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

2022-11-24 01:07万鲁长王世东任海霞郭惠东谢红艳刘军
农业知识 2022年11期
关键词:原基树花出菇

万鲁长 王世东 任海霞 郭惠东 谢红艳 刘军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别名栗蘑、贝叶多孔菌、千佛菌、莲花菌、天花、云蕈、舞蕈、舞茸等。其子实体柄短,菌盖扇贝形或匙形,菌体外观呈覆瓦状或珊瑚状分枝,层叠成丛似菊花,形态婀娜多姿,气味香溢心脾,肉质脆嫩爽口,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灰树花营养成分丰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保健价值,是一种开发潜力较大的食药兼用型珍贵蕈菌。现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创新技术成果——灰树花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推介如下。

一、产地环境

栽培场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光线适宜、通风良好、土质和水源清洁。远离工矿业的“三废”污染源;栽培棚周围500 m内无污染河塘、各种污水、污染物及畜禽养殖场、废品垃圾粪便场等,并与医院、生活区、公路及原料饲料粮食仓库隔离。

二、生产技术

(一)栽培设施

采用冬暖式塑料大棚、简易荫棚、林地弓棚、日光温室、工厂化菇房、控温菇棚等多种设施栽培。栽培设施应具备控温、保湿、通风、见光和消毒防虫等调控条件,所用的建筑材料、构件制品及配套机具等,不应对环境和灰树花产品造成污染。

(二)栽培季节

山东省采用林下拱棚或大棚设施栽培,春季宜于2~3月份制菌包,保温发菌,4~6月份出菇,或3~4月份制菌包,6月份覆土越夏,秋季出菇;秋季宜于8月底~9月下旬制菌包,控温发菌,10月中下旬~12月份保温出菇,或菌包越冬后至翌年春季出菇。若采取工厂化菇房或控温菇棚栽培,则可周年生产。

(三)品种选择及菌种质量要求

1.品种选择

选用适于山东省栽培,出菇及转潮快、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灰树花品种,根据市场需要选择不同株型和色泽的灰树花品种,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种。

2.菌种质量要求

菌种菌丝粗壮、致密、洁白,气生菌丝少,无杂菌污染。

(四)生产投入品

1.主辅原料

可利用的栽培原料有阔叶树木屑、棉籽壳、麦麸、玉米粉、壤土或林下腐殖土等。栽培基质中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混入。

2.生产用水

除按配方外,培养料配制用水和出菇管理用水中不得加入其他药剂、肥料等化学成分。

3.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要求土质疏松,孔隙度大,持水性强,通气性好,土粒直径以0.5~1cm为宜,pH值7.0~7.5。

4.肥料及添加剂

基质中可适量加入红糖、石膏粉、过磷酸钙等营养剂,不得使用生长激素类或成分不明的混合型添加剂。

(五)培养料配方

配方1:阔叶树木屑42%,棉籽壳33%,麦麸12%,玉米粉10%,红糖1%,过磷酸钙1%,石膏粉1%。

配方2:阔叶树木屑35%,棉籽壳30%,麦麸13%,壤土10%,玉米粉10%,红糖1%,石膏粉1%。

配方3:板栗树木屑45%,棉籽壳35%,麦麸10%,玉米粉8%,红糖1%,石膏粉1%。

配方4:板栗树木屑40%,棉籽壳21%,麦麸15%,壤土10%,玉米粉12%,红糖1%,石膏粉1%。

(六)菌包制作

灰树花采用熟料袋栽。按配方均匀拌料后,培养料pH值均调至6.5~7.0,含水量为65%左右,用冲压装袋机装袋。采用聚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筒膜,规格为36cm×18cm×0.005cm,每袋装湿料重1.2~1.3kg,菌包料长19cm,料面中央打直径2~2.5cm的接种穴,用自动套盖机在袋口套盖直径分别为3cm的套环和4cm的盖子,用自动装筐机将料袋排放在专用塑料筐内,并及时将菌包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4℃保持150分钟,或采用100℃常压蒸汽灭菌10小时。拌料、装袋、灭菌应在当天内连续完成。

