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综合理念下中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策略探索

2022-11-25 03:58
新课程 2022年31期
关键词:声部基础学科

洪 瑶

(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中职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中职院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与期待,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独特性,中职教育一直在努力找寻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方案。音乐作为近年来的热门学科,深受家长、学生的喜爱,中职院校音乐专业以培养具有音乐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教学目标,不断探索与吸收各学校音乐教学的先进理念与方法。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同时也是音乐专业招生考核的重点科目之一。视唱练耳通过“唱”与“听”两种最直接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声能力与音乐感知能力,同时,这门学科更是深入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多声音乐学习的入门,不论是何种主专业学习都离不开熟练的识谱能力。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音乐学科的综合特征也不断凸显,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合学科综合的理念,将其与乐理、合唱、和声、民族音乐等学科融合展开教学有利于提升视唱练耳教学的有效性。

一、视唱练耳的学科特征

视唱练耳学科与其他培养音乐技能的课程一样,通过对音乐材料本身所包含的音乐元素深入挖掘、提炼、总结而形成音乐技能,其学科特征主要体现在:(1)基础性。视唱练耳是为音乐专业服务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覆盖面广、涉及度高、综合性强、学习时限长,是一门涵盖了一切音乐要素的具有独特学科特征的课程。不论是学习何种主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扎实的读谱能力以及音高概念,可以说视唱练耳是一切专业音乐学习的基础。(2)实践性。视唱练耳学科是从音乐的感受、认知、思维中形成的,其知识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的实践上,通过“听”“唱”“思考”等过程而获得。(3)独立性。视唱练耳学科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独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在多年的教学基础上形成了三大基础板块的教学内容,包含节奏与节拍、音高与和弦、旋律与调式。(4)综合性。视唱练耳所涉及的音乐材料包含各种音乐要素,且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必然与其他音乐课程存在诸多联系,在内容上、形式上形成高度的综合,形成“以点至线,以线至面”的交互与融合。

视唱练耳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科教学与音乐实践有机结合,形成内外相融的训练模式。在“内”的训练上,以建立内心“听”为主,通过传授各种音乐信息,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的感知能力,形成固定的音高概念。在“外”的训练上以“唱”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唱,将音乐用声音表达出来。在内外衔接交融中提升中职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二、中职艺术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以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为目标,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在初中或高中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由于生源的独特性,中职艺术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也有较为独特的学情,就现有情况来看,中职艺术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有以下问题。

(一)学生学情复杂

整体音乐素养薄弱且学生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中职院校大多数学习视唱练耳课程的学生在进校之前并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音乐学习,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较低,但其中也不乏个别音乐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复杂的学情影响教师备课的标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学情制订教学计划,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授课内容。

(二)授课模式结构不合理

中职院校的现有音乐课程设置大都仿照高等院校音乐专业课模式,声乐、器乐、乐理、合唱等课程均采取独立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性以及学科的综合性,造成学生知识结构分散。在授课内容上,部分学生与教师更注重技能课程的学习,将重点放在了声乐、钢琴等课程上,而忽视了音乐理论、音乐基础型课程的学习,而视唱练耳正是音乐学习的基础,理应是其他音乐课程学习的基础。

(三)教学师资队伍力量较弱

目前,部分中职院校视唱练耳课程任课教师往往是由声乐专业或者钢琴专业教师担任,较少有专职视唱练耳背景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视唱练耳训练,或者部分教师尽管在专业能力上较强,但不够了解中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因此在教学师资队伍上相较于其他音乐专业授课教师,存在整体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形成模式化的教学,导致资源与需要不对等。

