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HPLC特征图谱相似性研究

2022-11-25 01:35吴清雨李军山王亚涛曾永祯董博宇张睿智孙福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0期
关键词:中间体汤剂饮片

张 悦 高 晗 吴清雨 李军山,3,4 王亚涛 曾永祯 董博宇 张睿智 孙福仁*

1.北京市平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检验检测中心,北京 101200;2.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1430;3.楚雄神威施普瑞药物研究有限公司,云南 楚雄 675000;4.云南省中药配方颗粒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楚雄 675000

美洲大蠊为蜚蠊科昆虫美洲蜚蠊Periplanetaamericana(Linnaeus) 的干燥全体。夏季捕捉或人工饲养。本品咸,寒。入心、肝、脾、肾经。可健脾消疳、活血通脉、利水消肿、敛疮生肌。用于胁痛、癥瘕、疳积、心悸、气喘、水肿。外用治水火烫伤、各种创伤及溃疡[1]。分布广泛,全国各地均有[2]。已知的化学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酸、核酸、多糖、信息素、昆虫神经肽、异黄酮、表皮生长因子等[3-7]。

美洲大蠊药材中已分离鉴定出含有肌苷、腺苷、尿嘧啶、次黄嘌呤等嘌呤类成分[8],并建立相应的含量测定方法[9]。美洲大蠊因其具有显著的组织修复、抗肿瘤、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已被加工制备成多种剂型[10],如美洲大蠊提取物、配方颗粒等。有研究[11]对美洲大蠊提取物C11-3指纹图谱分析,确定11批提取物共有峰为21个,相似度大于0.90。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中呈现7个特征峰,以尿嘧啶、酪氨酸、次黄嘌呤、肌苷对照品标定了7个特征峰中的4个[12]。尚未有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相似性研究报道,因此,本文依托HPLC色谱法,以美洲大蠊中嘌呤类成分为分析对象,建立了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并通过相似度考察进行相似性评价,为美洲大蠊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WATERS Symmetry Shie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岛津高效液相色谱仪(LC-20AT泵,SPD-M20A型检测器,SIL-20A自动进样器,CTO-20AC柱温箱,岛津LabSolutions色谱工作站);CPA225D型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JM-A5002型电子天平(余姚市纪铭称重校验设备有限公司);KH-7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HG-914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R502B旋转蒸发仪(上海申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LGJ-12压盖型真空冷冻干燥机(河南兄弟仪器设备有限公司);荣事达养生药膳壶(合肥荣事达小家电有限公司);0.45μm有机系/水系针头式滤器(ASC,AMERICAN SCIENTIFIC)。

1.2 对照品 尿嘧啶(批号:T14A8X33880,纯度≥98%,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尿苷(批号:110887-202104,纯度99.6%,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鸟苷(货号:B20905,纯度≥98.0%,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次黄嘌呤(批号:DST200305,纯度≥98%,乐美天医药/德思特生物);肌苷(批号:140669-202007,纯度99.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腺苷(批号:AF20122001,纯度≥98%,成都埃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MeOH)、乙腈(ACN)均为HPLC级(美国ACS公司);水为纯化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药材、标准汤剂、中间体与配方颗粒

1.3.1 药材 10批美洲大蠊饮片来源于云南、四川、安徽、山东4个产区,经原河北省药品检验所孙宝惠老师鉴定,均为蜚蠊科昆虫美洲蜚蠊Periplanetaamericana(Linnaeus) 的干燥全体。

1.3.2 标准汤剂 根据《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中相关规定,确定美洲大蠊标准汤剂制备工艺为:取饮片100 g,加水煎煮两次。一煎加8倍水,浸泡30 min,煮沸,保持微沸煎煮30 min,200目筛网过滤,立即冷却至室温;二煎加6倍水,煮沸,保持微沸煎煮20 min,200目筛网过滤,合并两次煎液,立即冷却至室温,低温真空浓缩,浓缩液冷冻干燥,密封包装,即得。

1.3.3 中间体、配方颗粒 依据标准汤剂含量、出膏率、特征图谱要求,优化提取参数,确定美洲大蠊配方颗粒制备方法为:取美洲大蠊药材,切碎,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30 min,过滤;第二次向药渣中加入8倍量水,煎煮20 min,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控制浓缩温度为55~70 ℃,真空度为0.06~0.09 MPa之间,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3~1.05(60℃),浓缩液喷雾干燥,控制进风温度为160~180 ℃,出风温度为80~100 ℃,及时收集干膏粉,即为美洲大蠊配方颗粒中间体,向中间体中加入糊精,补足处方量,混合均匀,干法制粒,制成美洲大蠊配方颗粒。

2 方法与结果

2.1 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建立

2.1.1 色谱条件 WATERS Symmetry Shield C18(柱长为250 mm,内径为4.6 mm,粒径为5.0 μm);以0.25%冰醋酸水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按下表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0 ℃;流速:0.6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理论板数按肌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时间/minA/%B/%0~9100→1000→09~10100→980→210~1598→972→315~3597→963→435~6096→884→12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腺苷、肌苷、鸟苷对照品,加水制成每 1 mL含尿嘧啶20 μg、次黄嘌呤30μg、尿苷20 μg、腺苷10 μg、肌苷45 μg、鸟苷15 μ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参照物溶液。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3.1 美洲大蠊饮片供试品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1.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25 mL(V/V),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0 kHz)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滤过,即得[9]。

