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跨境电商专业实践经验

2022-11-25 06:14赖玲玲戴力芳
教育评论 2022年9期
关键词:跨境课程体系电商

●唐 宁 赖玲玲 戴力芳

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要有效贯通,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贯通招生和培养。中等职业教育、高职专科教育和高职本科教育专业(以下简称“中高本”)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是“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的关键举措。在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电子商务类在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均有设置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为跨境电商“中高本贯通”提供依据。根据职业面向和岗位能力要求,厘清中职、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的跨境电商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定位,将“中高本”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分层与有效衔接设计,构建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贯通不同学历层次跨境电商职业人才培养,打通学生升学和就业发展的通道,以满足跨境电商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需求和学生升学提升学历的内在需要,对提升跨境电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回顾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学者对“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越来越关注。曾姗对“中高本”课程体系的衔接方法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单元衔接法、直接衔接法、核心阶梯法、学校衔接法、分类衔接法。[1]何文娟指出,“中高本”课程衔接要注重分层管理和设计,关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综合衔接,并做好相关课程在线精品资源的建设等。[2]张海燕对“中高本”贯通领域进行研究时将立体化课程建设融入了课程体系构建,提出立体化课程涵盖活动型课程和实训实践类课程,并从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个方面分析。[3]朱军和张文忠在研究中指出,要以能力层次结构理论为衔接依据开展“中高本”贯通培养的课程教学衔接,避免出现“中高本”贯通时课程教学简单叠加的问题。[4]马婧提出,“中高本”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为需求,以职业技能等级为依据,设定“中高本”贯通培养目标和衔接方式。[5]田黎莉和双海军基于“中高本”职业能力发展逻辑,分析中职、高职和本科不同阶段的职业能力要求,以此为基础进行专业课程的开发。[6]

具体的专业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专业、汽车类专业、机电类专业、能源类专业及旅游类专业。高焕清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了“中高本”课程体系一体化衔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高本”不同阶段重复设置课程、不同阶段目标不清晰,提出要明确培养定位、基于岗位能力构建课程体系。[7]胡雪芹基于旅游管理专业开展“中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研究,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内容展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机制保障措施。[8]王钰等对汽车服务类专业开展“中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践,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视角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解决课程设计与职业能力脱节的问题。[9]

对跨境电商专业“中高本”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要依据“中高本”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定位,基于职业面向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进行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构建,而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课程形式的多样性,将线上线下结合、显性隐性结合的立体化课程融入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二、跨境电商专业“中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思路

跨境电商专业“中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基于职业面向,以跨境电商的“中高本”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为指导,基于专业能力需求的培养主线分析跨境电商专业“中高本”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关注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分层,也要关注不同层次之间的衔接、迭代和贯通。

一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中职跨境电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开展跨境电商平台的操作、运营、推广、营销,视觉设计制作,客户服务,数据采集的跨境电商技术技能人才;高职跨境电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掌握跨境电商职业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特别是跨境电商选品、运营、视觉营销设计、活动策划、数据分析等职业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的高素质跨境电商技术技能人才;本科职业教育跨境电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相关行业跨境电商的产品开发与优化、推广策划、运营管理、数据分析与决策、创新创业,且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的高层次跨境电商技术技能人才。“中高本”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中职侧重于面向一线岗位的操作技能,高职侧重于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本科职业教育关注跨境电商综合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培养。

二要以专业能力需求为主线。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构建,跨境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对各层次的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大。小微跨境电商企业认为学生的跨境电商操作能力需要提高,中大型跨境电商企业认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管理能力以及对行业的结构化认知能力更加重要。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教育之间是进阶关系,要以市场对专业能力的需求为主线,培养学生成为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分层与衔接

基于文献梳理,将立体化课程设计融入跨境电商“中高本”贯通培养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中,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显性课程和隐性两个模块进行分层和衔接设计。根据刘成新对立体化课程内涵的研究,显性课程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组织和计划的课程体系,隐性课程指采用非正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传递价值观、情感及素养的课程活动,如职业技能竞赛、专业社团活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校企合作活动等[10],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开展让学生体验职业岗位,规划职业通道,以增强学生跨境电商的就业创业能力。“中高本”贯通是基于专业能力的需求和递进为主线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体化,形成具有整体性和科学性的培养规格体系,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不断递进提高的目标。跨境电商专业在“中高本”贯通培养课程的分层与衔接设计中,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专业能力需求为主线,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支撑。

(三)课程体系设计

1.显性课程体系设计

显性课程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通常采用传统线下课堂、网络教学资源、线上线下混合等课程组织形式完成。显性课程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一般性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训课等,由于“中高本”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学情的区别,课程内容和组织方式也有所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不同阶段的分层和各个层次的衔接贯通。

