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逻辑审视

2022-11-26 10:55吾兰努尔杰恩斯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外化受教育者内化

吾兰·努尔杰恩斯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00)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内涵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起始阶段,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初阶过程中,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影响下,以及其他外在教育因素的作用下,将国家或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规范、价值观点、道德准则、法律要求在自觉的条件下转化为自身的正确觉悟、思维和个体认识的过程。需要指出的是,实现内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政治站位高、业务能力强、有担当的各类社会成员,因此,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实现受教育者的内化是其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完成阶段,是指受教育者在完成内化的阶段后,将内化的成果通过自身的行动变成外在的、现实的物质活动,并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束,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受教育者是否真正实现外化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是否达成的试金石。“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最重要的是看思想政治教育所传导的思想、观念、规范能否为教育对象所真正接受,即内化为他们的思想和态度,并通过相应的行为表现出来”[1]。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受教育者内化输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教育对象的内化就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而外化形成的良好思想品德行为是内化的充分体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两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都将不会完整”[2]。他们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相互对立

第一,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是受教育者个体意识和认识的内在理解和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是隐性的、内在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是教育对象将内化形成的正确认识与思想付诸实践并养成行为习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表现是显性的、可感知的;第二,二者处在不同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一般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前期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终阶段;第三,二者的功能不同,“内化的功能是使人形成新的思想,外化的功能是使人形成新的行为”[3]。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第一,二者的立足点相同,其立足点都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如果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既不会有内化,也不会有外化;第二,二者的归宿相同,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二者都是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都统一于培养合格的受教育者;第三,内化与外化的关系不只是局限于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因为一方面内化当中会有外化因素,表现为内化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外化行为;另一方面,外化当中也有内化因素,表现为外化的行为输出会强化内化。

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过程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过程是由逐渐深入的三个阶段构成。首先是接触过程,是指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者的教学和启迪,初步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是认同过程,是指在确定内化的内容之后通过教育者的影响,受教育者自愿以及自主地将国家或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规范、价值观点、道德准则、法律要求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并进行认可的过程;最后,信奉是内化的最终阶段,是指教育对象在认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真理性和科学性,形成自己的个人信仰并在内心根深蒂固的阶段。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过程是由确定外化目标、选择外化方式、付诸实践、养成行为习惯四个阶段构成。确定外化目标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要求和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的情况下,确定外化可能实现的程度,从而确定最终实现什么样的外化目标的阶段;选择外化方式是指教育对象在确定了外化目标之后思考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一外化目标,即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外化的阶段;付诸实践是指教育对象在确定了外化目标和外化方式之后,将内化形成的个人信仰通过自身的行动转变为一种现实的物质活动的阶段;养成行为习惯是指受教育者将内化形成的个人信仰反复践行,并进行多次训练从而形成固定的外化模式,成为其自身外在行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阶段。

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条件

教育对象能够进行自我内化并付诸实践达成外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一条件可以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从教育者的维度来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背景;其次,教育者需要掌握能够使教育对象进行内化和外化的方法和本领;最后,教育者需要具备并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思想品德素质。以上部分为教育者所需具备的条件,如果教育者缺少或者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从教育对象的维度来看,“首先,能够自觉进行内化与外化的个体,一定要有自我认识的基础,有内化和外化的愿望和能力,这是进行内化与外化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内化与外化就无法展开。其次,能够自主确立内化与外化的目标,在目标引导下和实践的过程中,能对自己的言行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争取实际效果,这是进行内化与外化的关键,没有实际效果的内化与外化,是难以坚持下去的”[4]。

五、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原则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并不是主观随意的,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坚持正确性原则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就是要达到受教育者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充分吸收理解并消化进而最终付诸实践,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正确,在教育过程的始终要坚持正确性这一原则,与此同时,教育者要始终以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为根基和指导。如果在内化与外化阶段偏离了教育内容正确性这一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会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失去意义。因此,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内化与外化阶段的正确性原则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站得住脚、立得稳,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事实依据,经得住实践的考验和逻辑的推理。

(二)坚持有的放矢原则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也有不同的生活实际,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需要坚持有的放矢的原则。坚持有的放矢原则就是教育者的教育和引导具有针对性,一切从教育者的个体实际出发,做到对受教育者“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全体人民大众,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人们从事不同职业和处于不同的社会领域,因而人们必然具有不同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况。即便是相同的人群,当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或面对不同的外界条件和环境,人们的思想状况也会存在极大的差异。”[5]

六、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实现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实现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中展开的,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氛围不但能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因素,而且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过程也产生重要的影响,表现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够减少受教育者在内化和外化阶段受到其他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从而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进而促使教育对象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自我内化并达成外化,最后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能力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过程中,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阶段,能力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在受教育者是否有能力将国家或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规范、价值观点、道德准则、法律要求吸收理解,进而转化为自身的正确觉悟、思维和个体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化阶段,能力因素的影响往往表现在受教育者是否有能力采取适合自身的方式方法将内化形成的正确觉悟、思维和个体认识付诸实践从而养成习惯。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果受教育者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充分的自我消化并促成内化,进而采取有效的方式实现外化从而养成习惯,就会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反之,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成一定的阻碍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方法因素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与外化的过程中,教育者采用何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育者采取了适应教育对象实际的教育方法,并创造性地的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方式和技巧,受教育者就会易于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自觉内化,从而实现外化。反之,如果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了机械式的、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教育者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无法更好地吸收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而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和外化的实现。

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途径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实现具有深远的意义,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对教育对象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内化和外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虽然教育对象作为单独个体受宏观层面的经济、政治、文化大体制的影响较小,但社会经济运行、政治制度改革、文化舆论导向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国家和社会层面应采取各项举措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各项制度,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化与外化创造优质的环境,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因为微观环境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是直接性的,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受教育者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应着力打造优质的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同辈群体环境,使教育对象身处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环境氛围,从而有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

(二)培养受教育者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是否有能力进行内化和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不同的能力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阶段,教育者应采用不同的教授模式和训练方式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在外化阶段,教育者应注重引导,充分鼓励,着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和行动能力。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内化与外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首先,教育者应注重方法的针对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或不同的问题和任务采用不同的方法,从而对受教育者实现内化并达成外化产生良好的助益。其次,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教育对象个体需求的多样性,教育者应剖析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化和外化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因素,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同特征,进而协调多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因时因地地灵活采用各式方法,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的实现形成有效的教育方式。最后,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方式,探寻和研究有助于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路径,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外化受教育者内化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红色旅游地文化氛围生产与旅游者价值观内化关系研究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生活教育”
浅析充分发挥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重要性与途径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
基于隐性知识外化的企业动态能力培育策略