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成瘾行为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利弊分析

2022-11-25 22:22杨佳璇翟连林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内啡肽身体心理

杨佳璇,翟连林

1 运动成瘾的概念及特征

1.1 运动成瘾的概念

运动成瘾症(Exercise Addiction),也叫锻炼成瘾症,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方式产生的心理依赖的情况,一旦运动计划被打破,就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1]。运动成瘾症分为积极运动成瘾和消极运动成瘾两种,一般来说,积极运动成瘾是指个体能够对运动行为进行控制,个体仍旧掌握主动权;而消极运动成瘾则是指个人运动行为完全不受到控制,运动行为反过来会控制个体行为。

运动成瘾症的定义是由国外学者提出的,对于这一定义,也有很多人认为其夸大了运动的控制作用,实际上运动并不会产生与物质成瘾相类似的成瘾症状。尤其是对于运动爱好者来说,用“成瘾”一次对他们热爱运动、渴望运动的心理进行描述,是很难被接受的。国外很多学者研究发现,目前能够用医学“成瘾”标准来定义的运动成瘾的案例极少,绝大多数的运动爱好者只是依赖运动而已[2]。本研究认为,运动成瘾指的是通过长期、反复的运动刺激使运动者养成具有一定生活性的运动习惯,可能会表现出具有一定强迫性的运动行为和心理状态,且会产生一定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不良反应。

1.2 运动成瘾的主要表现

通过调查发现运动成瘾的主要表现分为:(1)运动的种类较少、形式单一,使得人的生理长期以来养成了固定运动的记忆;(2)运动者为了确保每天能够有足够时间的运动,逐渐将其作为重要的事项,放在比其他事项重要的地位上;(3)随着运动者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他们对大量运动的适应能力提高,因此出现了反复运动的情况;(4)运动者养成了固定的运动习惯,一旦运动习惯改变,短期内会出现心理不适的情况,恢复运动习惯之后,心理不适的情况会降低,这就使得运动习惯的影响被进一步的加强;(5)运动者产生了必须运动的心态。一般来讲,对运动感兴趣且单独进行体育运动的个体,在长期固化的运动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运动成瘾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们将运动作为一个必须进行的工作,因此心理方面更容易产生依赖性。

当人们看到“瘾”这个字时,通常会伴随着“这是一种病”“这不健康”的想法。但实际情况是,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对某种东西或事情着迷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可以称之为上瘾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对某种东西或某件事情上瘾时,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3]。

1.3 运动成瘾的特征表现

运动成瘾具备以下三个特征:第一,是一种为满足心理而产生的强迫行为。通过适量的运动,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愉悦的感受,而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这种感受的出现会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因此,个体会在运动过程中不断提高运动量,以持续获得美好的感受。第二,是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运动成瘾需要体力、技能和心理三个方面的相互作用,需要长期的、反复的运动过程,因此运动成瘾的形成过程长期且缓慢。第三,一旦运动被打破会产生强烈的剥夺感。一般来说,运动会使个体大脑释放出大量能够使人体产生愉悦情绪的内啡肽,运动行为被破坏,大脑产生的内啡肽数量就会减少,人们无法产生和之前相同的愉悦情况,就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一旦运动行为恢复,消极情绪也会随之消失[4]。

运动成瘾是指对健身和运动的一种不健康上瘾症状,运动成瘾和其他类型成瘾症的表现很相似,通常表现为沉迷行为、即便造成物理损伤也要去做、控制不住要去运动的欲望以及偷偷行动等等。美国菲尔丁研究院的临床心理学家玛丽莲·弗莱姆斯也认为,锻炼成瘾可以占据一个人的全部生活,这样的人身体受了伤脑子还成天想着锻炼,也就是说,运动成瘾者满脑子都是运动,即使身体条件不适合,也依然有强迫性的运动行为或者想法。