2.1.3.2 美洲大蠊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供试品制备 取本品粉末约0.5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25 mL(V/V),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0 kHz)30 min,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即得。

2.2 方法学考察

2.2.1 精密度 取同一批次美洲大蠊标准汤剂,按2.1.3.2项下供试品制备方法处理,按2.2.1项下连续进样6次。以肌苷峰为参照物,经计算12个特征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 值为0.00%~0.23%,相对峰面积的RSD值为0.00%~1.02%,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2.2 稳定性 取同一批次美洲大蠊标准汤剂,按2.1.3.2项下处理,分别在0 h、2 h、4 h、8 h、12 h时按2.2.1项下进样,以肌苷峰为参照物,经计算12个特征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 值为0.00%~0.22%,相对峰面积的RSD 值为0.00%~0.94%,表明供试品溶液在12 h内稳定性良好。

2.2.3 重复性 取同一批次美洲大蠊标准汤剂6份,按2.1.3.2项下处理,按2.1.1项下依次进样检测。以肌苷峰为参照,经计算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的RSD 值为0.00%~0.28%,相对峰面积的RSD 值为0.00%~2.32%,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2.3 样品测定 取10批美洲大蠊饮片、美洲大蠊标准汤剂、美洲大蠊中间体、美洲大蠊配方颗粒供试品溶液,按2.1.1项下进行检测,色谱图如图1~4所示。

时间/min图1 美洲大蠊饮片特征图谱

时间/min图2 美洲大蠊标准汤剂特征图谱

2.4 特征峰指认 将采集到的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选择平均数法、生成对照指纹图谱。通过与对照品保留时间及文献资料比对,确定了标准汤剂特征图谱中3号峰为尿嘧啶,4号峰为次黄嘌呤,6号峰为尿苷,8号峰为腺苷,9号峰为肌苷,10号峰为鸟苷。如图5所示。

时间/min图3 美洲大蠊中间体特征图谱

时间/min图4 美洲大蠊配方颗粒特征图谱

时间/minS1:美洲大蠊标准汤剂;S2:尿嘧啶;S3:次黄嘌呤;S4:尿苷;S5:腺苷;S6:肌苷;S7:鸟苷图5 美洲大蠊标准汤剂图谱特征峰指认图

2.5 相似性分析 将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HPLC对照图谱进行直观比较如图6所示,并导入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相似度。见表1。同时,将10批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HPLC图谱导入软件并计算相似度。见表2。结果表明12个特征成分在美洲大蠊饮片制备成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过程中得到保留,其中6个成分为尿嘧啶、次黄嘌呤、尿苷、腺苷、肌苷、鸟苷。且通过相似度计算,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对照图谱相似度在0.90~1.00之间;10批配方颗粒与10批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相似度均在0.90~1.00之间。表明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有较好的相似性。

3 讨论

3.1 色谱柱考察 本文侧重分析了美洲大蠊中水溶性较强的嘌呤类成分,该类成分在常规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上分析效果较差。通过筛选,确定了WATERS Symmetry Shield C18色谱柱,该色谱柱可以兼容100%水相系统,同时,极性键合基团能够起到对极性物质的保留作用。故确定使用WATERS Symmetry Shield C18色谱柱。

时间/min

表1 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对照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

表2 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及配方颗粒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

3.2 流动相考察 在流动相选择上,考察了不同浓度的乙酸水溶液,发现采用0.25%的乙酸水溶液时,特征峰4、5分离度得到改善,高于此浓度时,分离度没有明显改善,浓度低于0.25%时,峰4、5分离度较差,确定0.25%乙酸水为水相。通过比较甲醇、乙腈时,甲醇极性更大,更适合水溶性较好的嘌呤类成分,因此,选择甲醇为有机相。

3.3 柱温考察 分别设定柱温为20 ℃、25 ℃、30 ℃、35 ℃,经考察发现,柱温越低,特征峰4、特征峰5分离度越大,以20 ℃柱温时,特征峰4、特征峰5分离度达到1.5以上,因此,选择柱温为20 ℃较为适宜。

3.4 检测波长 通过样品中特征峰全波长扫描波长,发现设定254 nm时,各色谱峰数量、分离度均较好,反映出美洲大蠊嘌呤类成分的多样性,所以确定254 nm为检测波长。

3.5 供试品制备方法考察 本文按照《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送审稿)》中相关要求,以美洲大蠊饮片制备了10批美洲大蠊标准汤剂、美洲大蠊中间体膏粉、美洲大蠊配方颗粒。查阅参考文献资料,结合标准汤剂、配方颗粒均为水提取,确定美洲大蠊饮片提取溶媒为水[9];美洲大蠊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是美洲大蠊饮片经以水溶媒提取、浓缩、制剂而成,通过水、30%、50%、70%甲醇为溶媒进行检测、比较,以水为提取溶媒时,特征峰面积较大,分离度较好,故确定以水为提取溶媒。超声处理与回流提取考察,结果显示超声提取能够更好体现美洲大蠊中嘌呤类成分,故选择超声提取法。

研究通过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的HPLC图谱相似性研究,在化学成分上解释了12个特征峰在美洲大蠊饮片、标准汤剂、中间体、配方颗粒存在相似性,为美洲大蠊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数据参考。

猜你喜欢
中间体汤剂饮片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夏枯草精准煮散饮片与普通饮片煎煮质量评价
建立A注射液中间体中肉桂酸含量测定方法
白果饮片质量标准修订研究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服用汤剂有讲究
激发态和瞬态中间体的光谱探测与调控
药品稳定性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