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2022-11-25 22:51张雯菁
新课程 2022年27期
关键词:德育历史教育

张雯菁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江苏 南京)

受应试教育理念长期影响,大部分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的成绩,历史教师也不例外,“填鸭式”灌输历史知识,使学生学习相对被动,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潜在德育功能作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地,并不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是目前历史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历史学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作用,是中小学生必修科目。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与实施,促使德育在初中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明显提升。缺乏理想信念以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等是目前初中生普遍存在的特点,不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重视与加强德育,将其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效用,提升初中生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便于教师通过历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的存在对国家发展、民族发展以及个人发展均有关键性作用,同时爱国主义精神也是支撑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基石,将爱国教育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塑造爱国主义精神,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潜在的德育资源,并把德育内涵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向学生讲解历史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二)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目前针对初中历史教材的编制,其中传播正能量的知识内容比例增多,初中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在实际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列举历史人物及相关事件,让学生认识到现今美好生活与历史人物的无私奉献、敢于牺牲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切实体会历史事件所产生的积极意义,进而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实现有效强化德育教育效果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整体教学水平。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意识

初中历史教材中既有引导学生正向发展的素材,又包含具有反面教育作用的内容,在实际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反面教材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并选用正面人物案例来向学生展示这些人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贡献,以此来达到深化德育的渗透效果,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自觉自主规范个人行为,从而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原则

(一)坚持客观性基本原则

就初中阶段学生而言,其认知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无法精准识别外界潜在的错误思想,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记从客观的角度将历史事实讲解给学生,勿要将个人思想情感强加给学生。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应坚持客观性基本原则,让学生明确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当时社会背景下发生的各种事件有着密切的关联,使其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能学会结合当时社会意识形态来探究历史,正确理解历史文化构成,避免学生进入错误思想误区而影响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二)坚持目标性基本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相关内容时,应坚持目标性原则,将历史教材与德育内容相互融合,从因材施教角度出发,确保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渗透。教师作为将德育渗透在历史教学中的主要实施者,其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与职业道德直接关系着德育实施效果,因此,教师除了创新教育理念之外,还要注重个人教学专业水平的提高,为达成预期德育目标奠定基础,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

三、目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

初中历史虽然是基础性教育,但其内容极具教育价值,是帮助学校开展与落实德育工作的有效渠道,由于部分教师并未真正了解德育与初中历史之间的关联性,使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历史德育渗透的教育效果,导致德育渗透失效的成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渗透不到位

部分历史教师虽意识到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对中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形成长效性渗透教育机制,使得德育渗透不到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历史教学潜在德育功能的利用,进而造成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缺失持续性。

(二)德育渗透方式不合理

因历史教师自身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不足,并未全面掌握德育思想内涵,习惯性主导教学活动开展,没有考虑学生实际需求,促使学生对历史德育的渗透接受过于被动,无法起到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强化思想教育的作用。

四、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确保德育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

教师作为历史教学工作开展的实施者,除了做好日常知识讲授之外,还承担推进历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职责,合理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能强化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其中历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对教学水平有着直接影响,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要素,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注重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立足现代教育观,德育思想内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显得尤为重要,为确保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性,教师重视自身道德素养的增强,更有利于与德育相关的教育内容在日常教学合理化渗透。历史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终身教育观,坚持知行合一的基本原则,规范与约束自身行为,发挥其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予学生正面引导,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自身坚定的理想信念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在日常教学中善于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通过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达到言传身教的德育效果。

2.注重专业知识积累与教学水平提高。历史学科所涉及内容相对广泛,若想达到预期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效果,历史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教学水平非常必要,是德育思想内涵在日常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前提条件。因此,历史教师应加强与德育相关内容的学习,丰富自身教学经验,使其在教学中用个人专业能力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历史知识,拓宽历史视野,灵活利用现有德育资源,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提升道德品质,切实做到教书育人。

3.创新教学理念。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本质上促进德育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其内在有着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作用,为确保德育可以在历史教学中持久性渗透,历史教师在原有教学理念基础上进行创新,学习与掌握现代教学方法,便于更好地把握历史课堂教学节奏,立足学生全面发展,深入贯彻现代教育观,以优质的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与完善自己。