三、学科综合理念下中职院校视唱练耳教学策略

从视唱练耳的学科特征分析可以发现这门课程具有独特的内涵,其相关特征为学科综合的可行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视唱练耳的教学可以与其他多门音乐学科综合,实现1+1>2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融合基础乐理学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基本乐理与视唱的联系极为密切,二者学科之间的交集也最为广泛,视唱、练耳、乐理三门学科甚至被定义为音乐专业学习者公认的高考“小三门”,共同搭建起音乐学习的坚实基础。视唱练耳与乐理的学科框架结构相仿,均是以“节奏与节拍”“音程与和弦”“旋律与调式”展开,形成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较为不同的是,视唱练耳更注重实践性,将学科知识落实在“听”“唱”相关能力上,而基础乐理更注重理论分析与逻辑思考能力,强调概念的清晰。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音高、节奏、音响效果得到有效的重视,而在基础乐理中更重视记谱原理、节奏组合、规范记谱、和弦分析。两学科的综合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建立基础音乐体系,如do-mi作为大三和弦,其性质是通过乐理分析得出,但其清晰的音响效果需要从练耳中获得。又如,练耳可以明确地了解节奏音值时常,但将其记录下来需要掌握规范的记谱法。通过将两者学科进行融合,可以培养学生对音高细微变化的知觉,掌握表情记号的运用规律,理解调式调性的特点,为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融合合唱指挥学科树立清晰的多声概念

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两门课程尽管看似不相连,但实际有着较强的学科共性,视唱练耳中多声部的弹唱、重唱、多声部视唱中有利于和声概念的形成,在多声部思维中形成多线条的音乐感知能力。而多声部思维同时也是合唱指挥的重要内容之一,合唱是和谐的艺术,绚烂的和声效果、多声部的密切配合正是合唱被大众广泛认可的原因之一。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两门学科都体现出多声音乐概念,多声部的使用与处理是两门学科最关键的交叉之一。

视唱练耳与合唱指挥课程的融合,可以体现在视唱的过程中,如可以采用钢琴弹奏高音声部旋律,自己演唱低音声部旋律进行练习,多方式、多手段地培养多声部思维学习能力。不仅如此,也可以体现在合唱指挥的学习中,在合唱指挥学科中,不论是作为指挥者还是合唱团的学生,培养多声思维的能力均是其重难点。在合唱指挥学科中,多声思维学习能力是对音准、节奏、旋律、音色、情感的统一把握,也是与伴奏磨合、衔接中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多声思维的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对提升综合素质也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在合唱指挥课程的训练中,可以结合识谱视唱,积极运用多声思维的演唱方法,在演唱乐谱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内在听觉与感官系统对音高进行判断,并且能够有效地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在演唱本声部的过程中,同时关注与其他声部之间的配合,根据乐谱的要求来控制自己的演唱力度以及情感,让自己的音色与情感表达与整首作品融为一体。

(三)融合作曲相关学科形成全面的音乐体系

和声、复调、曲式、配器被称为作曲“四大件”,作曲相关学科在音乐学科中不属于基础型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音乐专业能力才能得以展开,作曲相关学科是对音乐材料多角度、更深入、多元化的研究。视唱练耳的基础知识是深入学习和声、复调、曲式的基础,但反过来同样也会促进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将作曲相关理论学科和视唱练耳学科进行融合教学,可以有效地形成音乐学习的闭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从而构建学生全面的音乐体系。

在练耳教学中,音程与和弦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纵向的不同音高的规律与逻辑的排列分析。在调内对音程与和弦展开听觉分析时,和声学的知识能够对此起到关键的效果,和声学与视唱练耳的融合需要有顺利的衔接。复调概念是相对主调概念形成的,现有的视唱教材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单声部视唱”“多声部视唱”,在练耳中,两个声部的听音更是需要具有复调音乐的概念,只有在内心具备立体的听觉,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将两个声部区分开来,从而准确地判断旋律走向。多声部视唱中的复调音乐是培养学生立体听觉能力、建立音乐空间感的重要内容。曲式是掌握音乐发展规律,从宏观角度认知一首作品的能力,曲式通过分析音乐之间的联系来确定音乐材料的基本特征,从而掌握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联系。视唱在掌握基础的曲式知识后,能够对视唱练耳的作品材料有一定的把握,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作品之间语句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视唱练耳的材料内容。

四、小结

音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类学科,是人文艺术领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在各门课程的开设中均以发展学生学科思维、创造力为出发点,教育观念与方法的不断更替,学科融合的教育方式也更深入人心,只有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彰显音乐的育人功能。将视唱练耳教学与相关学科综合展开教学形成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能有效落实多声部音乐概念,促进不同课程的学习效果,还为其他学科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在学科的共性与差异性之间抓住学科特征,充实理论基础,在课程综合发展上展开思考,更好地推进我国的音乐专业学科建设,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的人才。

猜你喜欢
声部基础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