在课程组织上,中职阶段的学生专业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习惯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通过操作实践开展学习;网络资源的专业知识内容要简单,可以通过操作录屏、动画、图片、实例解析等方式呈现跨境电商的技能点;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通过设计知识点、技能点闯关等满足学生的兴趣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力。高职阶段学生由于经过中职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跨境电商专业基础知识和跨境电商平台的实操能力,具有相对清晰的学习目标,传统线下课堂可以目标设定为基础,通过情景设定、行动导向等方式完成教学目标;线上资源以跨境电商职业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工作流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互动设计加强课堂教学效果。职业本科阶段学生已经具备较为系统的跨境电商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愿意思考和解决专业的实践应用问题,在传统线下课堂要引导学生运用跨境电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职业探究中学习;线上资源要关注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提供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案例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组织要注重研究型、探究型的线上教学任务设计,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线下课程。

2.隐性课程体系的设计

跨境电商专业隐性课程指通过课程外的专业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跨境电商职业技能竞赛,跨境电商专业社团活动、跨境电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取、校企合作专业活动等,在“中高本”贯通培养设计中,通过教学内容和专业等级进行分层和衔接。

跨境电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按照专业等级进行教学内容衔接,如“1+X”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1+X”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1+X”跨境电子商务多平台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1+X”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1+X”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1+X”跨境电商B2B数据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以此实现职业能力的阶梯式提升。跨境电商专业社团活动课程以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分层衔接设计,按照各级跨境电子商务师的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在跨境电商社团活动中以跨境电商核心专业能力为主线进行设计,社团指导教师将职业标准融入到社团教学活动中,“中高本”不同层次的社团教学活动对应不同层级的职业标准。跨境电商中职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要求是操作能力和销售能力,对应的社团教学活动是开展跨境电商第三方平台开店并进行产品销售的相关活动;跨境电商高职学生可以考取助理跨境电子商务师,核心职业能力要求是策划能力和协调能力等,对应的社团教学活动是开展跨境电商营销推广策划活动、跨境电商竞赛的策划组织等;跨境电商职业本科学生可以考取跨境电子商务师(中级),核心职业能力要求是创新能力、运营能力和统筹能力,对应的社团教学活动是开展跨境电商运营活动、跨境电商运营的培训设计等。

职业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实践竞技型课程内容,有助于职业素养培育与职业技能培养,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职业教育“中高本”阶段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规格不同,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内容也要分层、衔接和贯通。中职阶段注重技术技能的训练,主要参加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和跨境电商技能竞赛训练;高职阶段注重策略技能的训练,组织参与电子商务技能竞赛,“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职业本科注重创新应用技能,可组织参加ERP模拟经营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全国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以及“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以“中高本”贯通的技能层次,专业能力的分层和衔接来设计跨境电商“中高本”贯通培养的技能竞赛教学体系。

跨境电商行业更新变化快,由跨境电商行业企业参与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校企合作类活动也要以培养目标及专业能力的分层和衔接进行设计。中职阶段主要是开展跨境电商操作岗位的认知、跨境电商职业精神感受、跨境电商基本操作流程熟知等校企合作活动;高职阶段主要是开展跨境电商就业指导、跨境电商运营技能实践等活动;职业本科阶段主要开展跨境电商行业前沿讲座、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跨境电商“中高本”贯通隐性课程的设计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有利补充,能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技能、拓宽视野,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跨境电商“中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的建议

(一)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跨境电商“中高本”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实施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来保障,课程教学评价的总体要求是要体现“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首先,要强化过程性评价,注重课程标准和教学规范落到实处,综合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来反馈课程教学效果。其次,要改进结果评价,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结果评价机制,在“中高本”贯通培养中将课程成绩与学生升学、毕业及奖励等挂钩,体现课程衔接的意义。再次,探索增值性评价,对课程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性增长评价,社会性增长和经济性增长情况的评价。最后,健全综合评价机制,科学设定各类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比重,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实效测量的可信度。构建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对“中高本”贯通的课程教学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价是提高各层次教学质量、确保有效教学的关键。

(二)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课程教学改革是课程体系落实的重要环节,对跨境电商“中高本”贯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优化课程目标定位,在稳步发展职教本科的背景下,研究学生课程学习需求的新变化,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的“度”,如教学内容的多与少、难与易,注重教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的协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协同育人,合理设定课程学习成果的考核目标,以“一减一加”的方式着力提升课程教学实效,即提高教学效率减少课堂课时,增加学生课外作业刚性考核要求和课外各种专业活动,全面满足中职、高职、本科各阶段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

四、结语

跨境电商专业“中高本”贯通可以为学生提供成长的通道,在技能等级、就业能力和学历层次三个方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循序渐进,有利于跨境电商专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而课程体系的一体化设计则是“中高本”贯通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教学以立体化的形式来呈现和开展,以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各层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跨境电商专业能力需求进阶为主线,从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个角度对跨境电商“中高本”贯通一体化课程体系进行分层与衔接的设计,横向上体现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纵向上注重中职、高职、职业本科不同层次一体化课程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在升学、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跨境课程体系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新电商 潮涌风劲向未来
论跨境资金池在企业资金管理中的应用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