4.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前提,必须要明确德育在历史课堂活动中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原有讲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也要提升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爱国主义情怀培养的重视程度,向学生客观地阐述历史事实,凸显学生作为德育目标主体,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德育目标为基础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同时,也能强化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德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目前针对历史教材的编制,增添了诸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培养道德品质的知识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为教师将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提供了方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潜在的德育资源,以此来渗透和加强思想教育、塑造爱国精神与民族精神等。

例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一节历史知识时,“五四运动”是一次承上启下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首先,教师在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潜在德育资源时,需要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五四运动”的背景,其中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组成的一部分,本章节历史知识极具探究教育价值,结合历史教材内容,整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素材,从“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思想教育等多个角度向学生传输历史知识,达到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全面贯穿。

其次,虽然现阶段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已具备一定的明辨思维,但学生并未全面了解历史知识,教师可结合前面所学习的知识来帮助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以便做好与新知识的衔接,同时引入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激起爱国情感,有效健全学生人格的同时,也能确保德育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的实效性。

最后,教师可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构建新知识体系,使其让学生在最后巩固练习阶段加深对本节历史知识的记忆,真正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深刻认识加强思想教育对自身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在日常历史教学中,教师也可将史料导入课堂教学中,大量且丰富的史料与历史教学相互融合,既能补充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提升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知识、考古遗迹、文献记录等均是构成史料的一部分,同时也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时,教师可对史料中含有的德育资源进行提炼,并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史料导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史料的隐形教育价值,在带领学生解析史料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从客观角度出发,并遵循论从史出的基本教学原则,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进而达到将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的根本目的。

(三)以学生兴趣感知点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有利于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全身心投入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相较于其他学科,历史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新时期初中历史教材又增添了许多特殊的知识内容,让历史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其中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等相关内容极易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如部分学生在未进行教学时,就已经自主阅读过部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基于此,教师可利用这一特性,以学生兴趣感知点为导向,并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来改变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存在的错误认知,发挥初中历史教学潜在的德育功能。

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时,首先,为了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在世界范围内的意义和评价,教师可从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三个层面带领学生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各种阶层与力量分类对抗日战争所做的贡献;其次,历史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共七大精神与毛泽东思想,讨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产生了哪些变化。教师可选取本单元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章节内容着重进行讲述,围绕该章节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如在课堂教学中导入一些与毛主席相关的纪录片或者抗日战争纪录片,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从感官意识层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最后,强制性或直接性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并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反而容易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兴趣感知点进行切入,了解学生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渗透德育方法,结合历史知识,助力德育与历史学科融合渠道探寻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整体水平。

另外,为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收集历史教学资源,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了解历史发展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学习历史知识,能让学生正确且客观地评价历史事实,加强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部分历史对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基于此,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同时渗透与德育相关的历史知识,既能为教师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便利,又能促进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升德育渗透实效性

丰富的文化内容是组成初中历史课程知识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熏陶学生品性的教育功能;因此,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时,教师可在原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思考问题,学会站在不同角度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明辨思维的同时,也能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一单元知识时,教师应先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再进行与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便于学生真正掌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同时充分了解港澳回归的历史意义。本单元如何渗透德育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从香港与澳门回归进行切入,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两岸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达到加深学生对解决民族问题和统一问题重要性认识的教学目的,深化学生对祖国的热爱;(2)立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探究我国所实行的民族政策,碍于本单元知识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与学生共同探究各民族共同发展历史。如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收集党员领导干部楷模“孔繁森”先生的事迹,可选择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掌握“孔繁森”先生两次进藏工作,如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3)将上述人物事迹编写成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收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也能逐渐了解与认识“孔繁森”先生的品性,通过角色扮演来直观地感受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学习其不怕困难、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实现有效强化历史德育渗透教育效果的同时,也能确保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完善,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历史、认识历史,逐渐增强自身道德品质,为实现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一方面促进德育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为落实素质教育做好铺垫;另一方面利用历史教学的隐性德育功能,并通过渗透德育思想内涵,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实现提升初中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同时,也能为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奠定基础,从而逐渐成为优秀的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

猜你喜欢
德育历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题解教育『三问』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