2 运动成瘾的原因

适量的运动会刺激大脑分泌大量的内啡肽,内啡肽是一种会使人体感到愉悦、开心的荷尔蒙,号称是体内的天然鸦片,因为它可以让人感受到兴奋和快感。大量的内啡肽会使人体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中,因此,内啡肽也被叫做令人愉快的激素[5]。除此之外,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还会促进人体产生一种具有奖励效果的物质,该物质同样会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这种物质的作用就如同巧克力、酒精等,会使人有愉快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生理因素,使得运动和成瘾看似无关,实际上却会通过其他因素产生一定的关联。所以当有人运动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对运动产生一定的依赖和上瘾行为。为了证明这一观点,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者罗宾·凯娜教授用小白鼠做了一个实验,她发现过度锻炼的小白鼠一旦没有机会锻炼了,就会出现颤抖、焦虑、眼睑下垂等症状,这和吸毒上瘾者戒毒时的症状很像。这就好比一个人刚开始只服用软性毒品,时间一长就只用硬性毒品才能满足他的需求,锻炼身体也很类似,很多人最初只进行慢跑、骑自行车等温和运动,但一旦坚持下去,就会有欲望去寻找一些更加激烈和持久的运动来满足自己。

3 运动成瘾对大学生身心的利弊影响

3.1 积极性运动成瘾的益处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当的体育运动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适量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免疫力[6]。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证实了,适量的体育运动,对促进人体心脑血管系统健康,提高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身体素质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有助于降低消极情绪的影响。适量的运动会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因此积极性的运动成瘾也会对人产生积极的情绪影响,从而使人们具有更强的自信心,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身心健康,改善消极情绪,可以有效预防当代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负荷量的强度选择同样也很重要,为了避免大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所以运动强度应该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地增加,同时要做到量力而为,积极性运动行为可以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投入锻炼。

有助于提高人的认知能力,使人集中精力。有规律的体育健身活动可以减少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延缓中枢疲劳。对神经系统产生良好影响,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延长有效工作时间,能直接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

但是,积极性的运动成瘾同样也会使运动者产生戒断反应,只要运动者能够积极的应对,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控制,就能够积极应对戒断反应,改善心理依赖情绪。

3.2 消极性运动成瘾的危害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疯狂追求运动健身所带来的快感,虽然大多数年轻人都具有较好的身体状况,但运动一旦超过身体所承受的极限,同样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这是由于过量的运动会过度消耗人体的能量,身体为了防止能量消耗会启动抑制功能,使人们产生疲劳、无力的感觉。因此,如果人的身体长期承受过量的运动,机体的抑制功能就会大大减弱,人体没有过多的能量能够支撑机体运行,就会造成大脑功能受损以及其他器官的损伤,从而造成失眠、健忘、身体机能下降等情况。

消极性的运动成瘾往往会表现出过量运动的情况,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运动者的心理能力降低,严重的会对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当运动成瘾者的运动习惯或者运动规律被破坏时,通常会出现失落、焦虑、充满负罪感等负面情绪,甚至会出现生理方面的不适。有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过量运动会导致运动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运动者极易出现肌肉拉伤、韧带损伤、关节炎等情况,女性还甚至出现月经紊乱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运动者的身心健康。因此,适度地、正确地运动很重要,健身也需要专业的指导,如非职业需要,不建议普通的运动爱好者长期进行大量运动,应注意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避免运动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 运动成瘾的克服办法

运动成瘾的克服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同样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治疗运动成瘾需要自控,调整运动时间和运动量,锻炼身体之间需要休息几天,让身体机能得到时间恢复,防止运动出现依赖、成瘾等症状。

具体列出了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要改变单一的运动形式,丰富运动种类和运动形式,尽量避免长时间固定进行单一的运动;第二,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长时间进行固定运动带来的依赖;第三,可以选择需要合作完成的运动或者需要团队竞争的运动;第四,可以培养多种兴趣爱好,让自己在运动之外,还有其他娱乐活动可以参与,防止让运动成为具有高于其他工作的地位。

总而言之,要找对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不要盲目随从,科学运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科学健身,有益健康。对于个人来讲,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对于社会来讲,健康就是生产力,健康就是战斗力,健康就是凝聚力。对于国家来讲,国民的健身是国力的体现,是国强民安的象征。

5 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运动成瘾的积极性与消极性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1)积极性的运动成瘾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具有积极的作用;(2)大学生应该选择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锻炼的效果,对锻炼进行合理评价,才能保持锻炼行为的持续;(3)对大学生的运动坚持有促进作用的方式包括:进行专业的运动指导,提供良好的运动氛围,以及提供更多参与运动的机会;(4)对于大学生消极性运动成瘾的情况,应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带来的身体和心理的危害。

猜你喜欢
内啡肽身体心理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动物体内也产生兴奋剂吗?
内啡肽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