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类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究

2022-11-25 03:47李菊兰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29期
关键词:试剂实验室食品

李菊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咸阳 712100)

目前,我国设有食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有很多,主要以食品为核心,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其中食品检测类专业实验室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核心实验室。该实验室不仅是学生培养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1]。因用于食品检测的部分实验材料有毒或仪器设备具有危险性等,近年来,常发生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不仅威胁着实验人员的安全,影响科研工作的进展,产生的有害废弃物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2]。因此,为了尽可能杜绝此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安全风险的出现,保证各项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就食品检测类专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究相应的实验室安全提升措施,从而为食品检测类专业实验室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1 目前食品检测类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1 试剂耗材管理不规范

在食品类专业检测实验室中,一些易燃易爆以及易制毒的试剂和耗材的使用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尤其重要,所以应重视试剂耗材的质量问题、储存问题、管理问题、使用问题、废弃处理问题等。从厂家的供应到检验都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质量要求符合实验检测工作;现阶段试剂存放大多存在分类存放不达标,存放设备不达标,消防措施不合格等问题,如果实验室无法对试剂进行分类存放,随着试剂数量的增加,久存试剂也会增加,长期闲置,会带来较大的实验室安全隐患。此外,试剂耗材的种类较多,消耗也比较大,如果没有立册标明以及专人管理,在使用方面会出现多取或少取,试剂实际数量和现存数量不符的现象,易造成年久信息不畅,无法溯源的情况。

1.2 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实验室人员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和安全知识掌握不全面的问题[3]。食品检测类实验室不仅开设了生物化学、食品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生物化学等多门教学课程实验,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不仅会用到强酸、强碱试剂和各种危险化学试剂,还会涉及高温、高压、高速的实验仪器操作。而管理人员以及实验人员可能对上述操作或仪器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同时,实验室安全培训力度不到位也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尤其是对于新进人员,未经培训进入实验室,实验经验有限。在操作危险试剂和仪器设备的过程中,一些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一场实验安全事故。

1.3 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对于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职称、待遇还是培训方面,导致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4]。此外,频繁更换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致使其一直在没有完全熟悉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情况下工作,这样易给实验室留下安全隐患。食品检测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检测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实践操作能力,但大多数的实验室只开展单一的消防培训,缺乏一些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对易燃易爆试剂和高温高压特殊设备的培训,没有形成一支专业强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

1.4 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众多院校的实验室虽然设立了学校、学院和系的三级安全责任制度,并签订了实验室安全责任书,但一些教师存在侥幸心理,没有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制度来执行,仅在学校定期检查时,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虽然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在逐渐改善,但还是存在一些安全管理细则不健全、实验室管理效率低、监管体系松懈和应急方案不完善的问题。

1.5 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当前,大多数的实验室设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经费用于对实验室的一些设备进行日常的安全维护,但一些实验室会把主要经费用于教学和科研,对安全建设投入很少,使得实验室的设备得不到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同时也缺乏一些安全防护设施。这些基础性的设施配置不足,从而使实验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对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的探究

2.1 实验室安全制度体系——监督管理

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责令管理人员务必做到有效监督,奖罚分明。要定期巡查实验室的日常管理情况,不定期突击检查,重点关注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和地点。同时要对存放大量试剂的库房,定期进行安全排查,对实验室试剂的存放条件进行检查,例如试剂标签是否合理规范、试剂分类是否合理、试剂使用记录是否完整、实验室的温度、湿度是否符合要求、易燃、易爆试剂是否安全存放、试剂柜是否双人双锁、废弃的化学试剂是否处理得当等。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都落到实处,不断对实验室的安全制度进行评估,有效弥补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完善监督管理体制,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严格执行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结合“三级联动”责任体系,实验室应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5]。明确规定实验室的各级责任人,对安全责任进行分工,并明确每一级的安全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和责任界限,形成一个学校规划、学院监督,实验室严格执行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

2.3 实验室安全教育——深入强化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重点提到“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开设实验室安全相关专业及课程,把实验安全教育纳入相关人才培养方案”[5]。实验室也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新生和管理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以前必须进行安全培训和考试,合格者允许进入,开设实验室安全选修课,把实验室安全知识作为教育的基础部分,并且定期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实验室安全文化月等活动,加深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同时对特殊设备进行培训操作方可使用。组织学生进行应急安全教育和演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能考察学院各部门联合应急能力。此外,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能力考核并对其进行评估,结合安全知识教育效果进行改进和优化。

2.4 实验室条件保障——加大投入

实验室应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弥补管理存在的一些漏洞。在硬件方面,配备人脸识别系统、水电保护装置、远程控制装置、危险物监控装置和火警报警设备等,以及在一些特殊的大型仪器四周安装安全光栅和防护围栏等;在软件方面,要不断对实验室进行定期检查和风险评估,以期更好地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实验室安装一些安全监控平台、巡检平台,对实验室进行全过程、全面地管理。同时应为实验室配备专业人员和监督人员,明确所采购试剂的安全等级,防止采购的试剂不符合实验室安全等级,从而全方位提高实验室的安全能力,减少安全风险。此外,实验室应该配置一些基本安全消防设施和其他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灭火沙、灭火毯、洗眼器、护目镜、防毒面具和应急医疗箱等。

2.5 实验室安全信息化——与时俱进

目前,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设立实验室安全信息化平台,可以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虚拟情况进行模拟,并通过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应急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大大提高了实验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食品检测实验室的特殊性,尤其是一些大型仪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为了实时监控实验室的环境参数,可以安装温湿度预警系统、气体浓度测定预警系统、火灾预警系统的三合一智能化监控平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进行自动报警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降低风险。此外,传统的纸质档案具有不易保存,种类多,查询不便,浪费空间等弊端,建立实验室的智能档案库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缺陷,方便管理人员有效查阅学习一些仪器操作规程、危化品的存放条件、管理制度、预防应急措施。这些措施能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实验室的智能档案库可以方便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快速追溯试剂的使用情况、样品登记记录、温湿度记录以及仪器使用记录等,有效追溯实验全过程。

2.6 实验室安全文化环境——培育营造

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氛围不仅有助于实验人员树立较强的安全责任感和责任心,还能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可以通过实验室安全宣传图画,实验室安全广告画,实验室安全手册等从观念上来影响实验人员,让实验室安全意识逐渐深入人心。每个实验室都应该在危险性设备旁贴上醒目的安全警告牌,例如高温干燥箱旁放置“小心高温”,水浴锅旁设有“注意水位线”的警示语。同时,实验室设立专门的宣传栏,着力营造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氛围,激发实验人员关爱安全和生命的自觉意识。

2.7 实验室安全管理效果——客观评价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综合管理体系,如何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更客观有效地评价,是实验室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可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通过统计实验室事故发生率和上报率以及智能平台的评估等方面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行效果评价。从中筛选出能客观有效地反映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指标,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促使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措施不断完善和提高。

3 结语

本文就目前食品检测专业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阐述,并进一步讨论如何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措施。通过健全管理体制和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加大投入实验室安全保障,借助现代科技信息化,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进而保障实验室安全管理。这能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安全保障。尽管上述探索措施的提出能够为食品检测类专业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提供支撑保障,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一直是一个复杂变化的动态过程。只有政府和高校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共同努力,逐渐细化完善,最终才能真正建立起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进而为食品检测类专业实验室的有序运行提供长久保障。

猜你喜欢
试剂实验室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数据分析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食品造假必严惩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