪律。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作为无产阶级的领导者和先锋队具有维护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任务,同时“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9]。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原则上决定了党自我革命的必要性。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决定了自我革命有坚持和贯彻的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0]。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正因为党毫无私利地站在人民事业的出发点上,因此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自我革命,不会失去发现和改进自身错误的勇气,只会因为改正错误能使人民事业得到巩固而鼓足净化自身的干劲,加快兴利除弊的脚步。

2.辩证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的分析方法

要开展自我革命需要有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果盲目地进行纠错,不仅无异于革命事业的进步,还会加重原来的错误危害,这在党的历史上不乏其例。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和追根溯源的历史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分自身正确与错误、找到错误根源的科学方法,是党一直以来行之有效自我革命的重要方法论武器。

辩证分析法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眼光看问题,清楚地区分成绩和错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是我们党必须采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11]不挑出实质性错误的自我革命是隔靴搔痒的走过场,而用错误以点盖面掩盖成绩,全盘推翻过去的工作是走向另一错误极端,这两种倾向是在纠错中最常见的错误。而正确的态度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从事物的本来面貌入手进行分析,功是功,过是过,三篇《决议》就是杰出代表。第一个《决议》重点总结了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的历史,鲜明地指出,“这个时期内所犯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上的‘左’倾错误,最为严重”[12],并且从政治、军事、组织、思想四个方面详细阐明了统治全党的“左”倾错误的具体内容。但是同时肯定了党在这十年内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屠杀和白色恐怖,全党同志不怕牺牲奋起反抗,团结带领广大的工、农、兵、知识分子和其他革命群众,在各条战线上踔厉奋发,频年苦斗,大力推动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事业向前大幅迈进。第二个《决议》公正地评价建国32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绩与错误和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是辩证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典范之作。《决议》不仅重点指出了“文化大革命”这一根本的、全面的、长期的错误,同时还回溯了在此之前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但是同时强调建国后的历史从总体上看,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各方面建立辉煌成就的历史。对于毛泽东同志,《决议》鲜明地指出了他在晚年犯的严重错误,但将他犯错误的性质定性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依然认定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功远大于过;同时认定“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11]。第三个《决议》在总结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对十八大之前局部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包括党的领导弱化、治党管党不严、舆论思潮不清、贪污腐败抬头等等,但是更主要的方面是以党中央统筹谋划,果敢决策,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重大举措,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于危机寻转机,破变局开新局,强弱点补短板,着重解决长期积弊暗礁。通过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迎来历史性的成就。

党之所以能够激浊扬清,很好地分辨正确和错误,从根本上说是采用了历史分析法来分析经历的曲折和错误。不仅仅是将错误归结于少数个人,而是从社会历史的高度找到错误的背景和源头,从而既避免了对错误的认识浮光掠影,又避免了将错误无限夸大。第一个《决议》在分析“左”倾路线时就指出了其发端与发展的社会根源:“如同毛泽东同志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反映了中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思想一样,‘左’倾路线则反映了中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思想。”具体表现为思想方法上的主观片面、政治倾向上的左右摇摆或悲观失望、组织生活上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由此得出,克服错误的正确方针是,“采取教育方法,将党内的小资产阶级思想加以分析和克服,促进其无产阶级化”[12]。第二个《决议》分析了“文化大革命”发生和持续的复杂社会历史动因:一是社会主义运动历史太短,党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还没有完全搞清,同时苏联实施大国沙文主义,在各方面对我国施加巨大压力也导致了国内形势进一步紧张。二是中国长期封建专制历史的遗毒,以及长期以来党在民主法治建设上的缺失,导致党在一段时间内实际上未能很好地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民主集中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削弱和破坏。改革开放后党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扬真实而广泛的全过程民主,有效吸取了错误的教训,推动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蓬勃向前。

三、实践逻辑:自我革命实践需要注意“三重”

一个政党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学习理论都是基于对现实的关切。在总结历史经验以及学习马列主义自我革命理论的同时,将自我革命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是历史与理论逻辑的落脚之处。在实践中贯彻自我革命,除了一般工作的普遍要求,还需要格外注意“三重”。