(七)接种

灭菌结束后将菌包移入洁净度为万级的冷却室内冷却,至料温降至24℃左右时接种。接种室采用紫外线或臭氧机间歇消毒4小时。接种室要求安装空气自净器,维持接种室正压的新风应经高效过滤。接种作业区域的通风换气单元采用百级层流罩,空气净化度达到百级。接种人员穿戴干净、消毒的洁净服、帽、鞋和口罩,通过风淋室洁净后进入接种室。接种前,双手戴一次性灭菌乳胶手套,用75%乙醇擦洗消毒。接种枪用75%乙醇擦拭,并用瓦斯枪高温火焰灭菌。每袋接种液体菌种35 mL左右,接入接种穴内,也可采用固体菌种接种。接种后随传送带将菌包整筐移入培养室发菌。

(八)发菌管理

培养室要求清洁卫生,温度控制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CO2浓度控制在0.25%以下,避光发菌。接种3天后,每天检查菌包1次,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将其清理出培养室。培养15天后增加散射光照,加强通风,若采用双层膜菌包,脱去外层膜增加通气。接种25~30天菌丝可长满菌包,再后熟10~15天,表面形成菌皮,并逐渐隆起,颜色变为灰白色至深灰色,形成原基,转入出菇室。

(九)催蕾

在菌包上用消毒的解剖刀划割“∨”形口1~2处,边长1.5~2cm。割口处的塑料袋膜揭开再放下,增加通氧同时又覆盖保湿。出菇房(棚)温度控制在19℃~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CO2浓度控制在0.2%以下,白天给予300lx~500lx的光照。5~7天割口处开始出现原基。

(十)出菇方式与管理

1.袋式出菇

将形成原基的菌包排放于出菇房(棚)地面或层架上,温度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CO2浓度控制在0.1%以下,光照强度保持在500lx~1000lx之间。出菇管理中期,菇体生长较快,要加大通风、增湿,保持光照,促使菇体充分生长。至生长后期,温度降至18℃~20℃,空气相对湿度降至80%~85%。经15~20天的管理,即可采收。

2.覆土出菇

沿菇棚方向挖宽70~90cm、深25cm的地畦,畦间距80cm,中间设排水沟。排袋前在畦内先灌浇一次大水,待水渗干后,在畦底和畦边撒一层石灰粉,再用地表层15cm下的壤土铺平畦底。当菌包料面原基出现皱褶、伴有黄色水珠分泌时,脱去塑料袋,将原基朝上横向整齐排列在畦内,菌棒间留有3~5cm的空隙,填充覆土,畦表土层厚约2cm,然后向畦内灌水,使土落实,撒一薄层草木灰,再补充覆土,菌床土层厚2.5 cm左右,保持床面平整,使用直径为1~2cm不规则的石子单层覆压,最后用塑料薄膜将菌畦四周边缘包严。

覆土后,控制棚内温度16℃~22℃为宜,每天喷水一次,高温季节需往草帘和畦外空地洒水,降温增湿,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喷水时注意避开原基,每天早晚各通风1~2小时,高温和阴雨时需多通风,低温和大风天气少通风,保持散射光,避免强直射光。经15天左右培养,灰树花子实体可长出覆土层,再经15~20天的分化发育,可成熟采收。灰树花采收后3天内,不宜向畦面喷浇水,再经20~25天正常管理出下潮菇。

(十一)采收及采后处理

1.采收

当灰树花扇形菌盖充分展开,边缘由白变深,颜色呈灰黑色,整朵菇形如盛开的莲花状,菌盖下面形成管孔,菇体至七成熟左右时即可采摘。采收时,用小刀将整丛菇体贴近根部整齐割下。

2.加工、包装与贮运

采收后,及时去杂整理分级、保鲜或加工处理,装入干净的专用包装容器内。灰树花加工主要以干制为主。外包装应牢固、整洁、干燥、无污染、无异味、无毒,内壁无尖突物,无虫蛀、腐烂、霉变等,便于装卸、仓储和运输;纸箱无受潮、离层现象。鲜菇适宜贮藏运输保鲜的温度为1℃~4℃,空气相对湿度90%~95%。可采用气调贮藏保鲜或速冻加工保鲜。