1.重视总结经验的思想方法

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实践,绝不是庆功大会,肯定不免会提到具体的责任人。但绝不意味着简单地打击个人,将责任全部压到几个个别人的身上处分了事,自我革命的最终目的在于总结经验付诸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当然需要特别强调,不多追究个人责任具体是特指政治路线错误和思想认识错误,而对于违反党纪贪污腐败的党员,党向来是绝不姑息的。第一个《决议》将党的前两次路线错误称为“陈独秀主义”“李立三主义”,也指出王明博古为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主要领导人的重大责任。在六届七中全会之前,党就进行了纠正陈、李二人错误路线的斗争,但是当时由于社会历史因素以及党自身的不成熟等原因,重在强调个人责任而非总结经验教训,错误地混同了打击处分犯错误的党员和解决错误路线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问题,最终导致之后的革命中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六届七中全会吸取了这一教训,仅仅将王明博古作为错误路线代表,经过检讨之后依然能为党工作,在党的七大上依然被党内同志选举为中央委员。第一个《决议》得出的实践经验是:在全党范围内,大力加强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教育,在充分联系中国具体国情和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优良党风,彻底克服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经验主义等错误作风。第二个《决议》在总结经验方面更进一步,结合建国以来的建设历程,全面深刻总结出了十条宝贵经验,为接踵而至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重新扬帆起航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第三个《决议》与前两个《决议》相比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和亮点,就是将主题放在了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党统揽百年历史,在继承和衔接之前的理论成果和已有结论基础上,科学地系统地概括出了坚持党的领导等十条经验。这十条经验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在掌握历史规律的能力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2.重视解决问题的现实导向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仅是前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的鲜明特点,而是同样体现在新的决议中,这是共产党人对于注重实践、与时俱进作风的继承和发扬。三份《决议》不单是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展望未来。第一个《决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特别是第三次“左”倾错误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并且指出这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的反映。在区分党外小资产阶级群众和党内小资产阶级分子的基础上,《决议》给出了解决的策略。一方面对于党外的小资产阶级群众,既要对他们实行坚决的联合,把他们纳入党的统一战线阵营,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给他们自由主义的思想作风逐步转变的时间。对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要求就要更为严格,应该严肃耐心地对其进行教育和斗争,促使和鼓励他们与旧有的世界观划清界限。第二个《决议》指出了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的十年,党在部分工作的指导方针上的失误,没有及时有效地得到纠正并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的挫折。对于如何解决并且保证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第二个《决议》提出了十条必须长期坚持的正确经验,尤其是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在维护领袖同志威望的同时,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保证领袖人物随时受党和人民的监督。“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对于在建设时期的自我革命,提出正确的方式应该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有领导、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11]。第三个《决议》重点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部分问题的伟大实践。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主客观环境的变化给党执政带来的一些新难题,西方一些国家奉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对我国在各个方面施加压力,而国内改革进入到深水区,除了长期发展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有改革还没有碰到的硬骨头。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纵横擘画、果敢施为,全面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完美应对和妥善化解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奋勇迈进。

3.重视联系群众的工作路线

由于“自我革命”概念中的“自我”二字,有些党员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错误理解,认为党的自我革命是党自己的事情,可以关起门来搞,把问题搞清楚就可以了,跟群众关联不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群众路线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人民大众的先锋队,东西南北中,党领导一切,相应人民监督一切,没有任何理由在任何工作上将人民排斥在外。党在人民的监督下自我革命,发现并改正了错误,并不会损害党的形象,反而会提高党的威信,因为这有益于党的事业,最终有益于人民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全过程的民主,人民民主也要体现在自我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当前的方针、政策路线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开启自我革命的抓手,检验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与否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是否与群众的要求相适合。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人民的反应和建议是需要把握的重点,既不能超出群众的觉悟,又不能落后于群众的觉悟,既要反对急躁冒进的急性病,又要反对迟缓不前的“尾巴主义”,同时要注意吸纳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建议,党的智慧归根结底来源于人民群众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在完成阶段性的调整后,人民的评价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只有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广大人民所热情支持衷心拥护,才说明党的道路走对了,走正了。党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开展自我革命,才能打破历史周期律,迎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征程上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猜你喜欢
决议错误革命
一份决议 助力亚运添光彩
在错误中成长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三读决议
中国的出行革命
我省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全国两会各项决议决定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