三、病虫害安全防控

(一)防控原则

以规范栽培管理技术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综合防控措施。栽培期间不得向子实体喷洒任何化学药剂。

(二)防控对象

主要杂菌有木霉菌、青霉菌、毛霉菌、黄黏菌、脉孢霉菌、细菌等;主要害虫有菌蚊、菌蝇、菌螨等;主要生理性病害有灰树花畸形菇、不出菇等。

(三)防控措施

1.发菌期预防措施:

(1)选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定期复壮或轮换使用菌种,保证生产用菌种质量,培育适龄、健壮的出菇菌包;不使用老化及有杂菌污染的菌种。

(2)发菌场所保持整洁干净、空气流通,降低空气湿度,定期消毒处理。

(3)发菌期袋内料温控制在26℃以下,避光培养,及时检查发菌情况,发现杂菌污染袋,及时剔除,集中处理。

(4)菌包在运输过程中减少挤压和颠簸,防止菌包破损和扎孔。

(5)在菌包移入出菇场所前,对出菇场所全面消毒,包括空间、地面、草帘、覆土材料等。

2.覆土期防控措施:

(1)覆土后发生绿霉斑,可将感染部位的覆土和菌包挖掉,并撒施石灰粉,补覆湿润新土,整平畦面,感染部位较多时,可用5%草木灰水或石灰水浇畦面一次。

(2)覆土层发生黄黏菌污染,需及时清除染菌的覆土及菌包,喷洒石灰水或漂白粉液。加强出菇棚的通风换气,除去菌畦上的积水,在操作道上铺一层细砂和撒石灰粉。

3.出菇期防控措施:

(1)子实体上出现霉斑,可加强通风降湿,降低棚内温度,并将有霉斑的部位去除;可选择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杀菌杀虫药物,在无菇期使用或避菇使用。

(2)双翅目害虫的幼虫在子实体上蛀食、钻洞(多在菇柄基部),要搞好出菇棚周围的环境卫生,菇棚的门口及通风口设置60目防虫纱网或缓冲间,在菇房(棚)内悬挂粘虫板(30cm×20cm)、安装频振式杀虫灯(15W)、黑光灯(20W)、捕鼠器,或放置毒饵等,诱杀害虫成虫。

(3)出菇期定期对棚内外环境进行消毒灭虫,采收时将料面清理干净,将病虫菇、污染料彻底挖除,及时处理;废菌料和废菇体应清运至离生产区300m以外的地方。

(4)协调好出菇棚内生长发育因子,预防和控制灰树花原基不分化、不生长、小散菇、鹿角菇、高脚菇、黄肿菇、白化菇、焦化菇、薄肉菇及培养基塌陷等子实体畸形病害现象的发生。

四、质量安全管理

(一)农药安全使用

不得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化学农药、重金属制剂、杀鼠剂及对生产操作人员危害大的药物;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种类;出菇阶段于无菇期或避菇使用在食用菌上登记的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喷洒地面环境,不得在灰树花子实体上使用农药及生长激素类物质。

(二)生物制剂使用

不得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和非农用抗生素制剂。采用生物药剂与化学农药合理搭配,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

(三)采后质量安全管理

采后从事灰树花贮藏加工的人员应身体健康,无传染病。推行无公害灰树花产品包装、标识上市,建立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溯源体系。

猜你喜欢
原基树花出菇
感恩生活,给生命一树花开——读《花田半亩》有感
送你一树花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陌上花开文学社:播撒文学之种,静待一树花开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基于群体Parrondo博弈的根分枝建模方法
袋料香菇阴雨季节出菇管理技术要点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家蚕翅原基生长分化的影响
Evaluation on formation rate of Pleurotus eryngii primordium under different humidity conditions by computer vision
北京地区三个日本晚樱品种花芽形态分化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